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经典,浸润心灵
2024-01-01周慧
周慧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确保小学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进行充分融合,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有效接受和内化传统文化知识,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进而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弘扬;同时也确保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指引之下,可以在语文核心素养和人文素质方面得到显著提升,进而为其全面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渗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0.006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确保两者协调推进,融合统一,对于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与此同时,教师要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有效利用,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这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有着关键作用。因此,语文教师要发挥语文课堂的主阵地作用,确保传统文化能够在其中全面融合,充分渗透,从而为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必要条件。
一、小学语文课堂与传统文化有效融合的重要意义
1.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合传统文化,可以使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承,并且在对其进行深入解读和有效分析的过程中,使其得以充分发扬,以此为传统文化的良性发展和有效创新提供必要支持。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教材内容和课文体系中都渗透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很多传统文化元素,因此,教师在对语文教学进行深入推进的过程中,要着重针对相关传统文化内涵和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以此充分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同时可以在两者有效融合过程中,使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刻内涵,使学生有兴趣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理解,并且把相对应的文化价值转化成为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这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都有着关键作用。
2.从根本上体现出两者的育人功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宗旨是确保立德树人目标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在此背景之下,教师通过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在两者有机融合的过程中可以确保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体现。与此同时,在针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的过程中,教师也可确保学生在思想道德以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正面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而促进学生实现良好的发展,以此从根本上体现出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和根本价值,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3.使小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切实提升
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融合传统文化,在两者发挥合力作用、强化内在价值的基础之上,可以使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得到切实提升。在传统文化的融入过程中,教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的眼界得到拓展,在增强教学趣味性和吸引力的基础之上使学生在更大程度上了解和接触传统文化,并且结合新《课标》的具体内容让两者进行融合,從而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进而体现出应有的教学效能。同时,教师应进一步丰富教材内容,并且把传统文化的基因和血脉融入学生的生命和生活之中,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教师的整体教学效能,为小学生学习质量、学习效率的提升提供必要条件,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课堂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策略
要想确保小学语文课堂和传统文化实现充分融合,教师在两者的融合策略方面要不断进行完善和优化,在实践环节要着重把握新课改和“双减”政策的具体要求,要明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对于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有效提取,对其中的精华部分和优秀内容要进行充分分析,整合利用,进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有效渗透,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两者的融合价值,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落实融合策略。
1.在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环节有效融入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做好识字写字等相关方面的教学是关键所在,也是基本前提。在写字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融合传统文化中的启蒙经典,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传统文化,深刻领悟其内涵,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相关字词产生更深刻的记忆和理解,进而呈现出更加良好的识字写字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使学生的阅读量得到有效提高,在大量启蒙经典的融入和渗透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识字写字的综合成效。
例如,在识字和写字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融入《千字文》《三字经》等启蒙经典,对于该类启蒙的理想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和有效利用,然后通过多媒体的形式确保相关传统教育经典可以转化转成为动画的形式,让学生们对其中的启蒙教育内涵和传统经典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在观看和充分感受的过程中,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能够有效了解相关字词,加深学生的记忆。与此同时,在视听感受之下,学生能够充分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和魅力。在多媒体呈现的过程中,学生充分掌握相关字词的写法,并在书写过程中注意每个字的间架结构。
书法文化之中蕴含着十分深刻的内涵,教师对写字技巧和写字方法进行深入挖掘,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可体现出应有的教育效果。在书法课中,教师可以融入语文教学的相关环节,在介绍书法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让学生对于书法产生更深刻的感情和向往之情,让学生欣赏书法,临摹书法,学习汉字书写的章法。教师可以针对书法背后的文化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和有效利用,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书法技巧。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掌握相关写字方法,进而更充分地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喜爱,与此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这对于小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具有关键作用。
