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

2024-01-01戈文晶

关键词:古诗词诗词中华

戈文晶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渗透,具有其他教育所无法比拟的系统性、广泛性的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古诗词的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古诗词的认识,体味到诗词中的韵味,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修养、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而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古诗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0.013

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在古诗词中还记录了中国古代历史、政治、艺术、经济、音乐、绘画、人物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包含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元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古诗词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让他们自觉肩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因时代不同而无法感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对写作背景往往一笔带过,所以学生们不能理解作者所处的环境。我国伟大的诗人杜甫一生经历坎坷,自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社会动荡,这些都影响到了杜甫的文学创作风格。现在的学生,生活舒适,并不知道战争的惨烈,大部分学生都是从文字和图片中学习历史,学生们不能从古诗词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他们的脑海中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二)学习意识出现偏差

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都是被动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在应试教育中,大多数教师只要求学生背诵诗词。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古诗词就会失去它的价值,丧失其应有的功能。古代诗词意蕴丰富,大多数的诗词中不仅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更体现出了一种勇于拼搏,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哲学。如果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古诗词,长此以往,就会丧失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无法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方式较单一

教师们填鸭式的讲授已经成了古诗词教学中的一种常态,学生们更多的是听、写、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以学生為本”的教学理念。古诗词鉴赏可分为三个方面:对古诗词的理解、对文本的分析、对诗词的感受。但是,教师们仅仅注重表象,忽略了古诗词的内涵,并没有把它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知识的获取需要满足多个条件。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无法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

(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不透彻

近几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些教师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原因之一是他们对中国古诗词的了解不够,缺乏对中国古代诗词的深入学习和研究。学生的学习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因此,教师要自觉地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教师仅停留在对古诗词的解读层面,对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深入理解、深入分析,才能真正理解中华传统文化所传达的精神内涵。

二、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策略

(一)挖掘古诗词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古诗词,饱含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初中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掘中华文化丰富的内容,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中,并让学生深入体会传统文化,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以《古代诗歌四首》中的《观沧海》为例,诗人描绘了沧海的壮阔风光,豪情万丈地抒发了一统中国、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体现了中国文人借诗言志的优良传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中华优秀文化的内在价值,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文化中的优良传统。《次北固山下》则以诗人在北固山下无法归家的情形来表达自己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之情。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也以典型的深秋意境来表达游子对故乡的眷恋。“乡愁”是中国古诗词中一种普遍的文化情感,蕴含着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与怀念。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作者用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抒发了对被贬的友人王昌龄的关切及思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四篇古诗词篇幅虽短,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尽管时代各异,却饱含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中华优秀文化中的人文意蕴深入到学生的脑海中,浸润在他们的血液里。

在中华文化的瑰丽宝库中,古诗词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价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古诗词的创作过程中,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还能够通过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感受到诗词的意境、艺术特色,感受诗词中月亮、大海、柳树、杜鹃等意象中的文化内涵,从而使他们理解古典诗词借景抒情、虚实相生的艺术追求。此外,古诗词自身所反映的精神品格与人格特质,也成为古诗词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大量阅读,注重积累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积累古诗词,才不至于“书到用时方恨少”。通过不断朗诵课文,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通过大量的古诗词朗诵,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学素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够深刻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依据古诗词的内容特点,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在初中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学融合到一起,要结合古诗词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总体而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的课堂中,可以根据诗词的具体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但是,由于课程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状况的差异,在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着重强调区分轻重缓急。教育的内容要依学而定,依诗词而论。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注重方法,采用与中国古诗词的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并能有效地利用指导诵读、启发联想、思考探究等方法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华渗透于课堂教学中。古诗词强调的是平仄与韵律。古诗词具有独特的韵律美感,它韵韵律和韵脚要靠朗读才能体会到。所以,在学习古诗词时,朗诵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使其能够正确理解古典诗词的韵律和美感。古诗词语言简洁、含蓄、优美,在极其精细的句子中表现出深厚的情感,因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常常体现在诗词的核心形象和核心词语中。所以,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联想等方式来认识和领会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感情意蕴,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诗词所蕴含的深厚内涵。教师要在讲解诗词中所描述的形象和内涵的同时,使他们理解诗词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和人文感情。思考探究也是古诗词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方式。在深入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中,融入学生的心中。古诗词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也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多重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与探索,用现代化的视角来看待传统文化。

