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沾益区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探讨
2023-12-28张明党詹琼缪祥虎丁艳惠蕊
张明党,詹琼,缪祥虎,丁艳,惠蕊
(1.曲靖市沾益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 曲靖 655331; 2.曲靖市畜禽改良工作站,云南 曲靖 655000; 3.曲靖市沾益区饲草饲料工作站,云南 曲靖 655331;4.曲靖市沾益区白水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曲靖 655331)
畜牧业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对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畜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曲靖市沾益区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新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决策部署,围绕云南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战略部署和曲靖市“高端食品基地”目标定位,凝心聚力、真抓实干,重点聚焦生猪、肉牛产业发展,同步完善现代畜禽养殖、屠宰加工、防疫监管、交易流通和循环发展的全产业链体系,突出高位推动,聚焦规模养殖,着力调整结构,落实惠农政策,强化防疫监督,紧盯要素保障,狠抓综合治理,力促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推动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1 曲靖市沾益区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主要措施及成效
1.1 突出高位推动,稳产保供能力显著提升
曲靖市沾益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工作,把畜牧业作为全区6大产业之一进行重点培育,成立了重点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区级领导牵头负责。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支撑等事项,区政府分管领导定期研究部署具体工作,区委、区政府两办督查室适时开展专项督查,确保工作措施落实到位,畜牧业呈现持续健康发展良好态势。2022年,沾益区存栏生猪81.61万头、肉牛8.38万头、肉羊37.6万只、家禽153.91万羽;出栏生猪136.27万头、肉牛6.82万头、肉羊34.18万只、家禽460.92万羽,实现肉类总产14.54万t,畜牧业总产值达54.98亿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可比增速达17.4%。至2023年,沾益区已连续15年荣获国家生猪调出大县资金奖励。
1.2 聚焦规模养殖,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坚持把畜禽规模化养殖作为推动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突破口。2019年出台了《曲靖市沾益区生猪规模化养殖实施方案》、2021年出台了《曲靖市沾益区推进肉牛规模化养殖发展实施方案》、2022年出台了《曲靖市沾益区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七条措施》等文件,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突出龙头示范引领,依托招商引进的广东温氏集团、云南神农集团等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畜禽规模化养殖。主推“公司+家庭农场”“公司+合作社+养殖户”等发展模式,引领畜禽规模化养殖大发展。2022年,全区年出栏肉猪500头或常年存栏生猪3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小区)253个,其中,设计规模5000~10000头养猪场28个、万头猪场25个,生猪规模化率为65.01%,位居曲靖市第二名;肉牛规模化养殖场(户)541户,其中,存栏10~49头的462户、50~99头的50户、100~499头的24户、500头以上的5户,肉牛规模化率为45%,位列全市中上游水平。累计创成4个国家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5个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1个市级畜禽“百千万”标准化养殖示范场。累计认定畜牧类龙头企业23户,其中省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4户、市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7户、区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12户。
1.3 着力结构调整,畜牧产业结构深入优化
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按照“巩固提升生猪、做大做强家禽、加快发展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思路,坚持“招大引强”,招商引进温氏、神农、利源等一批现代化养殖企业,示范引领沾益现代畜牧业发展,依托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国家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发展、粮改饲试点、省级畜禽无害化处理试点等重大项目支撑,推动畜禽分散饲养向规模养殖转变,逐步优化产业结构。经过12年的调整优化,生猪、肉牛(羊)、家禽产值由2011年的73.68∶21.8∶4.52调整至2022年的59.82∶36.41∶3.67。
1.4 落实惠农政策,产业扶持力度逐步加大
