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足浴联合电针治疗产后骶髂关节紊乱临床研究*
2023-12-28杜春春刘晓玲
孔 熠 杜春春 高 丽 刘晓玲
产后骶髂关节紊乱是指妇女怀孕后骶髂关节面对合不良所引起的骶髂关节韧带损伤和骶髂关节错缝,是引起经产妇女持续性下腰痛的主要原因[1]。目前的临床报道中,运用针刺、推拿、热敷治疗方法较多[2-4], 临床总结发现足浴联合电针治疗对产后骶髂关节损伤治疗效果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22年5月-2023年2月临沂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收治的120例产后骶髂关节紊乱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接受中药足浴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电针治疗。2组患者一般资料计数资料不满足正态分布,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经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怀孕次数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例,M(IQR)]
1.2 病例筛选标准
1.2.1 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骶髂关节损伤”诊断标准及《欧盟骨盆带疼痛诊疗指南》[6]中“骶髂关节紊乱”诊断标准:①既往无下腰痛病史或无下腰椎器质性病变史;②妊娠结束后出现程度不等的下腰痛,轻者活动受限,甚者无法转侧,还可伴有下肢的牵涉痛;③患侧髂后下棘的内下角有压痛、叩击痛,有时可触及痛性筋结;④骨盆分离试验阳性,“4”字试验阳性;⑤X线示:正常或患侧骶髂关节面紊乱,密度增高,两侧骶髂关节间隙不等宽。
1.2.2 纳入标准①符合骶髂关节紊乱中医、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20~50岁,既往无下腰痛病史,限于产后或妊娠结束后发病;③意识清楚,自愿参加该研究。
1.2.3 排除标准①近1个月内采取其他药物或方法治疗者;②合并严重脊柱侧弯、骨质疏松或有脊柱、骨盆先天畸形者;③合并有血液、免疫、风湿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者;④存在腰骶部、足部皮肤破损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电针组治疗。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选穴为腰阳关、肾俞、气海俞、秩边、环跳、昆仑[定位严格参照2021版国家标准《经穴名称与定位》(GB/T 12346-2021)[7]]。同名穴位双取,左、右各针刺一组。得气后于肾俞、秩边连接针灸治疗仪,施用平补平泻法。疏密波,频率为20 Hz/100 Hz,调整强度至患者能忍受为度。
1.3.2 治疗组中药足浴联合电针组治疗。足浴中药包组成为黄芪45 g,白术15 g,党参30 g,升麻9 g,柴胡6 g,当归10 g,陈皮10 g,续断20 g,狗脊20 g,杜仲20 g,川芎15 g,桑寄生15 g,木瓜10 g,加1500 ml 100 ℃开水浸泡足浴包,10 min后再加入2000 ml凉水,调节温度至40~45 ℃,浸泡双足20 min。电针治疗同对照组。
所有治疗均连续5次,间隔2 d,再连续治疗5次。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1.4.1 观察指标分别在第5次治疗、第10次治疗的次日,评价2组患者疼痛情绪指数(使用VAS进行评定)、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
1.4.2 疗效评价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拟定的疗效评价标准。痊愈:腰骶痛消失,腰腿活动自如;显效:腰骶痛明显减轻,腰腿活动基本自如;有效:腰骶部疼痛减轻,功能改善;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显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的采用配对t检验,不满足的采用配对Wilcoxon秩和检验,独立样本之间比较,满足正态分布的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满足则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2组患者愈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例,%)
2.2 VAS评分及ODI指数2组患者治疗1、2周后VAS评分及ODI指数均改善,且治疗组2周后VAS评分及ODI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VAS评分及ODI指数比较 [分,M(IQR)]
2.3 典型医案患者,女,43岁。2022年12月6日初诊。主诉:下腰部疼痛5个月余。现病史:5个月前产后出现下腰部疼痛,自行“贴膏药”,效果不佳。刻下症:下腰部疼痛,行走及负重时加重,偶累及左侧臀部胀痛,舌淡嫩、苔薄净、中有瘀斑,脉沉细。查体:左侧骶髂部压痛(+),“4”字试验(+),骨盆分离试验(+);VAS评分78分,ODI指数为20分。辅助检查:X线检查示双侧骶髂关节未见明显异常。西医诊断:骶髂关节紊乱;中医诊断:腰痛(肾阳亏虚,瘀血内阻)。治则:温阳补肾,祛瘀止痛。予中药足浴加电针治疗,治疗5次后症状缓解明显。治疗10次后下腰部疼痛消失,站立及负重后无明显感觉;查体:双侧骶髂部压痛(-),“4”字试验(-),VAS 评分 0 分,ODI指数4分。1个月后随诊未诉腰骶部不适。
3 讨论
骶髂关节为耳状面关节,结构较稳定。女性在妊娠期和产后,内分泌作用使骶髂关节松弛,孕期及产程中骶髂关节存在生理性点头及反点头运动,分娩(含剖宫产)后骶髂关节瞬间闭合,关节面形成错缝,即可能导致单侧或双侧的腰骶部即下腰部疼痛,发为产后骶髂关节紊乱。
产后骶髂关节紊乱属于中医“腰痛、节伤”范畴,《妇人大全良方》言:“肾主腰脚。产后腰痛者,为女人肾位系于胞,产则劳伤肾气,损动胞络;虚未平复而风冷客之,冷气乘腰,故令腰痛也”。女性此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产后劳伤肾气,风寒邪气乘虚客于腰部。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易创伤脉络受损,血溢脉外,离经成瘀,痹阻局部经络;加之分娩长时间体力消耗出血、出汗、产创等致使气血亏损,血虚则肢节筋骨失于濡养,气虚则运血摄血无力。肾气损耗,邪客腰部,瘀血内滞,故发为此病。
此病病位在腰骶,内有肾气衰惫,气血不足,不荣则痛;外有寒湿阻络,瘀血不除,不通则痛[8],治疗原则应为温肾散寒、活血止痛。
中药足浴治疗中,中药可通过皮部吸收,又有热效力促进血液循环,有效改善产妇身痛、畏寒、泌乳量少等症状[9-12]。黄芪、党参益气养血,柴胡、升麻祛风升阳,续断、狗脊、杜仲补肾强筋,川芎、桑寄生祛风养血,当归、陈皮补血理气,兼之白术健脾利湿,木瓜舒经通络,联合电针腰阳关、肾俞、气海俞、秩边、环跳、昆仑,全方共奏温肾益气、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效。
通过本临床研究可知,中药足浴联合电针治疗及电针治疗均对产后骶髂关节紊乱有良好疗效,但在治疗第2周治疗中,相较于单纯电针治疗,中药足浴联合电针展现更大优势。下一步可对电针治疗、足浴治疗进行对比,亦可观察治疗时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