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功利婚姻观的概念隐喻及汉译研究
2024-01-01杨义宽
杨义宽
(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 330031)
作为肖像印在英镑钞票上的第三位女性历史人物,简·奥斯汀(Jane Austen)在英国的地位不言而喻。耶鲁大学教授、哲学家、古典派作家布鲁姆(Allan Bloom)认为,奥斯汀把莎士比亚对人性的刻画提高到炉火纯青的地步[1]前言9。奥斯汀一生主要有六部作品,《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所有小说中最完美的[1]85。
奥斯汀的Pride and Prejudice(多译为《傲慢与偏见》)在我国有数十个汉译本。该小说描绘了当时英国没有工作权和财产继承权的女性沦为男性附庸的悲惨命运,不公的制度导致功利婚姻观的盛行。小说巧妙地以概念隐喻的形式对功利婚姻观进行了批判,然而相关研究却不多见。以“傲慢与偏见隐喻”为主题在知网搜索,只能找到11 篇相关论文(数据截至2023 年5 月)。这些文献多围绕情态隐喻和语法隐喻等方面进行研究,未见有文献专门研究功利婚姻观的概念隐喻,而后者恰恰是这部小说的精髓——批判功利婚姻观和赞颂基于爱情的婚姻。鉴于此,本文探讨《傲慢与偏见》功利婚姻观的概念隐喻及其汉译,考察汉译本是否保留了原著的隐喻和蕴含的批判态度,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就译本选取而言,本文遵循几个标准:首先,选取我国大陆和港台的全译本。2015 年台湾译者张思婷译本出版之前,“真正的全译本只有11 种,其中王科一、孙致礼、雷立美、乐轩、倩玲、张玲和张扬来自大陆,东流、李素来自香港,陈玥菁、刘佩芳和邓盛铭、吴妍仪来自台湾。”[2]译序I-II张思婷此处未提及首个汉译本杨缤译本也是全译本,可能是由于年代久远。2016 年大陆李继宏译本出版后,全译本数目达到14 个。其次,选取多次出版的译本,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译本受欢迎程度。最后,时间跨度尽可能大,从1935 年第一个汉译本到21 世纪。限于篇幅,本文基于以上标准选取如下六个译本(港台译本为繁体字,本文举例时转化为简体字):
(1)大陆译者杨缤译本。杨译本于1935 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是我国首个汉译本,由吴宓作序,并将其列为清华大学“文学与人生”课的必读书目,共翻印四版[3]。顾献樑认为“大体上是一个相当成功的译本”[4]。
(2)大陆译者王科一译本。王译本于1955 年由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出版,1980、2006、2010、2013、2017、2021 和2023 年多次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 年)、作家出版社(2022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年)和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2 年)等也都出版过王译本。
(3)大陆译者李继宏译本。李译本于2016 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是目前最新的译本,注释多达371 条,该译本引用的专著和期刊达200 余项,另有约16 000 字的导读,辅助阅读信息最多。2018和2019 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再版。
(4)香港译者东流译本。东流曾化名东毓、束毓、陈慧玲、李思文、罗威明、吴庭芳、琼斯,东译本原于1951 年由香港时代书局出版,后在台湾翻印31 次[2]译序v。
(5)台湾译者陈玥菁译本。陈译本由台湾希代书版公司(1996 和1999 年)和高宝书版集团(2006年)出版。大陆的新知三联书店曾于1996 年引进陈译本。
(6)台湾译者刘佩芳和邓盛铭译本。刘和邓译本于2006 年由台湾好读出版公司出版,2009 年第二版上市,2017 年二版第10 次印刷。大陆的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教育出版社曾于2010 年引进刘和邓译本。
一、功利婚姻观的概念隐喻
莱考夫和约翰逊(Lakoff & Johnson)在专著Metaphors We Live By中指出,隐喻(metaphor)即“对一种事物的理解和体验基于对另一种事物的理解和体验”[5]5。例如,概念隐喻“Argument is war”并不意味着argument 是war 的子类,二者也非相同的事物,而是指对argument 概念的理解需要基于war的部分概念,人们可以“defend/attack/win an argument”[5]3-5。
对《傲慢与偏见》中功利婚姻观的理解同样可基于概念隐喻。小说开篇句“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6]3便点明了婚姻与fortune(财富)紧密相连。
