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产气荚膜梭菌病的发病特点和防治要点

2023-12-28巫应强李汉超

云南畜牧兽医 2023年5期
关键词:荚膜产气梭菌

巫应强,李汉超

(汉中市南郑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 汉中 723100)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perfringens)又称魏氏梭菌(Cl.Welchii),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也常态化存在于动物胃肠中,因能分解结缔组织和肌肉中的糖类并产生大量气体、形成抗逆性很强的荚膜而得名[1]。产气荚膜梭菌在食源上和消化道中可让几乎所有畜禽致病。全面禁抗以后,生猪养殖场中的产气荚膜梭菌病发病率明显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时不时出现的猪只猝死,给养殖场(户)带来不小损失。及时了解猪产气荚膜梭菌病的发病特点、临诊症状等,进一步掌握预防和治疗中的技术要点显得非常必要。

1 猪产气荚膜梭菌病的发病特点

1.1 病原特点

产气荚膜梭菌是厌氧的细菌性致病菌,具有分布广泛且难以彻底清除的特点,可长期存在于动物生活相关的环境、物品,甚至于尘埃中和动物自身消化道中。在体内可形成荚膜,而在自然环境干燥、低温、营养缺乏等因素下常形成芽孢,芽孢抗逆性极强,80℃15~30min、100℃ 5min方可杀死,在高压、干热、湿热、干燥和氧化剂等不利条件下抗逆性极强[1]。产气荚膜梭菌是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具有在肉及肉类产品中污染率高[1],以及在冰冻、变质、保存不善的饲料中污染率高的特点。产气荚膜梭菌对动物机体的致病性源自其分泌的外毒素,其中α、β、ε、ι毒素和肠毒素、Net B毒素是目前已知的20多种外毒素、降解酶中最主要的致病因子。研究上依据外毒素的不同,把产气荚膜梭菌分为A、B、C、D、E、F、G 7种菌型,其中,A 型可导致人及动物机体组织气肿,以及猪等多种动物胃肠道疾病;C型可引发仔猪等多种动物的坏死性肠炎、肠毒血症[1]。产气荚膜梭菌是条件性致病菌群之一,当动物患上胃肠疾病、有益菌补充不够、免疫力下降或机体有其他健康失衡情况时,消化道菌群失调,就可能使产气荚膜梭菌异常增殖,并产生外毒素致病。

1.2 流行及发病特点

一是四季均可发病,秋末冬初和高温高湿的夏季多发,气候突变、连天阴雨、圈舍环境差等因素易引发。二是除仔猪外,多为零散发病,近年一些地区或规模养猪场发病率明显上升。我国最早在30年前的江西省有过零星发生。2008年至2010年间曾暴发于南昌市的2个县,过后仅有零散发病。2015年鄢红国等在广东、江西、湖北、云南4省的33个猪场开展专项检测,发现母猪和哺乳仔猪阶段产气荚膜梭菌感染严重[2]。2022年张汉云等对湖南、浙江、福建、广东4省8市的规模猪场经采样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产气荚膜梭菌的总检出率为20.81%[3]。三是不同阶段猪感染产气荚膜梭菌的发病情况不同。育肥猪的发病率低于仔猪、种猪(常为母猪)。仔猪的发病率最高,一般以新生仔猪红痢发病,可出现整窝发病、死亡的规模流行,发病率和病死率皆可高达100%;超过7日龄的仔猪发病率降低,部分以仔猪红痢发病,部分则表现为“猝死病”。育肥猪、种猪多以“猝死病”出现,发病急、死亡快,死前腹部胀气明显。其中很多死亡的前一天或前几小时依然食欲旺盛。养殖场猝死型猪产气荚膜梭菌病发病率近年明显呈上升趋势。四是慢性发病的一般临床症状不明显,急性发病的死亡率都极高。很多养殖场猝死发病猪都很零散,因此,起初往往不被兽医、饲养人员重视。

2 猪产气荚膜梭菌病的临诊特点及实验室诊断

2.1 仔猪红痢病

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俗称仔猪红痢,主要由产生β毒素的C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导致[4],常高发于出生3d内的新生仔猪,哺乳时经乳头感染是主要原因。临床症状可呈最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四型,其中常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以消化道传播、剧烈血性腹泻、肠毒血症和病程短、死亡率高为特征,病程1~2d;血痢、脱水、消瘦是典型症状,亚急性型7d左右病死;剖检特征病变为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小肠严重出血坏死。

2.2 仔猪、育肥猪、种猪“猝死病”

仔猪、育肥猪和种猪除可因感染C型产气荚膜梭菌表现出坏死性肠炎、下痢等消化道特征症状外,还会呈现出另一种发病形式——“猝死病”。“猝死病”主要由产生α毒素和肠毒素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导致[5-7],临床上以发病突然、全身发白变绀、高度腹胀、呼吸困难、迅速死亡为特征。急性重症型者快速腹胀并手拍空响明显,口鼻泛沫、皮肤初苍白后发绀、肛外翻;亚急性轻症者初食欲下降、呕吐、黑便或血便,腹胀持续明显,张口呼吸,后期运动失调、极度腹胀、皮肤发绀、衰竭而亡;剖检特征病变为胃肠道充气、胃黏膜弥漫性出血、小肠出血、空肠及回肠严重鼓气等[8]。

