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全媒体背景下传统纸媒如何转型突围
——潍坊日报社媒体融合改革实践探索
2023-12-28张振民
张振民
全媒体背景下,传统纸媒仍处在大众传播的前沿阵地,在新闻传播格局中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深度报道、权威解析等方面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网络新技术的出现,尤其是移动端的兴起,让传统纸媒在传播的时效性、内容的丰富性、传播平台和传播渠道的局限性等方面都暴露出了不少弊端。如何在全媒体背景下加快传统纸媒转型突围,成为众多纸媒人面临的紧迫课题。
新形势下,传统纸媒要有新的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的发展规律。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的重要论述,在全媒体背景下,将传统媒体的长处、优势放大,抓住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带来的新机遇转型突围,破茧成蝶。
一、加强培训,重塑思维模式
全媒体时代,对新闻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内容的采写、编辑、传播等流程,需要记者、编辑一人多岗、一专多能,运用多种形式做好全媒体报道。
传统纸媒从业人员大多从业时间长,经验丰富,对新闻的把控能力强;但年龄偏高,思想固化,接受新事物能力慢,对新闻采编、传播渠道变化的认识滞后,固有的思维观念尚未完全转变。
全媒体背景下,虽然不少传统纸媒已经进行了转型融合,但多数融合只是流于形式,媒体间的融合仍存在着“只合未融”的问题。不少传统纸媒的记者对新的采访模式还持有抵触情绪,外出采访只是简单的纸笔记录、拍照留存;编辑也只是机械地将传统纸媒上的稿件简单地照搬到新媒体平台上,缺少二次加工,传播效果自然得不到保障。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传统纸媒必须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使他们尽快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比如定期聘请业内专家或是其他的新媒体从业人员对员工进行培训,尤其是编辑、记者等一线采编人员。
同样是传统纸媒的文字记者,为什么有的人转型快,无论是采写稿件、拍摄图片,还是拍摄、制作短视频都得心应手;有的人却故步自封、原地踏步?究其原因,还是思想上认识不够,学习和实践上不够深入。因此,必须解放思想,通过“培训+实践”重塑采编人员的思维模式。必要时,还可以通过考核机制这个杠杆来进行调节,充分调动记者、编辑等一线采编人员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营造采编人员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的全媒体学习工作氛围,逐步变被动学习、被动适应为主动学习、主动创新,以适应全媒体发展的需要。
二、大胆革新,实现深度融合
纸媒从业人员重塑思维模式只是员工个人层面上思想观念的改变,传统媒体想在全媒体背景下转型突围、破茧成蝶,还需要实行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以笔者供职的山东潍坊日报社为例,近年来全力推进媒体融合改革,破除媒体壁垒,建立全媒体指挥中心、采访中心、编辑中心、融媒体中心、运营中心等五大中心全媒体链条式、一体化运行格局,全媒体指挥中心(中央厨房)统筹、协调、调度、指挥全媒体策、采、编、审、发、评全链条各项工作,基本形成了便捷、高效、畅通的运行机制。
全媒体时代,如何发挥传统纸媒和新媒体客户端的各自优势,成为纸媒人重点研究的课题。潍坊日报社旗下创刊于1994年元旦的《潍坊晚报》,曾是潍坊地区晚报生活类报纸的金字招牌,在纸媒的黄金时代拥有深厚的读者基础,最高订阅量10万份,是地市级晚报生活类报纸的翘楚。然而,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规律发生了变化,报纸订阅量锐减,大批读者开始向线上阅读转移,同许多晚报生活类报纸一样,潍坊晚报也面临着与众多读者失联的危机。为此报社领导深思熟虑、审时度势,多次进行改版转型,积极推进媒体融合战略,尝试重新建立与读者的联系。
