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材中传统文化的要素分析与教学对策研究
2024-01-01白瑞
白瑞
摘 要:新《课标》出台后,新版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及科学探究能力。在以往的高中生物课堂中,大多数教师都会要求学生记忆某个知识点,这显然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新《课标》要求教学更趋规范性,相关部门在研究之后设计了三级课程管理结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分属于这三级结构。这三大课程中,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体系挂钩,高中生物校本教材开发必须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在此基础上借助以往的经验完成教学,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检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教材 校本教材 传统文化要素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0.040
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立足于当下时代要求,响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必经之路。高中阶段开展的生涯规划课程也应当和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真正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之处,切实树立起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将教育目标本土化、民族化。在合作、开放、共赢的国际环境中,我们才能坚定自身文化特色,持续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自新《课标》推广实施以来,校本教材的开发已经成为各个学校的重要议题。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意愿的强烈程度,以及投入的时间与精力,都从侧面反映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劣。在确定课程目标之后,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是如何在校本教材的提纲设计和内容选择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因此,校本教材的开发对于内容选择有着极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紧密对接新教材。
一、对新课程理念下新教材中传统文化要素的领悟
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传统文化知识,既是提高学生生物综合素养。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必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古代文化知识的传授,并采取积极的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生物课堂。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锻炼他们的思维,同时也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同时,教师还应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社会责任感。
新教材新在哪里?1.问题情境化带给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2.教材部分内容呈现方式的调整,有利于引导探究。3.新添知识点强化,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迁移能力。教师想要将人文教育有效地渗透到高中生物教育教学之中,还需要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通过各种的生物实验来完成传统文化的渗透。高中生物学科的实验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与探究性,从而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所讲述的知识研究生物现象。因此,教师需要对实验互动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以帮助学生树立合理的实验目标。
通过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性质和目标,教师能够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互动。这样,学生在生物实验探究中就能够深入了解生物活动的规律和本质,并最终理解生物知识背后的人文精神。同时,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严格把控实验教学时间,并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实验、实验总结和分享的时间。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更好地渗透人文教育。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表现
1.价值
生物教师应该根据当前高中阶段生物教学的现状,选择科学合理的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科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生物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隐性的传统文化思想。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地将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与生物知识进行融合,就能够实现一举两得的教学目标。教师除了要让学生全面掌握生物知识外,还要将生物知识与当前社会的技术和科学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这样的做法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提升自己的思维,感叹大自然的奥秘与神奇。此外,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培养,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为学生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
2.具体表现
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大多数教师响应新《课标》的要求,在生物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生物教学中之后,生物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整体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也更加多样化。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表现为对自然规律和生物科学知识的探索与积累。在研究相关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注重对学生道德的培养。通过充分利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生物进化的规律,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在于,它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理论知识的同时,形成主观与客观相融合的思想和认识。
三、高中生物校本教材开发与实践分析
1.结合高中生物教材有效开发生物校本教材
在将传统文化内容和生物教学进行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明白,作为一名高中学生,考试成绩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时,应该围绕生物教材设计一系列的传统文化渗透和研究计划。只有根据教材上规定的应试内容进行融合和创新,才能保证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能够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
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时间是非常紧张的,如果只是片面地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忽视生物学科知识的教学,对学生整体的生物成绩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教师可以充分探寻教材内的相关知识内容,例如,在给学生讲解“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首先可以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知道具体的概念以及细胞分裂的相关内容和步骤。然后让学生知道细胞分裂中的各个过程,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既要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充分发挥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够有效将生物教学內容和传统文化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取得教学效果。
校本教材不能够盲目开发,为了保证科学性与合理性,校本教材应当紧密结合高中生物教材。换言之,校本教材开发要做到基于教材、高于教材,这就需要深入开发现有的高中生物教材。为此,相关负责人员应当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注意收集开发内容。除此之外,教师应当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为了实现最终目的,可以有针对性地借助现代技术,收集相关资源,坚持做到基本为主,拓展为辅。
