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行知《每天四问》蕴含的实践教育观

2024-01-01王天桥

晋中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公德教育观学问

王天桥

(贵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贵阳 550018)

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活动。陶行知的教育教学理念及其教育论著特别强调认知与实践的结合,具有丰富的实践教育观内涵,对现代学校培养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学思用贯通的综合性人才具有重要的教育启示和借鉴价值。在《每天四问》一文中,陶行知从身体、学问、工作和道德等四个层面构建了一种实践教育的模式,明确了实践教育的方向、方式和方法,对实践教育的基石、动力、拓展和归宿等进行了具体而深入的分析,对实践教育做什么、为什么需要重视实践教育以及怎样进行实践教育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陶行知指出:“我今天所讲的‘每天四问’,提供大家作为进德修业的参考。如果灵活地运用、行到做到……必然可以见出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进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1]436由此可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陶行知强调做人做事、进德修业要在实践中落实,特别重视做什么、怎么做、做的效果怎么样等方面。本文对《每天四问》的实践教育观意蕴、实践教育观表达方式、实践教育观价值进行简要分析,以期对人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习做人做事涉及的主要方面进行深度剖析,激活学习者内生动力,倡导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重视自身进德修业的路向,为阅读陶行知相关著作提供另一种视角。

一、《每天四问》蕴含的实践教育观

教育教学活动需要人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适应身体、学问、工作和道德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陶行知认为,就做人做事、进德修业的认知层面来说,人们短时间就可以理解和掌握比较多的内容,而在实践层面来看,则需要人们一点一滴去落实落细,长时间才能收到教育教学的真实效果。作为教师,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自己不相信的绝不教给学生,自己做不到的绝不要求学生做”[2]62。在从身体、学问、工作、道德等四个方面阐释做人做事、进德修业的过程中,陶行知特别从做什么、如何做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而清晰的阐释,旨在凸显实践教育的重要性,为自己在做人做事、进德修业上提供重要的实践指引和行动参照。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于“如何去行动”“如何把所知所学用于生活实践中”等问题应该得到高度重视和积极关注。陶行知在《每天四问》中用了较多的内容分析如何去做这一实践性问题。在谈到“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时,陶行知首先强调要确立“健康第一”的意识和理念,并围绕这一意识和理念对如何在实践教育中建立健康堡垒从实践教育方法上进行论述:即在工作实践中要用科学的卫生方法调节身体;注重改进膳食营养,珍惜身体健康;注重预防疲劳,适当休息;注重卫生教育,预防疾病。建立健康堡垒的这四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需要在学习、工作、生活的实践中一点一点去落实。在谈到“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时,陶行知提出了学问进步“一”“集”“钻”“剖”“韧”的“五步法则”。他强调在求学问进步开始阶段,同时做不到五个字,可以把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做到,深入下去,持续不断会发现这五个字也是相通的。他指出“我们每一个人,能把‘一’‘集’‘钻’‘剖’‘韧’五个字做到了,在做学问上一定有豁然贯通之日,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有贡献。”[1]434在谈到“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时,陶行知开门见山提出关注工作有没有进步这一问题就是关注我们的实践成效,“工作的好坏影响我们的生活、学习都是很大的”[1]434。既然如此,我们在实践中需要注意些哪些方面的问题呢?陶行知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要“站岗位”,履职尽责守本分;第二要“敏捷正确”,工作讲求效率;第三要“做好为止”,按计划完成工作。“比较前人的教育理论来说,‘教学做合一’理论不仅提出自古以来未曾有过的‘做’的概念,而且还强调‘教’‘学’‘做’三者以‘做’为中心而‘合一’。”[3]18陶行知的这些建议都是非常质朴的语言,只要去行动就能做得出来。当然,这些建议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说的,说得再好做不出来等于白说。陶行知在谈到“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时,强调“道德是做人的根本”。[1]435“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1]435从道德实践的角度来看,陶行知提出了在实践教育中注意区分“公德”和“私德”的问题。从可操作性来看,公德就是去维护集体利益,自我检查自己的行动是否照顾公德、守卫公德、保护公德。私德就是明显妨碍公德,出现破坏公德的行为,这就需要自我矫正。“在很大程度上,人的精神世界是由他阅读的书籍塑造的。”[4]4《每天四问》的字里行间透露出陶行知对于行动实践的高度重视,体现了陶行知对做人做事、进德修业规律的把握。

学习的目的重在指导实践运用。《每天四问》的重点是为大家提供进德修业的参考,对于身体、学问、工作、道德“有没有进步”的实践之问、人生之问,陶行知给出了明确答案——每一个人“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有着大的进步”。[1]436陶行知在文中表达了对“费钱挺多,费力太多,精疲力尽搞纪念活动”的担忧,并相应地提出建设性意见,“我们的成绩,要从明天起,即开始筹备,日积月累,‘水到渠成’的成绩。”[1]429陶行知对教育教学活动要重视实践参与、行动改造的论述,充分表达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他极力反对陷入空谈误事、夸夸其谈的做法。

