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琼卖马》同题异构复习备考课堂点评

2024-01-01许红明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3年10期
关键词:逻辑关系教学评价教学设计

许红明

摘要:小说备考课要以读懂文本为前提,以一课一得为目标,以严密的教学设计为核心,通过情境化问题,推进深度阅读,最后及时教学评价、反馈。

关键词:读懂文本 备考知识结构化 教学设计 逻辑关系 教学评价

同课异构不是竞赛,不必分出高下优劣,旨在让不同学校,不同区域,不同职称、教龄的老师对相同的教材内容展示不同的教学理念、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而在理念上碰撞,在方法上切磋,在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和发展。下面就两位教师同题异构《秦琼卖马》的复习备考课,谈谈体会。小说备考课需要以读懂文本为前提,以一课一得为目标,严密的教学设计为核心,通过情境化问题,推进深度阅读,最后及时进行教学评价、反馈,我想从这六个方面来谈谈。

回顾2017年版新课标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学习目标与内容,老师们要特别关注最后的这两句话“力求有自己的发现”“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新高考语文备考复习课文学類文本阅读必须按照新课标,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素养与能力决定高考分数。

一、读懂文本,给学生解读钥匙

新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更加突显思想性、文学性。2022年全国Ⅰ卷的节选自冯至的《伍子胥》,包含对小人物礼赞,充满浓郁的文学色彩,考查学生的阅读经验和审美情趣,学生读懂文本需要有必备的阅读素养和经验。2021年全国Ⅰ卷的文学类文本节选卞之琳的《龙门阵》,运用对话体多次反复方式讲述抗日故事,表达普通百姓团结抗日,众志成城,包含革命乐观主义豪情。文学类文本更加强调思想性和文学性,对学生阅读素养要求更高。首先要求学生读懂文章。包括2022年九月起点考试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声不吭》,有些学生就没能读懂文章,导致做题障碍,得分很低,需要我们给学生一些读懂文本的方法。

2021年全国乙卷文学类小说《秦琼卖马》是改编的一个真实历史故事。民国时期保定古玩业内发生的故事:小说中的王超杰借唱《秦琼卖马》抒发胸中郁闷之情;将自己卖瓷器与秦琼卖马类比,希望有人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古董店古道热肠的杨成岳在声色不露的情况下,资助了穷困潦倒的王超杰,恰似当年秦琼卖马时侠肝义胆的单雄信,也留下了为世人称赞的佳话。

1.文体的构成要素,阅读指导五步法:

第一步 初步感知,理清事件

第二步 切分情节,分析人物开端

(1-4)发展 (5-11)高潮 结局(14-16)

第三步 抓住时空,品析环境

第四步 综合思考,提炼主题

第五步 赏析技巧,进入审美

2.探索其他角度。如:韩老师通过上下位语意的探究对文本进行详细的解读,既是让学生对上下位语意有了明确的了解,也对文学类文本阅读多了一个解读角度。但在系列片段上下位语意的探究中,其实质也离不了小说的基本要素以及小说创作的表现手法。

3.把握细节是关键。如刘老师《秦琼卖马》从细节的暗示作用教学生读懂人物形象、了解情节结构、以及社会背景及主旨。2022年新高考I卷改编的历史小说《伍子胥》,有些同学就没看懂。又比如,2022年九月起点考试,小说《一声不吭》有些同学忽略细节,没有看懂小说。阅读素养比较弱的学生,只关注主要情节,忽略重要的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对小说内容理解就像雾里看花,模糊不清。

小说的文体特点决定了它意在言外,尺幅千里,不会像议论文那样直白、清楚、明确表达,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把握一些读懂小说的方法。不仅仅是把后面三道题做完,题目仅仅是检测学生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的能力,培养能力是最重要的。读懂文本,形成基本方法,在整个小说备考中,一以贯之,避免为做题而做题,只做题。两位老师都做的很好,课堂呈现的很多方法都是指向读懂文本。

