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味“朝花”,一路向阳

2024-01-01王在东

新课程·上旬 2023年13期
关键词:藤野三味书屋百草园

王在东

散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文体之一,是对文章的一种高度凝练和概括,能够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体现作者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以《朝花夕拾》为例,通过对整本书阅读中散文阅读策略的介绍,以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目的,真正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

一、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结构

整体感知就是要学生通过对文章的整体了解,对文章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脉络,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在《朝花夕拾》这本书中,鲁迅先生写了很多篇散文,可以说篇篇都是精品。所以要想了解《朝花夕拾》这本书,首先就要对其整体结构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朝花夕拾》共有十篇散文,分别是《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其中,前七篇是回忆性散文,描写了他童年时代的生活情境,后三篇则是鲁迅先生在不同地方求学、留学和教书的经历。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之后,就需要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分析。鲁迅先生是一位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作家,他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令人深思的社会现象,也能够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文章中。如《狗·猫·鼠》这篇文章,作者以“仇猫”的原因开始,回忆叙述了儿时祖母讲述的故事:猫给老虎教本领,但是因为猫知道老虎的本性也留了一手,让读者知道了猫其实是很狡猾的动物,当知道自己的隐鼠被“猫吃去了”以后,自己也是心生愤怒,从此以后决定“与猫为敌”,即便后来知道隐鼠“并非猫所害”,但是心里依旧没办法释怀,这也说明作者的仇猫从来都是不需要掩饰的,这其中掺杂的是作者对如同“隐鼠”一样弱小者的同情以及对同“猫”一样暴虐者的憎恶,看似是在写动物,实则是托物喻人,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斗志,誓死与军阀斗争到底。

在《五猖会》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描绘“我”在看迎神赛会时的心理变化过程来体现作者对儿时节日热闹场面的回忆和向往之情。因为迎神赛会是一种民间庆典活动,所以作者通过心理变化过程写出在节日中对“我”那种迫切想要去看迎神赛会活动的心理状态。从这个角度来看,整篇文章中运用了对比描写,还有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句、排比句来写出当时社会上人们对孩子们节日活动的态度,虽然很期待,但是作者用很多的笔墨描写父亲要求自己背书的篇章,却将甚少的笔墨放在了五猖会盛况的描写上,文章名虽为《五猖会》,但实则在抨击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们天性的扼杀。

通过对文章整体结构的分析和理解,学生能够对文章中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和人们对生活现状、社会上种种现象进行思考和探索,同时也能够在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时更加准确和全面地把握文章内容。如在《瑣记》这篇文章中就能很好地体现出这一特点。文章主要以记事为主,但其中也不乏对当时社会上各种现象、思想以及人物的深刻思考和探讨。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不仅是简单地对“我”去南京求学前后所发生的一些事情进行描述和叙述,还对当时社会上存在某些现象(如教育制度)的深刻思考和批判。虽然文章名为《琐记》,但是文章却能琐而不碎,零而不乱,作者善于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细节,描述当时人物的本质特征,目的就是为文章的主体思想来服务的。

通过对这些散文整体的把握,学生可以大致了解鲁迅的生平,“朝花”正是作者青少年时期的事情,这是作者对自己生平的追忆,也是对往事的温暖回忆,文字中既有浓烈的抒情意味,还夹杂着议论,作者将对过往的怀念跃然纸上,在心中开出“花”来,这些“花”在他一路向阳中盛开,因为他幽默生动的语言和讽喻,可以让无数还在沉睡的人们都醒过来,这就是文字的感染力。

二、细读品味,抓住语言特点

文章要想精彩,必须要有语言的支撑。语言文字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本书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文章语言的赏析。教师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从而培养语文综合素养。

《朝花夕拾》中,作者对景物、人物等的描写很少,但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使读者更容易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所以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语言特点,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一)形象鲜明,语言精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中,作者在描写私塾先生时,只用了简单的几句话,便将一位严格、慈祥、质朴的私塾先生跃然纸上,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孩子们顽皮的时候,他会瞪几眼,然后叫到“读书”,孩子们的读书声响起来的时候,他也会全神贯注地读起书来,“将头扬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却将私塾先生读书时的姿态和动作跃然纸上,虽然鲁迅先生的文字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他描述的私塾先生的形象,却在人们的心中扎了根,特别是他读书的这一句话,更是将我们带到了他所在的私塾中,也让我们见到了当时的私塾先生,不仅如此,我们还知道如果学生问他书上没有的问题,他还会“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语言精练的魅力所在,私塾先生已经形象地存在于我们每一位读者的心中。

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朝花夕拾》中的每一篇散文,带领他们学会品味散文中的语言,并让学生学会分析,让读者回味无穷。

(二)语言简洁,表现力强

《五猖会》中,鲁迅先生回忆了自己小时候看迎神赛会时被父亲逼着背诵《鉴略》的情形。这对于一个对五猖会满怀期待的七岁的孩子而言,无疑是“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毋庸置疑,作者的心情一下子跌到谷底,那失望之情溢于言表,这是父亲的严令,自己没有办法违背,作者“发着抖”,发出了“急急诵读的声音”,寥寥数语,却将一个在五猖会来临之际不愿意背书却又不敢违抗父亲命令的孩子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让我们今天读来,也为当时七岁的小孩捏了一把汗,同时也在慨叹封建社会的教育体制对儿童天性的扼杀。

结尾处作者用“何以”一词,含蓄隽永,令人深思。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用的语言简洁明了,但是却富有表现力,第一节的结尾处用了“于是,完了”四个字,看似简单,却语义双关,一方面交代了赛会就在冷落中结束,另一方面也写出了观看者特别是像作者一般大的孩子们心理未能得到满足的失落和惋惜。

