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渗透,趣味课堂

2024-01-01汤卫新

关键词:数学知识作业传统

汤卫新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传统文化也是必须要学习的重要内容。数学学科是基础教育中的主要科目,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习传统文化,以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作业设计是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对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能够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对知识产生更深入的了解。对此,教师应在数学作业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采用更加丰富的作业设计方式,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0.017

在新时代背景下,很多小学生都会通过互联网了解更新潮的文化,从而忽略了本国的传统文化,导致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作为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有意识地弘扬传统文化。为了全面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小学数学教师应在作业设计中渗透传统文化,创新目前的作业设计方式,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实现对知识的巩固,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一)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数学学科是基础教育中的主要科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民基础素质教育。传统文化是先辈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身为中华儿女理应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丰富学生对国家文化的了解,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了解到历史知识,并学习古人的数学思想,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同时,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还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品质,如爱国、自强、诚信、好学等,以促进中华民族的发展。

由此可见,让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能够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完善学生的人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小学生的价值观还未正式形成,并且极易被外界因素所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分辨不同文化的好坏,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热爱探索、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大有裨益。

(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社会在持续发展,教育改革下,学生的思维意识形态也出现了变化,为了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效应用传统文化,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感染学生,从而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健全他们的人格。同时,教师还应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应用传统文化元素,以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推动我国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导致他们在上课时很难集中注意力,再加上一些学生本就对数学学习存在抵触情绪,受到这些因素的限制,如何能保障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效率呢?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结合数学教学内容渗透传统文化,以精彩的文化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促使学生的思维在学习中得到开发与锻炼,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主性。

(四)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

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传统文化,可以讓学生对我国从古至今在数学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有所了解,并激发对我国文化的崇拜之情和自豪感。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传统文化,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完善他们的人格。

(五)充实数学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故事,以充实教学内容。教师既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营造传统文化气息浓郁的教学氛围,拓展学生的视野,也要在课下的作业设计中应用传统文化元素,丰富作业设计形式,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如此可以让学生转变对数学学科的刻板印象,沉浸在学习数学知识和传统文化的氛围中,使学生在吸收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做事。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利用教材资源,进行文化熏陶

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一直在改革,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是国家重点关注的内容,与此同时,教材内容也在随之产生变化,在原有的内容上增加了很多趣味性的内容,并进行了知识延伸,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素材无法与语文教材相比,这就更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数学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找到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小学数学教材中新增的趣味性内容和历史知识能够转变学生对数学的刻板印象,并激发他们对数学文化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利用教材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在课堂下通过布置数学作业促进他们的自主探究,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和历史文化的思考,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古代的“划拳”游戏。教师需要先让学生明确游戏规则:两人同时伸出一只手,五根手指即代表1—5,在伸出手指的同时随机喊出0—10中的一个数字,若其中一人说出的数字与两人伸出的手指相加的数字相同即为获胜,学生需要记录两人的输赢次数。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游戏的总次数当作分母,将游戏输或赢的次数当作分子,引导所有学生进行观察,激发他们对“可能性”的兴趣。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互联网了解与“可能性”相关的历史故事,并于下节课上与其他同学分享。如“塞翁失马”的故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告诉我们在一定情况下,好事可能会转变为坏事,坏事也可能转变为好事。这便是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的结合,学生既可以通过课堂学习激发他们对“可能性”的兴趣,还能在课后作业中通过历史故事深入了解“可能性”,使学生感受数学的精彩。

再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并为他们提供明确的方向。如了解我国的十二属相,以及古人是如何利用十二属相计算年岁的、了解阳历与农历的区别、二十四节气歌代表什么。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预习成果时,教师可以进行知识拓展,如古代人民会通过二十四节气计算季节更迭和时令变化;古代传统的十二时辰计时法;传统文化中会用不同称谓代表不同的年龄段,如“襁褓”代表满周岁的儿童,“孩提”代表2—3岁的儿童,“黄口”代表10岁以下的孩童,“束发”代表15岁的少年,“而立”代表30岁的成年人等。

