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对文学之影响看西方人文主义

2023-12-31王晓雨

新楚文化 2023年24期
关键词:人文主义人文精神

【摘要】在世界文明发展中,人文主义是积淀于文化发展过程之中,并能够体现人们的普遍价值认识的存在。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较为悠久的历史过程,它包蕴着人性、人文精神、人权、人道主义等基本概念和思想体系,对于人的本质、人的理性和信仰理念等问题进行了诸多思考和探索。本文将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探讨人文主义的内涵,探究西方人文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由此总结西方人文主义的精神价值,并联系对同时期文学的影响来思考其价值意义。

【关键词】西方文学;人文主义;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I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24-0018-04

一、从文化发展角度定义人文主义的内涵

在世界文明发展中,人文主义传统是积淀于文化发展过程中,能够体现人们普遍价值认识的存在。如果说世界文化是一种人类如何认识世界和自我的体现,那么人文主义就是人类看待事物的方式之一。从西方文化来看,文化的基础是由宗教、伦理和科学共同奠定的,在阿伦·布洛克的《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中,他将西方思想分为了三种模式:

“一般来说,西方思想可分三种不同的模式看待人和宇宙。第一种模式是超越自然的,即超越宇宙的模式,聚焦于上帝把人看成是神所创造的一部分。第二种模式是自然的,即科学的模式,聚焦于自然,把人看成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像其他有机体一样。第三种模式是人文主义的模式,聚焦于人,以人的经验作为人对自己,对上帝,对自然了解的出发点。”

这三种模式分别是神本主义、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三者互相对立,并存在相互的演变交替。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相对,与神本主义也存在着对立关系,它反对神创论,承认科学但并不承认科学是万能的。它从人类开始探索世界、发展人类文明开始就存在于人类精神文明的长河中,成为推动人类不断认识世界和寻求自我生命价值的动力。

二、西方文学在人文主义传统影响下的发展

(一)从古典时代到中世纪

人文主义从原始古代的哲学思想传统中就有體现,从古希腊的自由民主和理性说起,古希腊人民在文化制度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生产技艺的发展,意识到了人本身的力量,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以人为中心的模式。普罗塔格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著名论题,即“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外物存在,不存在时外物不存在”,将人与其他事物相分离,并将自己作为衡量其他一切万物的标准,这一命题体现了对人地位的尊重,也是西方一直占统治地位的天人对立思想的体现。古希腊悲剧中的神是具有人性的神,人们对于神话中神与命运的敬畏开始向人的道德和幸福转变,如普罗米修斯不能违抗神的意志,只能接受宙斯的处罚,但是悲剧中弘扬的是他为了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幸福而违反神的规范的壮举,激起人们对于暴君的反抗和殉道者的同情悲悯。《荷马史诗》中虽然神能决定战争的发展走向,但是参与战争的人类并未束手就擒,他们追求的是现实的幸福和勇于向命运抗争的人生态度。

在思想上,苏格拉底时期展开了对于宇宙和世界本原的思考,人对于自身的关注点从生产物质利益开始转向了人的灵魂和道德修养,他从“认识你自己”中探求真理,并且论述了“知识就是德行”。柏拉图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中表述了对于政治的关怀和人类行为规范的探索。还有亚里士多德对于形而上学和物理学、灵魂论的探索,他们一起构成了一个精神价值探索的路线。另外,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制对于自由民主的追求,也是人文精神的价值以及更高的道德目标的体现。及至罗马,罗马人在自然法和公民人格两个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法律的颁布实施不仅进一步规范了公民的行为,在个人财产关系上也给出了更加明确的界定和保护,使得公民道德的发展和个性的自由获得了更大的空间。同时,在罗马时代基督教的加入为人们带来了信仰和情感的升华,宗教对于人类苦难的关照,给予人们救世主降临的希望,从思想情感方面推动着社会和人生的转变,这其中包含着对于人类的终极关怀关怀。到了11世纪,发生了宗教改革,宗教改革使得罗马法和教会伦理实现了双向运动,法律的基督教化使得自身变得更加人性化和简练,而基督教借助立法将自身的伦理规范与法律相结合,使得对人的自身规范得以更好的实施发扬。至此,西方文明的古典时代完成,奠定了西方文明的格局。

到了黑暗混乱的中世纪,日耳曼人破坏了古典时期的文明成果,这一时期的文明文化开始重新构建,在这一过程中也迸发出了许多新的文学艺术创作火花,为人文主义增添了丰富的内涵。以但丁的《神曲》为代表,他在这部被称为14世纪前人类知识的百科全书中,给当时处于社会大动荡的迷惘人们指出一条得到解救的途径,即提高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准,用宏大的组织脉络描绘了人类精神向着至高精神境界的追寻、前进和复归的过程。作品中对教会和僧侣阶级的揭露、对世俗生活及社会斗争的宽容、对历史事件和人物做出的深刻批判、对基督教文化的双重态度等内容都呈现出古典时代所没有的现实生活色彩,由是对人的关怀从更加宏阔的社会视角照进了现实,又在最本质的精神世界上作出追求和论证,启示人们用精神世界的复兴去解决现实的问题。

