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初中道德与法治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策略

2024-01-01郑召臻

关键词:中华中学法治

郑召臻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当代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近几年,我国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中学生处于生命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中学的道德与法治是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理解能力的关键课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结合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为此,本文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作用进行深刻剖析,探讨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相结合的策略,以期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实际运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优秀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0.03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核心观念,在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其思想品德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完成“立德树人”这一基本使命,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同时,教师要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教育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中,将会极大地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然而,目前我国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我们需要从内容、目的和组织方式等方面对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相结合的方法。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

1.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结合起来,可以真正体现出思想品德的价值。初中阶段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身体和心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涵盖广泛的领域,包括民间文化、传统节庆习俗、寓言故事、古诗词以及中华谚语等。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不仅可以使教育成为一种文化的纽带,还能够丰富教育的内容,并且能够利用完整的优秀传统文化脉络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塑造学生优秀的品德,并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认同。以“季布一言九鼎”为例,教师可以教导学子要以诚实为本。以中国经典文献为载体,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其认识并自觉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道德品质,理解做人的原则,从而为其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当代,文化因素越来越多样,在这个资讯大爆炸的年代,中学生获得资讯的途径愈加多元化。中学生尽管有了一定的甄别能力,但其自我保护意识、分辨事物的真假、对错等能力有缺陷,很可能会被一些不健康的东西所迷惑,从而丧失价值观,造成“三观”的扭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法治教育之中,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既可以引导学生抵制有害的思想,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资讯。所以,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和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把它更好地运用到教育中去,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健康发展。

2.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

2016年,新修订的教科书改名为“道德与法治”,这既是教材名字的变更,也是课程内容的改变。从“德”和“法”两个词的意义上,“道德与法治”体现了我国教育界对道德和法治的高度关注。“道德与法治”的名称虽然有所改变,但其主旨是不变的。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美德。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包含着深厚的传统美德,同时也体现着法治观念。通过本课的教学,旨在为中学生提供积极的指导,使他们不仅能够掌握为人处事的技巧,还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中,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既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又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3.有助于培养优秀人才

通过礼法规范行为,通过道德引导行为,能够促进人们自觉修身自勉。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转型时期,不仅要重视法治,更要重视道德教育,要实现依法治党和以德治国。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结合起来,可以构建“德法并行”的德育,使之成为一种“德、法、德”的教育方式。

当代中学生的法治观念相对薄弱,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和守法观念,就显得非常必要。中学生的行为不仅受个人品德的影响,也受国家法律的制约。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时候,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法治观念和守法观念的培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让中学生了解什么是违法的、什么是合法的,增强其法治观念,从而促使其真正遵守法规,遵守行为准则。

在进行法治宣传的时候,教师必须要重视思想品德建设,使中学生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准则,从而造就一批有品德、有纪律的杰出人才。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把学生们喜欢的内容以视频、文字等形式展示出来,不仅能够让学生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还可以提高中学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效果。

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二者融合的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学校重视道德与法治教育,而忽略了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这就造成了许多初中生对道德和法律的了解不多,学生过分关注自己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就是一些陈腐的东西,不需要再去学习,但事实并非如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程,它不但可以使初中生树立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还可以增强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如果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发展有利的优秀传统文化,就不能充分发挥这门课的教学效果。

2.融合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以“融合”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所能传授的知识十分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所能做的仅仅是介绍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不能很好地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之中。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导着教学过程,学生则通过讨论和思考来与教师互动。然而,这种“融合”教学模式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由于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无法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融合”教学模式的单一性使学生无法真正感受到学校和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因此,他们也不会对此给予足够的关注,只能敷衍了事。

3.融合教学的目标尚未统一

在当前的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中,对于传统优秀文化的整合教学在范围和目标上缺乏详细的规定和说明。这种情况给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在融合教学和实践应用方面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举例来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通过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够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然而,目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未能按照既定的目标和范围进行教学,导致学生无法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相关知识,更无法实现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效融合。此外,不同地区的教育进度和认知存在较大差异,这使得教师难以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教学,同时也无法相互借鉴和学习,从而导致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不够规范,更难以有效地融合优秀传统文化。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合传统文化的策略

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出一套能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

1.丰富教学形式,多元感受中华文化

要改变当前的局面,教师首先需要转变对传统优秀文化整合教育的态度,并寻找多种方式来丰富融合方式。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将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充足的时间用于融合和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和实践中。同时,教师应时刻关注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动向,不断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以确保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时效性。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既能让初中生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更加专业、全面地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能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初中生每天都能深入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

例如,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组成一支“社会实践小组”,以圣人为朋友,与经典同行,共同背诵中国古代启蒙学经典,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向圣人学习,立志成才。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课堂上的优势,在学校的帮助下,开设“国学”体验班,亲自指导书法,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教师还可以与校外有关机构合作,举办一系列的国学講座、感恩课堂、夏令营等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国学文化,学习文明礼仪,实现全面成长。教师要把自己所学到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运用于教学之中,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其在各个方面都能学习到优秀的传统文化。

2.创新教学方法,增加学习中华文化的途径

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之中,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势必会对教学效果造成不良的影响。当然,创新的教学方式应该以探究的方式进行。通过对中学道德与法治教科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教材的编写是为了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又与学生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进行创造性探究,以创新的方式,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中,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的。创新探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热情。由于年龄的原因,初中生的生活和学习行为具有明显的特征,其中,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学习活动。

例如“诚实守信”,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背诵“言必信,行必果”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等名言警句。用一些著名的谚语来引导课的教学。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一诺千金这个成语故事播放出来,让学生详细了解这个故事。接着,教师可以将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讲述给学生们听,用烽火戏诸侯和一诺千金的反差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同时,通过前后两个故事的对比,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教学效果。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安排以“诚信”为主题的作文,让学生把自己的真实经历写下来,从而加深对这节课的认识,增强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通过这种方法,教师能够增强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理论和实践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提高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体验,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丰富实践活动,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优秀的传统文化既是一种知识,也是一种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从课本中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之外,还要有效地融入和渗透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自己的经验与实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真正含义。

比如,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注重对别人的尊敬、对别人的真诚、对别人的信任,是每个学生都必须遵守的伦理规范。在道德与法治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举办“阅读中华经书、传承传统文化”的专题讲座,让学生通过演讲、表演等形式讲述中华传统美德,比如孔融让梨、子路负米等。这样的实践课程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其深刻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韵味。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要强化对子女“孝心”的教育。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引导。随着现代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许多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和生活压力,无法充分关注和照顾他们的孩子。同时,中学生在处理与父母关系时,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这可能导致他们的孝道观念受到负面影响,从而变得薄弱。因此,教师有责任通过教育和引导,提升学生的孝道意识,并影响学生的父母,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家庭观念,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孝道的重要性。

例如,在《延续文化血脉》的课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书画、诗词、剪纸等传统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内涵,从而培养他们的孝道观念。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观本地的纪念馆,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在“立德树人”思想的指导下,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自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为学生树立榜样。初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和良好品德培养的关键时期,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必须重视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使其真正发挥作用。但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给当前的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努力寻找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的方法,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来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良好的品德,从而为我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林文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对策探析》,《当代家庭教育》2022年第31期。

[2] 陈伟《初中道德与法治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探究》,《求知导刊》2022年第34期。

[3] 吴振棠《厚植文化意蕴,传承传统美德——试论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深度融合》,《学苑教育》2022年第33期。

[4] 陈霞《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家长》2022年第33期。

猜你喜欢

中华中学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在多解中学创新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