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

2024-01-01姜世侠

关键词:中华传统语文

姜世侠

摘 要:我们国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小学生的求知欲很强,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能使同学们更加热爱中华优秀文化,把中华优秀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念,内化到自我修养之中。本文从前人的经验和教学实践出发,对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0.003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优秀的学者通过不懈努力,创造出了一部又一部动人心魄的文学巨著。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之后,依然会绽放出璀璨的光彩。当今社会,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教师要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吸取知识和养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作为一门具有鲜明的人文特色的学科,语文是渗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传统文化概述

“文化”是一个极其广泛的概念,是一种历史与社会现象,其内容不仅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层面,还包括自然科学、工艺技术、语言文字等。正是由于有了文化,人类社会才能变得五彩缤纷,并得以持续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孕育出来的,它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包含了儒家、道家、墨家等多种文化形态,还包括节日、饮食、服饰、曲艺等民间习俗,是一种文化的精华和文化的结合。因此,传统文化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为此,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二、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1.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开展德育工作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了五千多年,蕴含着丰富的生命哲学和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地引入传统文化,对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义。

2.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学生通过对古文、古诗词等知识的掌握,能够增强自己的语言能力。汉字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汉字的教学十分重要,教师要从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出发,把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3.有助于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德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提高语文学科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基于小学语文的课程特色与新课改要求,深化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以新《课标》为指导,加强德育工作。

就风俗而言,不管是个体的行为还是当地的风俗,都是一种与社会结构密切相关的社会现象。我国古代大多是以家族为单位进行社会活动的,因此,中国人的家庭意识非常强烈。如将《三字经》等内容纳入课程,可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上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高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对家庭的认识。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提高他们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从教育实践来看,通过组织诗朗诵,组建传统文化兴趣小组等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爱国热情。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同时,同学们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学习汉语的快乐。

5.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网络时代,外来的文化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推崇西方文化,这对国家的长期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重视这个问题,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将传统优秀文化融入课程当中,通过引导和激励,让孩子们从小就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感染,接受良好的教育,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国家的强大,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一种文化认同,培养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6.有助于延伸语文教学空间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许多学校把升学率当作教师的考核指标,这与素质教育的观念是背道而驰的。在传统文化与教育融合的需求下,教师可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当中,从而使语文教学资源得到拓展。教师在文化教学中将语言知识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有效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丰富了教学形式,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并逐渐引起学生的共鸣。通过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学生就会敢于创新,成为引领时代文化的先锋。

三、现阶段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部分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足够的了解,尤其是不清楚传统文化的内涵。此外,有些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是以背诵为主的枯燥机械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缺乏浓厚的兴趣。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

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小学生来说太过晦涩难懂,致使一些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失去了兴趣,缺乏学习自觉性。自主化学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增强小学语文课堂的交互性。当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足。

3.忽视学生的体验

小学语文教师要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直观感受。只有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學生才能进行自主学习。然而,在目前的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中,许多教师都是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在设计教案时,往往都是以自己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古代诗词进行朗读,并对其进行赏析、背诵,希望以此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古典文化的魅力。殊不知,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其很难对古诗文与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最终导致传统文化融合作用的失败。

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1.结合文化故事,以兴趣为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他们全神贯注地学习语文,然后通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鼓励他们进行学习和探究,这样才能为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学习部编版教材五年级《将相和》一文时,在授课时,教师以《史记》为着手点,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给学生讲司马迁的故事,之后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最后,在讲解完相关历史背景后,教师可以介绍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位主人公的优秀品质,以引起学生对《史记》的浓厚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文本中两位主人公的优良品德进行介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结合学生对表演和模仿的爱好,在文化情境中引发思考

情境教学是把学生引入到一个特殊的情境中,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并将自己代入到各种情绪中,从而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活泼、爱表演、爱模仿,因此,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教师可以根据这种特征,创设教学环境,通过把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例如,在部编版教材《离别的礼物》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离别”场景的演出,能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别离”。教师可以挑选一首自己喜爱的离别诗来进行演绎,使学生对“离别”产生更深的了解。表演形式不受限制,可以朗诵诗歌,也可以再现情景,总之,学生要成为作品中的人物,在情景的影响下,引起学生的思考。比如教学《赠汪伦》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汪伦和作者,来表现分离的一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想自己临别时的感受,并用这样的情绪来朗诵。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带有离别情感的音乐,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符合课文情境的氛围。并引导学生想象一下自己送别亲人、送别朋友时的内心感受,不断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刻思考,回想自己的离别场景,增强对感情的领悟。

3.以活动为导向,挖掘诗词意蕴

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贯彻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探讨、思考、学习、练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我们可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中。在传统的诗歌教学中,教师常常要求学生背诵、默写,而忽视了对诗歌内涵的教学,导致学生对诗词的认识不到位。因此,教师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过程。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指定时间,组织一场关于诗歌和文学的竞赛——做一份手抄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挑选一些在课外读到的诗词,然后编辑成自己的手抄报作品,并通过投票来选出其中最优秀的作品。在这个活动中,同学们可以对诗词的内容进行深入讨论和分析,也可以就诗中的理解和文化的意义进行交换。这样既可以让同学们体验到团队合作的快乐,又可以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和意义。

4.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

为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具生命力和活力,要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课堂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就必须把它和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让它以符合学生审美特点的形式,将抽象的知识和文化现象具象化地展现出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来,使他们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

以经典的《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盘古开天地》等古典故事为例,如果只是用静态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课堂的表现力很难彰显出来。这时候,通过视频与图像结合的方式,教师就能营造出一个神话般的场景。例如,在学习《盘古开天地》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将整篇文章内容再现出来,如《一分钟了解盘古开天地》等,促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再从“文言文”中摘录一段,比如“气成风云,声成雷霆……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土地。以肌肉为土,精华为珠玉,汗如雨泽”,并配以相应的图画,使学生能理解“江河”“田土”“雨泽”等词语的含义,而“声为雷霆”等语言,则能将“雷声”作为视频材料,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强化学习效果。这样的学习也可以使学生了解古代人在使用语言时与现代人的不同,从而实现文言文的启蒙教育。教师综合运用信息技术,以各种方式展现传统文化,能够在提高学生视觉感受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5.多种活动方式,渗透传统文化

进入语文学习的高级阶段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和理解力。在实施教育辅导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手段。如果教学方式过于死板,那么学生就会丧失学习和探究的兴趣,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将经典故事、成语典故、节庆习俗等各种形式的文化内容,以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传播。在传统的教育中,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被动地记忆、背诵,学习的积极性很低,学习效率也很低。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语文教学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积极探索文本的内涵,积极地开展阅读活动,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从而在不断地积累和阅读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在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课堂内容与节日相结合。举例来说,在重阳节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同学们讲一讲这个节日的由来、习俗和习惯,让同学们了解古人是怎么过节的,与如今又有何区别。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和体验会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教师们可以用视频、图片等形式,让同学们了解喝菊花酒、登高等传统习俗。通过以上介绍,同学们对重阳节的由来、尊老爱幼的习俗产生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去发掘、认识和了解当地的习俗,并能真切地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力量。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背景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更是一种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小学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文化引导,并将其融入教学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的语言和文化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教师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寻找教材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从而在课前导入、情境创设、实践活动中充分融入传统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其成为新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唐仁、张冰艳《以根育人  以文化人——寻找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10期。

[2] 裴环琴《运用“137累积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究》,《创新教育实践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一)》2022年。

[3] 吴东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与策略》,《汉字文化》2022年第19期。

[4] 王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名师在线》2022年第28期。

[5] 陈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以部编版教材为例》,《家长》2022年第28期。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