(二)文艺复兴时期到启蒙运动

人文主义的真正发展是在文艺复兴。14—15世纪是西方文化史的第一次青春期,文艺复兴在西文的解释是“古典学术的再生”,历史学家们把文艺复兴时代的学者称为“人文主义者”,指的就是他们是古典学术的研究者和倡导者。他们对传统丰富的文化遗产进行了重新发掘,这个时期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哲学思辨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人文主义者们以追寻个性自由,自我的全面发展为个人的生存理想,带着澎湃的激情和活力向各方面去探索和发展,人文主义就是其生活理想的实质。

在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的基本内容是进行反封建和反教会的斗争,以及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自由发展斗争,因此它是具有进步性的。他们以个人主义为思想基础,这种个人主义也是人文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通过用人权反对神权,以求确立人的自我价值,将人从封建的专制制度与神学的禁锢之下解放出去,其创作的立场是以人是万物的灵长为基础的,不过此时的人文主义者对人自身的认知还不够系统和深刻,人文精神尚处于萌芽阶段。至启蒙运动时期,人的理性被人文主义者们集中关注,这时人文精神转变为理性的高扬和进步,开始挑战封建社会和愚昧宗教的权威,人文主义者们试图通过高举理性的旗帜来唤醒人们对于人本身的思考,促使人们用理性去达成对自由的支配和自我的发展。

在文学上,启蒙运动时期比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有了新的内涵,人们更加关注各个阶层的人们在社会上的生存现状,尤其是被压迫的底层小人物,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文学较于文艺复兴时期更加具有哲理性和革命政治性。卢梭的《爱弥儿》、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歌德的《浮士德》无不揭示出人类生存面临的社会困境,这些困境主要来自社会的压迫、强权的打压、人权的缺失,揭开了人性的光辉和灰暗的两面。他们作品中的思想深度也是空前未有的,思辨如利刃般拨开人所生存的社会的积弊,并含有深刻的哲思理论见解。此时的人文主义是激情中带着理性的,显然关注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没有触及的层面。

(三)现代与后现代

进入19世纪,西方迈入资本主义上升、封建制度衰落的新旧交替时期,科技的飞速发展进步也带来了物质文明的繁荣,资本主义在为人类带来物质的丰裕和思想的自由解放的同时,也带来了人与社会及物质资源之间关系的异化,即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成为生产、发展、活动的根本目的。创造物质财富本是对抗封建神学的武器,但在过度的物欲冲击之下,人们的自由本质又被上了新的枷锁。而当金钱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启蒙运动时期所宣扬的理性原则已然失去存在的土壤,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于是率先感受到这一点的知识分子们开始在强调人的自由天性和情感,以及冷静的审视社会黑暗的道路上作出新的探索。

由是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兴起,构成了在物质文明中寻求自由,抵抗资本主义带来弊端的一体两面。首先兴起的是浪漫主义,浪漫派作家以人道主义为武器,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将感性放置于理性之上,深入挖掘人的内心,因此带有较为浓厚的主观色彩。他们往往从个体的个性情感被压抑、个人意志和愿望无法实现的角度展现社会与人的矛盾,从而展现出人在反抗这种矛盾的过程中的内心丰富的情感、抵抗现实的自由意志以及面对矛盾的行动悲剧。以雨果的作品为例,在《悲惨世界》中,冉阿让作为社会底层劳动者经历了一系列社会现实的迫害和法律的惩罚,但在道德精神上却谱写出一部崇高的悲怆史诗。命运的起伏中,他从本性善良到盲目报复再到悔恨觉悟,最终人格走向崇高的境界,这种理想化又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描述,无疑承载着作家的人道主义理想。再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兴起,作家们选择将文学创作作为反映时代的镜子,相比对于环境的主观折射,更加着意于对现实的客观写实,揭露社会的黑暗与罪恶。以巴尔扎克的作品为典型,他的写作选择社会上的主要事件,结合相同的性格特征糅合成典型人物,写出许多历史书中未曾触及的残酷暗面。同时期的司汤達、狄更斯、果戈理以及屠格涅夫等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致力于用讽刺现实的笔触揭露现实的黑暗,鞭挞着给人民带来苦难的社会机制。浪漫主义者们感知到工业文明和物质生活对人们的戕害,去寻求自由和创造理想社会的可能,现实主义作家则在认识到这不可能实现之后转而在现实基础上向人类本质进行探索。

