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院前康复教育联合个体化康复锻炼对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效果

2023-12-26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部湖南省衡阳市4212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24期
关键词:个体化肌力康复训练

胡 杉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部,湖南省衡阳市 421200

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ADHF)是心脏结构或功能出现急性病变引起的心输出量急剧降低、器官组织灌注不足的心血管疾病[1]。该病有着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这类患者可出现平衡失调、肌力、活动耐力下降等症状,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及早进行合理有效的康复训练,改善患者的机体情况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受患者心功能的影响,为患者的安全考虑,ADHF稳定期以前多以卧床休息为主,再于出院前给予康复教育,指导其适当进行康复运动。有研究[2]指出,于康复早期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有利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个体化康复锻炼是一种根据患者的机体情况进行评估后制定的与患者相匹配的训练方式[3]。为探究ADHF患者更好的康复训练方案,改善患者的躯体症状,本文将出院前康复教育联合个体化康复锻炼应用于ADHF患者,旨在探究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心内科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86例ADH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2.26±4.81)岁;心功能分级:Ⅱ级18例,Ⅲ级25例;吸烟史:有吸烟史21例,无吸烟史22例。观察组43例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71.96±4.83)岁;心功能分级:Ⅱ级19例,Ⅲ级24例;吸烟史:有吸烟史22例,无吸烟史2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ADHF的诊断标准[4];(2)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3)经主管医师评估可进行康复锻炼,且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1)存在认知异常无法配合研究者;(2)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肿瘤及免疫系统疾病者;(3)合并重度心肌炎、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者。

1.2 方法 对照组于出院前给予康复教育。住院稳定期按照常规给予运动训练指导。出院当天,对患者进行康复教育,内容包括:体重的监测:固定于每日晨起排尿后测量体重;饮食指导:限盐,液体摄入量为1 500~2 000ml/d;活动:根据自身耐受情况适当进行功能锻炼。出院1个月返院复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康复锻炼指导,包括:(1)建立团队:主任医师、护士长为组长,心内科主治医师1名、康复师1名、主管护师2名及科内护师为成员。小组成员通过检索文献并进行精读分析,形成康复锻炼方案初稿和训练日志初稿,经组长审核通过后实施。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评估患者机体功能、方案实施方法)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对患者进行指导。(2)评估:由小组成员对患者的肌力、移动能力、活动耐力、平衡力进行评估。无法独立完成端坐起立,步行速度≤0.4m/s,持续步行时间<2min,双足自主站立<10s者为1级;可独立完成端坐起立,步行速度0.4~0.6m/s,持续步行时间2~10min,双足自主站立≥10s者为2级;1min内可独立完成端坐起立5次,步行速度0.6~0.8m/s,持续步行时间10~20min,双足自主站立≥10s且能自主步行3m者为3级;15s内可独立完成端坐起立5次,步行速度>0.8m/s,持续步行时间>20min,单足自主站立≥10s者为4级。将结果填写于日志中。(3)实施:1级:肌力训练:坐于床边,使上身前倾,手推床面协助站立;平衡训练:双足分开,宽度与患者肩宽相同,双手保持前伸15cm;耐力训练:持续行走10min;移动能力训练:行走中突然停止、起步。2级:肌力训练:坐于床边,使上身前倾,双手向前伸,站立;平衡训练:双足分开,宽度与患者肩宽相同,双手保持前伸25cm;耐力训练:持续行走20min;移动能力训练:行走中突然加速。3级:肌力训练:坐于床边,上身直立,双手于胸前交叉,站立;平衡训练:双足合并,双手保持前伸15cm(耐受者可逐渐过渡至25cm);耐力训练:持续行走20min;移动能力训练:行走中突然变向。4级:肌力训练:坐于床边,上身直立,双手于胸前交叉,快速站立;平衡训练:将3级中的姿势改为半蹲;耐力训练:持续行走20min;移动能力训练:行走中与之沟通,同时突然变向。在日志中对训练结果进行记录。训练3次/周,30min/次,根据患者的耐受能力,可对训练的频率进行适当调整,每次进行训练后进行放松运动。(4)持续训练:患者出院前,复评患者情况,并指导患者对自身情况进行评估,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训练方案进行调整,训练时间根据耐受可调整为1h,嘱患者出院后严格按照方案进行继续训练并完成日志填写。建立交流群,每天在群内进行打卡记录,有任何问题亦可在群内提出或者致电科室咨询。出院1个月返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1)心脏功能:出院时、出院1个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诊断系统(迈瑞,型号:DC-N3S,粤械注准20172061327)对患者的LVEF、PFVA进行检测。(2)生活质量:出院时、出院1个月,选择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量表(MLHF-Q)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该量表共4个维度,总分最高分为105分,分数高者其生活质量更低。(3)躯体症状:出院时、出院1个月,采用心衰症状状态问卷[5]对患者的躯体症状情况进行评估。该问卷包含呼吸困难、夜间入睡困难、疲劳等项目,各项得分最高均为12分,得分越高者,其躯体症状越严重。

