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敏感

2023-12-28田蓓蕾

中国地市报人 2023年10期
关键词:工作者内容

田蓓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得到全面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人们价值观的重塑。当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总体转型期时,报纸行业也随着市场变革开启了转型发展之路,但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在“流量思维”大行其道前,地方党报作为主流媒体之一,仍然信守着“内容至上”远高于“流量至上”,并通过长期实践证明优质内容的产出归根结底还是源于一份新闻敏感。本文将结合新闻采访实例,分析为何要具备新闻敏感,如何炼成新闻“慧眼”,从而揭示新闻敏感对于开展新闻写作,体现新闻价值具有重要作用。

一、为何要具备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事实所包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一种新闻素养,也指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包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它对于新闻采访来说无疑是重要的,有助于迅速捕捉新闻事件并准确做出判断,深挖新闻事件的本质,获得有价值的新闻信息。[1]然而事实上,任何一篇新闻佳作都不是“偶然的产物”,练就过硬“妙笔”,炼成如炬“慧眼”,都是新闻工作者必须牢牢把握的制胜法宝。

现代社会,信息纷繁复杂,但新闻内容“同质化”问题仍广泛存在。各路媒体宣传同一类新闻选题时,有些记者报道角度平平,模式相近、内容平淡;某些新闻的文字内容或华而不实、娱乐化倾向严重,或单调乏味、无法触动读者心灵层面,相较于媒体狂轰滥炸的宣传盛宴,“赴宴归来”的读者只剩无感与无味。这类新闻稿件质量平平,主要原因还是在于部分新闻工作者忽视了新闻稿件本身是要传递新闻价值的,为了轻松完成采访任务,他们更愿意拿模板化“躺平”,拿同质化“取巧”,不愿创新、不求改变、不敢突破。记者缺乏新闻敏感,就无法在众多平凡甚至容易被忽视的小事中发现新闻亮点,造出的“相似版”稿件内容往往也是粗制滥造,这不仅浪费了那些难能可贵的新闻资源,还忽视了对同行业者的尊重,也是对读者的不负责,往往是损人不利己。

拿会议报道来说,会上各类信息汇聚,但呈现形式过于单一。读者一般不太关心会议程序,而是对会议的实质性内容感兴趣。作为记者,应该凭借自己的新闻敏感,对会议议题分析、概括,从中提取最有说服力的新闻点做标题。或者将有价值的会议内容与具体新闻事件相结合,把新闻事件写得更透彻、更全面,这样读者更爱看。对于会议消息,大家不仅要会写,而且还要写好,采用什么方式报道会议,决定着会议报道的质量和可读性。[2]

事实上,要想创作出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需要新闻工作者在长期从事的新闻实践活动中,不断运用自身的业务能力、社交能力、综合知识以及采访技巧等,培养出新闻敏感,从而在众多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中选出那些最典型、最新颖,最能体现时代特色的题材和切入角度进行铺陈创作,最终体现新闻价值。因此,新闻敏感算是新闻价值的一项前置条件,应是新闻工作者的必备素质之一。

二、如何炼成新闻“慧眼”

新闻“慧眼”即新闻敏感,就是阅读新闻线索时具备敏锐、深邃的目光,能够迅速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亮点,而不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让新闻亮点在眼皮底下白白溜走。那么,该如何炼成新闻“慧眼”?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实践中积累经验、积极探索,不断提高判断力、提升领悟力、强化执行力。[3]

(一)不断提高判断力

新闻亮点可以是从一个瞬间、一个镜头、一句话开始,再进行放大。因此,记者要多听、多问、多看、多想,不断提高判断力,时刻做好准备,认真观察采访中的每一个细节,运用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知识,在众多事实中鉴别出隐藏或显现新闻价值的事实,迅速判断新闻事实能否对当前社会产生重大意义,能否吸引较多受众,或者在对事物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4]否则“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任谁都不会把瞬间发生的新闻亮点,再给记者演示一遍。

(二)不断提升领悟力

新闻工作者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通过接触与体会获得感受,再将悟出的感受传达给读者。新闻工作者作为“介质”,如何真实有效地传达好每一份感受?这就需要以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为支撑,不断提升领悟力来实现。知识储备从哪里来?实践证明,可以从学习、调研、总结中获取。学习什么?作为“杂家”的新闻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趋势;认真学习辩证法,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观念,善于从全局的角度看问题。深入调研,就是深入一线,跑遍、跑深、跑透基层,脚上有泥土,才能真正熟悉情况,脑中才会有题材。善于总结经验则是便于形成文章写作的思路和脉络。