作者在《五猖会》一文中开在心里的“花”是对五猖会的期待,但是却因为父亲要求背书而兴味索然,也正因为此,作者心中难以忘怀,他要走出封建家庭给他设计的人生之路,于是他开始呼吁更多的人“救救孩子”,并且主张“解放孩子”,语言的表现力体现在文章的每個字中,让人读来掩卷深思。

(三)富有特色,内蕴情感

《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中,作者对藤野先生这样一个教学认真、关爱学生、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表达了由衷的感激和爱戴。看似很平常的语言表述,每一个字却都蕴含着对文章情感的总结和提炼。第一句“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个“也”字,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在《朝花夕拾》散文集中,本文紧接着的前一篇是《琐记》,这两篇文章中间只隔了四天,在《琐记》中,作者在南京求学时“乌烟瘴气”,致使作者“爽然若失”,“所余的还有一条路:到国外去”,《藤野先生》中作者开始紧随自己的求学路,到达了国外:东京,一个“也”字,让作者感受到了同南京一样的求学氛围,也是“乌烟瘴气”,我们也能看到鲁迅先生的失望,从《琐记》中的寄希望于国外的求学之路到“也无非是这样”,从满怀希望到失望无比的情感,在这一个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一个“也”字也为后文中国求学者的姿态的描写埋下了伏笔。

在《琐记》中,作者种心中的“花”是开启在国外的求学之路,但是一个“也”字表现了作者的失望之情,后续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作者是否是失望到底呢?为我们制造了悬念,藤野先生无疑就是照射这希望之花的阳光,字里行间透露着也浸透着作者对他的感激之情,也对“也”开头给出了答案,作者在心中的花,依然一路向阳,藤野先生温暖了鲁迅先生的心灵。

三、联系时代背景,体会文章情感

《朝花夕拾》这篇文章没有特别明显的线索,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时代背景来推断出作者在这篇散文中表达的情感,以此来体会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和思想感情。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联系时代背景体会文章情感。鲁迅在文中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同时也通过这些细节描写来揭示当时的社会现实。

初读《狗·猫·鼠》这篇散文,可能大家会觉得鲁迅先生是真的在写这些动物,但是作者写这篇散文是在1926年2月,当时正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国内矛盾尖锐,在那一背景下写的这篇散文却具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作者以动物喻人,借着这三种动物实则在刻画中国当时反动派丑陋的嘴脸,用以抒发作者对这些奴才嘴脸的憎恶之情,是作者对社会上诸如此类的人的批判,同时,作者也借隐鼠表达了对弱小的怜悯之情。作者运用动物喻人的手法,表明了心中的爱与憎,将这种爱憎具象化,且对心中强烈情感的抒发超出了具体的事象且富有象征意味,让文章的感情更加深刻,情感的表达更加含蓄,更耐人寻味。

在《藤野先生》中,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看到了很多中国人被当时所谓的教育制度所迫害,而且看到了日本人对中国人所表现出的残忍与不尊重。这篇文章写于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那时候的中国国际地位很低,与其他日本人形成鲜明对比的藤野先生却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在教中国留学生的时候很认真负责,甚至还格外关心,而且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和帮助,在鲁迅看来不仅是“不倦的教诲”,还是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在鲁迅眼里,藤野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朴素、严谨、正直,对中国人民充满爱戴的日本学者,他超越民族偏见,对异国少年的热忱关怀是鲁迅永远难忘和感激的,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便对藤野先生与其他日本人不同的认识,在当时中国人普遍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日本,藤野先生如同一束光不仅照亮了鲁迅,也照亮了同鲁迅一样在外求学的中国青年,藤野先生的伟大也坚定了鲁迅的斗志。

四、梳理情节,促进情感升华

散文的阅读还可以通过梳理情节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从而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散文阅读时,要适当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这样能够为学生带来情感上的共鸣。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这篇散文主要抒发了鲁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鲁迅的童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有很多小伙伴,可以在一起玩游戏、讲故事,也可以在百草园里尽情玩耍,但这些都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是与家人分开后的孤独与思念,于是作者创作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来怀念自己的童年生活。

在这篇散文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梳理文章的情节:鲁迅描述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景色、生活以及自己与小伙伴们玩耍、嬉戏的场景。在这里,作者回忆起儿时与小伙伴们一起捉虫、摘花、掏鸟蛋、捕鸟、摘果子等有趣的事情。作者还回忆了自己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在书桌上刻下“早”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上课时,用竹签刺自己的手指以提醒自己认真听讲;在先生不在时,偷偷溜到后园玩“捉迷藏”;也会因为偷吃了几个覆盆子而被父亲责打……通过梳理散文中的这些情节,可以看到这篇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着的是孩提时期的天真烂漫、纯真无瑕,读者似乎也看到了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里嬉戏玩闹的情景,将读者也带进了童趣的天地,作者在描绘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时,以炽热饱满的深情描绘着那一段芳香的岁月,怎么能不令人恋恋不舍、流连忘返呢?

散文是文学作品中一种独特的文体,它有着丰富、深刻、细腻、优美等特点。但是散文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广大教师采取科学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品味“朝花”,一路向阳,《朝花夕拾》的魅力与温暖足以我们用一生去思考和探索。

(作者单位:甘肃省榆中县第六中学)

编辑:温雪莲

猜你喜欢

藤野三味书屋百草园
学校里的“百草园”
三味书屋
藤野先生谈鲁迅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
试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组对比
追问,让文本解读走得更远……——从《藤野先生》的阅读教学所想到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