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2024-01-01李洪涛

关键词:中华核心素养

李洪涛

摘 要: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然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当教育发展指向核心素养的培养时,教学方案必然作出相应的改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内涵丰富,源远流长。然而,一部分传统文化内容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理解上的困难。本文以鲁教版中华传统文化教材为例,以一种全新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认识不一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核心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10.0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也与时俱进,核心素养一词应运而生,成为对新时代人才考核的一项指标。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就要着重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教师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底,全面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一、更新传统教育观念,树立核心素养理念

初中生正处于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阶段,他们渴望迈向成熟,然而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往往无法迈出关键的一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如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打造一个崭新的教学策略,以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并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此,教师应全面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知识。在进行教学实践时,教师应摒弃传统一味灌输的方式。此外,教师还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并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我们这里所说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具备能够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核心素养体现在对国家发展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上。具备一定的学科素养是新时代对青少年提出的要求,教师必须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当前教育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各地文化具有差异。山东最具代表性,山东简称鲁,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山东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受学校教师和家长的熏陶和教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运用到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山东省的相关教育部门更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作为初中必修科目,可见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如何打破传统教学的壁垒,成为提高初中生能力的重要工作。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降低自身的权威性,主动与学生建立亲近的关系。他们需要倾听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疑问,以此建立起一种无障碍的师生交流环境。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教师—学生的角色划分,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例如,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三单元的“尚学”时,其内容主要是学以致道,有才德的人刻苦学习。教师在此基础上顺水推舟,可以让学生攀登学问高峰。

第二,教师要学会放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疲惫感,教师可以把权力下放到每个学生手中。例如,在股份制公司中,为了激励员工为公司发展而努力工作,上层领导通常会采取一种权力下行的策略。这种策略的核心思想是让员工能够充分利用手头现有的权力,发挥最大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更好地完成任务。所以,教师不如把权力适当下放,让学生拥有自主权,更加有目的性地进行学习。这样不仅拓宽了自主学习空间,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利用合作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教师更应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单元教学资源整合,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加强对学生素养的培养。

二、初中传统文化教学暴露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在初中阶段,若想使传统文化教育取得显著效果,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而言,教师应通过精选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讲解,从而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使他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

然而,现实中仍有许多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因此,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问题的关键。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做一个不记名的问卷调查,看看兴趣缺乏的问题出现在哪里,从而及时准确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对学习的态度。教师根据调查,可以提出相应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教学的内容往往显得枯燥乏味,缺乏新奇的事件和引人入胜的故事。取而代之的是文人雅士们用文绉绉的语句表达的思想,这些生硬难懂的语言成了学习传统文化的一大障碍。然而,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们对世界进行探索的时期,他们渴望自主思考和独立行动,不希望受到过多的干预。因此,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个阶段往往被视为对他们不正确行为的纠正,从而引发了学生们从内心深处的排斥和不愿接触,导致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失效。

教师可以依托数字技术,制作3D立体动画,把文字讲解变成动作展示,让一个个动画人物演绎真实的情景。也可以举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对于传统文化而言,文学作品具有显著的优势,能够更全面地展现其精髓。以七年级课本中的《世说新语》二则为例,谢太傅将一家人聚集在一起,与师侄讨论文学。由此可见,文化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學习文学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学内容必须丰富多样,以满足人们对广阔世界的认知需求,而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内容。

3.理论脱离实践

“光说不练假把式”是现在教学面临的一大重要问题。教师在讲授传统文化时,学生看似已经明白道理,但其实对文本的内涵一知半解。例如,课本第四单元“信”明确讲解了诚信、忠信、无信不立的概念。教师可以问学生有没有讲诚信,是否真的明白了信的含义并运用到生活中,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哪些关于信的行为。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讲诚信,言而有信,这是最基础的素养,若一个人没有了诚信,就没有了一切。所以理论一定要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要让学生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印象,从而做到知行合一。

4.脱离课本,空讲内容

针对初中生的培养,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教材的作用。教材选取了大量优秀文章,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我们可以以课本文章为例进行讲解。

例如,在对初一语文课本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进行讲解时,可以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六单元中的“爱国如家”这一主题进行细化。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能理解课本知识,又能引申到更高层次的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能够使学生的核心素养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在至爱亲情这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申到第一、二单元的孝悌。教师在讲解时,一定要了解传统文化,细致研究文本内容后,开展教学。教师要带领学生建立一个大的框架,再进行详细解读,理解每篇文章中每个人物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的意义,让学生通过阅读,明白爱的含义。

