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民族大历史观的研究现状、趋势和建议

2023-12-26肉孜·吾斯曼孟飞

广西民族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肉孜·吾斯曼 孟飞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大历史观”的概念,它是研究历史趋势、认识历史规律的新思维,为中华民族大历史观研究提供逻辑支撑。中华民族大历史观是大历史观和中华民族历史观相互碰撞、相互作用而进入学术视野的新概念。中华民族大历史观的研究趋势主要有中华民族大历史观概念如何普及、以中华民族大历史观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大历史观阐释中国式现代化与民族复兴逻辑关系等。为此,学术界要以宏观视野塑造中华民族大发展史观,以整体思维解读中华民族大历史,以系统观念建构大统战工作格局等方面入手研究中华民族大历史观的作用、内涵、功能等。

【关键词】中华民族大历史观;大历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 者】肉孜·吾斯曼,伊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法学硕士。新疆伊宁,835000。孟飞,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系主任。湖北武汉,430079。

【中图分类号】K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23)05-0029-0007

毛泽东曾深刻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1]533~534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以“射线”的形式不断延续,有始但未终,形成一种“大历史”。习近平认为:“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2]57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打牢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因此,如何认识中华民族历史以及对其持有什么样的态度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华民族的历史不但是纵向推进中形成的久远的历史,也是横向发展中拓展的广阔的历史。这种历史之久和历史之广形成了一种“大历史”,即中华民族大历史。中华民族大历史被人脑所反映,并形成中华民族大历史观。纵向地看,中华民族大历史观是指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及态度;横向地看,中华民族大历史观是指对我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及态度。中华民族大历史观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引导人们科学认识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未来。加强中华民族大历史观研究对我们科学深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规律,准确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大势,主动抓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等方面具有深刻意义。

一、中华民族大历史观研究的前沿动态

大历史观是学术界的热门话题,大历史观强调以宏大视野考察历史,并以此答好世界之问、历史之问。中华民族大历史观也是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进入学术视野。中华民族大历史观不管在逻辑关联还是词汇流变上,都与大历史观、中华民族历史观具有高度相关性。因此,为全面掌握中华民族大历史观这一学术概念的研究现状,就要从“大历史观”和“中华民族历史观”这两个学术概念入手,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大历史观概念出现的背景。

(一)大历史观的研究现状

“历史是人创造的,历史不过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3]“它是无数单个意志交互作用而生成的合力的产物。”[3]人类历史是一个合历史,它的演进超越某个族群或共同体自身的发展,总是联系着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生存与发展。人类历史,在实践上看是一个繁杂而庞大的运动万象,是由无数个人的无数个实践构成的集合;在时间上看是一个连续而长远的运动历程,是由无数个历史片段的无数个时间阶段构成的集合。因此,人类历史是全部人类共同创造的全部历史实践和历史时间的集合体,“大”和“长”是人类历史的显著特征。大历史观思维,是客观运动着的大历史被人脑所意识的结果。英国学者大卫·克里斯蒂安试图把人类历史放在世界历史乃至宇宙历史进行考察。值得注意的是,他所考察的的历史是自然界自发发展而形成的历史,人类只不过是这种“西方大历史”的“配角”。但这种大历史观缺乏发展动力和发展方向方面的叙述,“充斥着冰冷的事实、数据和自然科学词汇,全无传统历史中生动鲜活的人文内容”[4]