二、一课一得,把控教学容量

任何一节课,“关键能力”是达成目标,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培养途径。培养学生语文关键能力,“思维力”是抓手,阅读教学的出发和归宿——提升与发展学生的思维。新课标中关于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明确指出对培养的几种思维和思维品质提升的要求。

作为小说类文学作品备考,在知识能力上有系列的建构同时,还必须一课一得,这是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依据复习进度和学情而制定,学习目标要可考可量可查。这两节课在学习目标上都突出了让学生一课一得,围绕《秦琼卖马》展开一点多维的阅读解析与鉴赏活动,最终是为了把握整体语意。在一个视点下展开多维度探究,这样的阅读备考才会有深度,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才有裨益。一点与多维的结构层次,多维之间内在的结构层次,强调课堂教学“思维”的有序、规整与建构的结构化。比如韩老师的课首先了解上下位语意的基本特点,然后以《秦琼卖马》为例,学习从下位语意提炼上位语意的方法,并最终把握文本整体语意。在把握文本整体语意基础上,了解阅读题设题特点与解题思路。

整节课要解决的目标问题是把握文本整体语意,围绕这个点,引导学生事件提炼和特点的概括,让学生自主探究表达,最后再综合性做题研究。维度之间的逻辑是逐层推进的。这样逐步引导学生通过上下位语意这个点阅读和鉴赏小说,在梳理和探究中,通过语言运用,促进思维品质提升。最后阅读题设题特点与解题思路研究,从上下位语意角度突破也就水到渠成。老师引导学生了解上下位语意知识,在阅读中运用技能理解文本整体语意,在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加强了学生阅读小说关键能力培养。查找新课标文本“思维”出现46次,“逻辑”(隶属思维)出现24次。因此,我们的课堂学习目标一得,最终要看学生语文思维力的发展情况,最终是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关键能力,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刘老师依据学情有针对性制定学习目标。从对《秦琼卖马》展示学生答案,引出只有深入理解小说的暗示艺术,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读懂小说主旨。从人物描写对人物心理的暗示作用、环境描写的暗示作用、特色细节的暗示作用。迁移运用“一声不吭”有什么深刻含义?最后请大家运用小说的暗示艺术这把钥匙,为课文《桥边的老人》设计一道题目。其实整节课都是突出对小说主题、人物、社会背景的暗示作用。最后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看看学生真正能力是否提高。最后我想提一点建议,韩老师的课要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如何从下位语意到上位语意的方法和路径,课堂没有对这一得的路径和方法进行探究,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的思维力发展没有完全展开。刘老师的课同样没有对暗示艺术效果和方法进行方法探究,学生思维发展的深刻性不够。两位老师为何没能最终落实到学生思维力进一步发展,究其根源是一得的教学目标打了折。韩老师的课堂方法和路径涉及到小说的方方面面,不能聚焦,学生没法进行路径探究,而且课堂上只要涉及到复杂一些的“事件”(有的是人物介绍,有的是环境描写,有的是情节介绍或发展,涉及面太广)提炼,学生都会有难度。刘老师也是如此,暗示的作用涉及到小说的几个主要构成要素,目标太大了,刘老师还不如就带领学生探讨小说中细节的暗示作用,可能学生会有一些发现,比如人物描写的细节、情节互相照应的细节、甚至会发现标题的暗示作用,这些可能都会涉及到暗示艺术的路径方法探究。因此一课一得的学习目标一定是适切可考的,确定教什么无疑最重要。

一课一得的学习目标,也有利于把控课堂容量。坚守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恰当把握教学容量,不任意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备考知识结构化,避免零散

