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淡滋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验案二则
2023-12-29赵瑞占
赵瑞占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黏液性血便、腹部疼痛、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疾病。其病程较长,病势缠绵,且反复发作,治疗棘手,目前尚无特效药物[1]。笔者应用“甘淡滋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满意,现举验案二则,以飨同道。
案1
患者,女,32 岁,2021 年6 月7 日,初诊。主诉:间断腹泻、腹痛1 年余。患者1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腹痛,大便每天5 ~8 次,夹黏液及脓血,有里急后重感,查结肠镜提示溃疡性结肠炎考虑,送检组织病理支持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予美沙拉嗪肠溶片1 g餐前1 小时口服,每日3 次。患者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8 周,腹泻、腹痛改善不明显,建议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恐惧糖皮质激素副作用,不愿意服用,遂予口服清热利湿及燥湿健脾化瘀等中药治疗,上述症状时轻时重。刻诊:形体偏瘦,面色少华,口唇干燥,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无力。辨证为脾阴不足,治以甘淡滋脾。处方:太子参、山药各30 g,石斛、莲子各15 g,薏苡仁、炒白扁豆各30 g,枸杞子、五味子各15 g,芡实10 g,焦山楂30 g,黄柏15 g。10 剂,水煎,浓缩150 mL,每日1 剂,分两次口服。6 月17 日二诊:患者服药后自觉五心烦热好转,腹痛、腹泻较前减少。原方减去黄柏,10 剂,水煎,浓缩150 mL,每日1 剂,分两次口服。6 月27 日三诊:患者腹痛不明显,大便每日两次,加杂少许黏液性血便,为方便携带,上方改为颗粒剂冲服,每日1 剂,分两次口服,嘱服药3 个月后复查结肠镜。9 月27 日四诊:患者体重量增加约3 kg,面色红润,复查结肠镜提示无明显溃疡性结肠炎表现。
按语:现代医学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发生发展可能和遗传、免疫、环境、心理、肠道微生态等因素相关;遗传易感者在上述一种或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导致肠道黏膜屏障受损,诱发异常免疫反应,进展成为溃疡性结肠炎[2]。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式主要有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虽有一定疗效,但不良反应比较多[3]。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改善症状的同时,亦能促进黏膜修复,提高免疫力,抑制细胞凋亡等,效果肯定,毒副作用小,且不易复发。
现代人多喜食厚味辛辣之品,常熬夜刷视频,工作压力大,焦虑不安。辛辣厚味之物易化热化火,使营阴受损,伤及脾阴;熬夜、精神紧张等暗耗营血,使脾运化不健,脾无生化之源。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较长,黏液性血便、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其更易耗伤脾阴,故目前溃疡性结肠炎脾阴虚者较常见。治宜甘淡滋补脾阴,因脾功能不足,遣药应尽可能选用滋而不腻,凉而不寒之品,药用甘淡之味,如太子参、山药、石斛、白芍、莲子、薏苡仁、炒白扁豆等。本案患者腹泻、腹痛1 年余,根据临床症状及舌脉辨证为脾阴不足。中药以甘淡滋脾为法,药用太子参、山药、石斛、莲子、枸杞子、薏苡仁、炒白扁豆等。本案患者口服3 个多月中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
案2
患者,男,30 岁,2021 年8 月10 日,初诊。主诉:间断腹泻、腹痛半年余。患者半年前,食生冷食物后出现腹泻、腹痛,夹黏液及脓血,稍有里急后重感,考虑急性肠胃炎,予抗生素及补液治疗后,无明显好转,查结肠镜提示溃疡性结肠炎考虑,送检组织病理支持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8 周后,腹泻、腹痛好转不明显,后改用糖皮质激素治疗12 周,上述症状时轻时重,复查肠镜提示结肠溃疡性较前无好转。刻诊:形体偏瘦,口干舌燥,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心烦不寐;舌红少津,脉细无力。辨证为脾阴不足,治以甘淡滋脾。处方:太子参、山药各30 g,石斛、麦门冬、枸杞子、白芍、茯苓各15 g,薏苡仁、炒白扁豆各30 g,芡实10 g,炒麦芽、酸枣仁各30 g。10 剂,水煎,浓缩150 mL,每日1 剂,分两次口服。8 月20 日二诊:患者服药后心烦不寐好转,略思饮食,腹痛、腹泻较前改善。原方减去酸枣仁,10 剂,水煎,浓缩150 mL,每日1 剂,分两次口服。9 月1 日三诊:患者腹痛不明显,大便成形,偶见黏液性血便,饮食可,食后腹胀不明显。上方减去炒麦芽,10 剂,水煎,浓缩150 mL,每日1 剂,分两次口服。9 月10 日四诊:患者临床症状较前改善,为方便携带,上方改为颗粒剂冲服,每日1 剂,分两次口服,嘱服药两个月后复查结肠镜。11 月10 日五诊:患者无明显不适,复查结肠镜提示无明显溃疡性结肠炎表现。
按语:目前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多详于脾阳,而略于脾阴,从临床实践观察,溃疡性结肠炎脾阴虚也较常见。脾阴是指藏于脾中由水谷精微所化生的营血、津液、脂膏等精微物质,是脾脏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运化失司、阴虚内热、营血和阴液不足等几个方面[4]。甘淡之法最宜于滋养脾阴,脾阴不足,甘能补之;脾恶湿浊,淡能渗之;甘淡相合,扶正祛邪,寓补于泻,既无助湿碍脾之忧,又无助火劫津之弊[5]。甘味药物有补益,缓急止痛,协调诸药之功;淡味药物具有疏通水道,清利湿热,渗泄水湿之效。故溃疡性结肠炎脾阴虚者,治应甘淡滋脾。本案患者反复发作半年余,主要病机为脾阴虚运化不利,虚热内扰。治疗上以甘淡滋补脾阴为法,太子参性平味甘,具有补脾气,益脾阴之功;山药味甘性平,具有补脾益阴之效;石斛味甘淡,能滋阴除热;此三味药为甘淡滋补脾阴主药。配伍麦门冬、枸杞子可加强滋补脾阴之力;茯苓、薏苡仁、炒白扁豆甘淡渗泄水湿,以助脾胃运化;白芍、芡实能柔肝止痛固涩;炒麦芽可健脾化食;患者心烦不寐,加入酸枣仁宁心安神,方证相应,故收到满意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