奥斯汀生活的年代,英国女性没有财产继承权,也无工作的权利,只能依靠嫁个有钱的丈夫以维持生计,导致许多婚姻不是基于爱情,而是出于功利的考虑。小说中的Mrs.Bennet 便是一位着急把五个女儿嫁给富豪的母亲:
“Oh...A single man of large fortune…What a fine thing for our girls!”[6]4
Mrs.Bennet 嫁女儿一事是小说的主要内容。虽然女主人公Elizabeth Bennet 奉行的爱情至上的自由主义婚姻观是作者奥斯汀所倡导的,她和男主人公Darcy(贵族阶级)的婚姻确实是基于爱情,但Elizabeth 也难逃时代背景这一大环境的影响。她自己在寻找对象时,同样会考虑对方的财产状况。她起初是对Wickham 有好感,婶婶Mrs.Gardiner 劝她不要对Wickham 产生好感,因为他没有多少财富,若富有的话,则是很好的选择:
“…he is a most interesting young man;and if he had the fortune he ought to have,I should think you could not do better…”[6]163
Elizabeth 作为小说中最理性的正面人物角色,居然认可Mrs.Gardiner 的话:
“…and if he becomes really attached to me——I believe it will be better that he should not.I see the imprudence of it…”[6]163-164
Elizabeth 虽对Wickham 有好感,但觉得对方还是不要喜欢自己为好,因为男性继承制的存在,女性需要找个有钱的丈夫才能生存。因此,Elizabeth其实也在意男性的财富,只是没有其他人物角色那么功利而已,她更注重爱情。
其他人物角色,如Charlotte Lucas 的婚姻则完全是出于功利的考虑,她只为衣食无忧而嫁给认识才两三天的Collins:
Without thinking highly either of men or of matrimony,marriage had always been her object;it was the only honourable provision for well-educated young women of small fortune,and however uncertain of giving happiness,must be their pleasantest preservative from want.[6]138
Collins 则利用女性没有继承权鼓吹自己优越的经济条件是任何女性求之不得的,以此吸引女性和作为要求对方与自己结婚的理由。
Elizabeth 的亲妹妹Lydia Bennet 虽然不是因为Wickham 有钱而与他结婚,但Wickham 娶她是为了骗钱,改善自己的生活。大女儿Jane Bennet 似乎没有考虑男性的收入,但嫁的丈夫Mr.Bingley 是富有的新兴工业阶级。因此,该小说中的几对婚姻都不可避免地、自觉或不自觉地考虑了金钱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可用概念隐喻“婚姻是商业交易”来描述小说所揭示的当时英国婚恋市场的状况。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观点,一个概念隐喻可衍生出许多相关的隐喻[5]8-9。那么,既然“婚姻是商业交易”,而商业交易又少不了抓阄和商品,因此可将“婚姻是商业交易”这一概念隐喻衍生为“婚姻是抓阄”和“单身男/女性是商品”这两个概念隐喻。从概念隐喻视角来考察《傲慢与偏见》中的功利婚姻观,更能彰显小说的主题意义。
二、婚姻是商业交易
(一)交易中的抓阄
例如:And to the pang of a friend disgracing herself and sunk in her esteem,was added the distressing conviction that it was impossible for that friend to be tolerably happy in the lot she had chosen.[6]141
杨译:一方面她既伤心于朋友的侮辱自己且失去了她的尊敬,另一方面她又痛苦地相信那朋友所自行挑选的那份生活,必不能使她自己生活得相当快乐。[7]183-184
王译:她不仅为这样一个朋友的自取其辱、自贬身价而感到难受,而且她还十分痛心地断定,她朋友拈的这一个阄儿,决不会给她自己带来多大的幸福。[8]151
李译:替一个自甘堕落、自毁声誉的朋友痛心之余,她又隐隐感到不安,觉得这位朋友亲手所抓的阄,绝不可能给她带来多大的幸福。[9]117
东译:她除了为一个知己朋友的失节和辜负她的敬爱而伤心,更直觉地断定她嫁给高霖恰如自投罗网,必然断送了终生的幸福。[10]126-127(漏译lot)
陈译:她不仅为夏露蒂的自贬身价感到难过,而且她还十分伤感地断定,夏露蒂这样做,不可能如她所愿地幸福的。[11]107(漏译lot)
刘和邓译:她相信她的朋友是无法在这样的抉择中得到幸福的。[12]130(漏译lot)