国内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立场坚决反对“西方大历史”的观念,揭露西方历史虚无主义和历史终结论的本质,进而探讨“大历史观”出场的理论渊源和现实背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大历史观是以唯物史观指导的“大逻辑”。历史观是学术界的经典概念,而“大历史观”则是一个新概念,一字之差带来的效果就是“大”字表达的深层含义,“其内蕴了历史视野、科学方法、价值取向三个层面的立体框架下的‘大逻辑”[5]。第二,大历史观是一种新历史观。学术界在对于“大历史观”的考察中看到了“历史整体”,把已发生的历史、正发生的历史以及将发生的历史相连接,整体来看人类社会历史,既要认识历史的“历史”,又要深究历史的“现状”,更要把握历史的“未来”,进而揭露历史真相、把握历史大势。“大历史观”是一种新的历史观,“是连续地、整体地、发展地看历史的大视角”[6]。第三,大历史观是史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大历史观作为认识历史、解释历史、把握历史的重要方法,促使人们以大的历史格局总结历史规律、揭示历史趋势,帮助人们“从更为广阔的尺度、从长远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观察历史的运动,从古今中外的比较中评价历史并预判未来”[7]。第四,习近平“大历史观”是新的历史认识论。学术界系统研究习近平“大历史观”,并提出习近平大历史观“基于不同时间跨度的历史层累来进行多维审视”[7],把人类文明历史和世界发展历史看做自己的认识对象进行历史本体论思考,是“带有鲜明政治立场和明确政治目标的历史认识论”。[7]

(二)中华民族历史观的研究现状

中華民族历史观的概念因理论与现实需要进入学术界。二十一世纪初,面临因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大动荡引起的民族分裂势力的肆意蔓延,我国学界开始号召“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我们必须在各民族中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8]。至今,学界对中华民族历史观的研究已取得较丰富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主要围绕什么是中华民族历史观、怎样树立科学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来展开。

第一,“中华民族历史观”的内涵。学术界对中华民族历史观最朴素的认识是,中华民族历史观“确立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9],“确保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9],它是“人们对中华民族的起源、历史发展过程、历史发展动力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总的根本看法”[10]。这种认识相对直接和简单。当下,学界参考系统论对中华民族历史观进行解释,即中华民族历史观是指人们科学评价和判断中华民族发展历史、地理环境的历史意识,它以中华民族的起源、生存、特征为内容,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理论系统和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概括。[11]

第二,“中华民族历史观”的主要内容。当前普遍认为,中华民族历史观主要内容包含“中华民族整体史观”“中华民族发展史观”“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辩证史观”[12]等三方面的内容。中华民族历史观的内容并非由观念上的主观追求所规定,而是由中华民族大历史的客观历史发展所决定,这些内容既符合中华民族历史事实,又符合中华民族历史意识,因此中华民族历史观内容具有客观性和认同性,认同性是客观性的必然表现。据此,对中华民族历史观内容的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13]

第三,“中华民族历史观”培育的方法论。中华民族历史观的重要性引导我们探究如何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的研究。学术界在指导方法上提出,“坚特民族平等原则,正确认识民族与国家的关系”[14]“要始终保持整体史观”和“民族关系不可忽略的一面”[15]等。在实施方法上提出,开展以中华民族历史认知教育、中华民族历史情感教育和中华民族历史自信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培育受教育者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实践自觉”[16]。在思想方法上提出,明确培育中华民族历史观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应有贡献”[17]。这些方法具有可行性、科学性,助益于丰富群众中华民族历史认知和集体记忆,提升群众中华民族历史高度自信的思想底蕴。

(三)关于中华民族大历史观的研究

学界对于中华民族大历史观的研究处于萌芽阶段。经过梳理和整理我国学术界有关“中华民族大历史观”的研究发现,几乎没有直接提及“中华民族大历史观”的研究成果。近几年,有学者尝试将“中华民族历史观”与“大历史观”相融合。比如,有学者指出,“中华民族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华民族的历史全方位折射出‘大历史观的思想”,并更能引导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民族历史观折射出‘大历史观”,前者为后者提供了理解和把握上的新视角、新思路,后者有效解说前者的内容。[18]此观点鲜明指出,中华民族历史观和大历史观的辩证关系以及二者相融合的理论耦合与现实效应。

