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024-01-01郝学云

关键词:高中生知识点核心

郝学云

摘 要:随着我国课程体系与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内容、形式出现了很大改变,也对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积极响应高考政策的要求,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高中数学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要加快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全方位打造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数学教学体系,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文化素养。本文针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从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的意义入手,探讨如何利用传统文化来落实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让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得到全方位提升。

关键词:新高考 传统文化 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0.022

传统文化渗透于高中数学教学之中,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新《课标》育人任务的必然要求。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利于在新高考背景下树立核心素养理念,切实从核心素养培养这一视角出发,充分挖掘学科教育的人文内涵,进一步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从而实现文化育人、课程育人的目标。鉴于此,高中数学教师要正视传统文化的价值与作用,切实将传统文化渗透于数学教学过程之中,引领高中生了解数学历史文化,从而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

一、新高考背景下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意义

新高考政策的出台,使得高中阶段各个学科的教学都面临着新的处境——既要顺应高考试卷命题趋势,在日常教学中贯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水平,也要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有效推进各学科教学内容、形式、方法的改革。在此背景下,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数学教学之中,无论是对学科教学改革,还是对学生的数学学习,都具有较为积极的影响,有利于突破高中数学教学困境,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点的同时,接受人文、爱国、道德等教育的熏陶,体会数学的文化魅力。总的来说,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意义,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数学课堂,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自主性,也利于学生们进一步了解更具体的几何知识点。数学课程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复杂的运算问题和枯燥的几何知识点都不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兴趣。但是,教师将中华传统文化恰当地融入学科课程中,不但可以使学生们所学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还可以激起学生们学习的好奇心和自主性。这一活动使学生们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引导学生们全面了解所学知识内容。所以,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数学课程,可以让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有所提高,进而使学习质量得以提升。

(二)有利于改善教学现状

数学课程是高中阶段一个很重要的科目,这门科目对教师有着很高的要求。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总是把注意力聚焦在课本中的知识点上,使得学生们很难产生对几何学习的兴趣。作为工具性的科目,数学学习对高中生掌握物理、化學、生物等学科的知识具有积极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许多烦琐的公式和定理。然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少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使得高中生很难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文化的浸润,高中数学教师能够向学生们呈现多样化的内容,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同时,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改善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三)有利于民族精神的沉淀

我国拥有众多优秀的古代书籍,其中许多数学类古籍为现代数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应引领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了解与阅读相关的古籍,如《九章算术》。学生阅读古代数学著作,不仅有助于他们对数学原理的认识,还有利于他们掌握古代人的思想,促进民族精神的沉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有效路径

(一)展现数学课堂的文化特质,助力学生的数学学习

新高考背景下,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传统文化与数学学科的融合需要形成常态化格局,才能够发挥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中的效能。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新高考背景下要以高中数学课堂为基础,将传统文化作为重要养料,确保高中数学课堂能够展现出文化特质。

1.在章头部分着重表现传统文化

章头图片、章头引言部分,分别用图像和文本说明了本章知识点的地位,同时说明了本章中主要的数学思维方式,以及本章知识点和新、旧知识点之间的交叉联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的数学教师都应该强化指导,着力挖掘,力求把传统文化贯穿课堂的始终。

例如,数学必修一第三章“函数的应用”的阅读与思考板块中,列举了中外历史上方程求解的不同方案,介绍了各种各样的方程求解方法,其中提到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王孝通、贾宪、秦九韶等;而必修五中介绍了海伦-秦九韶公式,在提出数学问题的同时,也为学生展现了丰富的数学历史文化。教师就要针对这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绘制思维导图或是示意图,让学生在预习时,能够充分了解这一章节包含哪些传统文化素材,进而体会传统文化与数学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内容

在对分析几何学、微面积知识的介绍中,教师应该给学生讲述笛卡尔等著名数学家的事迹。或者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甲鱼前肢骨的图片,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对三角锥体的称谓——《九章算术》中记载为“鳖臑”,即“斜解壍堵,其一为阳马,一为鳖臑”,使得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三棱锥模型。在此过程中,通过了解这种数学文化知识,可体会数学包罗万象的特点,进而加深学生对我国古代数学成就的认识,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二)树立核心素养理念,全面渗透数学文化

根据新《课标》的核心素养理念,教师在上课堂时应贯彻好数学教育的立德树人观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在整个课堂中统筹安排,安排数学课程的节奏,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教育整体。教师应该明确当前的数学课堂建设方法,在课堂教学时采用一些合理举措,将学生的自主能力提高纳入核心素养训练范畴内,并结合一定的课堂建设流程,要求学生可以在逻辑推理、数学模型、数学计算、直观想象等部分中去进行探究。

1.重点讲述传统文化知识,以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在高中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不再使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住有关公式和定理,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公式与定理的使用方法。所以,教师们应该在讲解有关数学理论的基础上,渗透传统文化。