据OED,lot 意为“the casting or drawing of lots,or the use of any equivalent process,to obtain a decision”[13](抓阄)。原文描绘了当时男性继承制下的英国女性为了生计找丈夫就如同抓阄一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同情和批判的态度。东译、陈译、刘和邓均漏译lot,杨译“自行挑选的那份生活”未保留原文的概念隐喻,没有体现Charlotte 是如同抓阄一样,只为衣食无忧火速嫁给了毫无感情基础的Collins,未生动再现原文对功利婚姻观的批判态度。王译和李译“阄”再现了原文的概念隐喻,批判效果与原文一致。
此外,原文“disgracing herself and sunk in her esteem”的汉译,王译“自取其辱、自贬身价”、李译“自甘堕落、自毁声誉”、陈译“自贬身价”采用四字格的形式,生动再现了Elizabeth 对Charlotte 婚姻幸福的担忧。杨译“侮辱自己且失去了她的尊敬”和东译“失节和辜负她的敬爱”虽未采用四字格,但贴合“sunk in her esteem”的意思。刘和邓此处漏译,未与原文取得对等。原文“distressing conviction”说明Elizabeth 痛心地坚信Charlotte 不会获得幸福,东译“直觉地断定”、刘和邓译“相信”未充分体现Elizabeth 的痛心,较原文情感弱化,而其他译本在这点上更贴合原文。
(二)单身男/女性是商品
例如:Elizabeth was far from suspecting that she was herself becoming an object of some interest in the eyes of his friend.[6]25
杨译:伊利沙伯……却不晓得自己也成了他的朋友(达绥)垂青的对象。[7]31
王译:伊丽莎白……却一点儿没想到她自己已经成了彬格莱那位朋友的意中人。[8]28
李译:伊丽莎白……完全没有发现自己正在变成他朋友垂青的对象。[9]22
东译:她没有想到自己在他的朋友眼中,也逐渐起了些作用……[10]25(漏译object)
陈译:莉琪……却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已经成了达希先生的意中人。[11]22
刘和邓译:伊莉莎白……根本就丝毫没发现自己已经成为宾利先生的朋友眼中感兴趣的对象。[12]24
据OED,object 为多义词,可指“purpose”(目标),也可指“something placed before the eyes;a material thing”[13](物体)。奥斯汀本可选择一个语义较窄的词语,以避免多义词导致的多种解读,然而object 一词点明了当时英国女性的社会地位,是男性生活中的一个“物体”,是男性的附庸,男人花钱就可买到,更深层次批判的是男性继承制导致没有继承权和工作权的女性只能被迫嫁个有钱的丈夫以维持生计。东漏译,杨、李、刘和邓译为“对象”,王、陈译为“意中人”,将Elizabeth 视作“人”,而原文选择object 一词,将Elizabeth 视作物体。原文的概念隐喻在这六个译文里不见踪迹,译文未能再现Darcy 对Elizabeth 的蔑视和男女地位的悬殊,批判意味减弱。该词可考虑译为“物品/商品”。
1.买家“出价”
例如:“My situation in life,my connections with the family of De Bourgh,and my relationship to your own,are circumstances highly in my favour;and you should take it into farther consideration that in spite of your manifold attractions,it is by no means certain that another offer of marriage may ever be made you…”[6]121-122
杨译:“我生命上的地位,我跟狄波家的关系以及跟你家的关系,都是于我很有利的情形;你得再拿去考虑考虑,虽然你有许多引人的地方,也不见得一定再有人来向你求婚呢。”[7]158
王译:“我的社会地位,我同德·包尔府上的关系,以及跟你府上的亲戚关系,都是我非常优越的条件。我得提请你考虑一下:尽管你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不会有另外一个人再向你求婚了。”[8]131-132
李译:“我的生活处境很好,和德·伯尔家族交情匪浅,和你自己家是亲戚,这些都是非常难得的优点;请你仔细想想,尽管你有许多迷人之处,但这并不等于说以后还会有人来向你提亲。”[9]101
东译:“我的生活环境,包括我和狄堡夫人的密切友谊,我和你家庭的亲戚关系都使我很满意,当我第二次再向你请求的时候,我希望你除了知道自己具备着许多优点以外,你会考虑到和我结婚以后可能获得的好处。”[10]108(漏译offer of marriage)
陈译:“因为我的财产、我的社会地位、我和凯瑟琳夫人以及你府上的亲戚关系,都值得你欣然接受的才对,虽然你有许多吸引人之处……”[11]91(漏译offer of marriage)