大历史决定大历史观,大历史观是大历史在人脑中的反映。大历史是人类的乃至世界的整体历史,理应包含着中华民族的大历史。因此,在人脑中作为大历史反映的观念也理应包含着作为中华民族大历史在人脑中反映的观念,即大历史观包含着中华民族大历史观。大历史不是抽象的历史,是由作为历史主体的个体以及各个群体所推动的历史整体。那么,大历史也是相对的“大”,而不是绝对的“大”,这个“大”的程度是由历史的空间和时间范围所决定。在科学研究中,我们一般把人类的发展历史作为一个整体看作大历史。人类作为一个大群体,也是由多個不同“类”的小群体构成,如不同国家成员构成一个“类”、不同民族构成一个“类”等。这些不同“类”构成的群体在空间和时间上也可以构成相对的“大历史”。以此可推,中华民族大历史是人类大历史的真子集,属于但不等于人类大历史,它是在人类历史内部的大历史,也是相对的大历史,不是绝对的大历史。总的来看,中华民族大历史观属于“大历史观”之范畴,后者是前者的理论渊源和方法论指导。中华民族大历史观正是在人类大历史观的母体中孕育而生的。

二、中华民族大历史观研究的主要趋势

加强中华民族大历史观研究,要以问题为导向,对症下药,才能取得良好学术成果和时代效应。当下学术界关于中华民族大历史观的研究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普及中华民族大历史观回应时代的呼声

英国学者戴维·米勒论证民族性特征时指出,民族性是一个体现历史延续性的认同,即民族既向过去延伸,也向未来延伸,因为祖先为了建立和保卫民族而呕心沥血,这不仅为了同时代人也是为了民族后代,这种行为来自于由历史延伸的民族性而激发的义务动机,以此,历史性民族共同体是一个义务共同体。[19]23~24中华民族作为历史性共同体,对民族整体的前途命运具有高度的历史责任,在长远的历史实践中形成了义务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由此,中华民族大历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统一需要以中华民族大历史的观念来阐述,即中华民族大历史观。如前所述,中华民族大历史观本身作为一种新概念,对其研究尚需广大学者集思广益。“中华民族历史观”研究经历较长的时间,学界对其进行了相对深刻的内涵阐释和意义挖掘。而大历史观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新的历史思维,新时代是形成大历史观的现实背景,换言之,大历史观根植于新时代。可见,中华民族大历史观是一个新旧相结合而成的新概念,如何科学定义并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大历史观是学术界进一步探讨的方向。

中华民族大历史观的概念需要普及。在“中华民族历史观”与“大历史观”如荼如火的研究中,需要正式提出中华民族大历史观的概念并深化认识。这不仅是观念发展的逻辑需要,“中华民族历史观”或“大历史观”的学术话语构建的需要,而且更多的是中华民族大历史这一客观存在要被反映到头脑的现实需要。实际上,中华民族大历史观的学术话语早已经隐约出现在学术研究中,只不过仍没有正式提出并深化对此概念的认识。比如,有学者想用中华民族的大历史背景来表述中华民族整体性时,尽管中华民族大历史观这一专业名词缺席,但隐约地表达出了中华民族大历史观的概念,即“四个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是“以大历史观为视角出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进行系统考察,凝练出了能涵盖中华民族历史形成全过程的话语表达”[20]

(二)中华民族大历史观对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新视角

习近平强调“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21]。以此,“中华民族历史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关联进入研究视野,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有学者指出,“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是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逻辑。”[22]而遗憾的是,在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仍未能以大历史观深刻剖析“大共同体史”。因此,要以中华民族形成“共同体”的“大历史逻辑”来论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认同、发展以及巩固的历程,加强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中华民族大历史观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一是以中华民族大历史观考察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下称“三交”)的大历史有待加强。“三交”是中华民族之所以形成中华民族的具体实践,它的发生已具有几千年的历史,这需要以中华民族大历史观进一步阐释。二是以中华民族大历史观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大逻辑”有待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大逻辑”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持续、发展并巩固的逻辑关联,宏观上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成因、发展的趋势、巩固的方法等。据此,学术界加强以中华民族大历史观系统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大逻辑”是十分有必要的。三是以中华民族大历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待加强。以大历史观铸牢“大意识”,以中华民族的大历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大意识”。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能忽视或轻视这种的意识之“大”,如中华民族的“大历史”“大共同体史”等,中华民族大历史观恰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三)中华民族大历史观有效衔接中国式现代化与民族复兴

