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梦回《滕王阁序》:落霞孤鹜,秋水长天

2023-12-29山海有静

现代阅读 2023年20期

凉爽秋日的傍晚,你独坐书桌前,翻开习题集,一个醒目的问题吸引了你的注意:

《滕王阁序》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蕴藏着什么情怀?

《滕王阁序》(节选)

[唐] 王勃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①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②,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③,俯雕甍④,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⑤扑地,钟鸣鼎食⑥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注释:

①骖騑(cān fēi):泛指拉车的马或车马。②凫渚(fú zhǔ):野鸭栖息的水中小块陆地。③绣闼(tà):装饰华丽的门。④雕甍(méng):雕饰华美的殿亭屋脊。⑤闾阎(lǘ yán):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后泛指平民老百姓。⑥钟鸣鼎食:古代贵族鸣钟列鼎而食,所以用钟鸣鼎食指代名门望族。

夜已深,书桌前,你不知不觉入了梦乡,一幅奇幻的画面在眼前铺展开来。

地面微微湿漉着,像是刚刚下过雨,空气里弥漫着秋日凉爽的气息。这是唐高宗上元二年(675)的深秋,一场盛大的宴会正在洪州(今江西南昌)滕王阁举行,宾客云集,热闹非凡。你随众人走上滕王阁,一位清秀儒雅的少年正在阁中挥笔洒墨,走近细看,他正写到那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果不其然,寒凉的水潭因雨后积水消尽而显得清澈,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青天碧水素净淡雅,暮霭山峦却添上浓重的色彩,山光水色的变幻在一淡一浓的色彩对比之中呈现出来,可谓意境萦绕。

少年行云流水般挥笔,他的文字如同电影镜头在推进—近处有白鹤野鸭、小洲宫殿;不远不近的地方,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泽河川曲折萦回;这个时候,远处云开雾散,澄净的天空泛起金色阳光。美景远近错落,立体感十足。

正在你沉醉其中时,四周众人不约而同发出“妙哉!妙哉!”的感慨,你急忙定睛,少年已经写下那句流传千年的写景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同飞共舞,而天水相接,水被晚霞染得绚丽多姿,天空仿佛有着水波的流动感,两者相映增辉。秋水落霞的色彩美、孤鹜飞舞的动态美、水天相接的虚实美,联合编织了一幅浪漫的秋景图。看到这里你已是心潮澎湃,不禁联想:那只孤独的飞鸟,只是永恒天空中的匆匆过客,它为何与落霞齐飞?要飞向哪里?少年是怀着怎样的心绪写下这句诗的呢?无限想象遐思在你脑中蔓延。

渔舟清脆的歌声和天上雁群的鸣叫打断了你的思绪,少年笔下,这声音已经传到远方鄱阳湖的岸边和衡阳的水滨,视通万里,虚实相映,美景、意境的完美交融,已然将画面推到极致。

你心生崇敬,望向少年,却见他笑容收束,突然心事重重,刚想询问原因,就被一阵刺耳的声音打断,猛然睁开眼,又回到了书桌前。

梦醒时分,滕王阁的壮丽美景在你脑海中挥之不去,你满腔热情又满腹遗憾,真想再梦回《滕王阁序》,和少年王勃同游绝美滕王阁。整理好思绪后,你的目光重新落在了题目上,只消片刻便挥笔写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

古人的浪漫情怀含蓄宛转,不直言心绪,却将点点滴滴诉诸笔端,留待后人品味遐想。这两段写作者登上滕王阁,饱览山川胜景,流光溢彩、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美景让他沉醉,加之此时身在高雅的盛会中,有贤主嘉宾吟诗作赋,可谓良辰美景胜地乐事俱全,作者并未直接言明心情,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滕王阁序》文辞华美,曲调宛转,传达着中国独特的审美意识与精神意象,足以跨越千万年,润泽古今人。

少年为何露出心事重重的神情?你心生好奇,阅读《滕王阁序》全文,找到答案并完成下表。(答案请倒置查看)

实时练习

答案:

①良辰美景胜地乐事俱全 ②登高远望而悲 ③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④志向坚定,理想不灭,奋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