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健康新闻报道专业化路径探究
——以《手术直击》系列报道为例

2023-12-28

中国地市报人 2023年10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深度受众

靳 芝

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地方主流媒体应主动承担起医疗健康信息的传播责任,助力受众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与健康素养。健康传播属于科学传播范畴,有着其自身的专业性与特殊性。在短视频传播的战场,地方主流媒体不能缺位,必须挺膺前行,聚合区域优质医疗资源,围绕数字技术,实现场景、人、物的新传播,加强高质量的医疗健康视频的内容生产,增强健康传播的科学性、权威性、专业性,更好地满足受众对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需求,进一步提升在医疗健康报道领域的“四力”。

一、医疗健康新闻的深度表达

《手术直击》(中英双语)电子出版物日前已出版发行,这是一组与手术相关的系列报道的结集。笔者旨在通过这种新闻报道方式,尽可能客观、准确地展现医疗过程,让读者获知手术过程与细节,用易读、易感的表达方式,传播科学的、专业的医学知识,探寻医疗健康新闻报道的专业表达与传播之策。

2014年5月20日,第一篇“手术直击”新闻报道见诸报端。在6年多时间里,笔者走进手术室展开现场采访,记录手术如何准备、手术如何完成、手术所解决的问题、手术所战胜的风险……尝试将专业艰深的医疗内容进行新闻解读。这组《手术直击》系列报道共有19篇,其中18篇是湖北宜昌三峡中心人民医院西陵院区(原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的现场采访,还有1篇是湖北宜昌援疆对口地方新疆温泉县医院手术室的连线采访。

这组报道涉及骨科、妇产科、脑外科、心胸外科、消化内科、泌尿外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包括人工关节翻修、心脏瓣膜置换、腹主动脉瘤隔绝、囊肿切除、脊柱矫正、断指再植等手术病种。

表达方式直接影响到受众对内容的理解及传播的效果。在这组系列报道中,笔者实时记录手术过程,尽量呈现每台手术的过程,用口语化的叙述方式将医疗过程进行解读,将复杂的医疗专业知识通俗化,构建一个个具体的医疗情景,与受众产生了良好共鸣。笔者希冀通过这样的报道,一方面给准备手术的患者提供一些参考,为受众提供一些专业的医学知识;另一方面也希望受众能对医疗过程以及医学领域予以必要关注。在此过程中,受众还可以了解到手术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以及各种意料之外的巨大风险,更能看到,医生们以精湛技术、严谨态度、深度关怀,帮助患者重获健康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

这组报道结束之后,笔者又历时4年,将19篇报道收集整理,并翻译成英文,实现了中英双语出版。从对外传播的角度来讲,也需要讲好宜昌本地的医疗健康故事,让这些报道能传播得更远更广。

二、医疗健康新闻的专业生产

中央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地方主流媒体的采编优势,也极为明显地体现在能为受众提供有价值的内容之中。[1]由于报道内容的原创性独具深度,地方主流媒体的新闻产品的专业性依然是公信力的基础,其竞争力难容小觑。以专业内容建设为出发点,加快形成高品质内容生产机制,这也是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核心保障。[2]

医疗卫生行业涉及生老病死,受众对医疗新闻报道的内容、质量都保持着高度的关注。一般常规化的医疗新闻报道,往往无法从深层次上切准受众的“阅读脉搏”,也不能凸显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在媒体格局和传播技术都发生深刻变化的当下,地方主流媒体要格外注重内容生态布局,尽力挖掘有深度、有力度、有厚度、有温度的医疗新闻内容,通过产品化、平台化基础能力来构建内容竞争力,才能回应受众对医疗健康领域的关切,[3]为其提供有价值的、权威的医疗健康信息,为医疗健康传播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步彰显媒体的主流价值,真正实现媒体“四力”。

作为一个非常专业的新闻报道领域,医疗健康新闻报道如何彰显深度与力度?地方主流媒体一直在跟进,也一直在改进。无论如何,真实的、专业的、客观的、准确的内容,一定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众所周知,医疗健康新闻的采写要求较高,一个最重要的难关就是——医疗健康知识的基础规范以及专业的新闻解读。从事医疗新闻报道的媒体从业者,承担着连接医学与受众的桥梁作用,一方面要将医疗专业知识客观地、准确地呈现给受众,另一方面还受制于媒体从业者自身能力对报道的理解与把握。