到了现代主义文学时代,工业革命的到来和社会科技生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由于人类生存状态的改变和改善,人文主义所关注的重心转向人自我的精神和心灵状态,即当人们的生存得到保障、肉身的痛苦得到缓解、欲望得到一定的满足之后,人性在发展中的内心困境成为此时人文主义所关注的主要矛盾。在卡夫卡、乔伊斯、艾略特等现代优秀作家文学作品中,我们看到一个个饱受心灵困境痛苦的现代人物形象,此时的人文主义并未脱离人文精神,而是将关注的目光拓展到人的内在精神矛盾上。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他们选择舍弃“终极价值”,反对一切从传统之中被推崇的事物和信念。一切都被异化视之,历史走向虚无,社会体系失去改变的可能,他们不再对曾经重要的社会、道德、权利、政治、美学等问题予以正式的思考,对于这些问题的影响冷漠视之,甚至不再关注这些问题本身,不再追求予外界以意义,并以这种方式抗争着当下的人文社会。

三、人文主义精神对文学的影响以及价值意义

人文精神是人类共同的精神现象,西方人文主义的贡献在于它立足对人本质的认识,进一步形成了理性的精神。在西方文学创作中,这种理性精神主要体现为对自我认识的两面性上,即对人性的光辉和灰暗进行双重的发掘。在命运不公的待遇之下、在对死亡的恐惧之中、在生活无尽的苦难里,人性既被摧折又被激发出伟大的特质。在不断发现人类所共同的困境之时,创作者们深陷其中并发出内心的呐喊与追问,将痛苦与挣扎付诸笔端,这些追问和情感是他们的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悲剧性之源,这亦是西方人文主义中理性精神在文学中的体现。同时,西方人文主义肯定人的情欲、重视人的平等和自由、追求爱情幸福,这使西方文学带有较为强烈的自由意志倾向。自觉人性中的个性解放思想和反抗斗争精神,也使得西方人文主义强化了人的主体意识,成为西方文学中勇于进取和英雄主义精神的来源。另外,它还强调通过人信仰上帝去追求真善美,于是文学家在文学作品塑造了一系列奋斗者的人物形象,赞扬他们的崇高精神,这些精神逐渐使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内涵得到完善,也在历史的发展轨迹中绽放出独特的光芒。

从文学的角度来说,人文主义关怀是古往今来一切优秀文学作品的总主题,不仅是善的终极价值,亦是一种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人的尊严、人内心的情感和自由意志的精神。高尔基曾将文学称为人学,正是基于以人为本是文学的价值出发点来说的。因为人所进行的所有精神文明创造,皆是以人自身需要为起点进行的价值活动,体现着人的价值标准和追求。故以人为本的价值选择,成就了人类一切的文明创造活动。不过,由于文学作品的题材形式多样,故事人物事件复杂多样,其中所描绘的场景取材于现实却又充满着梦幻色彩,情感与冲突获得放大,给人以真实深刻的感染与震撼,因此人文关怀在文学上的体现是丰富而灵动的。人文主义虽然始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但其提倡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对于文学自身而言,既成为主宰其审美价值追求的灵魂,又成为它能经久流传的依据,因此文学始终无不在体现这一精神追求。

人文关怀从来就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在经济高速运转、科技日新月异、信息大量涌入的21世纪,人们在接受无比丰富的物质精神文化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生存挑战,如生态恶化、消费至上、人的尊严和价值不平等这一系列问题。在这些危机之下,以人为本更加为现代社会所需要,人文关怀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人文主义关怀已经不再局限于文学领域,它已成为全社会和人类共同的课题。我们应该坚守人文主义精神立场,用人文关怀发现人性的闪光点,从人文主义思想中汲取精神滋养,在当下找寻人文主义精神的绿洲,实现精神突围。

参考文献:

[1]阿伦·布罗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M].董乐山,译.上海:三联书店,1997.

[2]启良.西方文化概论[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0:368.

[3]华菊勇.古希腊悲剧影响下的西方人文主义文学主题[J].电影文学,2007(22):91-92.

[4]赵林.西方宗教文化[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7:148.

[5]李晓燕.浅议西方文化对“理性”的探讨[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3):54-56.

[6]王瑛琦.论西方文学中的人文主义传统[J].北方论丛,2000(05):75-77.

[7]谷声然.人文精神的内涵探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78-82.

[8]蒋承勇,李安斌.“人”的母题与西方现代价值观——人文主义文学新论[J].文艺研究,2005(12):23-29.

[9]王晓明等.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J].上海文学,1993(06).

作者简介:

王晓雨(1999-),女,汉族,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苏州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猜你喜欢

人文主义人文精神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历史概念教学探究*——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为例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如何重构人文主义
基于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与重建的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