认真落实好中央、省、市有关发展畜禽养殖的各项惠农政策,整合产业扶贫等涉农项目资金投向畜牧产业,实现产业扶贫与产业发展双促进;严格落实畜禽养殖用地作为设施农用地政策,畜禽生产用电执行农业用电政策;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禁养规定;协调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民生银行等金融单位给予温氏家庭农场每幢猪舍30万~50万元贷款,利息按照基准利率执行;在全区11个乡(镇、街道)20个生猪养殖小区、30个大型养猪场、2个农贸市场实施生猪疫情监测和市场价格监测预警,科学指导生猪生产。2009年以来,累计争取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1.06亿元投入生猪产业;2011年以来,累计发放中央草原生态补奖资金4825.5万元;2019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约1000万元,专项扶持肉牛产业发展。
1.5 强化防疫监管,产业发展基础安全牢固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免疫接种为手段,同步推进动物疫情的普查、监测、控制、扑灭和消毒净化,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推进强制免疫工作,历年畜禽免疫保护率均达75%以上,多次接待了省、市调研活动,曾代表云南省接受了农业农村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检查。率先建成全省首座最大日处理能力20t的标准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配套建成2个乡(镇)收集点、82个收集冷库,形成“区有处理中心、乡(镇、街道)有收集点、场有冷冻室”的三级收储体系,实现病死畜禽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等环节无害化处理的全覆盖。加强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监管,强化动物卫生监督,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违法添加使用违禁添加物等违法行为,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1.6 紧盯要素保障,产业发展支撑作用凸显
实行一站式服务模式,项目审批实行线上和线下两个平台同步推进,特别是在落实养殖用地选址方面,由区招商局牵头召集农业、环保、林草、自然资源、水务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统一实地查勘、限时提交审批意见,大大节约了项目审批手续办理时间。2019年以来,共开展生猪规模化养殖用地联合选址7次,共遴选地块28宗167hm2。全力支持温氏、神农等重点企业养殖场项目建设,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林地、土地、环评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目前,沾益温氏已完成年提供优质猪苗50万头的种猪场和年上市肥猪50万头的育肥场建设布局。神农猪业公司已完成年提供猪苗100万头的种猪场和年上市肥猪50万头的育肥场建设布局。云南温氏晶华1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稳步推进,预计2023年8月试运行生产。
1.7 狠抓综合治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显著提高
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原则,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绿美乡村建设相结合,综合治理,探索出了一条种养结合、畜牧生产与生态循环互促共赢的发展之路。一是夯实基础。制定了《沾益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2021—2025年)》,通过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区推进项目,对2019年以前建设的146个老旧规模养殖场进行粪污处理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全区92个村委会(社区)新建107个畜禽粪污收集中心。2019年后新建的139个养殖场一律配套相应的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全区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2022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91%。二是专项整治。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关闭4个养殖场。制定《曲靖市沾益区畜禽养殖业生态环境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方案》,与全区规模养殖场(户)签订养殖污染防治责任书,对全区所有畜禽养殖场(户)、养殖小区污染问题及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整治,排查出的养殖污染隐患点在规定时限内已全部整改。三是绿色发展。投资1000万元,在全区7个乡(镇、街道)16个行政村实施了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累计粪肥还田面积0.74万hm2,项目区化肥施用量减少3%。因地制宜推广探索建立了“畜—沼—果”“畜—肥—果”等循环发展模式,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2 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2.1 基础投入偏少,发展后劲不足
畜牧产业属于弱势产业,投资融资困难,当前限于沾益区级财政困难,加之项目支撑、融资支持体系不完善,造成畜牧业总体投入不足,从而导致畜牧业发展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沾益区所辖乡(镇、街道)畜牧兽医工作岗位人员空缺严重,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人力资源保障不到位。
2.2 内部结构不合理,产业提质增效任重道远
