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文化元素,彰显文化魅力
2024-01-01张红梅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各学科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不仅仅要根据教材内容讲解知识,更要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角度出发,创新性地融入大量的素材,增强学生对于学科的认识,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传统文化资源的融入至关重要,在理科的学习中加入文化元素能促进文化的传承,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中学物理教师要认识到传统文化资源与中学物理教学融合的价值与意义,基于当前中学物理教学的现状,探究传统文化资源与课堂的融合方式。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中学物理 融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0.039
在中學物理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基于物理学科特点,对物理教材中涉及的文化资源进行分类,并结合教材的知识进行讲解,对于其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剖析。教师要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实现物理教学与传统文化资源的相互融合。
传统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两大类成果。在目前的教育改革过程中,以学科教学为基础,文化传承为重要内容,教师不仅要明确教学环境下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也要在把握方针、原则、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基于其所教授的学科,探究学科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效融合的策略与方法。
一、将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物理教学的价值与意义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渗透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在文化融合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我国拥有大量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因此,要更加重视文化的传承。
教育是人才培养、时代接续的重要基础,文化的发展也需要依托教育活动。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入中国传统文化,也要寻求二者有效融合的路径。
1.政策要求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符合当前的政策要求,符合教育改革的方向。在国家多次强调文化自信、重点关注民族文化传承的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都要承担文化传承的重要责任,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部门要主动承担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过程。虽然中学物理学科一线教学时间紧、任务重,但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要始终践行教育政策,推进教育改革,切实落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教育全过程的基本要求。
2.新《课标》的要求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入中国传统文化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各阶段的学科教学要根据课程标准优化课堂设计,创新课堂活动。在物理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充分掌握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也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通过系列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中学是教书育人的关键阶段,在开展物理教学时,教师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寻找符合物理原理的中华传统文化素材,并结合教学实践活动,开发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物理教学相融合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素材,顺应课程改革趋势,寻求二者融合的方法。
3.符合社会发展方向
在物理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符合当前的社会发展方向。近年来,传统文化逐渐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教育部门作为为国家培养人才、为社会储备中坚力量的重要行业,要主动承担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在引领青少年了解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积极融入传统文化,将文化底蕴与科学理念相融合,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人格自信,既能丰富物理学科的教育功能,也能增强学科教学培养人才的效果。
二、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学物理教学融合的现状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推进教研的深化,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主动承担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目前中学物理教学实践的现实情况是,虽然教师有融入传统文化的意识与主动性,但融入的效果却不够理想。
1.思想上不重视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面临着教师不重视的问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对于学科内容的认知、对于所学知识的了解,忽视了从道德修养文化层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对于物理学科而言,大多数物理教师将教学任务理解为对教材知识的有效讲解,并未充分认识到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当物理教师对学科文化融入的重要价值缺乏客观认知,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就无法从文化的角度创新与优化。部分物理教师并未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工作,也并未基于物理教学内容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素材。当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概念、规律,只关注于分数的提高,而并未重视人格塑造、人文素养的提升,就会极大地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
2.行动不科学
教师不理解该项工作的价值,在教学中就会缺乏积极性。即使部分教师有意识地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但在操作过程中也面临着大量的阻碍。二者的融合是一个新的教育改革方向,需要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寻求正确科学的路径。但当下由于没有充足的实践经历以及相应的保障,教育部门虽然提出了物理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但教师、学校乃至社会都并未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当二者的融合缺乏正确引导,缺乏科学可行路径时,教师也难以从历史文化的高度进行物理教学实践的优化。
目前社会呼吁传统文化的回归,教师也在积极探索凸显学科育人重要价值的方式方法。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当教师对于该项工作不够了解时,行动上也出现了一定的滞后性,在摸索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不顺利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设计,当教师在盲目推进该项工作时,融合效果并不理想。
3.效果不理想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教师既可以从文化中挖掘其中的物理教学资源,也可以从物理学科中挖掘文化素材。但当前的教学优化过程中,虽然从新《课标》的角度强调了传统文化的价值,但在实施角度却面临着很多问题,未明确传统文化的类型,未掌握文化素材搜集整理的方式,并未形成科学的融入策略、成熟的融入方法,导致实践效果不理想。
教材作为教学的主体,虽然中学物理教材中已经加入了相关的文化元素,但是教师在进行实践时,还尚未形成从人文关怀出发,优化课堂设计的理念与模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未能扎实推进的背景下,中学物理学科也难以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难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凝聚力,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