刘和邓译:“我的职位,我与德波家的关系以及我与你的关系都是我不可忽视的优点;而且你该好好地考虑一下,虽然你有许多吸引人之处,但是也许不会再有人跟你求婚。”[12]113
据OED,offer 除了意为“a holding forth or presenting for acceptance”(提供)外,还可意为“the act of offering a price or equivalent for something;a bid”[13](出价)。对offer 语境意义的确定可借助Collins 接下来的话:
“…Your portion is unhappily so small that it will in all likelihood undo the effects of your loveliness and amiable qualifications…”[6]122
其中portion 指“the inheritance into which Elizabeth will come after her mother’s death”[6]492。Collins 向Elizabeth 求婚时指出,她母亲去世后所能继承的财产少得可怜(她父亲若去世,将无法继承财产),这已经抵消了她的美貌和其他资质。他认为除了他不会有人向她求婚了。在Collins 眼里,求婚如同出价(offer)一般。因此,可将原文offer 理解为“the act of offering a price”(出价)。东、陈漏译,杨、王、刘和邓将offer of marriage 译为“求婚”,李译“提亲”,都未与当时社会背景联系起来,而原文将Collins 的求婚视作出价,Collins 认为凭自己的财力可以提供理想的出价,娶Elizabeth 为妻体现了一种金钱关系,而译文视作平常的求婚/提亲,未能深刻揭露这种关系。原文概念隐喻在译文中的丢失,导致批判意味不及原文。“Offer of marriage”可考虑译为“求婚的出价”。
此外,原文“highly in my favor”的汉译,杨译“都是于我很有利的情形”、王译“都是我非常优越的条件”、李译“这些都是非常难得的优点”、陈译“都值得你欣然接受的才对”、刘和邓译“都是我不可忽视的优点”贴合原文,其中陈译直接表明了Collins 此番话的目的,而东译“都使我很满意”与原文稍有出入。原文Collins 的话语连用四次“my”,反映了他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的状况洋洋得意,译文最好将这些“my”一一译出,这点只有在刘和邓译本中得到显现。
2.卖家“出售”“清空”和“抛弃”商品
例如:Mr. Collins…added,that he did not doubt her seeing them all in due time well disposed of in marriage.[6]72
杨译:哥林斯……又说没有问题的,她会眼见她们一个个及时成家立业。[7]95
王译:他又说,他相信小姐们到时候都会结下美满良缘。[8]80
李译:他……补充说,他毫不怀疑本尼特太太将会看到她们及时觅得美好姻缘。[9]61
东译:他更说出预料不久她们都能找到理想的对象。[10]68
陈译:相信她们将来都会有美好的归宿。[11]63
刘和邓译:他又加上一句,他想班尼特太太一定乐于在适当的时机成就她们的好婚姻。[12]71
据OED,dispose 可意为“to make a disposition,ordering,or arrangement of”,还可意为“to make over or part with by way of sale or bargain,sell”[13]。鉴于当时英国女性的艰难处境和叙述者对Mrs.Bennet 急于将女儿嫁给富豪而不择手段的批判程度,可将disposed of 的语义理解成后者,即“sell”(出售)。小说正面人物Elizabeth 的话语也能说明这点:
…Elizabeth…said in a lively tone,“and pray,what is the usual price of an Earl’s younger son? Unless the elder brother is very sickly,I suppose you would not ask above fifty thousand pounds.”[6]206
Elizabeth 和 Fitzwilliam 互相有好感,但Fitzwilliam 告诉她,他不是家中长子,需要寻求依靠,其言下之意是因为只有长子才能继承家产,所以他只能找个有钱的妻子。Elizabeth 明白了他的暗示,便直接问他伯爵儿子通常的身价是多少,并相信他不会要求超过五万英镑。这清晰地表明了当时婚姻中的金钱关系。
原文是Collins 的间接引语,他之前向Elizabeth求婚时强调自己的家产和Elizabeth 在父母去世后将丧失经济能力,并指出其他男人无法提供他这样的经济条件,这说明Collins 将婚姻视作是一种金钱上的依附关系,将disposed of 理解成“sell”(出售)也符合Collins 的思想特征。此前Collins 对要求Mrs.Bennet 将一个女儿嫁给自己信心满满,因为他将女性视作可以“disposed of”(出售)的商品,自己经济条件优越,可以买下来,Mrs.Bennet 也急着找个有钱的女婿。杨译“成家立业”、王译“美满良缘”、李译“美好姻缘”、东译“理想的对象”、陈译“美好的归宿”、刘和邓译“好婚姻”均未保留well disposed of in marriage 这一概念隐喻,未揭露当时男性继承制下女性悲惨的命运和婚姻的实质,批判意味减弱。此处可考虑译为“卖得好姻缘”。