总体上,沾益区畜牧产业化程度偏低,突出表现为地方优良畜禽品种稀缺,产业化程度和科技含量有待提高,抗风险能力较差,畜产品以鲜活产品为主、加工增值比重偏低。内部结构不平衡,规划布局不合理,耗粮型生猪产业产值接近70%,节粮型、经济型草食牲畜及家禽产业产值仅占30%左右,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主要分布在距离沾益城区较近的乡(镇、街道),未充分利用优势区域饲草饲料丰富等优势。品牌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的大型畜禽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稀缺。
2.3 畜禽养殖进入高成本和高风险“双高”时期
随着畜禽养殖成本较快上涨,特别是养殖人工成本持续上涨,养殖环保配套设施设备支出明显增加,养殖成本增加,比较效益降低。沾益地理区位独特、交通通畅,畜禽养殖及其产品的流动频繁,动物疫情隐患尤为突出,畜禽养殖的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不断加大。
2.4 畜禽生产进入有效供给和确保质量安全“双压”时期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消费者对畜产品需求的刚性增长逐年提高,保障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的压力加大。同时,社会对畜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饲料等投入品配套的检疫检验设施设备普遍缺乏,随着市场流通的加快,畜牧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质量安全隐患有所增加。
2.5 畜禽养殖业进入资源和环境约束“双紧”时期
在扣除禁养区重合面积后,沾益区禁养区I总面积为335.12km2,禁养区II面积为92.87km2,总计427.99km2,占总面积的15.28%。生态红线范围内面积占40.05%,比全市21%的平均占比高19个百分点,居曲靖市最高,随着环境和耕地保护要求趋严,养殖用地困难问题越来越突出。
3 对策建议
3.1 强化保障,夯实发展基础
强化产业发展、动物防疫和执法监管等基础工作必须要有经费投入保障。限于沾益区级财政困难,畜牧产业发展、动物防疫和执法监管经费保障困难;加之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退出国家强制免疫后,散养户自主免疫率呈现下降趋势,疫病风险加大。建议中央和省级加大财政专项扶持力度,加强产业发展、动物防疫和检疫检验等基础工作经费保障,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区级农业农村(畜牧兽医)部门积极争取区委编办增加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编制,强化人力资源保障,夯实畜牧业发展人力基础。
3.2 协调发展,优化内部结构
在稳步发展生猪产业的同时,重点引导发展草食家畜,同时稳步提升家禽等传统产业,深入优化畜牧产业内部结构。生猪生产立足提质增效,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发展模式,引导广大养殖户发展优质瘦肉型生猪,促进全区生猪产业提档升级。肉牛(羊)生产力求快步发展,依托粮改饲等项目支撑,示范带动青贮饲用玉米种植,推进基础母畜扩群增量。肉(蛋)禽生产着眼提档升级,巩固提升蛋鸡生产基地建设水平。
3.3 内防外堵,强化疫病防控
坚持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作为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公共卫生安全、农民增收的一件大事抓实抓好。依法督促落实畜禽养殖、贩运、屠宰加工等各环节从业者动物防疫主体责任。按照“积极防御、主动治理、人病兽防、关口前移”的防控总体思路,切实落实预防、控制、净化、消灭等防控措施。按照“统一组织、分片包干、集中免疫、整村推进”的动物疫病防控模式,推进畜禽规模养殖场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工作,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均达到应免数的100%,免疫保护率达75%以上。尤其要高度重视非洲猪瘟防控,着力强化宣传引导,提高群防群控水平;高度重视疫情排查,强化养猪场防疫条件审查,指导养殖场(户)建立健全卫生防疫制度,对病死猪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严格落实生猪调运监管,严格监管外来生猪调运;建立泔水等餐厨剩余食物全链条监管机制,引导各乡(镇、街道)切实加强辖区内餐厨剩余物收集、运输、储存、无害化处理等各环节的监管;强化应急值守,做到有备无患。
3.4 严管重治,健全监管体系
完善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机制,加强全程监管,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动物检疫规范化管理,完善管理制度,严格动物检疫程序,实现全区猪、牛、羊、禽产地检疫开展面达100%。加快动物卫生信息化管理建设步伐,在全区范围100%全面实行检疫电子化出证,建立动物卫生监督统一、高效管理系统。落实监管责任,突出监管重点,强化动物卫生风险分级管理。切实加强病死畜禽收集、移交、处理等环节监管,确保病死畜禽应收尽收、应处尽处,确保所有病死动物的暂存、运输、处理处置环节均通过国家“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平台”进行监管;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深入做好兽药饲料监察,强化对畜产品产地的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市场销售等环节的全过程监督。
3.5 强化支撑,助力产业发展
整合资源优势,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加快构建畜禽价格监测大数据等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事前预警,指导畜禽生产。有针对性地招商引进国内知名重点加工龙头企业,引领构建养殖、屠宰、冷链物流、深加工等全产业链,促进畜产品增值,逐步解决畜牧产业“大而不强”问题。建立完善品种改良、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环境卫生控制、绿色发展等配套体系建设,强化服务保障,助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