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体多元视角下新闻传播与现代音乐的相互作用

2023-12-28邱忠治

中国地市报人 2023年10期
关键词:新闻媒体音乐作品民族

邱忠治

一体多元是中华民族的显著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文明悠久。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当代音乐人逐渐开始意识到:对音乐的融合性创新是中国音乐,同时也是世界音乐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传承我国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创作一体多元、融合多民族文化的现代音乐作品,对传承和推广我国音乐文化、民族精神有着重大的意义。

新闻媒体作为人民对社会生活的缩影和人民认识世界的捷径,应该在反映各民族人民生活、语言、艺术等方面“多元”的同时,又能够看到民族团结、民族融合、自强不息的“一体”意识。立足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增进文化认同、彰显文化自信的精神,新闻媒体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现代音乐的“创新”与“融合”

20世纪初期,世界音乐的发展五彩缤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众多的音乐风格流派,如:爵士音乐、微分音音乐、无调性音乐、噪音音乐、电子音乐、偶然音乐等。这些受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系列思潮影响所兴起的音乐形式,都可以统称为现代音乐。早在一个世纪前,音乐的发展方向已经趋向于多元化,音乐家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创新”一词之上,包括:新的作曲技法、新的演奏技法、新的音响效果、新的音乐理论等。同时又有音乐家以这些新兴表现手法结合传统音乐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如作曲家乔治·格什温的作品《蓝色狂想曲》,将新兴的爵士音乐元素融入欧洲古典音乐,表现了音乐史中最早的“融合”思想。

在音乐学中,现代音乐指在“创新”和“融合”思维影响下形成的一种以现代音乐理论为支撑的音乐形式。现今,大量音乐人热衷于吸纳广泛的民族元素进行创作。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甚至不同国家的音乐特征进行融合性创新,从而创作出具有一体多元特点的现代音乐作品。如歌手萨顶顶将云南哈尼族鼓歌、藏族民歌、佤族敬酒歌等与当代流行音乐融合创作出具有我国多民族特色的现代音乐作品。爵士音乐家孔宏伟以中国传统的三弦、竹笛、古琴为旋律,融合西方爵士乐的节奏特点,创作出了兼具中国元素和西方元素,一体多元的现代音乐作品《夏日皇宫》。美国爵士音乐家肯尼·加内特以万里长城为创作背景,以中国五声调式元素融合西方爵士元素,创作专辑《Beyond the wall(跨越长城)》。这些音乐作品的诞生,兼具了不同的文化特点,为各民族的交流、团结与文化认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新闻媒体对音乐的应用和需求

当今新闻媒体逐渐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新闻的类型日益增加,以求找到更多的模式适应不同的受众人群。音乐是人民生活和民族文化的反映,能够激起听众的共鸣。因此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恰当地使用音乐,可以使新闻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一)音乐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

1.衬底应用:当新闻仅由解说员自述时,观众长时间仅收听一种声音,从而容易产生听觉疲劳,或者由于形式无趣而放弃继续观看新闻。如若在新闻播报中恰当地添加音乐,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单一声音带来的疲劳感。同时恰当地使用音乐可以给观众带来情绪上的放松,有助于集中观众注意力,优质的听觉体验可以一定程度延长观众观看新闻的时间。

2.提示应用:在电视新闻或广播新闻中,在固定的时间点播放固定的音乐可以起到提示的作用。长期观看或收听该新闻播报的听众在听到某一段音乐后就可以知道新闻即将开始,或是在新闻栏目中用不同的音乐来提示不同板块的新闻片段。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为例,有定制的片头音乐、板块转换音乐和背景音乐,一般各地方电视台、广播电台的新闻栏目亦都有自己专属的音乐。

3.情绪渲染应用:人们更加注重新闻传播方式的今天,感官体验让观众更容易共情新闻事件。音乐比语言更易于表达情感,恰当地使用音乐即可将观众带入特定的情境和感情中。比起单调的解说,使用音乐在新闻中的表达效果更加强烈。如在报道地震、洪水等灾难的新闻中使用情绪沉重、忧伤的音乐,更能够激起观众对于灾难残酷的共鸣和对受难者及其家属的怜悯。又如在体育新闻中,运用极具爆发力的音乐搭配运动员潇洒的身姿,更加增强了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

(二)新闻媒体对音乐的需求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不仅要将新闻事件真实地传达给观众,还需要为观众带来艺术性的体验。