2.在诗歌教学环节充分感受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古诗词教育是十分关键的内容。古诗词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古诗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渗透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样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应有的教育效果,使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历史背景和深刻内涵产生感悟,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歌背后的传统文化内涵,进而对其魅力进行充分的感知,从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弘扬。这对于小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也有着关键作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情境创设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内涵和文化价值,确保传统文化教学取得一定的成效。
例如,在《石灰吟》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要引导学生对于古诗的深刻内涵和文化价值进行深入感知。比如,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回答石灰有着怎样的特点,然后根据作者的生平探讨“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深刻内涵,通过这样的引导,可以使学生更充分地感受石灰的深刻内涵,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铮铮铁骨。同时,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也可以有效创设相应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作者的性格以及其中的文化。教师可以讲解这样的故事:于谦是十分清廉的人,每一次到京城办事,从来不会向高官送礼,有人让他带一些土特产,他总是回答“吾唯有清风而已”。在于谦担任担任工部尚书的时候,多个地区出现严重动乱,于谦自己特别节俭,把省下的钱粮都赠送给了百姓,皇帝充分了解于谦的相关情况后,为于谦的清廉和节约所感动,当他看到于谦家里的房屋特别简陋的时候,决定赐他一座大房子,但是于谦却推辞了。于谦说现在国家特别艰难,臣子何敢自安。他拒绝了皇帝的好意,这样的举动也让皇帝对其更加敬佩,所以在提拔其他大臣的时候,总是要征求于谦的意见。但是因为于谦的建议,有些没有被提拔的人对他就充满了怨恨,于是在景泰八年,石亨趁皇帝病重,发动了夺门之变,推举英宗复位,这些乱臣贼子为了报复于谦,对他进行诬陷,称他有谋反之心,于是于谦被这些乱臣贼子陷害。在于谦被害的那一天,全城的百姓都痛哭流涕。在于谦遇害以后,锦衣卫对他的家产进行抄查,但是却没有发现任何值钱的物品,更没有任何罪证,屋子里空空荡荡,一贫如洗,只有一些书籍和日常用品。于谦家中有一间正室上了锁 ,锦衣卫把这个屋子打开一看,里面放的是皇帝赐给他的玉器和蟒衣,他从来没有动过,这充分体现出于谦的高风亮节和为人的清廉正直。锦衣卫看到这样的场景,也都失声痛哭起来。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学生们陷入沉思之中,同时对于谦产生了尊敬之情,在这样的故事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学生更充分地理解了《石灰吟》的深刻内涵,同时也对传统文化中的清廉文化产生了理解,这对于学生深入学习和充分感受古诗词有着关键作用,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德育的有效推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在成语故事环节有效融入传统文化内涵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成语故事的有效讲解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每个成语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内涵,其中一些典故更是蕴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因此,语文教师在成语故事的讲解过程中,必须充分融入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从而更有效地对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同时,语文教师本身也应积极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引导学生更全面地收集整理成语,深入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通过课内和课外资源的有机融合,教师要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累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能力,这对于提升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和深刻理解传统文化价值具有关键作用。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巧妙地安排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对成语故事进行精讲。学生通过自主搜集整理,在这个黄金时段分享和讲解成语故事,在良性互動和持之以恒的坚持中,确保成语的丰富内涵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让成语故事如珠串般串联起来。在限定的十分钟内,几位同学分享与成语相关的故事,这些故事包括“指鹿为马”“破釜沉舟”“望梅止渴”“四面楚歌”和“三顾茅庐”等。每一个成语都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具有深刻内涵和引人入胜的情节。通过这样的分享和讲解,成语故事就像一幅幅美丽多姿的历史画卷在学生们面前展开。通过这样的成语故事讲解,学生们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以及我国悠久的历史。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在分析和理解成语故事的过程中,对先人身上的宝贵品质和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行了深入理解和感受。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够在生活和学习中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从而显著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这对于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
4.在阅读环节中充分融入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做好阅读教学,这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教材中的相关阅读文本和阅读资源进行深入分析和有效挖掘,与此同时,也要拓展课外资源,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使课外的阅读文本得到有效挖掘和充分利用,从而体现出阅读教学的针对性和可行性,使阅读的综合成效得到显著提升,从而体现传统文化的价值。
例如,在针对《敦煌莫高窟》这篇课文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融入敦煌莫高窟的相关知识,对于各类与之相对应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展现和有效融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对敦煌莫高窟美轮美奂的形象进行有效呈现,同时也引导学生在多媒体的作用之下,更深刻地理解敦煌莫高窟所呈现出的传统文化内涵和价值,使学生感受到敦煌莫高窟的无穷魅力,对与其相关的传统民俗传说、发展历史进行深度挖掘,并且引导学生在多媒体呈现或者实践之中去感受莫高窟给人们带来的震撼,这样可以让整体的教学体现出创新的特色。
在多媒体展示和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过程中,我们致力于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希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使他们对优秀的历史文化产生更全面的认知,并激发他们深入研究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有机会更深入地体验敦煌的文化,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还能使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更深刻的认识。最终,我们把这些文化内涵转化为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具有关键作用。
从上文的探究中可以看出,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在具体教学环节融入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可以体现出更为显著的价值,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浸润。教师在融入经典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深刻领会其核心内涵和无穷魅力,这对于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以及传统文化的弘扬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何英《吟诵经典气自华——浅谈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教学的融合》,《小品文选刊》2019年第6期。
[2] 张小燕《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与方法》,《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年第10期。
[3] 霍琴《让语文课堂成为厚植传统文化的沃土——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明日》2019年第20期。
[4] 李敏娟《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新作文:教研》 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