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究
2024-01-01千燕平
千燕平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社会一笔宝贵的财富。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初中学生作为将来社会的建设者,应该肩负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应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使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得到充分发挥,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对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课中的渗透方法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初中历史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0.030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因此,对于初中阶段的教育来说,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长远发展。历史作为一门十分重要的人文课程,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传统文化。
一、引申历史教材,调动学生的兴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深度,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因此,有必要将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初中历史教学之中,并立足于初中历史教材,深入挖掘课本中的传统文化知识。通过将历史学科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可以使初中生更好地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为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热情,教师需要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教师要注重对初中生传统文化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清楚传统文化对于历史课堂教学的作用,不可本末倒置,忽略历史教学的目的,盲目地宣传传统文化。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科学、合理地把握渗透机会,掌握历史教学的节奏,立足课本,深挖历史课本中的传统文化教学素材,充分体现教材的价值,使学生更好地从教材中汲取传统文化知识,充实其理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开展“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的教学时,教师可依据教材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首先,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早期使用的书写工具,如竹木简和帛。接着,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书写工具存在的缺点,并介绍造纸术的发明过程。通过让学生从课本中查找造纸所需的原料、造纸术的发明者和改良者等信息,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此外,我们还可以综合分析造纸术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并向学生介绍西汉时期造纸术的发明情况。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教师也可以说明两汉时期在医学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向学生介绍张仲景、华佗对医学的贡献。通过讲授以上内容,教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学习先人勇于开拓、勇于创新、不怕挫折、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
二、发掘教材内容,浸润优秀传统文化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活动,都是以教材为中心的,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教师在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时,还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发掘。教师应该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找出历史知识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切实促进历史课堂和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准确把握课程定位,深度解读传统文化的内涵。无论是从宏观还是微观的角度,我们都可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初中阶段是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重要时期,因此,我们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必须充分利用教材中蕴含的大量传统文化资源。在研究古代史时,我们可以针对“百家争鸣”这一文化现象进行深入探讨。我们需要立足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理解各个流派的学者对于国家发展、百姓生活等方面的独特认识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延续至今的原因,正因为它是在争议和疑问中逐步完善起来的,多种思想相互融合,使得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
对于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初中生而言,教师需要重视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学习历史科目,必须以现代眼光对历史事件进行再审视,理解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质。以历史教材为对象,深挖其内涵,再层层剖析对应的知识体系,进一步发现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并严格遵循本学科的具体特点与要求,渗透传统文化。
例如,在探讨中国近代历史时,鸦片战争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事件。为了全面理解这一历史事件,我们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鉴于鸦片战争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索,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三、优化导入设计,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十分必要。在初中历史学科中,存在着丰富而有趣的故事和事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有效的优化设计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深入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真正有效渗透。
初中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时期,教师应积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们逐渐提高对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视,运用课堂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这也能够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历史知识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性,从而提升他们的素养。
在初中历史教学期间,教师采用高效导入方式,使学生理解有关文化知识,保证学生能够很快地融入课堂学习中,切实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深化文化感悟。
教师还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入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在对“两汉”这一部分历史文化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于上课开始数分钟内,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借助生动有趣的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定数量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動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剖析与探索,通过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对历史内容的探讨分析中,突破学习重点,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四、创设教学情境 ,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情境教学法是教育领域中一种广泛应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将具体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境相结合,为学生创造出一个逼真的课堂环境,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切实加深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体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和探究中来,分享自己对知识的认识和看法。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用情境教学法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在教授“隋唐文化”这一课时,教师巧妙地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了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课件。这些课件以敦煌莫高窟的艺术形式为主题,使学生对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有了深入的认识。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不仅让学生领略到敦煌莫高窟的迷人风采,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深刻理解中华传统文化所具备的巨大创造力。此外,这种教学方式还能够引导学生从多元的视角去审视这个美丽而神奇的世界,从而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通过播放课件,教学形式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决定学生对知识接受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我们需要不断提升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形式。就历史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应该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积极做好课前准备,并制作趣味动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历史事件的氛围中。
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重视课堂上的各种教学任务。在讲解知识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提出合理的见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大胆表达观点,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教师要对史料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将其作为学习资料开展教学活动。同时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来教学,使学生体验历史学习的快乐,这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此外,教师还需要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现状和教育改革趋势来对初中历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探索,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以“百家争鸣”的内容为例,历史教师在课堂设计和教学内容方面可以采取多种方式。除了教授基本知识外,还可以开设吟诵古文的小课堂,组织学生诵读《论语》《道德经》以及其他相关古文。通过依托古文内容,构建情境式的课堂,使学生能够在文化氛围中感受“百家争鸣”的魅力。
此外,历史教师还可以结合国学经典诵读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如诵读《诗经·国风》《楚辞》等优秀文学作品。在吟诵教学之余,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主题可以是“古代人的艺术体验和文化生活”。通过开展这样的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理解与认识,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通过吟诵课堂的设置,教学设计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与完善,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趣味性。
五、开展实践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初中历史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讲授制”教学模式,有效地将中华优秀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弥补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教师开展实践活动时,首先应确定活动的主题,活动内容应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教师组织学生参加诵读经典、书法竞赛及其他系列活动,发掘中华汉字文化中的魅力,让学生通过书法大赛理解传统文化。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汉字的使用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积极开展以上活动,有助于对学生汉字学习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爱国情怀,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通过历史课堂教育,激发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引导学生始终保持坚定信念,树立正确“三观”。
课外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积极地利用各种方式来提高初中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以保证学生对历史事件及其对应的人物产生深刻的理解,教师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投入相关实践活动中去,学生有了真实的感受,从而沉浸其中,能够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六、学习历史知识,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历史教育对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初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将優秀传统文化运用到历史教学当中,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
初中历史教材中许多教学内容是具有启迪性的,教师可借助这些内容来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的内涵十分丰富,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非常有吸引力,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优秀的传统文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比如,初中历史教材中有不少名人名言,而且这些名人名言表达出的观点能够体现正面、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历史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让学生能够从中受到教育,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语道出了司马迁对生活的看法,透过这几句,学生可以深切感受到他的高尚情操与人生品格,进而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也能激发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能够认识到,无论在哪个时期,国家的繁荣昌盛都是符合时代要求的。然而,如果固守成规而不思进取,必然会导致衰亡的结局。因此,历史教育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培养进取精神和家国情怀。
初中历史课程作为一门基础科目,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在初中历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培育爱国主义情感,学生能够形成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这些优秀的文化融入其中,以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讲授知识的时候,可结合时代背景使学生有所感悟,古人的哲学观念至今对人们仍有重要启示,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是初中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所以,教师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渗透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对历史教材中的有关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挖掘,让学生的视野得到进一步拓展,以此保证学生人文素养的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潘月玲《传承与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考试周刊》2021年第71期。
[2] 冯存祥《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20期。
[3] 任萍《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好日子》2021年第2期。
[4] 孙强《历史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策略探析》,《全国科研理论学术研究成果汇编:社会科学(六)》2020年。
[5] 刘书成《初中历史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之渗透》,《金色年华》201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