备考的一课一得的一得备考结构化知识能力中的一得,一点多维的一点一定是结构化复习备考中的一个点。比如,上下位语意涉及到的是小说构成要素及其艺术表现手法。在备考中,需要老师逐步给学生小说知识结构化,而不是零碎化。比如,刘老师在课堂上呈现的小说复习中的几个要点知识就很好,复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作用。在备考中让知识结构化,在一课一得中引导学生一点一点突破,同时在每一个一得中逐步帮学生建构知识树。教师教学的结构化,必然带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结构化。结构化对学生学习知识具有重要作用,当知识以一种层次网络結构的方式进行储存时,必将大大提高知识应用时的检索效率。心理学研究发现,学业优异的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是有组织,有系统的,具有结构层次,而后进生知识是水平排列,零散和孤立。建议韩老师课堂复习备考知识还要结构化呈现。同时,在高三备考中,我个人不太主张给学生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化术语,人为增加学生负担,原有的知识结构他们就难以建构和消化,我其实主张从高一就开始建构知识树,这一点我有实践,而且学生反馈效果不错。有一种情况例外,建构新的术语是为了删繁就简,并且从高一开始,学生已经习惯了。复习备考无论是哪个板块,都应是关注知识结构化且不断的巩固、完善。就比如作文备考策略也是如此,教给学生基本方法、规律后,分阶段不断完善、加深,思维进阶,切忌招式频出,花样繁多。

四、重视教学设计,严密逻辑关系

备考课,为一课一得,通过多维突破一个点,在多维建构、问题设置、学生活动安排等教学设计尤为重要,王荣生教授在谈到教学设计时说:“课堂教学的成效,主要不是靠教师在课堂教学现场的发挥,甚至也不取决于教师个人的教学才能,而是取决于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备课的其中之一环节。本期的同课异构备考课活动中,刘老师的教学设计小说暗示艺术效果,从学生作用入手,提出学习目标小说暗示艺术重要性,再到读懂人物形象到社会环境和小说主题,进而由《秦琼卖马》到《一声不吭》,再到《桥边的老人》。但是学生的作业怎么提炼出小说暗示的话题,逻辑跳跃了;中间几次都听成了人物描写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而不是暗示的作用,逻辑混乱的原因除了教学目标太大,还有我们缺少一节课的主问题。

韩老师的课,对文章片段进行事件和特征的提炼。我发现“特征”的要求很灵活,对学生要求比较高。比如介绍人物片段,如何从事件角度提炼,“特征”有的是人物性格特点,有的是人物塑造手法。我想,完成任务之初,老师要在对人物和特征的内涵予以明确界定。而且从课堂逻辑链角度看,最终要落实到从事件到特征,从下位语意到上位语意,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些技巧,有没有一些基本遵循的路径,这个应该是可以引导学生来总结。否则,我们课堂设计的逻辑不严密,怎么真正让学生思维不断深入发展,又怎么培养学生的思维呢?

希望能看到更多以具有思维驱动力的问题驾驭课堂,从某种意义上讲,备课就是备问题。

在此,我们想再强调备课过程中的问题设计。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教学的心脏。”问题设计成功了,课就成功了一半。两节课其实都有一个总问题:你从小说的哪些地方感受到暗示的艺术,试着进行梳理与探究。怎样从下位语意提炼上位语意?方法的探究,就是思维的深入和能力的提升。只有我们课堂设计的逻辑严密了,我们才能更好更深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

五、创设情境问题,推进深度阅读

学生活动应该是课堂主体,学生活动直接决定课堂是否有效。两节课学生活动都不错,跟我们老师创设语文学习活动的设计、引导和组织密切关联。两位教师从学生作业反馈入手,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围绕学习任务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深度参与的学习情境,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但是我们也发现在这两节课中,学生活动存在缺点。如,学生的思维碰撞交锋不够,学生的思考也不够广泛、持久、深入。从本质上看,学习是一种依赖情境的认知活动。学生活动高效的前提是教师要提出一些带有悬疑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任务情境中寻求答案。这一过程中,答案的获得往往不是最重要的,理解问题的深刻意义并获得个性化的、主体性的情感体验才是教学的关键。语文课堂,如果没有这个环节,教学过程很容易贴标签。

