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2024-01-01王永林
王永林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小学生承担着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重任。将小学生德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能够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之中,使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刻,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关键词:小学德育 优秀传统文化 渗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0.047
当代人的生活离不开电脑、手机等设备,民众均在追求生活中的新鲜事物,逐渐忽视了中华传统文化。外国文化对民众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更容易被漫威、星际飞船等国外的事物所吸引,从而忽视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
然而,中华传统文化才是学生们应该学习的对象。随着我国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化,全国都在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教师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相互融合,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对他们的思想产生积极影响,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小学德育中渗透传统优秀文化的作用的措施,以期为小学德育的发展提供帮助。
一、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凝聚了多样化的民族精神、智慧与道德思想。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民众的思想与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在小学阶段通过落实德育,可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与支持。
小学生年纪尚幼,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德育中,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入手,借助生动直观的故事来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的道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导致新时代的孩子们出现性格孤僻、懒惰、自私等行为,同时心理承受能力较为不足。在当今社会,学校德育处的口头说服教育和教育处罚方式可能会使小孩子产生逆反情绪。然而,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能够发挥一定的价值。
1.丰富小学德育内容
在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从教材中挖掘出蕴含的德育内容,并将其与教育内容相互融合,以实现德育的目标。然而,由于教材中加入的德育内容有限,这给德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限制,从而影响了德育教学的效果,进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制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教学中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教育和活动创设中灵活运用这些内容。通过丰富德育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正确的思想和道德理念,还能够提高德育教学的效果。
2.显著提升德育效果
由于当前语文教材中德育内容的比例不足,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只能依赖于拓展的内容,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德育教学。然而,由于德育教学内容的匮乏和教育效果的不佳,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难以有效提高。为此,笔者建议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教学中,以提高德育教学质量。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以故事、动漫等形式呈现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会因为对故事和动漫的喜爱而主动学习德育内容。
3.实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汇聚了古人的智慧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是指导中国稳定、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与进步,我们需要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教学全面结合,让每一名小学生都能了解传统文化,并在教师设计的有效方法中认同传统文化,从而持续弘扬传统文化。在实现传统文化有效传承的同时,推动其全面发展,以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4.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在当前阶段,我国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除了要全面提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外,还必须重视德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各学校将德育教学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并将其贯彻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以提升德育教学效果,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充分接触和了解丰富的道德观念。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将深入学生的思想,从而显著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能够迅速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5.明确学校德育的指导性思想
传统文化教育很关键,蕴含着小学德育工作的核心思想。学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以培养学生良好品质为基础目标。为此,学校应以“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完整人格”的德育理念为指导,使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成为学生的精神食粮。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在长时间历史发展进程中诞生与发展的,它囊括了古代先贤的思想观念、生活方法、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等。
二、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互联网的飞速进步极大地推动了各种文化的融合。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在接触和交流不同文化的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困惑和迷茫。因此,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中,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思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于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1.完善德育教学内容,渗透传统文化
在小学德育过程中,内容是核心。只有确保德育成效,才能保证德育活动的稳步进行,并提升德育质量。因此,在日常德育活动中,我们应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渗透,将课本内容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确保德育工作的高效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多样,教师可以在德育活动中渗透精诚团结、勤劳勇敢、家国情怀和文明礼貌,以提高对学生优秀品德的培养效果。同时,我们还应加强宣教与引导,使德育活动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使学生对德育的情感体验更加直观。
此外,我们还应该落实对优秀品德的弘扬,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鉴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将优质的文言文融入其中,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确保德育工作的高效开展。
同时,教师还可以参考德育内容,将更加丰富的传统文化故事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背后的德育价值,从而确保德育活动的顺利进行。例如,教师可以从《朱子家训》中选取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勤俭持家、尊师重道等优秀品德,使学生懂得如何与他人更好地相处。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述滥竽充数等故事,让学生明白做人需脚踏实地的道理。凿壁偷光与悬梁刺股等励志故事则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从而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整体效果。