(二)利用相关文物,丰富作业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人们的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是密不可分的,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之一便是让他们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传统文化与数学之间也是密切相连的,当代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通过传统文化也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我国现存的很多传统建筑便是数学魅力的体现,如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的赵州桥,其均匀分布的桥洞可以让人感叹古人的计算能力;桥梁的整体形状也与数学中的轴对称图形相关。对此,教师可以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历史文物来丰富数学作业内容,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运用数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一课时,我国古代很多传统建筑均运用了对称手段,充分体现了古人的伟大智慧,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中轴线”的传统建筑图片,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厦门红砖大厝、山西释迦塔等,学生在观察建筑图片时能够联想到教材中的“对称”,也了解了传统建筑文化中对称知识的重要价值。同时,我国古代瓷器、花纹纹样等也体现了对称以及平移的相关概念,教师应让学生在欣赏传统纹样之美的同时分析图案的特点,感受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的趣味性,并在之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地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应用数学知识。

(三)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文化渗透

1.学生自主出题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需要采取有效方式,否则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会让学生在被动的学习中逐渐失去探究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在设计作业时让学生占据主体地位,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自主出题,并要求学生应用传统文化元素,从而推动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我国古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运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出题,如“鸡兔同笼”问题等。教师可以在题目中融入自己对《九章算术》的理解,并将答案写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这项作业,学生出完题后互换题目作答,在解答过后由两人共同探讨各自的解法,并选择难度合适的题目在下堂课上进行讲解。学生在出题、解题和讲解的过程中会深入理解传统文化中的数学知识,同时还可以锻炼自身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体现传统文化和数学作业的价值。

2.教师创造习题

小学数学教师应在设计作业时应用传统文化元素创造习题,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还可以使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并丰富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体验。

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再利用“梨”设计作业习题:“小明、小美和小丽一共买了6个梨,他们应该怎样分才能做到平均分呢?”再如,在教学《对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传统文化设计练习题:列出一些我国传统文物,并标注名字,如剪纸、脸谱、瓷器等,让学生圈出其中的对称物品。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观赏传统文物的对称美,还能巩固对称的数学知识。

又如,在教学《简易方程》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我国古代的陶瓷冶炼工艺设计习题:“我国古代的陶瓷冶炼工艺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一位巧匠制造2个瓷器需要耗时半个时辰,那么他制造30个瓷器需要花费几个时辰?”学生需要列方程解答问题,并注意古代的半个时辰相当于1个小时,如此,既激发了学生对传统陶瓷冶炼工艺的学习兴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让学生运用了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促使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提高。

(四)设计实践作业,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实践类的数学作业。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课外活动的兴趣要高于课堂教学,对此,教师可以应用传统文化元素,以活动的方式设計实践作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作业,利用课后时间搜集与数学知识和传统文化相关的小品、表演视频等,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编排进行表演,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

再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古代数学家的历史故事,通过阅读这些故事来了解我国的数学历史,并将自己的收获以手抄报的形式呈现出来。如“塞翁失马”是与“可能性”相关的历史文化故事,学生可以画出这个故事,并在一旁用文字简述故事内容。学生也可以对小数的发展史进行了解,学习古人是如何应用和表示小数的,并将这个过程画出来。古人使用算筹表示整数,表示小数则将小数部分降低一格,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小数表示法。这一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这些趣味性的历史数学故事可以使数学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也不会感到枯燥,既增强了对我国数学历史的了解,还活跃了学习思维。

又如,在教学《圆》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古人采取哪种方法对圆的面积进行计算,明确我国古代数学家在圆周率的研究上取得的成就,以及这一发现对世界带来的巨大影响。在教学“对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对称图形的图片,为了让学生对数学作业产生新鲜感,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回文诗,如《菩萨蛮·夏景》中的“晕腮嫌枕印。印枕嫌腮晕。闲照晚妆残。残妆晚照闲”。若是在语文教学中,这是一首回文诗,而站在数学的角度再看,可以看出诗词中的“轴对称”。这种新颖的作业设计方式调动了他们对数学和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并在欣赏传统古诗词中优美韵律的同时,深刻理解了轴对称知识。

综上所述,数学文化从古代发展至今,本身具有极其丰富的人文价值,我国数学文化更是对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小学数学教师应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结合传统文化与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习更多的数学文化。因此,教师应基于传统文化创新作业设计模式,既让学生发散思维,也让他们的文化素养在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中得到提升,从而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与感悟。

参考文献:

[1] 梁银芳《传统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成才之路》2021年第18期。

[2] 司发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年第4期。

[3] 章春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分析》,《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9期。

[4] 王彪《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究》,《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期。

[5] 刘腊红《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期。

[6] 杨艳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简论》,《新课程(教研版)》2021年第44期。

[7] 罗世进《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策略》,《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作业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快来写作业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作业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