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2023-12-27陶佩佩国家能源集团宿迁发电有限公司
陶佩佩 国家能源集团宿迁发电有限公司
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企业对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积极寻找更适合企业现代化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企业实现长效健康发展的重要路径。因此,现代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要基于自身发展的现实需求,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推动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程,通过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发挥人才竞争优势,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助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大数据的应用价值
(一)提高管理效率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持续扩大,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多,由于员工较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仅依靠相关规章制度,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依托于大数据技术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能够快速获取与员工有关的信息数据。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管理方案,既能够提高人员管理的针对性,为每个人合理分配资源,还能够达成精细化的管理目标,在满足员工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为企业未来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具体而言,通过大数据技术深层次挖掘企业和员工的内在需要,再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和效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1]。
(二)规范工作程序
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该部门在开展业务活动时涉及大量复杂且烦琐的内容,如人员的招聘、考核以及培训等,但就实际情况而言,许多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因业务量较大,存在敷衍、不谨慎的情况,给企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针对这种情况,企业需要加快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并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打破传统单一、片面的管理模式,实现信息化管理,从而大幅度减少管理人员的业务量,简化管理流程,促使人力资源管理更具规范性和合理性。例如,管理人员在处理大量分散的信息资源时,科学利用大数据技术,既能够优化工作流程,省略非必要的工作程序,还能够规范工作内容,使人力资源部门内部逐步形成高效的工作环境,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助力。
(三)促进员工发展
大数据技术有益于提升人力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为员工实现个人价值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还能推动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例如在开展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时,管理人员就可以利用员工的基础信息,如年龄、学历、绩效、晋升以及奖惩情况等,为员工分配合适的岗位,达成人尽其才的目的。通过对人事档案的全面管理和深入分析,了解到员工的真实能力以及优势劣势等,再为员工的未来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帮助其规划职业生涯,使其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个人优势,在企业内部营造良性竞争氛围。另外,在制定绩效考核措施以及人员培训方案时,综合利用人事档案,也能够促进员工的进一步发展。
(四)实现信息共享
企业在建设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时,需要搭建SSC 系统,即共享服务中心,该系统不仅能够储存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数据,供员工查阅和使用,还能够做到高效共享,避免企业内部出现信息孤岛或者闭塞的情况。例如,管理人员在开展员工的绩效考核工作时,就可以借鉴SSC 系统中的相关数据,对考核方式进行灵活的调整和变动,以增强考核的实效性,确保绩效考核工作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同时完善成熟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还具备 “自助” 功能,即员工想要更改个人信息以及资料等,在获取相应的权限后就可以通过该系统自行更改,并且员工还可以在系统中申请社会福利保障等[2]。在大数据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会有所降低,并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助力于企业和员工的同步发展,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二、大数据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亟待增强
部分企业受传统经营管理理念影响较深,未能正确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自身长期稳健发展的重要性,在信息化改革中,将重点全部放在了经营领域,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较少。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资源,用于软硬件设施的完善,但前期所凸显的建设成效不够明显,导致许多企业片面地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非必要的,因此建设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企业领导层的重视程度不足[3]。
(二)建设基础薄弱
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实现,离不开软硬件设施以及完善的管理机制、稳定的网络环境等,任何一个环节存在问题,都会干扰到人员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信息技术水平较为落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导致员工的操作体验感不佳,工作效率较低,未能展现出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优势。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领导层因工作理念落后,投入力度不足,使得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缺乏足够资金搭建网络系统服务器、配置先进的电子设备。另一方面是企业对自身需求认识不到位,未能结合自身发展的现实需求,明确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定位,在购买硬件设施,选择软件系统时过于随意,并且未能定期对软硬件设施进行维护和升级,阻碍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进程,不利于企业的创新发展。
(三)缺少优质人才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战略定位在企业中的作用愈发突出,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在市场竞争中人力资源发挥着核心作用,想要创新发展就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引进、管理以及培养等。从部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历程来看,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企业内部的各个岗位需要进行转型升级,这就对员工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转型升级进程中,管理人员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信息素养,以满足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但当前部分企业许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还有待升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更习惯采用传统的工作模式,在操作办公软件时存在不熟练的情况[4]。
三、大数据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路径