现代化对一个国家、民族都具有深刻意义。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离不开这个国家主体民族的现代化,而中华民族作为我国的民族实体,它对实现现代化的愿望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巨大动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揭示了国家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联系,即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的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充分条件。以此逻辑可推理: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中华民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那么,如何完成这一“大过程”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以中华民族大历史观审视中华民族的大联合、大团结、大发展,这些过程实质上是中华民族实现整体性现代化需求的内在归因。中华民族过去的大历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实现自我现代化的历程。如今,中华民族比过去任何历史阶段都最接近并最有能力实现现代化,因此,以中华民族大历史观思维统筹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在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深刻回答中华民族代化之路是如何开启的,现阶段以什么样的手段推进中华民族现代化,未来要实现什么样的中华民族现代化等问题。

三、加强中华民族大历史观研究的对策建议

习近平指出:“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23]511笔者认为,中华民族大历史观这一概念由两个“大”概念组成,即“中华民族”之“大”,“大历史观”之“大”。它是一个庞大而开放的系统,应抓住这一概念的“大”这一特征,用整体思维、宏观视野、系统观念来思考中华民族大历史观涉及的关键问题,把握中华民族大历史观的“本质和现象、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偶然和必然、可能和现实、内因和外因、共性和个性、整体和局部的关系”[24]。总之,要研究中华民族大历史观就要“将历史、现在与将来贯通,将本国与世界打通”[25]

(一)以宏观视野,建构中华民族大发展史观

以宏观视野审视中华民族的大发展史,要从中华民族历史的最长时间和最大规模中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做整体、连贯研究,在长时间、大环节的规模下认识中华民族自力更生、繁荣富强、民族复兴的历史大进程,中华民族大发展史贯通古近现代历史、中华民族正发生着的现实历史以及无穷长的未来历史。以宏观视野勾勒中华民族发展的大历史,旨在纠正各民族之间在过去发生的临时性、零散性的冲突的错误认知。宏观视野强调宏观趋势,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大势。这种对大势的理解,帮助我们科学认识过去历史上发生的小摩擦和小冲突,扩大人们“身临其境”的感受,领会中华民族大历史发展的历史动因,而不是仅仅突出展现“摩擦”、“冲突”、“战争”等因素。恩格斯把“广大群众、使整个的民族,并且在每一民族中间又是使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而且也不是短暂的爆发和转瞬即逝的火光,而是持久的、引起重大历史变迁的行动”[26]304。由此看出,中华民族作为“整个的民族”,以宏观视野看,它的大历史是從民族整体强盛到民族整体的衰落,再踏上当今民族整体复兴之路的大发展史。

一方面,以中华民族过去和现在的宏观思维,建构中华民族古近现代发展史观。中华民族的古代史、近代史以及现代史是我们建构中华民族古近现代发展史观的历史资料。中华民族曾经的辉煌,到衰落,再到走向复兴是中华民族古近现代发展史的宏观趋势和大势。各民族之间存在的小规模的冲突和摩擦是各民族走向中华民族复兴大发展史中发生的小矛盾,这些矛盾是中华民族古近现代发展史向中华民族大一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方向演进的动力。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有了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心骨,共产党的主张不谋而合地成了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普遍向往。从中华民族的古代史、近代史到现代史,各民族的向往从实现中华民族大一统转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要以宏观视野科学认识中华民族在古代、近代以及现代的发展历史,并以此建构中华民族古近现代发展史观。另一方面,以中华民族未来大势的宏观视野,勾勒中华民族未来发展史观。“大历史”学派创始人、美国历史学者大卫·克里斯蒂安在《起源:万物大历史》这一著作的中文版序中写出:在人类已变得异常强大的今天,人类的下一步动作将形塑整个地球未来数千年乃至数百万年前景。[27]5从中可以看出,我们人类已有能力形塑未来历史,能够预见、计划、部署未来,这段未来史就是我们的行进方向。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未来可期、大有前途,中华民族以大历史观看,正处于青壮年阶段,未来史中更加成熟、更加美好。据此,中华民族大历史观不仅有中华民族过去的大发展史观,更具备中华民族未来的大发展史观。中华民族走向复兴是历史必然,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大历史的大趋势,正是这样的中华民族未来发展要求勾勒中华民族未来发展史观,突出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美好憧憬和可塑性。