医疗健康新闻传播已经探索出了十分清晰的路径。横向扩展内容广度,纵向打磨内容深度,形成多元化、精细化、专业化的医疗健康内容矩阵。这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内容广度奠定平台基础,二是内容深度创造平台价值。

三、医疗健康新闻的全媒运营

在医疗健康报道的传播当中,各种形态的媒介功能各有千秋。当代社会进入一个视频化生存时代,短视频成为人们记录、展示和观看社会的重要媒介。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短视频,可以助推科普知识传播、公众素养提升,提供充足的信息增量、情感增量。

随着人们对健康关注度的提升,医疗健康短视频发展迎来一个好时机。地方主流媒体在不断提高内容原创力的同时,还要大力提高传播聚合力,由单纯的内容生产者转型为媒体融合者,创新建设自有专业全媒体平台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医疗健康新闻报道要很好地实现转型发展,地方主流媒体首先要致力探索多种传播方式,借助多元化的媒体平台,打通全媒体传播渠道。除开设健康专栏、健康专版、健康专刊等医疗新闻报道板块外,还要加快创建自有短视频等专业新媒体平台,抢占最后的风口。如此一来,医疗健康新闻报道不再单纯以文字作为载体,通过短视频呈现出更为生动、直观的内容,进一步提升医疗健康新闻报道的传播力,进一步拓展媒体的服务功能,更好地增强受众黏性,实现最佳传播效果。

毫无疑问,内容是决定传播效果成败的关键因素,但只有借助成熟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才能有效地实现传播内容的流动,提高优质医疗健康内容的生产率和触达率。短视频作为一种极具阐释力和穿透力的媒介,地市媒体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进程中,以“人工智能+短视频”的主流内容为范本,深度布局健康垂直行业的融媒终端建设,打造地方主流媒体“言值”与“颜值”兼具的医疗健康报道IP与品牌。

(一)打造短视频品牌推动传播破圈。医疗卫生行业正在不断利用新技术服务,让公众能享受到优质、便捷、个性化的医疗健康服务,视频化的表达已经成为各医疗机构实现科普知识宣教、品牌传播的必备形式。在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当下,地方主流媒体应以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来推动自身持续转型,对接医疗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来加快医疗健康新闻视频化转型的步伐,打造自有的短视频品牌,推动医疗健康新闻视频化破圈传播。在当前的短视频空间,新闻性、专业性的深度内容较少,在医疗新闻报道领域更是如此。地方主流媒体应发挥专业生产的优势,坚守自身的公正性与权威性,坚持传播有价值的新闻,把握流量与正能量之间的平衡点,探索医疗健康新闻短视频的创新表达,生产有高度、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的视频新闻,从而提升短视频内容的新闻价值、深度价值、观点价值、主流价值,实现主流媒体的主流价值,[4]最终实现主流舆论引导的社会责任。

(二)医疗健康新闻短视频内容分类。一是公益宣传片,围绕各种健康主题日、疾病日,策划、拍摄各类视频。二是实拍专题片,涉及先进的医疗技术手段、专科领域的新发展新突破、健康观点的专家倡导等。这类视频倾向于情境与场域,主要以真人真事、医疗场景为核心传播点,展现患者心声、医疗过程及医疗发展趋势。三是创意短片,针对常见的医疗健康话题,通过创意视频来完成,把“高冷”的医疗专业知识,转化为公众能理解的短视频内容。

(三)医疗健康短视频生产需要多方合力。一是医疗健康报道媒体从业者的专业性。二是富有医疗视频制作经验的团队,媒介技术的更新迭代,改变了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与阅读习惯,医疗健康新闻视频的精准传达,更要创意出新。三是医疗专家资源,必须与知名医疗机构进行全方位的合作,构建“医疗+媒体”合作机制,共同创作高品质的媒体作品,构建规范的健康传播体系。四是搭建全媒体传播矩阵,联动媒体伙伴(央媒、省媒、公众号、大家号等),实现医疗新闻传播的渠道跨越。

结语:

健康传播是一般传播行为在医学领域的具体和深化。作为传播学的一个专业研究领域,健康传播研究有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双重意义。在当下的全媒体时代健康传播中,媒体从业者应更扩大医疗健康报道的传播议题,专注医疗健康报道的深度内容生产,加快提升媒体从业者专业素养,更新医疗新闻报道的多维视角,变革传播路径,实现医疗健康报道与医疗卫生行业发展同频共振。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深度受众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深度观察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