2.丰富德育形式,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德育活动过程中,除了完善德育活动内容外,教师还务必要运用丰富的德育活动形式。根据学生的认知与接纳水准,挑选针对性的德育活动,高效开展德育。在常规的德育过程中,我们通常依靠寓意讲解的形式来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然而,这种方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可能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德育活动的成效。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模式,借助多媒体策略等辅助科技手段,构建相应的教育场景,以确保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以家国情怀的教育活动为例,我们可以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的木偶动漫内容融入其中。以《苏武牧羊》这一故事为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苏武所做的事情,我们可以利用视频观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掌握故事背景。在教师精心构建的良好课堂教育氛围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落实爱国主义宣教的目标。在《愚公移山》这一主题中,视频详细解读了整个故事的情节。故事中的两座大山——王屋山和太行山,阻挡了愚公的出行道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愚公动员了他的家人共同参与搬山的行动。然而,一位名为智叟的老人却嘲笑愚公的行为,认为他的做法过于愚蠢。面对智叟的质疑,愚公用子孙无穷尽的道理来反驳他。最终,愚公的坚持感动了上天,两座大山被移走。通过观看这部动漫,學生可以直观地了解故事的内涵,并在趣味性的活动过程中感受到愚公所展现出的精神品质,如不畏艰难、生命不止奋斗不止等。此外,在小学德育学科中,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然而,过去,教师未能科学地运用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从而限制了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升。因此,在小学德育环节中,教师必须善于发掘德育课本中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课本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来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例如,在德育中,教师可以引入相应的典故,以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让他们了解故事背后的意义,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活动,从而提升德育成效。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渗透传统文化
德育并非简单的说教,而是需要通过各种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应科学运用多样化的方法,不断完善德育内容,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德育活动,让学生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德育的魅力,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三字经》等的晨读活动,以促使传统文化得到学生的认可,并不断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此外,学校还可以根据中国传统节日组织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节日氛围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清明节这一特殊的日子里,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们参加烈士园林的献花仪式,并开展集体扫墓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们通过网络搜集清明节的来源和历史故事,同时积极引导他们了解相关的历史,理解烈士对国家的重要意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可以在缅怀先烈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另外,在端午节这个重要的节日里,教师可以向学生们讲述伟大诗人屈原投汨罗江的故事,并解释屈原投江的原因。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划龙舟等问题。以屈原的故事为核心,可以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怀,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思想。
此外,体验式教育是一种高效的教育策略。通过开展体验式活动,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更好地集中,对所学内容的印象也更加深刻。学校可以巧妙地将朗诵经典文化与体验式活动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中秋节期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中秋节与家人团聚的情境,创作一幅中秋团圆的画作。通过绘画的形式,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将更加深入。在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环节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例如,在小学阶段,大多数学生都喜欢阅读。教师可以科学地利用这一特点,尽可能推荐一些具有德育意义的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师构建的环境中实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认知,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4.开展社团兴趣活动,渗透传统文化
创建社团是一种非常有利于学生发挥个人才能并学习相关技能的模式。然而,在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自然而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以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活动时,可以创建一些与毛笔书法、剪纸、国画和武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社团,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加入哪一个社团。例如,教师可以创建书法社团,使学生对软笔书法进行掌握。在训练学生运用中国特有的毛笔书写那些经历几千年发展的方块字的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著名的书法家的故事,对某一个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写法进行讲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用毛笔书写出漂亮的字体,还能对汉字的发展和演化有一定的认知。此外,学生还可以从书法家身上感受到“熟能生巧”的真正意义,并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但是需要格外关注的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他们尚未具备承担创建社团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此阶段需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适度参与由学生主导的社团活动,确保社团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教师在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对学生文化课学习的要求。作为一名学生,最为关键的仍然是文化课的学习。
综上所述,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教学意义和作用。在小学德育中,将德育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结合,可以使德育活动更加多样化。通过让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可以提升小学德育的质量。因此,在实际的德育活动中,教师需要适量地融入各种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采用多元化的德育模式,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活动,以确保德育有积极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波、杨伟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融合,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年第12期。
[2] 吴程伟《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科学咨询》2021年第4期。
[3] 刘彩云、崔国建《挖掘教材传统文化,拓展德育渗透途径——也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吉林教育》2022年第31期。
[4] 孟芳、孟令梅《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21年第8期。
[5] 奚仁玉《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分析》,《明日》2021年第17期。
[6] 侯静《植传统文化之根,塑现代德育之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现代德育的有机融合策略》,《小学教学研究》2020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