2023年3月,潍坊日报社再次大胆革新,迈出媒体深度融合的更大一步,把潍坊晚报总编室和报社新媒体矩阵平台融合为一个大中心,共用一个“中央厨房”,推进传统纸媒和新媒体一体化运维。融合之后,中心内部实行AB角岗位轮换制度,人员根据需要调配通用,传统媒体多年来形成的严谨认真、工作扎实、专业专注的作风,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新媒体从业人员;同时,新媒体从业人员头脑灵活、反应快、创新能力强等特点,点点滴滴中也渗透影响着传统纸媒的从业人员,为纸媒注入了新的活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让“中央厨房”以快制胜,使新闻生产力和产品竞争力快速提升。
如今,通过资源整合、平台聚合、人才集合等方式,潍坊日报社已经实现了传统纸媒与新媒体相互赋能,实现了“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融合目的和“1+1>2”的传媒效果。
三、创新表达,讲好身边故事
全媒体时代带来的新思维、新技术为讲好中国故事和本地故事提供了更多的支撑和便利,如何更好地借助因媒体融合带来的机遇来创新表达,更好地讲好身边故事,考验着媒体人的智慧。
(一)创新传播模式
网络新技术的出现,尤其是移动端的兴起,改变了受众的阅读习惯,也改变了传统纸媒过去构建的传播模式。随着订阅量下降,影响力降低,传统纸媒的传播力和引导力也在不断下滑。
全媒体时代,如何提升纸媒产品的影响力?笔者以为,重塑思维之后,还要创新表达。简单说,就是要求纸媒记者在采写新闻时,不单单只是写文稿、拍图片,还要拍摄一段视频资料,以方便编辑制作成短视频,再通过二维码的形式在报纸上进行推介。这样受众在阅读报纸时,只要拿出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就能通过触屏的方式阅读文、图、视频并茂的报道。
每年4月,潍坊国际风筝会举办期间,潍坊上空“鱼游虾戏”彩鸢飞舞,甚至连“复兴号动车”“航空母舰”“中国空间站”等被视为“重大题材”的元素,都被手艺人做成了风筝放飞上天,被人戏称为“在潍坊,万物皆可放飞”。但是,华美的文字和静止的图片,在如此壮观的景象面前显得局促。在前几年,像这样丰富的题材仅在纸媒刊发的话,有“撑破”了镜头和版面的尴尬。而今年风筝会举办期间,《潍坊晚报》创新性地在一版开设“融媒主打”栏目,纸媒受众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可“阅读”到有声音的动态画面,原来干巴巴的平面二维阅读,变成了“有声有色有动作”的三维立体阅读,融媒借纸媒“一角”,既紧紧抓住了受众的关切点,又实现了海量传播,将流量变成了传播量。
(二)坚持内容为王
新闻内容的优劣,决定了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尽管互联网新技术的出现和普及,重塑了传播格局,新闻宣传话语权不再为传统媒体所独有,但是,无论媒体生态如何变化,优质内容仍然是媒体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内容为王”永不过时。
传统纸媒想在全媒体时代突围发展,就需要扬长避短,在作品的深度、温度、精度上下功夫。既要聚焦时代大主题,也要关注民生小事件,从小切口入手,增强报纸内容的贴近性、可读性、趣味性,提高受众的参与性、互动性,讲好身边小人物的故事,传播好身边好声音,努力采写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有深度的新闻作品,重新赢得受众的接纳和认可,重新找回读者。
以潍坊日报社旗下的《潍坊日报》为例,从1029个孩子的妈妈杨守伟,到“盒饭精神”感动外商的孙文峰;从日行3万步已是寻常事的网格员王桂林,到母子爱心接力、守护不幸家庭八年的吕峰母子……党报头版不再只关注各类领导会议、时政要闻,而是腾出版面聚焦身边人、身边事,讲述身边干部群众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鲜活故事,通过挖掘身边小人物奉献社会、凡人善举的感人故事,弘扬实干苦干、向上向善的正能量,让正能量实现大流量,让大流量澎湃正能量,重塑了传统纸媒的引导力和影响力,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结语:
全媒体背景下,传播内容更加丰富,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化。但无论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怎么变化,传统纸媒仍处在大众传播的前沿阵地,其担负的引导舆论的责任没有改变。新形势下,传统纸媒想转型突围,要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创新打造文图与视听融合一体的新型传播模式,紧扣时代主题和受众关切度,不断强化服务功能,通过内容创新、表达创新,实现新闻报道从静态向动态的延伸,将流量变为传播量,增强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