二、《每天四问》中实践教育观的表达方式

教育教学活动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表达,借助具体、形象、生动的人物故事、生活场景、对照分析等方式具体呈现出来。陶行知在《每天四问》一文中,采取了比较对照、字义解读、善用比喻等方式进行实践教育观表达。

《每天四问》在谈到建立健康堡垒需要注意饮食调节与改进这一事项时,陶行知对德国、苏联以及其他国家政府颁布政令重视儿童和青年的营养问题进行较为具体的比较对照,表达了对师生饮食调节的重视和对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的关注,他认为从学校开始就可以注重饮食调节和改进的实践。近年我国推出的学生营养午餐计划足以看出我国越来越重视儿童和青年的营养问题。“我们在今天提出营养问题来,就是为着现在和将来人人能够出任艰巨。”[1]431对照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做法,用实际行动重视师生饮食的调节和改进,“为国家民族而珍重着每一个人的身体的健康”[1]431。透过陶行知对建立健康堡垒过程中注重饮食调节和改进的看法,表明他对于建立健康堡垒的各种建议,必须要落实在具体的营养健康教育实践中。

陶行知在谈到如何在学问上求进步时,用五个字的中文解读和英文解读来启示学校师生在追求学问进步行动中的要求、原则和方法。如第一个字是“一”字,陶行知首先引用荀子的“好一则博”来说明其中精义,然后又用“专一”的英文“concentrated”来说要专心一意研究下去,不能三心二意。他通过对“专一”的解读,旨在告诉师生必须“择定一个题目从事研究,即使是一个很小的问题,也可以研究出很深刻很渊博的大道理来”[1]432。陶行知就是通过这种深入浅出的方法解读“集”“钻”“剖”等每个字其中的精义,启发师生在求学问进步实践中选择自己需要重点主攻的学问方向。“我们每一个人,能把‘一’‘集’‘钻’‘剖’‘韧’五个字做到了,在做学问上一定有豁然贯通之日。”[1]434透过陶行知这里的字义解读,能够将知识层面的东西迁移到实践层面,真正去落实,真正在学问上得到进步。

陶行知在《每天四问》中通过比喻的方式形象生动地阐述做人做事、进德修业的道理。他把学校比喻为一只在江上漂流的船,全校师生员工都在这一条船上,把学校出现的大小问题比喻为小漏洞和大漏洞。陶行知既肯定了全校师生所做的努力,也肯定了只要全校师生团结在一起照样可以创造奇迹。陶行知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既表达了他对学校师生探索做人做事、进德修业过程的高度关注,也表达了陶行知对人生实践的真切体悟。

三、《每天四问》中实践教育观的价值

教育教学活动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聚焦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实践,以改善人们生活质量和提升生活品质为目的。陶行知强调教育要关注生活、回归生活,倡导生活教育,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这就是一种示范引领,引导教育者和学习者要重视实践,避免读死书、死读书的倾向,把所学的理论用在指导做人做事、进德修业的实践之中。他提出并实践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校、社会、教师、学生的生活教育实践进行示范引领,从实践层面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教学经验。《每天四问》一文充分展示了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实践内涵、实践特征、实践取向,彰显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践价值。“依据‘每天四问’将生命教育分为四个层次,即生命健康教育、生命发展教育、生命责任教育、生命道德教育。”[6]对身体、学问、工作、道德的进步,既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宣言,也是其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践表达。

在《每天四问》一文中,陶行知对于如何发挥实践教育的指引作用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在建立健康堡垒实践方面,主要有保证师生的健康和生命,为国家民族而珍重着每一个人的身体的健康,健康在愉快中进步,共同保证“健康第一”的胜利。在求学问的实践过程中,发挥的指引作用主要包括:使大家得到切实的益处,建立教育事业的新生命、树立教育事业的新生机、稳定教育事业的新基础,使学术气氛飞跃进步,辨别真伪、因应适宜,开辟新的道路、走入新的境界、探寻新的赛道。在工作实践方面能够教育自己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能够做事熟练和精细,能够按照计划、依限完成。在道德进步实践方面,主要有守护公德,由私德的健全扩大公德的效用。陶行知在《每天四问》中总结的实践经验和实践功能,旨在引导广大师生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关注身体进步、学问进步、工作进步、道德进步的实践,以建立做人做事、进德修业的实践路径。

综上所述,从实践维度阅读《每天四问》及其陶行知的其他教育著作,诠释陶行知著述中蕴含的实践教育特质、内容、取向和方法,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需要进一步开拓的领域,既有利于深化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理解和把握,也有利于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有序开展,有所突破。

猜你喜欢

公德教育观学问
比多少的学问
“一”的学问
浅谈如何用科学教育观培育孩子
鸡叫的学问
“贴秋膘”不等于吃肉,秋冬进补有学问
雷云:基于四种类型公德行为的教育策略
太没公德
金钱教育观,从现在开始
大学生公德意识培养浅探
“隐私”是个公德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