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不掉队的旗帜:百岁老兵献礼国庆

2023-12-29念一

现代阅读 2023年20期

百年留影机

2023年是新中国成立74周年。

如今健在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老兵,岁数均在百岁上下。他们曾经一次次历尽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一次次突破生死绝境,涅槃重生。作为历史的亲历者,他们身上流淌的是峥嵘岁月里难凉的革命热血,他们深藏功与名,见证着沧桑巨变中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复兴。

当我们把历史的镜头对准他们的面庞,检索着他们脸上的纹路,探寻着他们的精神世界,一个个让人铭记的历史瞬间,如画卷般铺陈开来……

定格瞬间

瞬间一:永恒的军礼

每当看见站岗执勤的武警,就想起了70年前的自己,我们的国家如今这么富足,武器装备先进精良,我那些逝去的战友们,他们没看到社会发展的成果,他们没享受到,可我享受到了,我得把“致敬”方阵的任务完成好,给逝去的人送去安慰!

——关茂林

将人民安全放在心上:关茂林(1933—)

右手敬军礼,左手抹去眼角的泪水……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群众游行时,当礼宾车组成的“致敬”方阵徐徐驶过天安门,86岁老兵关茂林的动情瞬间,被新华社记者用镜头捕捉下来,让无数人泪目。

70年前,开国大典当天,关茂林和战友们在天安门城楼下待命,保卫首都安全。“战友们大多已经去世,想到他们无法看到这盛世,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关茂林说。

70年来,共和国永不停歇的发展脚步与日新月异的发展图景,足以告慰英灵。庆祝大会后,关茂林动情写下《国庆70周年感怀》:“开国大典一哨兵,七十国庆成嘉宾;耄耋不忘初心在,余热生辉更精神……待到百年国庆时,喜迎中华大复兴!”

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更懂得复兴的意义。

亿万人魂牵梦萦,几代人上下求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中国梦的指引下,一曲曲奋斗者之歌正在神州大地奏响。

(来源:共产党员网《中国梦提出七周年:筑梦步伐更铿锵》)

瞬间二:不懈的播种

万里长征是人民群众一程一程送过来的,革命胜利是老百姓倾其所有支援取得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党的宗旨,要把群众疾苦放在心上,怀着感恩的心服务人民、回报人民。

——刘应启

一生都在“长征”:刘应启(1911—2014)

两次强渡大渡河、三过雪山草地,他是长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离休后写下一百万字的读书笔记,到各地作报告一千余场次,他是革命传统的“播种机”;资助贫困群众、特困学生二百余人,百岁高龄的他仍坚持在志愿服务第一线。

刘应启1911年出生于河南省商城县,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老人前半生戎马倥偬,经历大小战斗一百五十多次。

1965年8月28日,刘应启离休了,他的“新长征”也跟着开始了。老人每天必做3件事:听广播、读报刊、看新闻。大儿媳妇指着卧室里塞满两柜子的笔记本告诉记者:“这十多公斤读书笔记是公公的宝贝。”学校、工厂、农村、机关,八百多个单位、一千余场报告、百万人次听众—他曾经战斗过的晋冀鲁豫、巴山蜀水、白山黑水、西北高原、江淮平原等地,都留下了刘应启“新长征”的足迹。

1995年扬州市实施“希望工程”,刘应启成为全市捐款第一人,并坚持了近20年。正军职离休、每月收入上万元的他,一生没有存款。

在人们眼中,老红军刘应启一生都在“长征”。他自己说:“我这辈子最自豪的是认真履行了入党誓言。”

(来源:北方网《刘应启:百岁老红军“一生的长征”》,有改动)

瞬间三:无私的奉献

当年参加革命,就是为了让穷人有饭吃、有书读。我不会忘记过去的苦难,是共产党救了我。现在能帮助到家乡的贫困孩子们,我很满足!

——何娴轩

慷慨助学的抗战老兵:何娴轩(1924— )

2023年5月9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开展了一场特殊意义的贺寿和捐赠活动,百岁新四军老战士何娴轩捐出毕生积攒的60万元成立助学基金,资助家乡安徽滁州天长市优秀贫困学子,这一感人事迹在苏皖两地迅速被传为美谈。

何娴轩是江苏省军区苏州第五干休所一名抗战老兵,1924年出生于天长县石梁乡的一个农民家庭。抗日战争爆发后,被迫中断学业的她受进步思想影响,于1944年辗转数百公里参加了新四军,成为一名卫生员,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多年来,老人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在干休所是出了名的“抠门”,但是在汶川地震时、抗击疫情中,老人都慷慨地捐献了善款。“何娴轩始终信奉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更能改变国运!”江苏省军区苏州第五干休所所长张慧军说。建国以后,何娴轩考入军医大学,并因成绩优异留校,成为一名军校大学教员和儿科主治军医,她还先后出资供养多位亲友读书直至大学毕业。

何娴轩对党忠诚、无私奉献的精神,矗立起了一名老党员、老军人的光辉形象。

(来源:澎湃新闻网《100岁的她,捐了60万给滁州天长!》 作者:张慧军 叶素健 计芳)

暗房冲洗室

谭德本(1918—2022),四川省营山县人,1933年8月参加革命,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其中于1937年10月19日参加著名战斗—夜袭阳明堡机场。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

肖先东(1916—2022),湖南省龙山县人,1934年3月参加革命,193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跟随任弼时、贺龙一起长征,先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王少连(1919—2023),四川巴中人,永远的女红军纪念章获得者。1933年,14岁的“玉娃子”王少连随母亲许发英、哥哥王少福一起参加红军,在川陕苏区从事部队后勤保障工作。1935年两河口战役中,与家人失散,直到1964年,才与分别31年的母亲重聚。

红色联动

致敬老兵:我要给您写封信

老兵,一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名号,他们戎马一生,浴血疆场,他们百战荣归,深藏功与名;老兵,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称谓,他们保家卫国,练兵备战,即便脱下军装也本色不改,以军人的品格和血性开启人生另一段精彩旅程。英雄历史永不能忘,光荣传统永不能丢。而今山河无恙,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一定有无数的话语想要告诉他们,学习他们的精神,传承他们的血脉,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请以此为题,给他们写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