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024-01-01周玉升

关键词:人文教学方式素养

周玉升

摘 要:目前,随着课程教育的不断改革发展,在小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已经逐渐受到广大社会群体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在传统文化视野下,课堂教学是为了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语文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深入理解这一课程的发展脉络,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不断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进行研究,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人文素养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0.007

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在小学生的学习成长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大部分学校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皆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主开展传统文化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使学生具备优秀的品格以及学科意识。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传统文化教学中,学生可以将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表达出来,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人文素养。

一、加强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1.顺应教育发展趋势

在我国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大部分学校对于人才的培养工作逐渐发生了转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更加注重对语文教材知识进行讲解,并且结合有关教材资料巩固课堂知识。教师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中没有重视教学方式,通常都是对重要的段落进行讲解与记忆,这种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不符合现代素质教育发展下的教学理念。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社会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综合能力有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全面展开教学,尤其要注重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传统文化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下语文教学的目标。因此,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是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

2.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实力

时代的发展对社会各行各业有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其文化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素质能力对于国家未来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语文学科而言,语文学习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自古以来,四书五经等经典著作一直是传授人们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而在当今社会,语文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扮演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角色。然而,在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仅仅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实力。因此,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这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开展传统文化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

3.奠定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

有关研究表明,传统文化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同时,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学,还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便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大意,为语文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需要,是语文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民族精神和优秀的思想道德,对提升中华民族素质、民族凝聚力、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至关重要,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传统文化教学缺乏重视

尽管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大部分學校采用以人文素养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但是对于大部分的学生和教师来说,教学的重点依旧是如何提升文化课的成绩,如何在期末考试中取得更高的分数。然而,在语文课程学习中,传统文化教育是最容易受到学生和教师忽视的一部分内容。同时,相关考试也没有将传统文化作为重点,因此,教师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便不再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将更多的课堂时间放在其他文化知识的学习中,从而忽视了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2.对学生缺乏有效的指导

在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过程中,诸多学校已经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教学方案中。但是由于传统文化教学不受重视,大部分教师在对学生实施传统文化教学时,通常只留出很少的时间进行传统文化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根据教师的引导完成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任务。但在学习某一知识点时,教师无法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也无法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长期以来,教学过程中存在这一问题,导致学生无法及时掌握学习技巧和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在对传统文化内容的理解中,学生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最终阻碍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3.教学方式单一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大部分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传统文化教学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方式之一。然而,根据当前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在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他们主要针对文章中具体的、重要的段落进行讲解,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内容的掌握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同步进行。这种教学方式的单一性,在具体的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感到枯燥,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情况既不利于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小学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1.情景式教学,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健全学生的人格素养,尤其是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文化素养。

在传统文化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育方式上不断推陈出新,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课堂知识掌握能力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致力于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传统文化氛围的课堂环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为他们打下坚实的人文素养基础。

在近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情境式教学法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同时,教师们也发现,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拉近他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情境式教学法,顾名思义,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的《花的学校》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向学生们展示不同的花朵状态,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通过播放不同花朵的名称、颜色以及开放状态等,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学习,进而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设计一个名为“飞花令”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每个学生都需要说一句带有“花”字的古诗词。以下是一些学生提到的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然后,教师可以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充分展示“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景象,感受花的美丽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式的教学方式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文章分为三个段落。文章通过对大自然中的風、水和动物进行描写,进而让读者感悟大自然中的美妙声音。因此,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媒体展示的方式,向学生们展示关于风、水和动物在大自然中表现出的“声音”状态,然后渗透传统文化,用多媒体播放几首与“风”和“大自然”有关的古风歌曲及视频,如《花间梦事》《溪行桃花源》等,帮助学生理解古风歌曲的美和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2.个性化教学,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在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质,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个性化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有效融入传统文化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感受古诗中蕴含的精神内涵,加深对古诗文化的理解。

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的《古诗三首》时,通过对《山形》《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中的景色描写进行分析,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画展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首诗的内涵。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理解来表达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并在不同小组之间展开竞争。每个小组成员通过相互协作,共同把握每一首诗所传达的情感状态,并选择一名学生进行展示。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互相帮助,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同时,与其他小组之间的竞争也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力。因此,在小学传统文化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合作式的教学,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理解能力的提升,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并树立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

在人文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充分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个性化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让学生能够通过角色扮演,体会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比如在学习诗歌时,当学生对诗歌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教师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游戏,将学生带入故事中。教师在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名学生扮演诗人,其他同学扮演行人,结合诗中的描写来朗诵诗歌,这对于全班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形成人文素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已经广泛使用,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充分结合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尤其是对于语文课堂中的传统文化教学来说,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传统文化教学中,教师应该全面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利用微课教学的方式,不断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比如,在学习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时,教师可以提问:“秋天都有什么节日呢?”然后学生就会想到中秋节、七夕、中元节、重阳节,教师可以继续问:“你们知道七夕的来历吗?七夕节有什么习俗呢?”然后教师可以说说关于七夕节的传说和来历:七夕节的时间是农历七月初七,又称乞巧节,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是流行于中国及汉文化圈的传统节日。据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们会在庭院中向织女星乞求智慧和巧艺,因此这一天被称为“乞巧”。这一传统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以及妇女们穿针乞巧的习俗,后来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七夕节有许多习俗,如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等等。这些习俗不仅在中国流传广泛,也影响了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国家。总之,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教师在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充分结合时代发展的步伐,改变教学方式,提升传统文化教学的效率,更好地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我国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不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更应该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通过小学语文课堂中对传统文化的教学,既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2023年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学术研究论坛论文集》2023年。

[2] 康永红《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探究》,《中国新通信》2023年第1期。

[3] 孙丽红《小学语文课堂强化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智力》2023年第1期。

猜你喜欢

人文教学方式素养
人文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人文绍兴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