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
2024-01-01解岗
解岗
摘 要: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发展史。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不甚理想。传统文化教育对初中生来说至关重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本文主要阐述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初中美术 优秀传统文化 渗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0.043
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民族文化意识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学生创造力与实践能力的载体,同时还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世界上任何一种事物都具有非常独特的美感,初中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感受这世间万物的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主要途径,在美术教学中只是由教师单独向学生传输优秀传统文化,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美术教师要加大优秀传统文化在美术课堂上的渗透力度,充分将两者融合起来,才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美术作为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有利于传承与弘扬文化。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美术资源,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教师要将教材中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美术作品,对文字信息有所了解。传统文化如果只是借助语言、文字来传播的话,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美术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及审美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打造一个高质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学习美术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初中美术教学中蕴含着许多文化知识,教师要借助美术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承担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进而凸显美术教学的宗旨。
二、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1.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中美术教材中有许多世界各地的优秀美术作品,教材内容有限,学生难以深入理解教材中的美术作品。教师要按照教学内容,将美术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更多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品味历史,并在美术作品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另外,学生在观察与欣賞美术作品的同时,会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
2.增强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批判性地继承传统文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文化交流频繁,外来文化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很大影响。许多年轻人盲目追求外国文化,觉得外国文化更加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一些青少年对外国文化了解较多,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较少,这种审美畸形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冲击。初中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时期,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念非常重要。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既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美术作品所蕴含的理念,还能够让学生真切感受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与外国文化时,有选择地接受外国文化,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从而使学生正确对待外国文化。
3.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特的美术风格
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传统绘画作品具有十分独特的艺术风格。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可以向学生展示这些内容,讲解这部分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学生在灵活运用绘画技巧的基础上,能够提升动手能力,让学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内涵及其中蕴含的文化信息,进而拓宽学生眼界,并让学生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将传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在传统与现实的相互碰撞中,能够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便于学生形成自己的美术风格。
三、美术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着力点
1.打造一个优质的教学氛围
要想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美术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美术教师需要营造优质的教学氛围,有序开展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美术素养与绘画技术。
要想充分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美术课堂上,为中学生打造一个高质量的学习环境,加强师生间的互动,鼓励学生表达自身想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组织的美术活动,教师就要打造一个优质的美术课堂,提高教学水平,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中。
2.构建良性的师生沟通模式
师生间的交流沟通对美术教学来说非常重要,师生间的交流沟通,可以让教师对学生产生全面了解,了解学生的想法及创作理念,一旦学生的思想出现波动,教师可以及时引导学生,使学生端正思想。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师生间的交流沟通提供渠道,便于学生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与绘画有关的优秀传统文化,便于学生了解古代艺术,感受古人的智慧。同时,师生间的良性沟通能够加深学生对教师的信赖,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学会欣赏传统文化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是现阶段初中美术教师重点考虑的内容,教师应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帮助学生学会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体会传统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推动学生进步。
四、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不清晰
当前,部分美术教师教学理念有待提升。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一些学校根据教育要求进行教学改革创新,但有许多学校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理念带来的影响,不仅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压力,而且还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与家长更加关心学生所取得的文化成绩,而不是其他成果。在这种教学观念的束缚下,美术教师难以明确教学观念,只能将学生当作教学对象,采用灌输的方式将美术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理念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优秀传统文化,使得美术教学内容中缺少传统文化知识。另外,在传统教学观念的约束下,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整体发展,没有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这导致美术课堂中的传统文化知识较少,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美术教师的文化渗透思维不强
在現阶段的初中美术教学中,部分美术教师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力度不够,在教学中很少融入传统文化,使得学生难以透彻理解美术知识,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传统文化并不是狭隘的理念,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美术教师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美术课堂上。
另外,传统文化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较为久远,学生短时间内难以理解,需要教师采用各种措施突出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趣味性。美术教师要创新文化的表达形式,便于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3.渗透模式不科学
艺术中包含众多知识,所以初中美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教学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加强两者间的联系,充分将美术教学的价值发挥出来。通过分析美术教学现状可以发现,有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学习,这使得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十分枯燥,难以将传统文化和初中美术教学融合起来,无法引导学生讨论美术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美术教学质量不高,难以取得显著成效。因此,教师要结合美术教学改革要求,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成长,为学生今后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另外,调查数据显示,许多美术教师教学能力有限,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单一,并未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还有一部分美术教师过于依赖先进的教学手段,导致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变得更加不科学。
4.教学内容单一
部分美术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没有意识到知识延伸的重要性,所开展的美术活动较少。另外,即使有部分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来教学,但仍然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进行的,教学内容没有得到进一步拓展,没有将美术这一学科的人文性与艺术性体现出来,影响了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
五、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1.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
美术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在初中美术课堂上融入传统文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很大帮助。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量,但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将美术教学的价值发挥出来。
同时,教师还要依照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学习特点,制定相应教学计划。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国画人物这部分知识时,教师除了讲解水墨人物画风格及技法外,还要求学生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了解作品的立意及画家所采用的渲染方法,探究画作内涵。
2.教师应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专业素质
初中美术教师应真正将传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通常来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指导,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要想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在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美术教师首先要理解传统文化,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与文化修养,让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进而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容易受周围人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严格约束自身,通过自身的文化素养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整个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下去。这需要学校的重视,积极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比如,学校应定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讲座,要求各科教师参与其中,邀请知名学者、专家来校指导,以便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同时,学校还要为教师提供发展机会,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将美术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体会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出美术教学的艺术性与趣味性,使学生更加喜欢美术,为学生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目标,开展个性化教学,优化美术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基础上,提升美术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真正对美术产生兴趣,从而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美术人才。
3.开展美术实践活动
美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根据美术科学素养要求,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美术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应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美。美术教师在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时,也要坚持这一原则,开展各项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美术展览馆、美术博物馆等,让学生在实际参观中对优秀传统文化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为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机会。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传统工艺,让学生动手制作艺术品,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获得感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承担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比如,在学习“剪纸”内容时,这一章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剪纸艺术及其价值,并承担传承剪纸艺术的责任。所以,美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探访剪纸传人,通过传承人的讲述。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历史、基本技法、造型装饰手法及剪纸形式、艺术情绪与意境等。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以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丰富美术教学形式,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剪纸艺术及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4.扩展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课外知识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师要想发挥美术科学的育人价值,就需要转变教学观念。美术教师要从以往的教学观念中走出,在立足美术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需求拓展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强自身素养。
要想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整个课堂中,美术教师要依照传统文化形式来延伸美术教学内容,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量,还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时理解其中的背景及意义,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从而实现美术教学目标。
比如,在学习《清明上河图》的相关知识时,在将传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后,教师要以美术作品作为教学切入点,探究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并将该作品的历史文化、建筑结构讲给学生。这样,学生能够了解北宋时期的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够让学生理解与感知传统文化,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做好准备。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美术教师转变自身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技巧,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并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 舒莹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育教学中的传承思路与可行路径》,《基础教育论坛》2022年第36期。
[2] 唐娜《初中美术教学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策略探究》,《基础教育论坛》2022年第18期。
[3] 殷秀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融合策略探究》,《教师》2022年第12期。
[4] 张培岩《谈初中美术教学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作用及策略》,《天津教育》2021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