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乐正骨手法联合验方治疗习惯性颞颌关节脱位验案一则
2023-12-29金表灵翟明玉
金表灵 翟明玉
平乐郭氏正骨是我国传统正骨四大流派之一,应用气血平衡理论和动静结合治疗手段指导骨伤科疾病的治疗,在中医骨伤科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翟明玉教授是平乐郭春园教授的传承弟子,从事骨科临床工作近40 年。翟师临证运用平乐正骨八法结合药物辨证施治,调和气血,濡养筋骨,通利关节,动静结合,临床疗效满意。兹举治疗习惯性颞颌关节脱位验案,介绍其临证经验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35 岁。2022 年3 月12 日初诊。主诉:左侧颞颌关节习惯性脱位10 年,加重伴疼痛1 周。入院前患者10 年前产褥期间,用左侧牙齿咬山核桃致左侧颞颌关节疼痛,休息后疼痛缓解,未予重视。约1 周后,在张嘴打哈欠后嘴巴无法闭合,至当地中医骨伤门诊就诊,确诊为“颞颌关节半脱位”,予正骨后好转,但左侧牙齿咬合仍觉不适。平时咬稍坚硬食物或张嘴过大即出现嘴巴闭合不齐的情况,经正骨、针灸、中药治疗后,未能好转。1 周前,患者至口腔科就诊,由于张口时间过长,出现左侧颞颌关节处疼痛,嘴巴无法闭合及咀嚼,遂来我院就诊。刻诊:左侧颞颌关节处压痛明显,下颌运动异常,不能闭合,微向前伸,颏部中线偏向健侧,左侧耳屏前方有一凹陷,左侧颧弓下可触到脱位的下颌骨髁状突,舌淡红,苔薄白,脉沉涩。西医诊断:左侧颞颌关节前脱位,中医诊断:落下颌(肝肾亏虚证)。治以补肝肾,强筋骨,调和气血。方用六味地黄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味:熟地、山药各15 g,党参、当归、茯苓各12 g,山萸肉、丹皮、泽泻、玄参、丹参、麦冬、枣仁、柏子仁、桔梗、五味子、生地黄、杭白芍各9 g,天冬、远志、甘草各6 g,生姜3 片,大枣3枚。14 剂,每日1 剂,水煎服。手法治疗:患者端坐由助手固扶其头部后侧,翟师立于患者前方,按摩放松患者下颌关节周围软组织,一手之掌根按于颞颌关节脱位突起处,另一手托于下颌骨下方。令患者自己张合其口,待其合口之时,下颌骨下方之手助其合口并向上、向突侧推下颌骨;按于关节突起处之手向后向下推按,听到复位声,即复位成功;用四头带进行下颌固定两周,嘱其进软食,忌吃硬物,并防止张大口动作。3 月26 日二诊:患者诉左侧已不痛,口腔开合无影响,继进前方14 剂,并嘱其日常进行咬牙训练。4 月9 日三诊:患者诉已能正常饮食。随访3 个月,患者进食稍硬食物已无大碍,未发生过脱位情况。
2 按语
本案患者产后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血不荣筋,在咬硬物时伤筋耗伤气血,致使左侧关节气血不通,筋脉劳损,加之损伤后未进行及时有效治疗,积疾日久,气血耗伤,筋失濡养,不能束骨维系关节,则关节枢机不利,稍用力则易脱位。翟师认为中成药药效不及汤药,故用汤药加入杭白芍,骨伤科疾病多与肝肾密切,肾主骨,肝主筋,骨骼活动均依赖于筋骨。因筋骨损伤日久,气血亏虚,多伤及肝肾,肝肾亏虚,精血不足;日久耗伤心神,神不安则失其协调,五脏不安,气血不谐,筋骨不濡。六味地黄汤补肝肾,填精壮骨,通络止痛;天王补心丹补心血,益心气,安心神,则五脏皆安,气血自和,筋脉枢利;另加杭白芍缓急止痛。
对于习惯性脱位患者,翟师常采用口腔外托拿复位法。托拿法为平乐正骨八法之一,托拿者为骨节脱落并使之复还之法也;通常诸节脱落,使之牵纳法以力牵拉复位,而牙车关脱落,须察其脱落之向,以托陷下,以拿突起。外复法手法柔和,复位过程医患能较好配合,能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达到较好的复位效果,外加中药内服及外固定,故能病愈而安,无复发。平乐正骨八法之托拿法乃是正复各种脱位之手法,该法有两个原则:其一,“随形正脱”在脱位正复时,须察其脱落之向,结合托起陷落之骨骼,或拿还其突出的骨节,使其复位;其二,“慎校固脱”复位以后,须慎重检查校正,辨明其是否完全正复,有无再脱之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