例如,教师在教学“算术应用”这一课时,讲义中向学生们介绍了更相减损术,教师在向学生们详尽介绍这一理论知识的时候,应该适量加入另外的几何计算例子,如“割圆术”“正负开方术”等,教师在课堂中适量加入课本之外的东西,不但能够帮助学生们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开阔学生们的眼界,而且还能够使学生们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激发自主探索与发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在解題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传授还是问题的求解,往往都显得单调乏味。然而,如果教师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巧妙地融入当代数学文化元素,如古今典故、名家讲述等,将有助于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对基本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学生在学习“等差数列”这一知识点时,教师首先就可以根据书本内容向学生介绍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有关的公式,并提供相关的例题,学生在完成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扩充等差数列的历史发展等内容,使学生可以在求解的整个过程中训练思路、积累知识。

3.设计与实施数学传统文化课程活动

传统文化是数学课程的基石,了解相应的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所以,当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时,还要在课余时间给学生提供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

例如,教师以介绍数学家的故事为主题,引导学生在课内外广泛搜集数学家的事迹,在专题活动中介绍与数学家事迹及其有关的教学知识点。在此活动中,教师还可引用某些与课本知识点相关的知名数学家的事迹。比如,在教学几何时,教师就可以知名的数学家高斯为例进行教学,高斯在十九岁时就用尺规构建出了正17边形,因此,教师可具体地向学生讲一讲高斯的作图方式,进而讲述了高斯精研求索、崇尚客观真实的学习品质。如此一来,教师不但可以使学生们掌握那些精密的计算方式,还可以使学生们了解高斯可贵的品质。

(三)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体现数学教育的人文性

当前新高考背景下,学生们的学习压力比较大,繁杂的学习内容加上沉重的功课量,增加了学生们的压力。在当前有关数学教育的课程中通过融入传统文化来加强对学生们核心素养的训练,就能够有效减轻学生们的压力,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这对学生们身心健康也有着重大的作用,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人性化和个性化。

1.营造传统文化氛围,体现高中数学人文精神

高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冷冰冰的数字和死板的公式背后,存在大量有意思的传统文化内容。教师必须找出这部分知识点,并将其渗透到数学课程当中,彰显高中生数学教育的精华。

例如,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其中都包含许多解决高中生数学难题的方法。这些著作还涵盖了高中生数学研究中关于空间图形和面积运算的重要知识点。教师们在教授几何学或数形结合问题时,要自觉地引用这些知识点,甚至将其中的几个典型案例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这样,学生们就不只是简单地学知识,记方法,而是从现代数学历史知识的高度重新审视传统数学。

2.介绍数学历史,揭示高中数学知识的起源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战国时期尸佼所著的《尸子》一书,首先明确提出了“圆、方、平、直”等图形的定义,高中数学课程中对于图形几何学内容的讲述也仍然遵循了这种比较原始的思想。从教学中可以发现,我国古代大量的数学古籍展示出中华民族在数学领域的伟大成就。在现代高中数学教育课程中,教师们不妨从这些古籍入手,向学生们讲述高中数学的发展历程和中国古代那些领先于西方的伟大成就,以此提高学生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荣誉感,并将古代和中国现代数学发展的实际状况加以对照,从而提高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基于数学考试试题,合理融入传统文化

第一,教师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高考数学试题之间的关系。无论是高考试题的设计,还是日常的考试试题,都或多或少与传统文化有关。如今,在试题中融入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一个趋势。例如,2020高考全国Ⅱ卷理科数学第4题,以北京天坛的圜丘坛铺设的石板数量为背景,建构了相应的数学问题情境,考查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以及数学文化素养。由此,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相关试题,让学生在了解历年高考试题以及命题趋势的同时,感知数学文化的魅力,感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感,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二,导入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的高考试题,引领学生总结试题特点,进而掌握解题技巧。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分析历年的高考试题,共同探讨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例如,2018年高考全国Ⅲ卷理科数学第3题以中华传统木工文化为切入点,针对此问题,教师可以在几何教学中引入榫卯的概念,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我国这一传统的建筑结构形式,学生在解答题目、分析题目的过程中会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数学史的育人功能也会得到发挥。

第三,结合高考案例,渗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解题效率与质量。高考成绩对于每一个高中生而言都是十分关键的。因此,根据高考案例可以发现,注重传统文化教育与漠视传统文化教育,将会对高中生的解题效率与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以2018年江苏卷中的一个考题为例,在中国古代数学教育书籍《张邱建算经》中记录百鸡问题:“今有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凡百钱,买鸡百只,问鸡翁、母、雏各几何?”假如高中生只懂数学算法而不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不能作答,假如高中生曾读过《张邱建算经》或文言文基础很强,那么就大大节约了做题时间。

总而言之,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要致力于将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之中,让高中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文化,进而加强对高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将数学教学实践与数学核心素养联系起来,通过渗透传统文化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完善数学认知结构,切实增强高中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林《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讨》,《试题与研究》2021年第7期。

[2] 张理科《高中数学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渗透》,《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7年第9期。

[3] 郭书良《数学传统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价值》,《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年第8期。

[4] 周广胜《新课程背景下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研究》,《求知导刊》2022年第23期。

[5] 韩珠文《核心素养下传统文化走进高中数学课堂的方案探析》,《教育界》2020年第34期。

猜你喜欢

高中生知识点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