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八年级历史拓展作业规划
2024-01-01陈燕春
陈燕春
作业规划是学校教研组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合理的作业规划有助于教育的扩充发展,有助于教研组专业素养的提高,是体现教研组教学能力评价的重要标准,更是影响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
一、课程标准的拓展作业观
历史课程教学要求初中历史教学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组织学生参与探究历史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特定情境下通过探究活动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双减”政策的落实,作业作为课程教育的重要环节,贯穿教学活动始终。作业形式多样,而拓展作业是实现历史课程育人方式变革后的创新型作业,是以了解历史现象、探究历史问题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小组合作等方式,分享探究后的观点,从而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
拓展性作业,一般是指为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将历史学习从书本、课堂拓展到更广阔的空间并提高实践能力的课外、校外实践活动作业。拓展性作业注重帮助学生内化所学内容,重视知识运用,更强调多学科能力融合和培养,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形式多样的復杂性学习任务。
二、学年拓展作业设计思路和意图
八年级历史教材讲述的是中国近现代史。其中八年级上册学习的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反抗斗争的救国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八年级下册学习的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
可见,八年级历史学习内容是培养初中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最佳教育依托,是培养中学生家国情怀最佳的资源。因此我校历史教研组于2022—2023学年在八年级开展了校本化拓展作业规划探究。
(一)主题确定——基于课程标准,结合重大主题与时事
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八年级上册的前三个单元都是清朝末期历史,其中《南京条约》、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等都和南京有着重要的联系。《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学生了解两次鸦片战争主要史实,通过《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兴衰;通过了解洋务运动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认识到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教研组基于课程标准要求和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时事,确立了三次拓展作业。
第一次拓展作业:历史中的南京——寻找清朝末期南京历史遗迹。
作业时间:2022年国庆
目标:梳理八年级上册教材中清朝末期在南京发生的历史事件,实地参观、探寻历史遗迹,利用图书馆和网络等资源,查找历史遗迹的相关信息,近距离触摸历史,提高学习兴趣,感受中华民族近代遭受的苦难与屈辱,从而树立为国家、为民族、为家乡奋斗的愿望,形成家国情怀。
第二次拓展作业:哭泣中的南京——南京大屠杀中的史实。
作业展示时间:2022年12月13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
目标:阅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历史真相》,梳理大屠杀前后南京的遭遇。寻找、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分别采用录视频讲述丛葬地历史、探寻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绘制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地图、写给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一封信等方式,感受南京城的苦难和哭泣,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的信念,形成家国情怀。
第三次拓展作业:家族照片说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家的故事。
作业时间:2023年五一劳动节
目标:了解八年级下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49年至今的重大历史事件,翻阅家族照片,了解、记录、讲述老照片的故事,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大历史事件对普通人和家族的影响。树立有国才有家、有民族才有个人的信念,树立家国情怀。
(二)任务设定——基于学情,构建登云梯
八年级学生对拓展作业的认知浮于表面,更趋于本能兴趣,综合能力比较薄弱。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学科能力。基于学情的拓展作业内容,为每组学生构建登云梯,在生生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多学科兴趣和能力。学习任务设定如下:
第一次拓展作业:历史中的南京——寻找清朝末期南京历史遗迹。
主题:寻遗迹见历史——遗迹中的历史学习
主问题:初中生如何参观历史遗迹?
核心学习活动:
1.以小组合作为单位,梳理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关于该历史遗迹的历史事件,制订从家去历史遗迹的路线和方式。通过网络、书籍等了解该历史遗迹在清朝末期之前的历史,搜集该历史遗迹在清朝末期的相关文字、图片等资料。
2.根据“遗迹研究”获取的相关信息,撰写该历史遗迹导游词和历史小剧本,制作相关视频或PPT,重点讲述该历史遗迹在清朝末期国家命运转变中的故事。
3.策划并进行“清朝末期南京历史遗迹中的故事”展示会,结合视频、PPT进行介绍,或者组织历史小剧本表演。
第二次拓展作业:哭泣中的南京——南京大屠杀中的史实。
主题:中国·南京·我家——南京大屠杀中的史料
主问题:初中生如何分辨历史史料?
核心学习活动:
1.以小组合作为单位,共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历史真相》,确定寻找和参观的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丛葬地。制订去该丛葬地的路线,通过网络、书籍等了解该丛葬地在南京大屠杀中的历史。其中土生土长的南京学生,寻找了解南京大屠杀的祖辈或邻居,并进行访谈,了解第一史料和口述史料。
2.根据“遗迹研究”获取相关信息,撰写该丛葬地在南京大屠杀中的历史故事,制作相关视频、音频或PPT,重点讲南京大屠杀中的事件。
3.通过视频、音频和PPT展示南京大屠杀中的南京故事,讨论历史史料的真实性和参考性。
第三次拓展作业:家族照片说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家的故事。
主题:看照片寻历史——家族历史研究
主问题:为何进行家族历史研究?
核心学习活动:
1.以個人为单位,梳理八年级下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49年至今的重大历史事件,翻阅家族照片,了解照片拍摄的信息和故事。
2.根据“照片研究”获取的相关信息,撰写家族照片介绍词,通过照片,说明家族历史的变迁和国家、民族命运变化的关系。
3.年级设置展示板,展示优秀作业,引导学生思考家族历史研究意义。树立有国才有家的信念,了解国、家、我之间的关系。
三、跨学科分层评价学习成果
八年级拓展性作业以历史学科为本位,融合多学科学习,实现跨学科分层评价。跨学科评价超越历史教研组本组教研,借鉴其他学科学习要求和知识迁移,使我组教师对国家课程设置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评价细则如下:
第一次拓展作业:历史中的南京——寻找清朝末期南京历史遗迹。
主要融合学科:历史、地理、语文、信息技术。
跨学科分层评价细则:(表格见文末)
第二次拓展作业:哭泣中的南京——南京大屠杀中的史实。
主要融合学科以及跨学科分层评价细则与第一次拓展作业基本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次拓展作业:家族照片说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家的故事。
主要融合学科:历史、语文。
跨学科分层评价细则:
四、彰显历史学科特质,推动教研组深层次学习
“历史的有用是在于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改变我们对现实、对于人类是什么及可以是什么的看法,因而使我们能够有去改变想达成的结果的机会。”中学历史教育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历史观念、历史意识。如何通过拓展作业彰显历史学科特质,推动历史学科意识形成和历史学科思维的深层次发展是历史教研组教研活动的重点工作,通过拓展作业研讨和实施,师生交流,师师合作,不同学科的碰撞迁移,提升历史教研组的教书育人能力。
拓展作业的深度研讨、实施、思考可以推动师生对历史学科的深度认识,共同提高历史核心素养。拓展作业的设计探究可以实践课程标准,使“双减”政策落地,提高学生历史素养的同时,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作者单位: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初中部)
编辑: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