APP下载

幼小衔接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探究

2024-01-01王静静

关键词:幼小幼儿园游戏

王静静

摘 要:对于幼儿的身心发育和成长来说,幼小衔接工作始终是重中之重,因为幼小衔接是否取得成效,直接关系着幼儿的成长以及身心健康,因此,不管家长还是教师都要对幼小衔接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彼此之间互相配合,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本文首先对幼小衔接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进行分析,然后探究幼小衔接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幼小衔接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希望为幼儿的生活和学习提供更多帮助,确保幼儿都能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小衔接 传统文化 健康成长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0.055

幼小衔接教育一直都是相关部门、学校、教师和家长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幼儿园需严格遵循幼儿的身心发育需求和成长规律,对幼小衔接课程的内容与活动方式做出有效调整和优化,以此为基础,不断强化幼儿的个人能力与核心素养,最终才能实现幼小衔接的目标。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刻认知幼小衔接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合理的解决对策,不断促进幼儿茁壮成长。

一、幼小衔接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

1.有助于实现幼小衔接的目标

在幼小衔接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首先可以实现幼小衔接的目标。具体来说,我国有着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其中包含诸多精神层面的元素,比如一直以来中国人都追求真善美,在幼儿的日常学习和教育中可融入这些精神元素,能够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三观”,培养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不断强化幼儿的道德规范与文化认知,使幼儿能够更快地适应学习环境,在此基础上平稳过渡至小学阶段。其次,在幼小衔接课程中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展现出自身的个性化特征。

2.提升幼儿园的综合教育质量

在幼儿园课程中及时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提升幼师的个人能力与课堂教学效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各方的资源进行全面调动,为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更好的环境,不断提升幼儿园的综合教育质量。

3.有助于幼儿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幼小衔接课程,有助于幼儿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众所周知,幼儿时期正是身心塑造的关键时期,教师可借助该契机及时融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幼儿接受更多的正能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这对于幼儿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二、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经常存在“单向靠拢”的局面

就当前幼小衔接的整体发展情况而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管小学还是幼儿园都没有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彼此之间相互独立,没有做到充分沟通。通过有关调查和实践不难看出,目前的幼小衔接课程开发主要由幼儿园来完成,小学很少对此给予关注。比如,幼儿园在大班之后开始对幼儿的作息制度主动作出调整,不定期带领幼儿到小学参观或者参与小学生的活动;反过来,在幼小衔接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小学很少做出这方面的努力,小学有关领导对于幼小衔接的有关工作并不是很重视,导致幼小衔接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2.教师的个人认知存在不足

有关调查报告显示,尽管当前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与幼师开始认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作用与价值,普遍都认为小学与幼儿园在这方面要做出共同的努力,然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仍有不少教师在个人认知方面存在不足,比如幼师对小学的教学方法与教育模式缺乏深刻认知,對于幼小衔接课程的开发不够重视,没有将重点放在了解幼儿的个性化特征以及身心发育规律等方面,更不用说主动对幼儿进行引导了。

3.家长的观念存在一些偏颇

通过有关调查访谈可以看出,有的家长认为幼儿正处于爱玩耍的年纪,对幼儿平时的学习和生活没有过多的要求,认为幼儿可以自然过渡至小学,根本不需要衔接。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不能在起跑线上就输掉,因此,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就给孩子制造压力,比如报幼小衔接班、学习拼音以及加减法等知识,导致幼儿身心疲惫,甚至对学习感到厌恶,最终对幼儿的身心发育带来极大影响。

三、幼小衔接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1.积极改造游戏,创建游戏类型的课程

在幼儿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游戏始终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话题,当然游戏也要与幼儿的身心特征相符,才能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实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幼小衔接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幼师需要对游戏这一课堂活动方式给予高度重视,融入一些传统的游戏,比如跳绳、丢手绢以及老鹰抓小鸡等游戏。