(二)以整体思维,完整解读中华民族独特的大历史

根据斯大林对民族的定义,中华民族实体的构成具备五个共同特征,即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共同心理素质等。在这五个方面实现“共同”是一个大历史的过程,更是一个整体运动的过程。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过程无不体现其艰巨及长久。对此,坚持整体性是我们研究中华民族大历史观的基本原则。整体性表现在中华民族之整体和中华民族历史之整体,向内看是一个整体的内在历史,向外看是一个整体的外在历史。整体历史是中华民族各成员共同书写的历史,它表现在56个成员共同书写的内在整体性和世界各民族共同书写的外在整体性。无论内在历史还是外在历史,都以整体思维解读中华民族及中华民族历史,建构中华民族大历史观。

一方面,以56个民族的整体思维,构建中华民族内在大历史观。中华民族内在历史即我国各民族有史以来交往交流交融而共同书写的大历史,中华民族的内在世界,是由中华民族集体记忆(共享的黄金时代记忆)和共同的起源故事以及共同的价值观、祖先、象征等构成的内在历史叙事。若“没有对民族内在历史的足够理解,我们就会发现我们自己无法估量和判断在全球时代民族的未来发展。”[28]129实质上,中华民族大历史是为实现整体利益而践行的实践集合,是以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为重而展开的宏观历史,因此它必定蕴含着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历史逻辑,能克服狭隘的民族历史观,有效促使中华民族各成员以整体思维认识中华民族整体,引导其成员从自发的交往交流交融上升到自觉的交往交流交融。因此,中华民族大历史观的研究,要眼中既有“单个民族”发展历程,也有“整体中华民族”发展历程,既有贯穿中华民族历史起源和发展的“大事件”,又有润滑中华民族历史起源和发展的“小故事”。

另一方面,以世界民族的整体思维,构建中华民族外在大历史观。中华民族的大历史必定包含着在外在世界作用下自我发展、自我调适的世界性历史。外在历史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交锋交错交流而书写的共同历史,是一部站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史。总的来说,中华民族大历史观的学术探讨,既要坚持我国56个民族在自身历史发展中与其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历史整体形态,又要坚持中华民族历史在世界民族历史整体形态,鲜明地指出中华民族独特的大历史,由此阐释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观。

(三)以系统观念,建构大统战工作格局

系统观念的直接目的是为服务大局而合理处理各项子系统之间的矛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29]39。而大统战工作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民族工作以及外交工作等。研究中华民族大历史观要坚持系统观念,以完善党的大统战工作格局为落脚点,深刻阐述中华民族大历史观的深层内涵。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为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以系统观念阐释中华民族大历史观深层内涵需要以具体载体为依托。笔者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个认同”、爱国主义是大统战工作系统中阐释中华民族大历史观的重要载体。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历史为依据,本身是一种“历史意识”,即中华民族历史意识共同体。大历史观顾名思义是由不同的民族在自己的历史行进中逐步走向统一体的流变过程在人脑中的集中反映,此过程必然是各民族历史汇聚的大趋势。以大历史观考察此过程,唯有历史才是真正反映“历史意识共同体”的证明材料。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大历史观关系中,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后者则是前者的充分条件。二是“五个认同”是立体式镶嵌在一起构成的统一体,是中华民族大历史观的内核。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在本质上规定“五个认同”,而“五个认同”是阐释中华民族大历史观的五个维度,在具体内容上把中华民族大历史观整体形塑为五维空间,也是中华民族大历史观自我叙述的五个向度,与其说“认同是中华民族历史观的内核”[30],不如说“五个认同”是中华民族大历史观的内核。三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大历史观成型并发展的内在动力。没有爱国主义,中华民族大历史观将失去动力源泉。总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五个认同”,“五个认同”转化为爱国主义,以此完成从意识到认同,再到主義的升华,三者统一构成了党的大统战工作格局。研究中华民族大历史观,就要以完善党的大统战工作格局为落脚点,系统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个认同”、爱国主义的内在关系。

(本文系伊犁师范大学一般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研究”(2023YSYB055)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3]左亚文,李栋.论恩格斯晚年历史合力论的根本问题[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4).

