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熏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

2023-12-26仲瀚洁江苏省沭阳县中医院2236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24期
关键词:传导神经研究组

仲瀚洁 王 莹 薛 敏 江苏省沭阳县中医院 2236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引发的微血管病变,常累及周围神经与植物神经功能,导致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延迟;该病早期症状以感觉障碍为主,临床呈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晚期可进展为糖尿病足、足部自发溃疡或水疱,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主要通过严格控制血糖、改善局部循环和营养神经等手段治疗DPN,但治疗效果不佳[2]。中药熏洗是中医外治的重要方法,可刺激肢端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和淋巴回流,起到活血止痛、散寒止痛的作用,在骨关节炎、术后创面瘀肿、软组织损伤等临床治疗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此,本研究探讨了中药熏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2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符合DPN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外伤性神经损伤、血管疾病、营养障碍等致周围神经病变者;合并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糖尿病并发症者;严重下肢皮损者;过敏体质及对中药过敏者;意识不清楚,不能配合完成相关治疗和检查者。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22例,平均年龄(53.28±4.09),空腹血糖(7.08±1.11)mmol/L,餐后2h血糖(8.86±1.26)mmol/L,糖尿病病程(7.36±1.25)年,神经病变病程(5.43±0.81)年;研究组中男28例,女23例,平均年龄(54.05±3.84),空腹血糖(7.10±1.16)mmol/L,餐后2h血糖(8.90±1.31)mmol/L,糖尿病病程(7.41±1.19)年,神经病变病程(5.51±1.02)年。两组的性别、年龄、血糖指标、糖尿病和神经病变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在内分泌医生指导下予以药物降糖治疗,控制空腹血糖(FPG)在6.0~9.0mmol/L,餐后2h血糖(2hPG)在7~11mmol/L,同时予以硫辛酸注射液(江苏神龙药业有限公司,12ml/0.3g)静脉滴注1次/d,1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包括:(1)饮食护理:帮助患者控制每天摄入的总热量,保持摄入饮食的三大营养物质科学配比;(2)足部护理:每日用温水来洗脚,保持皮肤的清洁和保温,避免皮肤的干燥和开裂,并做好足部水疱、擦伤、瘀肿的护理工作。研究组给予白玉灵验散熏洗,处方:制川乌15g、制草乌15g、醋乳香15g、醋没药15g、白芷15g、甘草6g、牛膝15g、木瓜15g、盐黄柏15g、当归15g、醋延胡索15g、刘寄奴15g、花椒6g、防风10g。每日1剂,水煎至200ml,将药液放置足浴桶内,再加水至总药液量达2L,调节温度37~41℃,熏洗时患者取坐位,使药液没过小腿,30min/次,1次/d,连续熏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症状:干预前后使用多伦多评分系统(TCSS)评估患者临床症状改变,该量表包括神经症状(6分)、感觉功能(5分)、神经反射(8分),总分0~19分,分值越高则病情越严重。(2)神经传导功能:采用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上海诺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NeuroCare-D1型)测定胫后神经、腓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3)疼痛强度评估:使用震动感觉阈值检查仪(美迪信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Sensiometer A200型)测定双足震动感觉阈值(VPT),检查时环境温度20~30℃,患者取仰卧位,双足放平,静息10min后由专科护士完成VPT检查。根据VPT值分为正常(<10V)、临界值(10~15V)、感觉减退(16~24V)、感觉缺失(≥25V),依次记为0分、1分、2分、3分。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干预前,两组的TCSS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神经症状、感觉功能和神经反射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神经症状、感觉功能及神经反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TCSS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分)

2.2 神经传导功能变化 干预前,两组胫后神经和腓神经的SCV、M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胫后神经和腓神经的SCV、MCV均显著加快(P<0.05),且研究组胫后神经和腓神经的SCV、MC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神经传导功能比较

2.3 疼痛症状 干预前,两组双足VP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双足VPT值均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双足VPT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双足VPT值变化比较分)

3 讨论

DPN是糖尿病患者的高发性并发症,DPN发病初期会出现四肢疼痛麻木症状,随着病情加重可进展为足部溃疡,甚至局部组织坏死、感染,导致糖尿病坏疽。DP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主要包括糖代谢紊乱、氨基酸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免疫机制异常等[4]。目前DPN的西医临床治疗也主要围绕发病机制开展临床治疗,包括降糖、改善微细血管循环、改善神经缺氧缺血状态、抗氧化应激等药物治疗,但治疗周期长,且效果不理想。近年来,有研究显示[5],中药方剂洗液、熏蒸等中医传统外治方法在DPN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且安全性高,治疗费用低,逐渐成为DPN治疗的重要辅助方法。

传统中医认为,DPN属“消渴病痹症”,其病因病机主要由于消渴日久致阴损而气血耗伤、阴阳俱损、气机滞留、血行不畅,使得四末阳气、津液不得达,肌肉筋脉失养,出现肢体麻木、疼痛不适和感觉异常等症状,多见气虚血瘀证、痰瘀阻络证。因此,DPN的临床治疗应以滋阴益气、化瘀通络之法。本研究采用白玉灵验散对DPN患者进行熏蒸,结果显示,虽然两组干预后神经症状、感觉功能、神经反射评分及双足VPT值均显著下降,但研究组神经症状、感觉功能、神经反射评分及双足VPT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白玉灵验散熏洗能缓解DPN临床症状,减轻患者双足疼痛强度,其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本研究采用的白玉灵验散为我科室老中医验方,方中川乌、草乌能温经止痛、祛风除湿;乳香、没药、木瓜、当归、元胡、刘寄奴能助通经活络,并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之功;白芷、黄柏具有散风除湿、滋阴化浊功效;牛膝能活血通经、利水通淋。诸药合用,共奏滋阴益气、化瘀通络之功。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也表明,川乌、草乌具有抗炎、镇痛、降血糖等药理活性,尤善于治疗风湿痹痛[6]。乳香、木瓜、当归等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和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7],白芷、黄柏解热、解痉和镇痛效果优良,花椒、防风挥发油丰富,能促进微循环,改善神经的缺血和缺氧状态[8]。诸药合用,共同发挥治疗作用。此外,通过熏洗的方式,借助热效应组方中有效成分能经足部毛细血管抵达血液循环,并通过热效应促进双足微循环,提升肢端皮肤、血管和神经的血供,达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周围神经功能的双重作用,从而改善DPN临床症状,减轻双足疼痛刺激[9]。

长期糖代谢异常引发的血管病变,会导致神经组织局部微循环障碍,并对肢端神经营养和神经细胞代谢产生影响。神经传导速度改变是DPN诊断和病情评估的重要参数,其中胫后神经、腓神经的感觉神经对高血糖引起的改变敏感度高,表现为传导速度的改变,并与DPN病情呈显著相关[10]。本研究检测DPN患者神经传导功能发现,干预前,两组胫后神经和腓神经的SCV、M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胫后神经和腓神经的SCV、MCV均显著加快(P<0.05),且研究组胫后神经和腓神经的SCV、MC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药熏洗能改善DPN患者神经传导功能。笔者分析这主要得益于中医熏洗对局部微循环的改善,进而改善肢端营养状况,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

综上所述,中药熏洗能显著改善DPN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双足疼痛强度,并能修复神经系统,改善肢端神经障碍,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传导神经研究组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神奇的骨传导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神经”病友
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早搏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