笔者在吉林辽源兴泉村采访时,对村书记一句“我们村家家肯下力,说谁是贫困户谁都不乐意”令人记忆深刻。深入了解后,原来是该村村风淳朴,村民争做“脱贫户”“致富户”。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扶志”指示精神,笔者抓住“好村风推动乡村振兴”“家中无懒人、全村消灭贫困户”的“刁钻”角度写成消息《兴泉村说谁是贫困户谁都不乐意》。

(三)不断强化执行力

以学习实践强化执行力,能有效滋养新闻敏感。[5]近年来,笔者所在单位吉林辽源日报社积极建立常态化学习实践机制,不断强化社内新闻工作者的执行能力。“以培促学、以练增效、以带助长、以展创新、以评提优”,定期开展“四力”拉练实践活动、“老带新”业务交流活动等,进一步补足新闻工作者“精神之钙”,增强做好新闻事业的底气。拉练采访时,永治村党支部书记蒋卫阳先富带后富,敢于自掏腰包1700万元帮助家乡打造乡村旅游业,这种大公无私雄心勃勃为村民谋发展、共奔富裕路的精神实在感人,于是笔者以村书记垫付1700万元为主线,采写了通讯《蒋卫阳拿1700万赌明天》。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像蒋卫阳这样能干好事、干成事的好干部不在少数。笔者的笔锋不止于此,深入全市各村了解到,驼腰村书记刘俊山、新力村书记张井春同蒋卫阳经历相同、境界相同、风格相同、理念相同、成果相同,稿件《一个模子刻出三位村书记》发表后,为乡村振兴选人用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不但得到了组织部门的肯定,在业界更是反响强烈。好作品成串而来,其实就是新闻工作者在动脚、动眼、动脑、动笔的“快、稳、准”中强化执行力的成果。

三、纸媒如何锻造突围“利剑”

新媒体时代,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新媒体兴起之后,以报纸为代表的纸媒,遭遇了史无前例的严峻挑战。新媒体具有信息海量、传播速度快、传播空间广、传播方式丰富、传播成本低、互动性强以及移动传播便捷等特点。深处信息洪流中的每个人,既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并通过网络随时阅览“天下”。地方党报作为党委机关报,是重要的政策、文化宣传平台,肩负着严守意识形态主阵地,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团结凝聚民智、民力,贯彻落实重要战略目标的神圣使命。如何在众媒体的强势围攻下实现突破,不让读者丧失阅读兴趣,单单靠“纸质情怀”恐怕有些势单力薄。

诚然,不同的读者有着不同的阅读兴趣,在不同时期,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会有变化。为了反映读者的感受,纸媒也在不断地转换自己的选题内容和表现形式,贴近群众,迎合流行趋势。但“内容为王”仍然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硬道理。党报作为党和政府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专业素质较高的内容生产团队、科学严谨的运作流程,以及新媒体所没有的新闻采集和发布权。新闻信息内容方面,依托政治资源与专业精神,能够上至政府出台的政策法规、下至热点社会经济现象等,在深入采访、调查研究基础上,做出更加全面、详细、深刻的报道与解读,持续提供高质量的内容产品。很多新媒体的新闻信息内容,实质上都源于纸媒。简而言之,报纸的客观性、权威性、公信力以及那用手触摸的阅读快感永远都无法被取代。[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面对媒体融合这一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推动纸媒与新媒体融合不断深入,技术是渠道、是工具,内容是根本、是关键。纸媒要凸显、放大自身优势,必须坚持内容为王,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把内容供给和受众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创新内容表现形式,提高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打造更多群众喜爱、刷屏热传的作品;提升内容传播效果,促进单向传播向交互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转变,了解受众的使用习惯和信息需求,提高内容的精准性和时效性,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7]

因此,纸媒利用媒体融合发展契机,要建立起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纸媒新闻工作者的守正创新既要保证新闻内容的质量,又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提高判断力、提升领悟力、强化执行力,拥有创新意识、保持创作热情、落实创作行为,握紧新闻敏感性这柄“利剑”,亮剑之时便要收割好的新闻素材,做最新颖、最真实、最全面的新闻报道,努力创作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于时代、社会、民众都有重要价值的新闻精品,扩大优质内容产能,为媒体融合高质量发展赋能,不断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猜你喜欢

工作者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 温故知新
关爱工作者之歌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记者,还可以成为创意工作者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誓 言
——医务工作者之歌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