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胸内吻合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探讨

2023-12-27杨斌孙朋郑凤长赵海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22期
关键词:医务人员食管癌出血量

杨斌 孙朋 郑凤长 赵海龙

作者单位:730050 甘肃省肿瘤医院

食管癌属于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 近年来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对现代人群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影响[1]。目前临床上采用手术治疗, 其是根治食管癌的一种常用方案。二切口或三切口开胸手术, 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但这一手术方式创伤较大, 并且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容易出现较多的并发症, 对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造成极大的影响, 尤其是容易引发患者出现额外的并发症。在近年临床医学研究不断深入的背景下, 微创医疗技术受到了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高度重视[2]。微创手术治疗不仅能够有效减小患者的手术创口, 并且在微创镜下的各项操作更加精准, 医务人员的操作难度相较于开放手术更小,能够更好地保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3]。胸腹腔镜在外科临床上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 而这也成为了食管癌患者的一种优化手术方式, 近年研究发现, 将胸腹腔镜应用于多个学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使医疗操作变得更加安全有效。本研究探究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的疗效, 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 年10 月~2022 年5 月本院收治的78 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39 例。实验组患者中男19 例, 女20 例;年龄28~52 岁, 平均年龄(36.62±5.24)岁;病程3~10 个月, 平均病程(4.53±1.86)个月。对照组患者中男18 例, 女21 例;年龄39~53 岁, 平均年龄(36.80±5.48)岁;病程4~8 个月, 平均病程(3.96±1.51)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胸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胸内吻合术。予患者气管插管和全身麻醉后, 在患者的上腹部作一手术切口, 将患者的腹腔充分暴露, 进行胃分离和有效淋巴结清扫。将患者食管切开后, 切除肿瘤, 最后为患者应用胸内常规吻合, 并在完成操作后, 逐层缝合手术切口。实验组患者实施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胸内吻合术。常规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和全身麻醉, 并且在患者的上腹部中部作

一小切口, 进入腹腔后对患者胃部进行解剖, 同时清除腹干旁淋巴结和胃左血管, 将患者贲门处食管切开完成肿瘤切除。随后采用90 mm 封堵器将患者的胃准备为管状胃。处理完成后, 经食管裂孔将管状胃拖入患者胸腔, 随后将其从主手术孔拖出。完成操作后放入吻合器主杆, 根据患者的个体状况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吻合点位进行固定, 完成操作后轻轻拉扯主操作孔, 并将吻合器主杆放入患者的胸腔内, 对患者进行常规食管胃吻合术。医务人员需要对胃部残端常规进行闭合切除。完成引流管放置后, 将患者的手术操作孔进行缝合。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由医务人员常规对其进行抗感染处理, 根据患者的个体状况作出相应的用药调整。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记录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及手术出血量。②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医务人员在完成手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3 个月的随访, 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气管损伤、吻合口瘘、乳糜胸。③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研究人员在手术完成后采用肺功能仪(日本捷斯特chest 便携式)对患者的肺功能状况进行评价, 主要对患者的FEV1、FEV1%及FEV1/FVC 进行测定, 分析最终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 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实验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 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 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操作时间(min) 淋巴结清扫数量(枚) 手术出血量(ml)实验组 39 213.48±23.15a 16.29±2.12a 175.63±17.26a对照组 39 265.95±15.63 11.21±3.21 216.28±20.26 t 11.731 8.247 9.538 P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术前, 两组患者FEV1、FEV1%及FEV1/FVC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两组患者FEV1、FEV1%及FEV1/FVC 高于术前, 且实验组患者FEV1、FEV1/FVC 及FEV1%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术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FEV1(L) FEV1%(%) FEV1/FVC(%)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实验组 39 1.51±0.26 2.76±0.31ab 66.65±6.26 86.28±4.26ab 54.26±7.32 66.68±4.59ab对照组 39 1.54±0.74 1.94±0.35a 65.85±5.96 79.65±4.23a 54.62±7.54 59.69±4.26a t 0.239 10.953 0.578 6.897 0.214 6.971 P 0.812 0.000 0.565 0.000 0.831 0.000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食管癌的发病率在不断地上升, 占到了所有恶性肿瘤的2%左右[3], 而这一疾病的死亡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因的前5 位, 并且食管癌在近年来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这一疾病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50%以上。食管癌是消化道系统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在近年来的临床研究中显示, 食管癌及其预后恢复与患者的治疗开始时间有极为密切的关联, 因此早期发现并对食管癌进行诊断,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4-6]。食管癌的临床发病率较高, 当患者出现食管癌时其临床症状表现为吞咽困难、疼痛等, 会对患者的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临床研究表明, 食管癌属于一种恶性疾病, 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食管癌的发生与患者的饮食结构和遗传因素有较为密切的关联, 而在现代针对食管癌进行研究时, 医务人员发现食管癌的发生与患者的维生素C 缺乏也有一定的关联性, 大多数食管癌患者在发病时伴随口腔疾病, 并且表现出明显的维生素缺乏[7,8]。所以整体来看, 食管癌的致病机理相对来说较为复杂, 而医务人员更需要将重点放在食管癌的临床治疗中。手术是目前食管癌患者接受临床治疗时的一种常用方法, 在传统针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治疗时, 采用的开放手术会导致患者出现较大的创口, 并且出血量较多, 患者容易在治疗完成后出现各种并发症, 并且传统的手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肺部功能[9-11]。为了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 临床医务人员在针对食管癌患者治疗时所选择的手术方案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整, 以保障患者的临床疗效。食管的解剖结构相对来说较为复杂, 并且临近组织分布密集、数量较多, 在针对患者进行根治手术时, 医务人员应当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保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率。传统的食管癌开胸手术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对患者会造成较大的手术创伤, 并且影响患者的后续康复。在近年来医疗设备不断发展和应用的背景下, 微创手术逐渐在临床上得到推广, 且现代人群对于微创手术的心理认可和依从性有了明显的提升,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采用胸腹腔镜对患者进行治疗, 能够准确观察患者的病灶, 并且在手术期间患者并不会出现出血量过多的情况, 同时手术并不会对患者的胸部和肋骨解剖结构产生任何影响, 能够使患者的解剖结构始终保持良好和完整度, 这也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手术完成后的恢复效果[12-14]。相较于传统的开放手术来说, 微创手术的治疗安全性较高。最初在针对肺部手术患者进行治疗时, 往往会采用电视胸腹腔镜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案, 这一治疗方式在近年来获得了良好的应用, 并逐渐推广于胃食管癌患者的治疗中, 并且应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胸腹腔镜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使患者的食管手术安全性得到保障, 并且凭借更小的手术切口以及更少的手术出血量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开放手术方式[15,1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 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 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腹腔镜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食管癌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并且手术切口更小, 有效控制了患者的手术出血量, 也减少了瘢痕遗留, 能够使患者的局部美观状况得到有效的改善, 同时胸腹腔镜还能更加清晰的显示患者周围组织的病灶状况以及血管神经的分布, 有助于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更加细致的手术, 降低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的神经和血管的损伤, 对于改善患者的具体功能来说, 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 食管癌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例如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不良饮食习惯和外界因素影响等, 手术是保障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将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与胸内吻合术联合应用于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疗效确切, 能够在应用过程中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手术基本指标, 同时还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医务人员食管癌出血量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
VEGF、COX-2 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