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海哭的声音!
2023-12-29木叶云羽落
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不顾国内外多方的激烈反对,启动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的排海。值得注意的是,日方在面对国际社会的质疑和反对时,玩起了文字游戏,将所排的“核污水”与“核废水”混为一谈。但核污水与核废水的存在本质不同,不容混淆。有网友打了个十分巧妙的比喻:核废水是“水煮蛋”的水,核污水相当于高放射性的“蛋花汤”。
1核污水≠核废水
核污水
发生核事故后直接接触反应堆中放射性物质的水,因受到污染而具有高度放射性,如福岛核污水。这种水须严格存放,经过多道工序处理、国际联合技术工作组专家评估效果并取得利益攸关方和国际社会协商一致后,才能被允许排放到海洋里,否则生态风险不可估量。
核废水
核电站在正常运行中产生的废水,如核反应堆冷却水。这些水不会直接接触到核反应堆芯内的核燃料及核反应物,经过处理后,可通过管道安全排出。
2核污水排海危害有多大?
海洋污染,影响全球
清华大学张建民院士、胡振中副教授团队建立了海洋尺度下放射性物质的扩散模型,宏观模拟结果表明,核污水在排放后240天就会到达我国沿岸海域,1200天后将到达北美沿岸并覆盖几乎整个北太平洋。
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也曾指出,从福岛核污水排放之日起,放射性物质将在57天内扩散到太平洋大半区域,10年后蔓延至全球海域。
海洋生物,家园污染
中国海洋法学会会长、国际海洋法法庭前法官高之国表示,日本福岛所排放的核污水中含高达64种核放射性元素,并且七成以上都是超标的,多核素设备难以完全处理。
一旦超标的核污水入海,大量核放射性元素会被海洋微生物吸收,对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将造成毁灭性打击。
人类健康,伤痕累累
人类食用被核放射性物质污染过的海产品,很可能会造成体内污染,形成持续的内照射损伤,引发多种放射病,加大患癌风险。长期暴露在核辐射中,造成的DNA损伤可能导致潜在的遗传突变。
3正义之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电影《流浪地球》
“大海不是垃圾箱呀!”
福岛县新地町渔民小野春雄15岁开始跟随父辈出海捕鱼,在大海里讨生活已有56年。日本政府启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海,令小野春雄开始担忧生计,无法接受,但做了一辈子渔民的他没有其他职业选择,就算鱼的价格低,他也会继续当渔民。他说:“这既有作为渔民的骄傲,也是希望消费者品尝到美味海鱼的心愿……政客们明白这些吗?大海不是垃圾箱呀!”
“我们的权利、尊严和自由也应该得到尊重!”
8月25日,数百名斐济民众高呼口号,沿街游行,强烈抗议日本政府启动核污水排海,呼吁国际社会采取行动阻止日本的恶劣行径,保护太平洋生态和子孙后代的福祉。参与游行的卢西娅·拉吉列沃说:“日本的可怕行动不可接受!是对我们的人权不尊重!虽然我们是小岛国,但我们的权利、尊严和自由也应该得到尊重!”
日方此举严重损害全球核能事业安全与发展利益
中国常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团发言人表示,日本强行启动福岛核污水排海严重损害全球核能事业安全与发展利益。国际原子能机构对福岛核污水排海方案的评估基于日本单方面委托而开展,并以日方提供的数据和资料作出判断,属于技术援助和咨询评估性质,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不具有国际法效力,不能赋予日本核污水排海计划任何合法性和正当性。
4除了排海,核污水是否有其他处理方案?
事实上,核污水的处理方式并不只有排海这一种选择。但日方一意孤行,选择了最省事、最低成本的处理方案。
5文化视野,热点时评
媒体观点一:以邻为壑必将失道寡助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8月24日主持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海洋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强行启动向海洋排放福岛核污水,属无视国际公共利益的极端自私和不负责任之举。日方所作所为是将风险转嫁给全世界,将伤痛延续给人类的子孙后代,成为生态环境破坏者和全球海洋污染者,侵犯各国人民健康权、发展权和环境权,违背自身道义责任和国际法义务,必将长期受到国际社会谴责。(来源:《中国日报》)
写作角度:海洋安全;公共利益;唇齿相依;责任担当;人类福祉
媒体观点二:生态环境的潘多拉魔盒已被打开
日本强行排放核污水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更是对全球环境、全球公约、全球责任的挑战。打开“潘多拉魔盒”容易,但是要弥补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却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对于日本强排核污水入海的行为,全世界的眼睛都在盯着,而对于这一行为的评价,也将被永远镌刻在人类历史的耻辱柱上。(来源:红网 作者:赖世伟 )
写作角度:海洋生态;国际监督;责任担当;兴衰与共;人类命运共同体
媒体观点三:海洋再大,也容不下要排放30年之久的核污水
海洋是全人类的。向大海排放核污水,自己的小家是干净了,却将垃圾扫到邻居家门口,将风险转嫁给全世界,这是典型的自私自利,行小善而铸大恶,守小礼而缺大德。海洋再大,也容不下要排放30年之久的核污水……(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作者:项向荣)
写作角度:自私自利;国际道德;睦邻友好;海洋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关链接:“切尔诺贝利事件”背后的英雄悲歌
“切尔诺贝利事件”是指1986年4月26日凌晨发生在苏联基辅市(现为乌克兰基辅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的爆炸事故。该事故与福岛核事故一同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据联合国统计数据,有15.5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受到核污染,40万人被迫离开家园,840万人受到核辐射影响,曾经繁华的普里皮亚季城被废弃。
灾难发生后,苏联政府号召大批军人、消防员、工人等组建“敢死队”阻止反应堆的链式反应,清理放射性物质,最终筑成一座前所未有的钢筋混凝土“石棺”,将4号反应堆彻底封闭,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核辐射对全人类的伤害。
同志们稍息!大家都清楚自己的任务了。我和政委刚刚到屋顶上面去了一次,那里也没什么了不起!一切就绪,每个人到上面就铲两下,然后赶紧下来,记住防护要领!每组十人,不要超过40秒!还是我先上去,然后是政委、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其他同志在后面跟着,注意安全。假期和黑海的疗养院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为了苏维埃祖国! —救援现场总指挥 苏军工程兵司令员 塔拉克诺夫将军
这场举国救援行动共征召了60万人,其中数万人英勇牺牲。切尔诺贝利消防员纪念碑上写着这么一句话:
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少的人,为挽救这么多的人,而直面死亡,并作出了这么伟大的牺牲!
6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海洋是地球的生命之源,不是任何人的“下水道”“垃圾箱”。枪响之后,没有赢家。那些破坏海洋的恶意,终将化作利刃,刺向挥剑者。
面对大自然,人类渺小无比。灾难已启,难以挽回。正如网上一句名言:“你可以躲在角落选择沉默,英勇的人总站在前面,但是不要嘲笑甚至诋毁比你勇敢的人,因为他们争取到的阳光也会照到你身上。”我们要做的是铭记与警醒,“比灾难可怕的是谎言,比谎言可怕的是遗忘”。
成长宣言
如果海洋会说话,会不会向人类许下愿望,渴求人类还它一片澄蓝生机……
请以“如果海洋会说话”为题写一篇文章,可发挥想象,抒发感悟,字数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