1.音调需求:随着新闻媒体多元化的发展,新闻的种类、内容更加多样化。在新闻媒体中需要更广阔、丰富的音乐语言,以支撑逐渐丰富的新闻报道。随着现代音乐的发展,无论是音乐表现力或是感情的丰富性都日益增强。在新闻媒体中,可以挣脱传统音乐大小调体系的束缚,尝试使用现代音乐理论增强音调的表现力,从而提升新闻传播效果。

2.节奏需求:为了增强新闻传播的感染力,新闻媒体所使用的音乐在节奏上也应该打破传统音乐节奏的约束。基于现代音乐融合性的特征,将吸纳更多不同民族文化的节奏融合进音乐当中,可以根据新闻内容充分表现现代音乐节奏的张力,在播报新闻的同时,提高了节目整体的节奏感和艺术感。

3.音色需求:基于现代音乐多元化的特征,在乐器音色方面相比传统音乐将更加丰富。各式各样新乐器的音色使用,增加了新闻媒体中音乐元素的自由度。传统音乐音色可选性相比较少,在内容丰富的新闻内容中,难以协调乐器之间音色的搭配;现代音乐则增加了音色的选择范围,从而使得新闻内容的氛围更加有感染力。

三、新闻传播对现代音乐的影响

新闻媒体对于现代音乐的应用十分广泛,同时现代音乐的发展也需要新闻媒体来推动。新闻媒体的社会影响力、舆论导向性、媒体权威性都是影响现代音乐发展的关键,具体表现为:

(一)扩大音乐文化影响力

互联网平台对当代音乐文化有着极大的影响。通过网络,使得现代音乐的传播并不拘泥于地区影响,且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媒介传播到更广阔的地域、国家。这使得现代音乐已全球化普及,影响力也逐渐扩大。然而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异文化需要借助新闻媒体加以解析,利用新闻媒体的影响力深化现代音乐的传播价值,普及一体多元、融合创新的现代音乐作品,以传承和推广我国音乐文化,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增进文化认同、彰显文化自信的精神。如作曲家田蕾蕾融合中国民乐与欧洲萨克斯管音色,创作萨克斯与民乐团的优秀作品《公开的奥秘》,由法国萨克斯演奏家克劳德·迪朗担任独奏。然而作品发布时少有媒体报道,以至这部作品鲜有人知。时隔多年,这部作品才被国内新闻媒体发掘,埋没多年的优秀作品重见天日。该作品使欧洲人民在欣赏萨克斯管音乐时感受到中国这一东方古国的神秘色彩,使欧洲人民更加向往中国文化,更多欧美音乐人开始学习中国音乐,认同中国文化。同时,这部作品也使得中国人民感受到萨克斯管独特的音色和音乐表现力。

(二)引导音乐创作方向

新闻媒体不仅有利于扩大现代音乐的影响力,对引导现代音乐作品创作方向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现代音乐的影响范围逐步扩大,音乐创作人的数量也急剧上升,出现的作品也良莠不齐。如商业性创作造成的民族音乐变形性:随着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开发,大量少数民族歌曲被广泛地运用于商业活动中,为现代音乐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然而,部分少数民族音乐本身赋有该民族的文化习俗、历史价值,盲目使用民族音乐的素材进行创作有可能导致该民族本真丢失,久而久之,使得该民族的核心价值消亡。现代音乐的诞生促进了世界各民族的交流、团结与文化认同,是人类注重继承文化、传播文化的精神体现。新闻媒体应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促进现代音乐科学性、时代性地发展,逐步升华音乐内涵,丰富音乐内容。同时对于盲目的、不恰当的创作进行批判与点拨。

(三)扩大现代音乐普及度

音乐人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普及现代音乐知识,培养了大众音乐欣赏素养。在现代音乐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提高大众对现代音乐的热爱和大众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更应该向大众普及现代音乐一体多元、融合创新的理念。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借助其媒体权威性,不仅要推荐优秀音乐作品,更重要的是推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增进文化认同、彰显文化自信的精神。同时通过现代音乐,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人民的文化特点,展现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综上所述,新闻媒体对现代音乐的影响力、创作方向和普及度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现代音乐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有效地运用新闻媒体能促进现代音乐科学、多元地发展;同理,恰当地运用现代音乐能提升新闻传播效果。二者相得益彰,旨在传承我国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达到“一体”的有效实现,并长期为“多元”提供滋养与保障。

猜你喜欢

新闻媒体音乐作品民族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我们的民族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多元民族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新常态下的新闻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