三、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大单元教学策略

对于初中生来说,文本内容呈现逐渐复杂化的趋势,若是缺乏系统性的引领,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就会不透彻,导致学生学习文化的速度减缓,甚至还会产生厌倦心理。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以往只注重单篇文章理解的教学方式,实现了知识的系统化和整体化,帮助学生从更广阔的角度掌握文本。在初中教材的编写中,几个共同主题的文章被合成一个单元,这些文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初中阶段正处于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因此,将教材划分为单元,有助于教师以单元为教学基础,并结合初中年龄段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兴趣爱好,通过布置具体的任务,让学生自主地完成作业。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课本提供的单元顺序引入拓展资料,按照教师领读—讲解—学生诵读—学生感受—应用实际的顺序来开展教学。例如,初一教材第一单元就是讲“孝”,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子孙世世代代遵守的传统。第二单元讲“悌”,第三单元讲解“忠”。教师可以根据当天所学安排作业,例如今天学习了“孝”这个单元,教师就可以布置与尊老相关的课外任务让同学们去完成。教师要熟练把握教材内容,必要时还需对教学内容进行课外拓展,让学生以直观的方式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在开展课外作业任务设计时,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在设计任务时,我们可以仔细划分人物的层次,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利用网络信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大体浏览单元文本所讲授的内容。如教材第七单元中的“弘毅”,“士当弘毅”是曾子对所有读书人的一个期望,希望所有读书人都应志向远大,意志坚强。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荆轲刺秦王的动画,介绍其中荆轲的形象,如荆轲好书击剑,为人慷慨大义,后游历到燕国,被人引荐给太子丹。燕国受秦国威胁,荆轲献计去刺杀秦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君子应有远大抱负,荆轲为保护燕国以身试险去刺杀秦王,虽然失败,但这也是一大壮举。在多媒体播放中,穿插着激昂的音乐声,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无尽的求知欲望。教师在播放过程中适时地进行讲解,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入。播放结束后,可以随机提问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悟。由于学生年龄的限制,他们的志向往往局限于自己所了解的领域。然而,即使是小小的一步,也能够起到巨大的作用,充实学生的思想,丰富他们的志向选择,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教师要带领学生阅读课本,切实体会优秀传统文化所带来的震撼。以第八单元“笃行”为例,论语曾说过“学而行之”,意思说学习之后就要把他實践下去。这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故事。如老舍在《四世同堂》中说:“书生只喜欢纸上谈兵,只说而不去实行。”在当代社会,初中生们怀揣着远大的抱负,他们渴望为国家的未来做出贡献。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不仅满足于口头上的承诺,而是要通过实际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我们可以从课本中引申出一些例子,以此为学生树立榜样,让他们在心中种下一棵参天大树,并开出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果实。

再者,教师要打造一个新式师生关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使命,从而改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教师可以缩短讲课的时间,将大多数时间留给同学们进行自主探究研讨,教师只需扮演一个引导者,大舞台最终还是属于学生。教师可以把同学分成不同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讲解,最后,每个小组要选举一个发言人,发表小组的意见。小组成员之间随意发言,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学习“行贵有恒”时,学生们可以关注身边的同学,看看小组成员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材内容变得非常丰富,同时也变得更加有深度。这一变化对于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初中阶段,同学们之间普遍存在着一种暗自较量的心态。这种心态不会对自信心造成伤害,反而会形成一种“我不做就格格不入”的想法。所以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大胆去做,真正地做到“行在功效”。

大单元的整体设置旨在让人们最大化地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大特点在于其人文性,不仅体现在语言交流上,还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为人处事之道中。初中阶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教学,是为了满足学生在这一时期心理变化的需求。这个时期的学生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心,同时也常常感到一种有力无处使的挫败感。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打破思想壁垒,坚定学生的志向,有利于他们养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总的来说,核心素养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初中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形成整体思维,构建知识框架,建立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开展各种课外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磨炼学生的意志,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加强教育是推动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青少年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玲《指向核心素养的三重学习意蕴——以“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为例》,《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年第4期。

[2] 陈妙音《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家长》2022年第25期。

[3] 王光宗《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甘肃教育研究》2021年第5期。

[4] 王羽、黄厚江《分解切割,让大单元教学走进真实课堂——大单元教学操作要领之二》,《语文建设》2022年第21期。

[5] 黄向标、高福平、姚巧芳、黄朝华《学习进阶理论下基于地理大概念重构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地球上的大气”为例》,《地理教学》2022年第7期。

猜你喜欢

中华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