2.3 实验室诊断

根据发病后的症状、剖检特征,结合猪产气荚膜梭菌病的流行及发病特点,可在临诊上做出初步判断,为早发现和果断、快速地进行救治打下基础,但要最终确诊,还需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实践中较为易行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是无菌条件下采脾脏、肝脏样品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可见有荚膜的两端钝圆的杆菌,实现初步的病原确定[9]。血清中和试验是病原鉴定和所产毒素定型的经典方法,取适量病死猪胃、小肠内容物接种于培养基,经对分离菌株进行厌氧培养、生化鉴定、动物接种、血清型鉴定,可进行病原确定[6]。有条件的,可采鼻拭子后运用更为先进的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法,进行病原及其分型鉴定。

3 猪产气荚膜梭菌病的预防

3.1 注重环境卫生和饲养管理

要应对产气荚膜梭菌这样的条件性致病菌,首先要搞好场内大环境及圈舍内的清洁卫生,严格控制人员、车辆、物品流动,秉持单一流向原则,扎实落实清洗消毒制度。平时可用1%过硫酸氢钾溶液、复合聚维酮碘溶液等定期、交替喷洒消毒,对污染物、病死猪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发病场可用火焰消毒器、100~200mg/L二氧化氯消毒液、5%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0.5%过氧乙酸溶液等交替对圈舍彻底消毒;用0.3%过氧乙酸溶液或0.25%~0.5%过硫酸氢钾溶液带猪消毒,每日1次,连用10d;每周用漂白粉或次氯酸钠对饮水消毒。同时,要全面搞好饲养管理,加强舍内温湿度控制,防止受季节、天气、应激等突变因素影响;严把饲料质量关,日粮营养全面均衡,杜绝劣质、变质、受污染饲料。重点强化母猪产房管理,坚持分娩“全进全出”模式,进前出后对母猪和产房做好清洁、消毒;哺乳前后及时清洁母猪乳头。

3.2 强化疫苗免疫

在健全免疫制度、执行好常规基础免疫程序基础上,有病史场应切实强化产气荚膜梭菌病的针对性免疫。目前可使用仔猪红痢灭活疫苗或仔猪产气荚膜梭菌病A、C型二价灭活疫苗分别在母猪产前35~40d和10~15d各接种1 次,产后仔猪可得到保护;也可用仔猪大肠杆菌病、C型产气荚膜梭菌病二联灭活疫苗对母猪和仔猪进行免疫,同时预防仔猪红痢、黄痢两种腹泻病[10]。

3.3 抓好预防保健

一要注重维持猪只消化道健康,断奶、饲料更换应尽量避免应激,及时补充益生菌,维持胃肠道菌群平衡。二要科学保健,防止免疫力下降。分娩前后可在母猪饲料中连拌15d杆菌肽锌预混剂,强化母源预防。发病场在强化清洁卫生、消毒措施的同时,可全群以地美硝唑或大观霉素、林可霉素,联用黄芪多糖、复合维生素连续7d拌料饲喂,进行针对性的药物保健预防。

4 猪产气荚膜梭菌病的治疗

对于产气荚膜梭菌病,总体上应采取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策略。重在日常防患于未然,但一旦场内有病猪出现,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可减少损失。

4.1 针对仔猪红痢型产气荚膜梭菌病

4.2 针对猝死型猪产气荚膜梭菌病

病猪猝死的核心原因,在于胃肠道胀气太快。因此,第一要务就是及早快速排气。排气有两种方式,一是对胀气较慢、症状不急的,可采取药物促排的方式。二是对胀气较快、情势危重的,应果断采取胃导管插入或针刺放气的方式。然后再配合灌服或注射药物治疗。

药物促排气,一是用消胀太保(薤白莱菔子粗提液)灌肠,1次半瓶,促排抑菌。二是配合地美硝唑加阿莫西林灌服,防止复发。胃管插入放气,一是立即肌注4~5mg硫酸阿托品镇痛解痉。二是把胃导管插入,见排气就不再深插。三是放气后灌入甲硝唑或地美硝唑,同时停饲1d(可饮水),配合补液和注射林可霉素、板蓝根注射液。针刺放气,一是用适宜的长针头在猪左侧倒数第二、三肋间与肩关节水平线交点处,向着对侧肘头刺入,听到气体喷出,再推进1~5cm。二是放气后再在针刺处推入林可霉素、甲硝唑注射液、鱼石脂,同时停饲1d(可饮水),配合甲硝唑(怀孕母猪用替硝唑)、碳酸氢钠输液治疗[12]。

猜你喜欢

荚膜产气梭菌
湿垃圾与病死猪混合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研究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羊毒素型产气荚膜梭菌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Meso-mechanical model of concrete under a penetration load
肺炎链球菌荚膜教学标本的制作方法研究
猪肉毒梭菌中毒症的发生和诊疗方法
陕西省部分地区鸡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的药敏试验
煤层气排采产气通道适度携煤粉理论
西藏牦牛肉毒梭菌中毒病的防治
产气剖面测试在苏里格气田东区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