(一)更新管理理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数字化技术以及人工智能为依托的 “互联网+” 时代到来,在这种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想要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就要将大数据技术与该项工作有机结合,搭建信息管理系统,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但许多企业的领导层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思想是行为的先导,针对这种情况,需要企业领导层站在大局的角度,树立长远的战略思维,正确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实价值,联系企业经营发展的现实情况,加强顶层设计,为相关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坚实的保障。与此同时,企业的领导层还要充分发挥出榜样的领导作用,将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正式纳入战略筹备中,通过这种方式,在内部营造良好的环境,为一系列工作的稳步推进夯实基础。另外,在数据时代,互联网虚拟空间的开放自由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路径,但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信息化管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面临着信息泄露、丢失、盗取等一系列风险,对此企业的领导层还要树立风险意识,在推进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中,要统筹设计、战略安排,切勿盲目引进软件系统或者硬件设施等,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进一步强化人员管理效果[5]。
(二)加大投入力度
首先,企业要加大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投入充足资金资源用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和软硬件环境的完善优化上。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主要就是借助大数据技术,采集、整合、分析以及处理员工信息,从而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员工队伍,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人才服务。在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展工作时,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将该技术有效运用到人员评价、绩效考核以及薪酬管理等工作中,管理人员获取相关数据信息后,再对人才梯队建设的实际情况展开分析,了解企业员工当前培训、招聘工作的现状后,基于企业各项业务活动对人力资源的实际需求做有关决策,能够增强决策的正确性,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在搭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时,要注重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要在系统中设置员工的个人档案,将员工的性别年龄、学历学位以及任职培训等统一纳入个人档案,以方便后续工作的推进。为保证员工信息更新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应由员工本人负责信息的录入和更新,这就要求信息化管理系统具备丰富的功能,确保员工的相关证件以及证件扫描件等能够顺利上传。当员工所上传的资料通过审核后,会与财务部门的信息系统相联动,为财务核算以及薪资管理工作提供便利。另一方面,信息管理系统还需要具备沟通、交流等功能,即管理人员可利用该系统与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展开积极的沟通和交流,掌握员工的真实情况,保证绩效考核以及评价工作的客观性以及准确性。
其次,在应用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其一,人员招聘。现代企业在开展人才招聘工作时,要从传统单一的招聘模式中脱离出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招聘手段。在大数据背景下,线上招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明显要更高。在线上招聘过程中,主要就是以企业对人才的真实需求为导向,以各个岗位对人才的实际要求为基础,搭建优秀人才的特征模型,再利用线上招聘软件获取应聘人员的信息数据,将特征模型与应聘人员的信息综合对比后,分析应聘人员的综合实力以及未来发展空间等,决定是否向应聘人员发送面试邀请,再通过线下面试考查应聘人员。这种招聘模式能够帮助企业过滤掉不合适的应聘人员,快速招聘到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促使企业的人才队伍更加完善。
其二,人员培训。人员的培训工作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以信息化管理系统为核心的培训模式,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实现线上线下综合培训。员工可根据个人需要选择相应的培训模式。例如,某电力企业建设了自助培训分享系统,该系统的灵活性较强,具备 “随时听” 以及 “随时讲” 两大功能,员工可灵活选择参加培训的时间,并且还能够将个人工作经验以及培训心得等在系统中进行分享和讨论。授课人员只需要将课程录好后上传到系统中即可。管理人员能够利用该系统获取员工参与培训活动的时长以及效果等,并将相关数据作为衡量绩效考核结果的重要指标。
其三,绩效考核。当前,企业的经营规模以及业务性质不同,绩效考核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常见的绩效考核手段有KPI、OKR 以及BSC 等,这些考核手段的核心都是数据。通过对企业传统绩效考核模式的分析可知,主观评价在绩效考核结果中占比较大,导致考核结果不够客观,量化考核不足。对此,企业应利用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对考核指标进行优化和完善,使其权重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可以在绩效考核中融入数据驱动技术,搭建数据驱动模型,利用聚类、关联规则以及评估预测等多种方式展开量化考核,从大量的数据信息中提取出有价值的数据,为绩效考核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促进定性考核以及定量考核的科学性。
其四,人员管理。在管理各岗位人员的过程中,应针对岗位需求建立数据档案,将员工在岗位上的突出表现记录到档案中,以实现标签化管理。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员工的专业能力、工作价值以及内在潜力等展开客观的评估,发现员工的短板后制定线上培训课程补足短板,同时深层次挖掘员工的潜能,使其不断发展和进步,促进其工作价值的最大化。另外,健康的工作环境以及和谐的员工关系也有助于企业的稳健发展。在数据化管理模式的支持下,对员工离职倾向展开准确的判断,再提醒相关人员采取应对举措,可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6]。
其五,人才识别。现代企业需要根据经营现状,制定选人用人标准。在人员的职位晋升中,要利用信息化管理对人才的综合素养展开识别。为保障人才甄别的准确性,可利用数据分析掌握影响绩效的各种变量,再确定绩效结果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以此为基础,确定优质岗位候选人的选拔条件。这种人才识别和优先选拔模式,既能够量化员工在企业中的贡献因子以及有效成长程度,还能够保证岗位晋升的公正性。
其六,企业还要定期对软件系统进行升级,维护硬件设施。随着企业人力资源的不断增多,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涉及的数据也会增多。为提高信息系统的运行能力,企业要加大对先进技术手段的引进力度,做好系统的更新升级以及安全防护工作,提高系统的安全防护系数,降低信息泄露风险的发生概率,为员工的信息安全提供保障。同时还要定期对硬件设施的运行情况展开检测,及时更换老化的硬件设施,确保其能够支撑其软件系统的稳定运行。
(三)强化人员素养
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直接关系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水平。目前,许多企业都面临着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紧缺的局面。对此企业既要加强对优质管理人才的引进,还要对现有的管理人员展开培训。在培训管理人员的过程中,要制定多元化的培训手段,如专题讲座、实践培训等,通过有效的培训手段,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确保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灵活操控信息系统,避免出现理论无法结合实际的情况。除此之外,为充分调动管理人员参与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企业要建立严格的责任机制和激励措施,将人员管理职责落实到个人,对工作能力强、态度积极、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要给予精神层面的鼓励和物质层面的奖励,促使管理人员逐步形成自主学习意识,自身的岗位适应能力更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时代,各种高新技术手段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渠道。为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企业需要站在统筹兼顾的角度,考虑到自身发展的现实需求,不断革新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引进现代化软硬件设施,发展优质管理人才,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成效,助力企业的创新发展,使其完成现代化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