在开发幼小衔接课程的时候,幼师要对游戏内容进行充分挖掘,积极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开展“跳房子”的游戏,强调具体的游戏规则,让所有幼儿都能严格遵循规则参与其中,强化幼儿的合作意识以及集体意识。参与各种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能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以及耐力等,给幼儿带来更多的新鲜感。

举例来说,“跳房子”是比较经典的一个传统游戏,通过开展这一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规则、竞争、合作以及沟通等意识和能力,同时也能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和腿部力量。在游戏之前,教师可以向幼儿讲解与游戏有关的民族传统文化,做好游戏之前的各项准备活动,然后按照规则开始游戏。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不同的小组,以小组的方式展开对抗,通过该方式,教师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幼儿说出游戏的感受与个人经历,以小组的方式展开讨论。

2.主动改编故事,创建表演类型的衔接课程

很多幼儿的表演欲望比较强烈,对此,幼师可结合实际情况主动改编故事,创建表演类型的幼小衔接课程,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个人的认知水准,有助于幼小衔接工作的正常开展。

在幼小衔接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下面这些问题:首先,教师要筛选那些与幼儿的身心成长和价值观相符的传统文化故事,这些故事中包含着正确的价值观和正能量,对幼儿的实践与生活具有帮助,教师要注意挖掘故事的内涵与自身的教育价值,将传统文化巧妙地融入日常课程中。

其次,教师要积极鼓励幼儿参与其中,当然也要尊重幼儿自由选择游戏角色的意愿,教师可以让幼儿扮演更多的角色,为幼儿带来更丰富的游戏体验。

最后,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随机应变的能力,由于幼儿缺乏认知观念和学习意识,很难借助剧本对个人表演行为加以规范,对此,教师要注意引导,让幼儿在角色表演过程中做到随机应变,逐渐拥有角色意识。

举例来说,有的幼儿园积极开发幼小衔接课程,比如《我也要做司马光》就是比较经典的课程之一,该课程的故事原型为《司马光砸缸》,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应变能力与逻辑思维,同时培养幼儿的个人保护与安全意识。在开展该活动之前,教师需做好提前的准备工作,首先创建一定的活动区域,准备好角色扮演所需的各类物品与工具,其中的“缸”可以利用呼啦圈来代替,“石块”可直接拿抱枕或者泡沫砖来代替。接下来,教师要准备丰富的动画资源,通过PPT播放等方式让幼儿对故事内容产生更深的理解。然后对活动过程的安全性进行检验,教师可以对“砸缸”的具体流程进行模拟,确保教学中使用的工具不会威胁到幼儿的安全。除此之外,教师也可选择合适的时机向幼儿播放经典动画片《司马光砸缸》,让幼儿对故事情节产生更深入的了解。

3.强化动手实践能力,构建手工类型的衔接课程

幼小衔接对幼儿的核心素养有比较高的要求,重点在于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此前提下,在幼小衔接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时需着重培养幼儿的动手与操作能力。

具体来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比如做风筝以及剪纸等,这些都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当然也可以将传统文化与手工活动进行有效融合,让幼儿学习制作月饼或者脸谱等。

在设计幼小衔接课程时,教师需注意下面这几点:首先合理控制手工制作的难易程度,确保能吸引幼儿的参与热情,否则将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其次,教师选择的材料要有足够的安全性,防止对幼儿的安全带来隐患;最后,教师需提前准备各种丰富的材料与工具,让幼儿自由选择,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意识。

举例来说,有的幼儿园开发了“拥抱自然拥抱美”幼小衔接课程,教师引导幼儿合理选择身边的材料,制作优美的工艺品,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创新以及审美能力。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需准备树叶、大豆以及鸡蛋壳等各种材料与工具,然后带领着幼儿开始进行游戏。在开展“拥抱自然拥抱美”活动的过程中,有的幼儿比较喜欢鸡蛋壳,但选择之后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制作工艺品。对此,教师可通过传统文化找到与鸡蛋壳比较相似的形象,让幼儿主动进行感知,最终发现鸡蛋壳和人脸的形状比较类似,然后引导学生在鸡蛋壳上画各种脸谱。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对幼儿的传统文化认知能力进行培养,给学生介绍中国古典的园林建筑、中国龙、门神以及脸谱等传统文化元素,让幼儿通过活动接触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强化课堂上的引导,构建亲子课程

