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尝试教学法的小学数学教学
2024-01-01王欣悦
王欣悦
一、缘起
与传统的“先讲后练、先教后学”的教学方式截然相反,尝试教学法倡导“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即学生先自学书本上的例题,然后试着完成书上的练习,遇到困难教师再讲解。课堂中教师提出尝试问题,让学生先练,学生就会产生一系列的主动行为:在自学中遇到困难,会主动思考并在课本中找答案;在做完尝试题后,不知道对错,会主动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会主动要求教师指点迷津。这样的教学方法能真正把學生推到主动位置,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
二、意义
(一)理论意义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邱学华先生提出了尝试教学方法。他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意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研究尝试教学在小学数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从而达到新的教育改革标准。
(二)实践意义
首先,本研究有利于教师深入课堂教学进行实际观察,尝试改善实际教学过程中因教学方法不完善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帮助教师更好地控制课堂教学内容和进度,提升课堂教学品质。其次,本研究针对小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对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具有实践指导作用。最后,本研究成果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数学,而且对培养学生学会从错误中学习,开发智力,培养合作学习精神,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精神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自我意义
这一课题的研究属于行动研究,笔者既是参与者也是观察者,便于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加以运用,设计并实践研究方案,达到知行合一,同时在做中学,以提高自身能力。
三、过程
尝试教学法的一般步骤为设计准备练习—编制尝试题目—引导自学课本—学生完成尝试练习—组织学生讨论—教师针对性地讲解—出示第二次尝试题—系统进行课堂小结,教学的本质为“先练后讲”,由学生完全掌握学习主动权,这里的每一步都十分重要。下面,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一)设计准备练习
在设计准备练习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其内容的合理性,更要注重其形式的趣味性,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在本课中,笔者设计的第一道准备练习为“抢答题”:(1)36、25、127、420这四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2)□5、□□2这两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第二道题为“判断题”:□6是不是3的倍数?为什么?
学生在学习本课以前,已经学习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于是准备练习有针对性地对旧知识进行了回顾复习,温故而知新。同时,抢答的形式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此外,从抢答到判断,在内容设计方面是有一定层次的,从对完整的数的判断到对不完整的数的判断,再由2和5的倍数的特点引申到3的倍数。学生受惯性思维的影响,自然会觉得个位是3的倍数的数是3的倍数。判断题只要通过举例验证的方法即可得出答案,说明是3的倍数的数个位不一定是3的倍数,这样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进行直接接触,从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发现3的倍数特征的兴趣。
(二)尝试编制题目
尝试题的编制是尝试教学的基础环节,也是整个尝试教学课堂的关键所在,尝试题有复习型、迁移型、探索型等多种不同形式,其中我选择的是探索型。尝试题分为5道填空题和5道判断题,题目内容难度较低。学生能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解答,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后,从填空题中总结出一定的规律,进而完成判断题。
教师在编制尝试题时,首先要有目的性。题目的选择一定是系统的、全面的、典型的,要确保学生在完成后能达到教师的预期目的。其次,编制题要体现一定的层次感,题目的难度不能太大,与书本例题的类型、结构、难度相同即可。本课中,笔者采取的便是与课本练习同步的习题,以便学生自学课本后便能轻松地解答。(见图1)
(三)引导自学课本
自学课本是尝试教学的核心环节,如果教学内容较多,可以布置预习任务,如果时间足够分配,也可以组织学生当堂自学。由于本课内容不多,笔者选择了让学生当堂自学例题的方式。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
针对本课,笔者提出的自学要求有:(1)仔细阅读课本32~33页例4的全部内容,并根据例题要求圈一圈、画一画,同时思考: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为什么?(2)把书上你认为重要的内容用红笔标出来。(3)把你觉得有疑问的地方在书上画一画、写一写。(4)自学完成后,请完成尝试练习,把会做的写好。对此,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并在巡视时对自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以防出现自学效果两极分化的情况。
(四)组织学生讨论
