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分析

2024-01-01史恒滨

关键词:中华教学活动法治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教学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与应用,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意义,并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0.03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立德树人已成为现下的重要教学目标。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做好榜样,以身作则,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充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加深学生对道德理念的认识与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以理论知识讲解为基础,将立德树人这一目标落实到位,充分融入传统文化,让小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价值

1.丰富教学内容

道德与法治這门课程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大部分教学内容均来源于生活,而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也是服务于学生未来生活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道德和法治以及学生生活的内容,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助于加深小学生对该门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有助于提升德育效果

德育能够引导学生对周围事物产生正确认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德育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是密切相关的,做好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是培养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渠道。唯有自身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学生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中。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大量道德故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并将传统文化内容作为教学素材,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提升德育效果。

3.有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众所周知,小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还不够透彻。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他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种类繁多且杂乱。然而,由于小学生尚未具备正确的信息辨识能力,因此必须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以避免学生出现认知偏差。当前一些拜金主义思想及利己主义思想极易对小学生产生误导,影响他们未来的健康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中的道德观念及价值观是值得我们所有人认真学习的。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小学生正确地认知金钱、物质及周围的事物。如有需要,教师还可以将一些真实案例引入教学活动中,引导小学生追求学习及生活中的真善美,以免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4.有助于整合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文化结晶,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教育结合起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华传统文化在促进现代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应重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既有助于国民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同时也有助于国民日常生活的正常、有序开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可大大提升教学质量,整合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譬如,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与当下教育思想完全吻合。由此可见,在现代化教育事业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不仅能将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而且能促进二者之间的优势互补,不断提升教育效果。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

1.教学目标不够系统、明确

若想将传统文化元素及内容有效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这样方能做到有的放矢,有序开展教学活动,保障教学质量。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教师积极将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活动中,然而,由于教学目标不够系统、明确,导致融合效果并不理想。

2.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再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设计工作,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这样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自主参与教学活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然而,当前的课堂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不高,教学广度及深度均无法得到拓展,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3.缺少完善的教学评估反馈机制

从当前情况来看,在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尚缺少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评估反馈机制。教师唯有在课后深入反思教学过程,不断拓展教学资源,及时对教学实践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教学评估体系,方能提升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质量。

三、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是保障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的关键,因此,在确定融合目标时,教师应找准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融合点,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国家在思政教育方向的政策要求,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始终围绕“立德树人”这一导向,将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及道德素养作为主要任务,再根据不同学段的教学任务、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具体状况,准确找出课程融合方向,制定较为合理且可行的教学目标,为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融合奠定基础。

2.用好教材内容,深化传统文化体验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均与中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有关栏目,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活动中,深化学生的传统文化体验,这样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譬如,针对“探究与分享”这一栏目,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辩论性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讨论、解答,在分享与讨论的过程中,小学生的道德品质会不断提高,而且能提升他们对道德的认同感。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给予学生鼓励与引导,鼓励学生多沟通、互动、合作,在讨论过程中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也能进一步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重视营造课堂文化氛围,身处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可大大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课堂学习效果。课后,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多观看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电视节目,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中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采取此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认识传统文化的魅力及精髓,如此一来,教师也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的热情,使其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充分融入传统文化。譬如,在学习“我们的衣食之源”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先向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视频内容为粮食从一粒种子变成餐桌上的食物的全过程,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粮食的种植、生产是多么不易,让他们了解到农民伯伯的劳动与艰辛,进而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讲解农业劳作与我们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促使学生认识到粮食的珍贵,从小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同时,在探讨与论辩的过程中,也能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内容的理解。

3.丰富教学活动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很多内容及文化形式均与日常教学活动存在一定的关联。所以,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融入教学活动中,并借鉴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自主参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促进教学质量及成效的提升。

譬如,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提问抢答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所熟知的传统故事,并进行辩论,或者让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通过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增强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不仅能增强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而且可以实现情境教学,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利用信息技术查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传统文化素材,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再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将传统文化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与道德法治的相关知识。

譬如,针对“我们神圣的国土”这一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查找与我国国土相关的资料,加深学生对我国国土的认知,同时也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的纪录片。对于学生来说,动画视频比文字更容易记忆,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我国国土的辽阔,感受到国家的伟大,使他们产生民族自豪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

5.合理挑选传统文化教学素材

中华传统文化种类繁多、内容多样,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再结合教学内容,合理挑选传统文化教学素材,并将其有效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这样既能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实现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

以“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这一教学内容为例,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令人敬佩、值得学习的传统美德,如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再将苏轼勤俭持家的历史故事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发现中华民族先辈身上所具备的传统美德,并鼓励、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以他们为榜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6.改进并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针对小学不同年级而言,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所需融入的传统文化内容也是各有差异的,教学目标是各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年级,制定相应的教学评价机制,并及时对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总结。教师应对有效的教学方式及经验予以归纳总结,并加以推广,不断优化,这样方能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及水平。

学校也应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针对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这一问题,认真听取文化学者及教育专家的建议及意见,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围绕融合教学目标,不断改进、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教师不仅要定期考核、评估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定期考评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情况,构建完善的测评标准,根据课堂教学改革要求,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估,如学生的生活实践情况、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学生的能力及素质情况等均应纳入考评指标中。教师既要重视结果,也不可忽略过程,应将表现性、过程性、发展性及结果性评价充分整合,对学生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利用中华传统文化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为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仅能丰富课程教学内容,而且有助于提升德育效果,促使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有助于整合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促进教育事业更好发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着教学目标不够系统、明确,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缺少完善的教学评估反馈机制等问题。为此,笔者建议从如下几方面着手,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第一,应明确教学目标,这样方能为二者的融合指明方向;第二,应用好教材内容,深化传统文化体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道德法治及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第三,应丰富教学活动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四,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增强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第五,应合理挑选传统文化教学素材,找准融入点,将传统文化完美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第六,应改进并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做到过程性评估与结果性评估并重,针对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教师应及时加以改进,以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代文超《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家长》2022年第33期。

[2] 李进成《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江西教育》2022年第40期。

[3] 鄒晴晴《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实践》,《家长》2022年第32期。

[4] 刘艳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实践》,《基础教育论坛》2022年第32期。

[5] 潘敏华《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读写算》2022年第31期。

[6] 王亮杰《用传统文化点亮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家长》2022年第31期。

[7] 孟甜《传统文化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取之不尽的源泉》,《家长》2022年第30期。

[8] 魏元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新课程》2022年第37期。

[9] 林鹭《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探索》,《基础教育论坛》2022年第29期。

(史恒滨,1988年生,男,汉族,西藏拉萨当雄县人,大学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

猜你喜欢

中华教学活动法治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