在幼小衔接课程设计与开发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家庭教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开发丰富的亲子类型课程。

在开发时,教师要注意下面这几点:首先,教师要重视亲子关系,在活动中原则上以幼儿作为核心,家长在旁边给予辅助,确保活动的正常开展。其次,教师要将亲子活动与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积极发挥传统文化正确的引导作用,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与人文素养,帮助幼儿塑造正确的“三观”。最后,在家长的辅助过程中,教师需积极引导家长从旁协助,对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做好认真记录。

举例来说,有的幼儿园成功开发出“种子成长日记”这种亲子类型的课程,主要目的在于让幼儿全面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气,对种子的培育产生了解,在生活中逐渐培养观察与记录的习惯,让幼儿拥有热爱大自然以及节约粮食的意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自由选择农作物种子,家长从旁协助开始播种,同时还要做好观察与记录。比如,家长可以对种子萌发的时间和具体过程进行记录,让幼儿配上对应的图画,主动了解种子播种的一系列流程,享受参与劳动的喜悦感,同时还能锻炼动手实践与观察的能力。最后,在教师的组织下,家长与幼儿可以共同分享播种的成果。

5.利用汉字学习积极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汉字属于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教师要想传承并弘扬传统文化,其中的一项重要载体就是汉字,利用汉字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具体来说,在幼小衔接的时候,教师可利用学习汉字的方式积极渗透传统文化,使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对优秀文化的学习,树立民族与文化自信心。

例如,在刚接触汉字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融入与甲骨文有关的知识,利用音视频、Flash动画、文字以及图形等不同的方式向幼儿展示文字的演变过程,通过该方式可以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逐渐对汉字的学习产生兴趣。在讲解汉字意义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适当融入传统文化的有关内容,例如,在讲解颜色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向幼儿讲述古代不同颜色代表的意义,其中,黄色代表着高贵和尊贵,典型代表就是皇帝要穿黄色的龙袍举行典礼;黑白两种颜色在平民百姓的穿戴中最为多见,一般也叫“白衣”。利用颜色教学可以让幼儿了解古代人的生活方式,对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形成初步的感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人的穿着都比较自由随意,各种颜色可以自由搭配,不再受封建文化的限制。

6.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创建独特的教学环境

处于幼小衔接时期的学生年龄较小,该阶段教育的目的在于使更多幼兒都可以接触到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幼儿的感官体验,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创设健康、独特的教学环境。比如将日常活动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利用长期熏陶的方式,对幼儿的思维模式及思考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幼儿学习充分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教师可在教室的后面创设“宣传角”,主要书写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或者将包括经典书籍、民间工艺品等在内的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作品、物件展示出来。与此同时,幼儿园也可在校园中显眼的位置张贴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介绍名人轶事、古典诗歌、地区风俗以及民间节日等,这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准。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课程对于幼儿的身心发育与成长相当重要,对此,幼儿园、家长与教师要引起高度重视,在幼小衔接课程设计过程中主动融入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道德素养,同时提升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合作意识,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马灵君、赵洁琼、吴香丽《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郑东新区实验幼儿园入学准备课程研制与实施方案》,《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3年第2期。

[2] 彭雨澄、闭嘉欣、韦秋澳等《幼小衔接视野下广西地区城乡学前儿童语言入学准备的现状调查——以桂林市为例》,《教育观察》2022年第36期。

[3] 王树妹《语文教学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体验式学习路径探寻——评〈新课程小学语文幼小衔接教学游戏指导与设计〉》,《语文建设》2022年第22期。

[4] 凌晓俊、姚玉香、于秀霞《小学在幼小衔接中的履责困境与对策——基于“新方案”“新课标”的分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2年第6期。

猜你喜欢

幼小幼儿园游戏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爱“上”幼儿园
数独游戏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