通过上一环节的巡视,教师对学生在内容掌握上存在的问题基本做到了心中有数,此时不必急着讲解,而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可以先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要对讨论的内容提出明确的要求:首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学后觉得什么是重点内容,对这一重点内容是怎么理解的。其次让学生互相解答自学时产生的疑问。最后再讨论尝试题,说说对于答案不一样的题目是怎样想的。这时教师要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交流讨论中,若是学生有说得不准确的地方或是遇到了困难,应给出提示或解答,以保证讨论环节高效进行。
(五)针对性讲解试题
以前“先讲后练”的课堂,大多数学生对即将学的知识是陌生的,教师需要将所有的知识点逐一讲解,学生慢慢消化。而现在的尝试教学课堂中,学生已经经历了自学课本和完成尝试练习的过程,对新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教师不需要将所有知识都讲一遍,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讲解可以省略。讲解环节是尝试教学课堂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总有学生对新知识没有理解或是一知半解。如本课中,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课本34页已明确给出“3的倍数,它各数位上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这一结论,可部分学生并未真正融入自己的知识网中,只能做出直接利用结论的题目,稍加灵活的题目就无从下手。于是,笔者首先结合传统教学法中的讲授法,将这一结论进行了详细讲解,除了让学生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还要让他们理解为什么,这一问题弄懂了,后面的练习就不难解答。因此,接下来的练习只要根据学生有疑问的地方进行针对性讲解即可,无需一一阐述,把宝贵的课堂时间都用在必要的地方。
(六)出示第二次尝试题
第二次尝试练习主要是为了检验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希望能通过第二次尝试增强第一次尝试不如意的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使其获得掌握新知识的愉悦体验。在编制第二次尝试题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及学生的掌握情况,以第一次尝试的掌握为基础。为了体现课堂教学由浅入深的层次性,第二次尝试练习可以在题型上进行引申,在内容上稍增加难度。学生完成后,教师同样要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对学生的完成情况也要进行一定的反馈和评价,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见图2)
(七)系统进行课堂小结
在传统教学课堂中,课堂小结往往是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然后学生根据学习内容依次进行总结、补充。每每这个环节,都是“好学生”表现的时候,总结环节显得枯燥无趣。而尝试教学法的总结就能避免这一问题,很好地诠释什么叫“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节课的收获,并总结本节课的学习体验,再分享给教师和其他同学。这时人人都有话可说“我知道了什么是3的倍数的特征”“我知道了3的倍数不一定是9的倍数,但是9的倍数一定是3的倍数”“这节课跟我们以前上课不一样,教师讲的少,我们讲的多”“我觉得这样上课更有趣”……这些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课堂体验上的感受,都值得被肯定,而这样的总结形式,更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四、结论
尝试教学法的本质就是“以学定教”,也就是说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再依据“经验”,而是每个环节都有“真凭实据”。
(一)尝试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与传统教学课堂相反,尝试教学法的课堂中,教师在讲解之前先让学生自学并完成尝试题,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积极地对新知识展开探索,学习的兴趣自然也被带动起来。
(二)尝试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尝试教学课堂中,学生不再依赖教师的讲解,而是通过自学课本来接触并获取新知识。教师不会带大家一起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也不会给出探究题和思考题为大家提供思路,而是所有人自学课本,找出其中关键性的知识,随后加以应用,完成尝试题。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在主动学习、自己学习,原本优秀的学生自学能力大大提升,缺乏自学能力的学生,其能力也被慢慢培养。
(三)尝试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尝试教学课堂要求学生先讨论,再由教师讲解,于是学生成立了讨论小组,互相探討自己的学习和尝试情况,学得好的学生帮助其他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题目做对的学生帮助做错的学生改正。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还能使学生在知道正确解答的同时,也知道哪里易错,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避免类似的错误。如在本课第二次尝试练习时,最后一题学生出现了8个和10个两种不同答案,那么在讨论时,找到10个的学生就会向找到8个的学生说明思路,不仅帮对方改正答案,还使双方都明白哪一步的思维易错,下次引以为戒,从而达到共同进步。
(四)尝试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知行合一”的教学思想,认为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活动的,而不只是看一看、听一听。尝试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去尝试。只有经历了独立探究的过程,并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学生才能对知识的掌握更加透彻,印象也更加深刻。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怡康街分校)
编辑:赵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