(四)知人论世,渗透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在一定的历史语境下产生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思想情感。作者的人生经历与我们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与我们也有很大的差异。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往往很难领会到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教师要提高初中古诗词的教学水平,必须把学生的生平经历、社会环境与诗词创作时的社会政治条件等方面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学习古代诗词的过程中,才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当时的环境、了解诗词的内涵、感受到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欣赏领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登幽州台歌》为例,虽然只有短短22个字,但是它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陈子昂的人生经历及幽州台的历史,去感受诗人的悲愤之情和生不逢时的哀叹。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古诗词的研究,以加深学生对诗词的认识、体会诗词的意境、感受诗词所蕴含的民族文化。

(五)营造情境,感悟文化

在教育变革的环境下,教师要善于应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具体而言,情境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教学需要,运用各种方法,有针对性地创造情境,引导学生走进一个特定的教学环境,并在环境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古诗词的语言相对简洁、内容丰富,但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导致学生不能更好地掌握古诗词。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可以根据古诗词的特点,灵活地创设出各种情境,使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体会到它所包含的古典美和意境美。

比如,在《题破山寺后禅院》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朗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并运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图片、文字和声音来渲染气氛,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具体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内在感情,并从中领略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在讲授《爱莲说》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体会莲花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气质、风度,来帮助他们理解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领略莲花蕴含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质,让学生在不知不覺中被熏陶、被教育。

(六)开展专题活动,渗透传统文化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很难达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古诗词的内容,积极开展与之相关的主题活动,促进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体味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初中古诗词中有许多关于“重阳节”的诗词。例如,在学习《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教师以“重阳节”为核心,组织学生进行重阳节诗词朗诵比赛、重阳节古诗词鉴赏讲座等,让同学们在各种主题活动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中华古诗词、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七)对接经验,强化文化认同

古诗词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的重要载体。通过对中华文化的深刻理解,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意志、品格、理想、修养,从而体会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由于古诗词的出现时间相对较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很难领会古代诗文的含义,也就不能体味到它所蕴含的文化意蕴。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弘扬,教师要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把他们的感情和诗人的感情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在精神上产生共鸣,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学生在学习《望月》时,不结合自己的登山体验,很难体会到这首诗的深意,也很难领会到其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让学生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登山和登高时的感受,让他们和诗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八)加强文化素养,优化教学策略

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修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从而不断的优化教学。

1.夯实基础,广泛阅读

所谓“打铁也要自身硬”,教师要把古诗词教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就需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深入的了解。尽管教师有教学参考书,但教师仍需要多阅读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例如,在教学杜甫的古诗时,教师要先梳理与杜甫有关的古诗,在授课时,教师才会更好地使学生体会到诗篇的魅力。

2.融会贯通,教有所长

知识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既要以课文为基础,又要结合诗词之间的联系。教师要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不仅要把古诗词知识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扩展。

3.教学反思,自我更新

教师要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过程,查找、弥补不足,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克服各种困难。

三、在古诗词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首先,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在新时期,如何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课堂,是当今我国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古代诗词的教学之中,既符合新时期的教育潮流,又能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一种强大的文化自信。

其次,对提高我国古诗词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科书所选用的古诗词,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传统诗词教学中,通过对传统节日文化、传统风俗文化等的综合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古典诗词的意境、情感,从而提高古诗词的教学质量。

此外,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中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古代诗词蕴含着丰富的“自强不息”“人文关怀”“民本思想”“时代责任感”等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古诗词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诗词中所蕴含的积极精神,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古诗词教学中,使学生在愉快的语文学习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初中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领悟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雪梅《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篇的传统文化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2] 张晓雪《基于文化传承的统编本初中古诗词教学研究》,延安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猜你喜欢

古诗词诗词中华
踏青古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我和古诗词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趣读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