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世外仙姝寂寞林

2023-12-29木叶

现代阅读 2023年20期

导读

﹃一颦一笑总因情,一悲一怜皆成诗。﹄翻开《红楼梦》,品读黛玉之美,其中有千般红颜、万般才情,值得细细品味。林黛玉虽有﹃孤高傲世﹄之称,却也有几分烟火气,从绛珠仙草、人间黛玉、潇湘妃子这三重身份的渊源可知,每重身份背后既是林黛玉真性情的展现,又是其命运的暗示。

本期名著赏析我们通过探寻林黛玉的﹃多重身份﹄,去解读隐藏在她内心的情感密码。

份和一生还泪而来的特点,也预示着宝黛之间“木石前盟”的羁绊。

“多重身份”的林黛玉

第一重身份

绛珠仙草

《红楼梦》开篇“木石前盟”的神话故事介绍了林黛玉的前世—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因受赤瑕宫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修成女体,为报恩还泪,便与神瑛侍者一道下凡造历幻缘。

“绛珠仙草”是曹雪芹假想的神话中的仙草,“绛”为红色,“绛珠”正如血泪,如此浪漫的笔调、奇特的想象和诗意的开端,对应的是林黛玉“木”的身份和一生还泪而来的特点,也预示着宝黛之间“木石前盟”的羁绊。

第二重身份

人间黛玉

绛珠草投胎到人间,化身为林黛玉。因母亲早逝,林黛玉被父亲送到了贾母身边。初进贾府时,曹雪芹对她的外貌描写可谓是精雕细琢: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寥寥几笔勾勒出林黛玉的愁、病、娇、弱、慧。住进贾府后,虽有贾母的疼惜和贾宝玉的呵护,但寄人篱下的遭遇仍使她小心翼翼,如同一棵孤苦无依的“草”。

第三重身份

潇湘妃子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大观园成立了“海棠诗社”,众人为作诗取雅号时,探春议论黛玉道:

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潇湘妃子”就完了。

按照曹雪芹“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写作手法来看,“潇湘妃子”的雅号隐含深意:既是以“竹”形容林黛玉的清雅脱俗、刚正不阿,也是借“湘妃泣竹”的典故暗示宝黛爱情的悲剧,同时暗示林黛玉泪尽人亡的命运。

深读文本·情感解密

绛珠仙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原文阅读

木石前盟

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红楼梦》第一回)

情感解密

木石前盟的神话故事埋下了宝黛爱情的密码,人间的林黛玉和贾宝玉即对应神话世界里的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红楼梦》中,林黛玉常以“哭”的形象示人,这不免让人对她产生耍小性子的错觉,然而在木石前盟的故事里,林黛玉的使命便是“还泪”。“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是曹雪芹对林黛玉常哭的感慨。

清代文学大家姚燮在批阅《红楼梦》时曾说:“泪一日不还,黛玉尚在;泪既枯,黛玉亦物化矣。”林黛玉是水做的骨肉,她的哭是注定的,并且注定是泪尽而逝的命运。此种“还泪之说”印证了宝黛爱情的宿命论,为宝黛爱情增添了浪漫色彩,加深了宝黛爱情悲剧的感染力。

原文阅读

宝黛初见

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红楼梦》第三回)

情感解密

宝黛初见是《红楼梦》中的名场面之一,将宝黛二人前世今生的宿命感展现得淋漓尽致,有着极致的浪漫。黛玉见宝玉,未见之前充满疑惑,既见之后发现其聪慧灵秀、容貌俊俏,突出了似曾相识、一见如故的“惊”,暗中照应着木石前盟的前世姻缘。

人间黛玉: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原文阅读

黛玉听《牡丹亭》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上,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情感解密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是林黛玉成长的关键点。在听到《牡丹亭》中“游园”的唱词时,凄切缠绵的曲音和《会真记》(又名《莺莺传》)的情节一时间都涌上心头,流水落花,触景生情,想到自己难以把握的命运,林黛玉心里的无助与无奈全部袭来,心情格外伤悲,眼中落泪。

林黛玉与《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杜丽娘皆处于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二人对爱情的追求都非常执着,甚至不惜为情而死,然而她们又都受到封建思想的禁锢,皆有着对于时光、青春、生命流逝的伤怀之感。因此听到此曲,林黛玉不禁畅发对美好青春年华消逝的哀情。

潇湘妃子: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原文阅读

咏白海棠

黛玉道:“你们都有了?”说着,提笔一挥而就,掷与众人。李纨等看他写道是: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看了这句,宝玉先喝起彩来,只说“从何处想来!”又看下面道: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众人看了也都不禁叫好,说“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又看下面道是: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众人看了,都道是这首为上。李纨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探春道:“这评的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情感解密

林黛玉不仅仙姿玉貌,而且才华出众。幼时曾拜贾雨村为师研读诗书的经历,加之自己的聪明灵气和生活的磨难,让她的诗作有了与众不同的意蕴。《咏白海棠》风流别致、逸才仙品,比喻、拟人、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使用得相得益彰。全诗句句咏物,层层抒情,以“情”为特点,一展潇湘妃子的雅致才情。

思考探究

《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判词: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请你结合林黛玉的人物身份及命运,解读判词背后的寓意。

堪怜咏絮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玉带林中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堪怜咏絮才:“咏絮才”语出《世说新语·言语》,引自东晋女诗人谢道韫因作“未若柳絮因风起”诗文引得其叔父谢安大加赞赏的典故。此处指林黛玉聪明有才华,但也难逃悲剧性的命运,令人叹惋。

玉带林中挂:前三字倒读的谐音为“林黛玉”。“玉带”挂在“枯木”上,象征着末世的贾府已如枯木、即将走向败亡,预示林黛玉泪尽而逝的命运。

【示例】①暗指木石前盟;②落花、花锄、花囊、花帚、手绢;③人格美;④突出林黛玉的真性情和才华。

中国式浪漫强调情感的深度和执着,有着内敛、含蓄、浪漫的文化意境,注重对真实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描摹刻画。林黛玉作为《红楼梦》的灵魂人物,是曹雪芹怀着真挚的爱意和深切的悲悯,直面现实,饱蘸血泪塑造出来的形象,她身上体现了中国人情感和心灵中最细腻、最温情之处。

《红楼梦》是一个挖掘不尽的文学瑰宝,研究林黛玉美与浪漫的课题也并未终结。黛玉之美正在于她的多情,不仅为自己、为他人,也为才品、为命运、为自然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