三、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学物理教学的融合策略
为了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物理教学实践,打造出更具教书育人价值的物理课堂,教师要深刻把握物理学科的人文属性,在对学科内容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选择文化素材与日常教学活动有效融合的方式,从文化资源与教学实践的整合入手开展教学。在具体的工作中,教师既要明晰传统文化的内容,也要有效挖掘文化元素,突出物理课堂的德育价值。
1.明确文化类型
随着近年来关于文化研究的日益深入,在各学科教学中所能融入的素材也更加多元。为了更好地在课堂中推进二者的融合,教师要梳理文化类型,通过分类归纳整理,为后续的教学实践奠定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大致可以分为传统思想观念、传统艺术、传统生活和传统技术4大类,传统生活中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节日风俗、游戏、玩具、运动,也可以细分为文学、绘画、音乐、舞蹈、影视、建筑等多个板块。作为中学物理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对于各个课时涉及的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和统计。
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大致可以分为史学、技术、文学、哲学4大类,基于物理学科的本身特点,教师在对于传统生活、传统艺术、思想观念、传统技术等文化类目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要客观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型的特征。基于物理学科公式、概念、定理的讲解,实验探究,复习拓展等不同的内容,选择恰当的传统文化元素,利用文字、照片、绘画等多样化的方式呈现传统文化,切实将物理知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由于物理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特征,因此,在对文化类型进行充分认知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尽可能地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传统技术,通过文化内容与学科知识之间的深度融合,引导学生体会到物理与文化的关系,在体验感悟中使学生体会传统思想观念的博大精深,引导学生对科学问题展开深入思考。通过对文化现象背后的物理知识进行剖析,使学生完成知识迁移,搭建出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和知识框架。
2.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
在开展物理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文化带有极强的地域特征,民族文化各有特点。中学阶段的物理教学较大概率是面向同一区域的学生进行知识讲解,因此,为了避免由于文化过于抽象而影响到中学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聚焦于地方文化,对文化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进行剖析,也要在物理教学中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呈现不同的地域文化,学生也可以对于我国的文化类型产生更加充分的了解。
文化与教育的融合旨在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在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过程中,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始终突出针对性的特征。地方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根据学校所属地方挖掘教学资源,可以更加便捷地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要基于本地特色挖掘文化元素。
目前,地方文化中有着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生产生活工具,也有着古建筑群落以及艺术品。教师可以在开展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对古代的生活用具、建筑特征进行分析,探究其背后的物理原理。例如,锄头作为古代的农业生产工具,在设计的过程中应用了杠杆原理,而在古建筑的修建过程中,也运用了大量的杠杆原理、压强、受力分析等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在选定文化素材的基础上,剖析其中的物理知识,并将文化素材融入课堂教学,进而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3.创新展示方式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进行文化融合要创新展示方式。为了保障课堂教学效果,文化要与教学深度融合,教师要留心观察日常生活,发掘科学知识,整理匹配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的文化素材,在有效筛选素材来源的基础上,巧妙地将传统文化融入物理课堂中,构建物理模型,推动文理融合,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物理学的发展就是在模型不断建立、应用更新的过程中成熟的。在培养学生建模意识的物理学科教学目标下,教师也可以将模型构建与传统文化传承相融合,通过情景创设,在理性思维的培养中渗透文化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物理现象中隐藏的物理模型,同时也基于物理模型引用中国传统文化素材,在理性与人文的结合中同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共同唤醒学生的创新潜能。为了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理论探究传统文化中的物理知识,教师要重视构建物理模型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和科学性原则,选择恰当的文化案例,使学生在提炼其中物理原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动的案例理解物理学科的知识。
4.在教学全过程中融入
物理学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也掌握了大量的物理知识和技术,这些知识和技术在传统文化典籍中会有所体现。这种体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古代科学著作的记载,比如《墨经》《淮南万毕术》《梦溪笔谈》《天工开物》等著作,这些作品中含有大量物理学知识。二是古代文史哲著作中的记载,如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作品,虽然不以讲科学为目的,但是也会间接涉及物理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物理教师能接触到很多素材,这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文化入教材。许多教材中都会或多或少地講到我国古代的物理学成就,甚至有时会直接引用传统文化典籍中的原文来说明问题。比如,沈括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地理南北两极与地磁南北两极并不重合的人,墨子发现了小孔成像现象,并解释了其成像原理,王充在《论衡》一书中写下“顿牟掇芥”一词,来说明琥珀的具体特征。二是文化入习题。在历年的全国各省市的中、高考物理试题、基础训练、配套练习册以及市面上买到的其他练习书上,学生会遇到不少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的习题。比如对诗句“花气袭人知昼暖”中的热学原理和“潭清疑水浅”中的光学原理等。对此,物理教师可以基于现有成果,根据教学目标,从物理学和国学角度进行解读,将文化贯穿于学习的始终。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丰富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科教学,既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也是当前的政策需要,更有助于对学生能力的综合培养。因此,物理教师要深刻认识中学物理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正视融入传统文化时存在的不科学等问题,通过对文化素材的剖析、教学实践的创新、文旅融合的推进,实现学科教学中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培养,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张旭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探讨》,《教育方法研究》2023年第1期。
[2] 刘美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1年第26期。
[3] 姚慧贤《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湖南理工学院2023年硕士论文。
(张红梅,1975年生,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学士,班主任,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物理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