[4]朱孟光,周良书.“大历史观”的概念由来与思想源流考辨:兼论习近平总书记“大历史观”概念的思想渊源[J].理论导刊,2022(12).

[5]贾丽民,赵聪.大历史观:新时代对唯物史观的运用与发展[J].学习与实践,2022(1).

[6]金梦,周良书.习近平大历史观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性发展[J].理论视野,2020(6).

[7]张瑞,曲晓范.习近平“大历史观”对唯物史观的继承与发展[J].学术探索,2022(11).

[8]卢高彬.应在各民族中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3(6).

[9]田忠福.新形势下树立中华民族历史观应坚持的观点[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报,2004(4).

[10]赵健君.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观体系的构建[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

[11]王文光,胡明,马宜果.中华民族历史观与“四个共同”研究论纲[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

[12]赵天晓,彭丰文.新时代党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及其重大意义[J].民族研究,2022(2).

[13]陈育宁.中华民族历史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6).

[14]赵健君.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观体系的构建[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

[15]廖靖靖.交融·认同·传承:论何兹全先生的中华民族历史观[J].史学史研究,2022(1).

[16]海路,杨柄.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内涵、价值与实践路径[J].民族研究,2022(4).

[17]高文侠.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N].中国民族报,2021-11-23(06).

[18]张晓校,张媛媛.中华民族历史观的“大历史观”视角”[J].黑龙江民族丛刊,2022(2).

[19][英]米勒.论民族性[M].刘曙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20]宋春霞,陈智.“四个与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深化[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

[21]习近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1-08-29(01).

[22]本报评论员.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N].民族教育报,2021-11-05(01).

[2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24]许先春.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初探[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1(2).

[25]李捷.中共党史党建学视野下的大历史观与正确党史观[J].教学与研究,2023(1).

[26][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7][美]大卫·克里斯蒂安.起源:万物大历史[M].孙岳,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

[28][英]安东尼·史密斯.民族主義:理论、意识形态、历史[M].叶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

[29]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0]徐杰舜,徐桂兰.加强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现状考察与对策[J].西北民族研究,2004(3).

RESEARCH STATUS OF,TREND OF,AND SUGGESTION ON THE GREAT HISTORICAL VIEW OF THE CHINESE NATION

Rouzi·Wusiman,Meng Fei

Abstract: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emphasized several times the concept of the “Great Historical View”,and it is a new thought to study historical trends and recognize historical rules,providing logical support for researching the great historical view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great historical view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a new concept that has entered the academia due to the collis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great historical view and the Chinese nation's historical view. The research trend of the great historical view of the Chinese nation mainly includes how to popularize the concept of the great historical view of the Chinese nation,the exploration of a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with the great historical view of the Chinese nation,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and national rejuvenation with the great historical view. Therefore,the academia should study the effect,connotation,and func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s great historical view from such aspects as shaping the great historical view of Chinese nation with a macro perspective,interpreting the great history of the Chinese nation with a holistic thinking,and constructing the great united front work pattern with a systematic idea.

Keywords:The great historical view of the Chinese nation;grand history;a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责任编辑:奉 媛〕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到二〇三五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体逻辑与战略路径研究”(21ZDA072)。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浅析民族地区德育资源的开发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中的当代价值
精准扶贫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关系分析
深化“五个认同”教育 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索
从郭嵩焘的资本主义观看待中华民族共同体自在到自觉的转变
正确认识“多元一体”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
1912至1949年期间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塑与修正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