例如:Happy for all her maternal feelings was the day on which Mrs. Bennet got rid of her two most deserving daughters.[6]427
杨译:彭乃特太太把两个最好的女儿嫁出去的那天,她那作母亲的心里真正快乐。[7]529
王译:班纳特太太两个最值得疼爱的女儿出嫁的那一天,正是她做母亲的生平最高兴的一天。[8]442
李译:到了大喜之日,本尼特太太高高兴兴地甩掉了两个最优秀的女儿。[9]351
东译:珍和依莉莎白结婚的日子,便是贝纳太太平生最快活的一天。[10]365
陈译:班奈特太太两个最宠爱的女儿出阁那一天,正是她做母亲以来最快乐的一天。[11]297
刘和邓译:班尼特太太两个嫁得最好的女儿出阁那天,真是让她享尽了为人母亲的光荣和快乐。[12]392
原文为倒装修辞,happy 渲染喜悦的气氛,紧接着的是got rid of。据OED,get rid of 意为“to be freed from(a troublesome or useless thing or person)”[13],指“摆脱/清除烦人的或无用的物品或人”。Mrs.Bennet 把自己的女儿“got rid of”了却很高兴,原文批判了她嫁女心切,有时不顾女儿幸福的做法。杨译“嫁出去”、王译“出嫁”、东译“结婚”、陈译及刘和邓译“出阁”均未保留原文的概念隐喻,批判意味减弱。李译“甩掉了”非常形象,再现了原文的概念隐喻,批判意味与原文一致。
再如:It was,moreover,such a promising thing for her younger daughters,as Jane’s marrying so greatly must throw them in the way of other rich men.[6]111
杨译:撷茵既然嫁得这么高,那么她的小女儿们的前途也可以由此保障必使她们碰着其他的阔人。[7]145
王译:再其次,吉英的亲事既然攀得这么称心如意,那么,几个小女儿也就有希望碰上别的阔人。[8]121
李译:除此之外呢,她几个年纪较小的女儿看来大有指望,因为简既然嫁得这么好,肯定可以给她们介绍其他有钱男人。[9]93
东译:再说吧,这对婚事对于珍的妹妹们也大有裨益,因为她嫁了阔人,必然会挤进阔人的社会里去,再替妹妹们带几个来的。[10]101
陈译:母亲还说琴恩的亲事既然这么顺利,那么其他几个小女儿当然也有希望这样幸运啰。[11]86
刘和邓译:此外,珍如果嫁进豪门,那么她几个比较小的女儿也就有机会认识其他有钱人了。[12]106
当时英国女性没有继承权,只能依靠嫁个有钱的丈夫,不仅单身女性着急嫁人,她们的母亲也非常着急,希望将其他几个女儿“扔”(throw)到富人里去。杨译“碰着”、王译“碰上”、李译“介绍”、东译“带”、陈译“有希望”、刘和邓译“有机会认识”均未再现原文的概念隐喻,批判意味减弱。此处可考虑译为“扔/抛”。
三、结语
本文基于莱考夫和约翰逊关于概念隐喻的论述,将英文原著《傲慢与偏见》中的功利婚姻观与商业交易联系起来,探讨了“婚姻是商业交易”及其衍生出来的另外两个概念隐喻,即“婚姻是抓阄”和“单身男/女性是商品”,并考察了我国大陆和港台六个译本是否完整保留了原作的概念隐喻和批判意味。研究发现,只有王、李将“lot”译为“阄”,李将“got rid of”译为“甩掉了”,保留了原文的概念隐喻和批判意味,其余各例均未保留原文的概念隐喻,导致批判意味削减,某种程度上小说的主题意义未得到突显。该英文原著的概念隐喻并非在汉语中没有对应表达,如“business”可译为“生意/ 买卖”、“lot”可译为“阄”、“object”可译为“物/商品”、“offer of marriage”可译为“求婚的出价”、“well disposed of in marriage”可译为“卖得好姻缘”、“got rid of”可译为“清空”、“throw”可译为“扔/抛”。就本文七个案例中概念隐喻的汉译而论,王译本和李译本更贴合原文。
当然,翻译没有标准答案,对译文的评析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杨译本作为我国首个汉译本,为后来的汉译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如杨译《傲慢与偏见》这一小说名沿用至今。杨译本、王译本、李译本、东译本、陈译本都有导读或译者前记等文本,尤其是李译本,注释和导读提供的信息量是所有译本中最多的,能帮助读者理解小说的精髓和教育意义,对于理解原著的概念隐喻提供了参考。若某处译文未保留原文的概念隐喻,这些辅助阅读信息也不失为翻译中的一种代偿策略。
本文未穷尽所有涉及概念隐喻的案例,而且仅从概念隐喻这一个角度去考察汉译本不够全面,同时停留于主观的分析,未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科研工具不够客观。因此,若要按贴合原作的程度对各译本进行排序,本文难以给出答案,期待学界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