2 结果

2.1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 出院1个月,观察组LVEF、PFVA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

2.2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出院1个月,观察组MLHF-Q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分)

2.3 两组躯体症状对比 出院1个月,观察组躯体症状评分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躯体症状对比分)

3 讨论

ADHF是HF的一种常见急症,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使其成为人们健康生活的重要威胁因素[6]。传统医学认为,ADHF患者心功能差,活动耐力低,减少活动卧床休息是其最佳选择,医护人员也认为过早进行功能训练会加重患者的心脏负担,对患者的安全产生威胁,影响患者的预后。临床上常于患者出院时给予康复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短期的生存质量[7],但其在康复训练上面的作用相对局限。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未进行良好康复训练的ADHF患者,预后多不良,常伴有衰弱的表现,死亡率居高不下。个体化康复锻炼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且在老年HF[8]、关节骨折[9]的恢复中效果显著。有研究表示,可在ADHF患者康复早期适当进行康复训练,以增强患者的机体功能,有利于患者的预后[10]。本文将出院前康复教育联合个体化康复锻炼应用于ADHF患者的治疗中,以期达到改善其生活质量、心脏功能及躯体症状的效果。

ADHF患者血流动力学存在异常,心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受损,LVEF、PFVA是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能够反映患者的心功能情况。本文结果显示,出院1个月,观察组LVEF、PFVA均较对照组高(P<0.05)。说明将出院前康复教育联合个体化康复锻炼应用于ADHF患者可以改善其心脏功能。可能是因为个体化康复锻炼于ADHF患者恢复早期对患者的机体情况(肌力、移动能力、活动耐力、平衡力)进行系统的评估,确保安全后,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且该训练内容和强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设立,既避免了训练强度过高,使患者出现不耐受,影响其安全的情况出现,又使患者得到了有效的训练,以此使其心功能得到增强。这与仝林等[11]的研究结果类似。

本文结果显示,出院1个月,观察组MLHF-Q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说明将出院前康复教育联合个体化康复锻炼应用于ADHF患者可以改善其生活质量。可能是因为ADHF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以保证其安全,使其肌力、活动耐力、平衡能力均下降,导致生活质量随之下降。个体化康复锻炼在患者的恢复早期,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让患者尽早开始康复锻炼,且锻炼方案根据对患者的肌力、活动耐力等的评估进行调整,既满足患者的锻炼需求,使其得到有效锻炼,又防止锻炼过程中由于不耐受出现安全问题,以此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与李晴[12]的研究结果类似。

ADHF可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头晕等症状,但这些情况可随着病情的恢复有所缓解。本文结果显示,出院1个月,观察组躯体症状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说明将出院前康复教育联合个体化康复锻炼应用于ADHF患者可以改善其躯体症状。可能是因为ADHF患者长期卧床缺乏运动,易引起肺不张和体液循环不畅,导致呼吸困难和下肢水肿,且长期保持卧位使心脏泵血能力进一步下降,突然的体位改变可引发头晕,这些临床症状往往经久不退。观察组在患者恢复早期即开始康复训练,减少了卧床时间,增加了活动量,以此对上述症状进行有效改善。

综上所述,出院前康复教育联合个体化康复锻炼应用于ADHF患者可以改善其心脏功能、生活质量及躯体症状。

猜你喜欢

个体化肌力康复训练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