因此,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设计情境化问题,问题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由表达,激发问题意识,引导他们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如《秦琼卖马》,刘老师放经典的京剧片段,这个情境创设很好,让学生穿越时空,对人物有一些直观的思考和探索,但可惜情境之下没有很好的问题设置。我们其实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杨成岳为什么对王超杰倾其家产相助,学生其实对这个很好奇。当下的金钱观和小说中呈现的是有差异的。可以让学生探讨他和单雄信有哪些相似之处呢?探讨单雄信、杨成岳行为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学生通过查资料,有一些答案。

其一,体现朋友之间“义气”的故事,“义”也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英雄落魄终得好汉相助,是一个很典型的义气体现,展现了好汉之间的意气相投。中国一句古话“为朋友两肋插刀”,体现了江湖义气的侠义精神。侠者义之大也,虽然当今社会无需满街大侠,但侠义之气是社会良善的基石。

其二,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底蕴,其核心就是“仁义”。王杨二人虽没交情,但识英雄、重英雄、帮英雄就是义举,儒家思想深入中华骨髓,所形成的观念和行为规范有时甚至超越了法制。杨成岳最后唱出的这两句戏词出自京剧《文昭关》“一轮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暗示了杨成岳出手相援,是不期望王超杰有所回报的。突出仁义品德是社会良善的基石,是高于法制的社会基础。

如果能突破这样的传统文化时空限制导致的文化心理隔阂,学生就能深入感受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这样的情境问题创设,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持续思考,有助于学生自我建构,看似离题而读,恰恰是深度阅读。

又比如探究冯先生的《伍子胥》主题的当代价值。文章写于1942年至1943年,是抗战时期作品。国仇家恨,让伍子胥的复仇过于急迫,冯先生是想借伍子胥告诉大家,要有规划,能等待,完成民族复仇大业,更重要的是强大心灵。“伍子胥”是民族文化“复仇”符号之一。最后,伍子胥他平静面对仇恨,变得沉着、深邃。伍子胥对复仇态度的转变是一种引导,冯先生希望引导更多的人能够理性深思,探讨民族复兴之路。学生通过这样的探讨实质是在和命题人对话,也更能了解出题人的意图。包括作文课,更要学會和出卷人对话。这样学生审题的能力会有很大提升。

六、教学反馈和评价,适当私人订制

备考课,尤其需要通过教学反馈、评价,考查学生课堂所得。教师应根据特定的评价目的选择使用。可采用对话交流、小组分享、自我反思等多种评价方式,提高评价效率,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恰当的教学反馈和评价,让后续课堂更要针对性。只有明确了学生的知识能力掌握情况,才能有针对性进行教学反思,确定下一课、几课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一课一得、教学设计,就像刘老师,就是因为看到学生的做题情况反馈,确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一样。

当然,教学反馈也要注意以恰当的方式对希望继续提高的学生予以引导,对特殊学生群体实行私人订制。

小说备考课需要引导学生读懂文本方法,要以一课一得为目标,严密教学设计的逻辑,通过情景化深度阅读激趣、与出卷人对话,实现深度阅读,最后要及时教学评价、反馈,对有的学生私人订制。总之,第一轮复习备考,我们要细大不捐,各个击破,要针对学情确定学习目标,力争让学生一课一得。

参考文献:

[1]李卫东.大概念:重构语文教学的指点[J].课程·教材·教法,2022(7).

[2]周小鹏.学会转变教师角色,以任务驱动单元整合教学[J].高中语文教与学,2023(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5]教育部教育考试院.深化高考内容改革,加强教考衔接[J].中国考试,2022(7):3.

[6]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201.

猜你喜欢

逻辑关系教学评价教学设计
浅谈英语“七选五”阅读理解
生物科学核心课程关系及内容研究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浅析
浅析内部控制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