例如,面对全民“以瘦为美”的现状,在讲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时,我们补充了各种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饮食观和审美观。在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中,我们补充了传统农业文化中水肥的使用方法和相关事项,让学生分析其中原因,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思维能力。完成内容补充之后,学生要将精力放在系统整理上,既要保证资源的完备性,又要保证内容的针对性。
高中生物课程教学内容与之前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选修模块的设定上。这是生物学科的课程亮点。在校本教材开发时,教师应当注意到这一点,投入足够多的时间与精力将这一工作做优做细。校本教材开发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确保其学到真东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课程计划行事。在网络上搜索教学资源时,我们会发现学案的内容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并非完全统一。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各个地区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特殊性,因此,教师在编写学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实际上,编写学案的过程,可以被视为教材校本化建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修改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2.拓展生物教材内容,合理利用高中生物新教材中的各种栏目
虽然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时间非常紧张,但是为了缓解学生过分紧绷的学习压力,教师也可以适当利用一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当然,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围绕生物和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开展主题班会。在实际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和照片的方式,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传输积极向上的思想,让学生知道“天道酬勤”的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人努力学习从而改变命运的经典事例,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为了培养学生生物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列举一些比较优秀的生物学家。学生学习了这些事例以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己当前的学习状态。为了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应该真正以朋友的方式去和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一起去解决困难,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诚意,学生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后续的学习中。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适当安排一些活动,以帮助学生放松身心。例如,可以组织一些简单而有趣的小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释放压力。
四、传统文化走入课堂的策略
1.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学校可针对全体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情况开展相关培训,组织系统的文化讲座并聘请专家授课,以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和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具备较强的文化认知能力后,教师能巧妙地将文化融入教学。如在教授“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时,可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世界的细胞,虽小却能实现自身价值。告诉学生要珍惜时间,每一分钟都如同一个细胞,只有日积月累才能创造巨大财富。
2.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安排本次课程的相关活动,巧妙地运用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更好地吸收知识,从而提高本节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学习“生态环境的保护”时,教师可以提前向学生播放有关环境保护的视频,比如播放诗人陶渊明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等诗句让学生认识到四季在不断变化,但绿色的春天还需要我们守护。教师要告诫学生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学生在观看视频时可以直接体会文化知识,还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要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不断创新高效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能够增强学习的体验感,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来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仔细观察,设计出一些具有针对性或者趣味性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男女比例、学习态度、性格特点划分小组,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自主探究这些问题,每个学生都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由小组成员进行论证,以此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探究,让学生开拓思维,进行思考和分析。
4.丰富生物教学的思想性
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丰富自身的思想,通过学习知识提高自己对生活的见解。因此,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应通过科学合理地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和思考水平。
举例来说,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生物科学与进步”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深入了解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他们了解到人体缺乏某种物质时会引发危险的后果。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告诫学生要爱护身体,平衡饮食。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理解生命的价值,才能够舍己为人,营造出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
总的来说,将传统文化科学地融入高中生物教学,不仅能够提升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还能增强学生在生物知识学习方面的能力,丰富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素质。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生物教师应当承担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生物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采取科学的方法将生物学科知识和传统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在教授学生学科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性发展。校本教材的开发一定要结合相关部门颁布的新教材,校本教材开发是一项重要而系统的工作,学校应当高度重视相关工作,学校在保证基础教学的质量之外,还应当确保校本教材具有多样性与全面性,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陈波《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新课程》2019年第10期。
[2] 韦冬梅《普通高中生物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2022年9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科研成果汇编》2017年。
[3] 安连绪《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新课程(中学)》2019年第11期。
[4] 刘杰《传统文化融入高中生物中教学的思考与探究》,《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年第16期。
[5] 蘇芳丽《利用传统文化教育促进高中生物教学的策略》,《广西教育》2018年第30期。
[6] 邓过房《基于人文素养的高中生物教材研究——以核心传统文化为例》,《中学生物学》2016年第12期。
[7] 孔娴《高中生物教材中传统文化的要素分析与教学对策研究》,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8] 顾倩雯《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22年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