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文关怀的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在急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

2023-12-26夏春霞檀心芳顾承红刘慧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江苏省南京市210001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24期
关键词:护患输液护理人员

夏春霞 邓 净 檀心芳 顾承红 刘慧敏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江苏省南京市 210001

近年来,伴随着急诊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在急诊就诊的患者人数较以前显著增多。静脉输液作为一项治疗手段在急诊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可是有较多患者在输液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良事件,比如静脉炎、发热反应、药物过敏以及循环负荷过重等[1]。除此之外,急诊科工作较为复杂,突发事件多,加上科室环境嘈杂,导致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疾病不确定感较为强烈,心理压力不断加重[2]。科学高效的护理方式能规避各项导致不良事件的风险因素,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显著提升疾病治疗效果。基于人文关怀的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是以患者为中心,护理人员通过沟通的方式帮助患者进行身心调适,应对应激,使其向健康方向发展,目前得到临床广泛应用,且效果满意[3]。因此,本文对我院的80例急诊输液患者进行观察,探讨基于人文关怀的治疗性沟通护理在患者输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80例在我院急诊科输液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4.21±1.27)岁;学历:本科及以上10例,专科15例,高中及以下15例。实验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4.38±1.64)岁;学历:本科及以上12例,专科14例,高中及以下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18岁;(2)患者家属对研究有知情权且自愿参加;(3)患者首次在我院急诊科接受输液治疗。排除标准:(1)精神病患者;(2)有其他严重疾病者;(3)依从性较差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护理:(1)根据患者病情以及药物规定,对输液速度进行严格把控。(2)患者在输液时密切观察有无出现不良反应,如若出现立刻采取手段进行干预。(3)在执行操作时,对输液器及药物要进行严格检查,避免出现失效的情况。实验组患者接受一般护理+治疗性沟通护理:(1)一般护理方法同对照组。并建立沟通护理小组,将护理人员的学历、工作年限、能力作为参考水平,选出组长和组员共8名。由组长对组员进行治疗性沟通护理培训,目的是加强护患沟通认知,便于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2)关系性沟通: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了解收集,并将诊疗环境、疾病相关知识、输液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静滴速度耐心且认真向患者说明。并叮嘱患者不要随意对静滴速度进行调节,避免速度过快导致循环负荷过重。除此之外,主动与患者交谈,了解其喜好、生活习惯等便于拉近双方亲近关系,保证后续治疗工作得以继续有效推进。该部分时间为15min。(3)评估性沟通:在患者第1次以及第2次输液治疗进行,询问患者是否了解自身病情情况、输液不良事件、是否担心疾病预后、有无存在负面情绪、目前有哪些健康问题等。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并对患者主诉内容进行评估,便于后续沟通有效进行。该部分时间为20min。(4)治疗性沟通:患者第3次输液治疗以及治疗结束后,一共沟通4次,具体内容为:通过向患者发放健康手册以及通过电视播放疾病相关知识宣传片,使患者能够得到信息支持。向患者详细介绍输液不良事件,比如:针头滑落、液体外渗等。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对于担心自身疾病预后的患者,护理人员需将诊治医生履历、输液时的各项措施、康复护理手段介绍给患者,以打消患者对疾病预后的担心。可以提供相关治疗案例以打消患者无法应对自身疾病的担心。对存在负面情绪的患者,为其提供有效心理支持,疏导不良情绪,使其建立对疾病良好认知,加强治疗信心。对健康存在困扰的患者,应指导其如何预防常见疾病,如何合理运动。并可以通过微信让患者遇到健康问题时对护理人员进行询问。(5)由于急诊科工作繁忙,为了本次研究能够更好地推进,在排班时着重向8名研究组人员倾斜。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疾病不确定感。以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评价两组疾病不确定感,分别从不确定性、信息缺乏、不可测性以及复杂性4个方面33个条目观察评分,总分33~165分,评分越高表示疾病不确定感越强烈[4]。(2)以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抑郁和焦虑水平,总分均为100分,评分越高焦虑和抑郁情况越严重[5]。(3)对比两组疼痛、针头脱落、血管周围淤血和滴速过快发生情况。(4)对比两组服务态度、排队等待、治疗不满等引起的护患矛盾或其他矛盾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疾病不确定感对比 护理前,两组疾病不确定感各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疾病不确定感各项评分均比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疾病不确定感对比分)

2.2 两组焦虑和抑郁程度对比 护理前,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对比分)

2.3 两组不良事件对比 实验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7.50%,比对照组的25.00%低(χ2=4.501,P=0.033<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事件对比

2.4 两组护患矛盾对比 实验组的护患矛盾总发生率为10.00%,比对照组的30.00%低(χ2=5.161,P=0.029<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患矛盾对比

3 讨论

急诊科作为医院重点科室之一,所承担的任务不仅是危急患者的救治,还包括所有急诊患者的输液治疗工作[6]。急诊患者病情较为复杂、疾病种类较多,急诊输液量巨大,导致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较大,需要面对年龄参差不齐的患者的同时,还要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7]。因此,很容易因为注意力被分散而导致各种不良事件出现。为此本文将基于人文关怀的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服务应用于急诊输液室内。

基于人文关怀的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是以患者为中心,护理人员通过进行充分沟通的方式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想法,帮助患者进行身心调适,应对应激,使其向健康方向发展,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及针对性,经临床实践取得理想效果[8]。本文结果显示:护理后,实验组疾病不确定感、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人文关怀的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可改善急诊输液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不良心理。分析原因,急诊输液患者因疾病相关知识缺乏会导致患者产生对自身疾病的不确定感,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9]。实验组首先通过关系性沟通环节加强了患者对陌生输液环境的适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评估性沟通和治疗性沟通环节,通过了解患者疾病状态、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自身健康状态的认知、患者的情绪、对疾病是否存在恐惧心理等情况,对患者进行治疗性沟通的针对性干预,为患者提供疾病相关知识及良好心理支持,提升患者认知水平,缓解心理压力,利于急诊输液患者疾病不确定性及不良心理的改善。实验组不良事件、护患矛盾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取基于人文关怀的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可减少急诊输液患者不良事件、护患矛盾的发生。分析原因可能是通过关系性沟通告知患者输液安全相关注意事项,并进行输液安全指导,利于减少输液不良事件发生;同时通过评估性沟通对患者是否了解输液不良事件进行评估,并给予针对性的知识宣教,通过疾病宣教手册、电视播放疾病相关知识宣传片,帮助患者获得更多输液不良事件鉴别及应急处置等相关安全知识,提升患者对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认知及应急处理能力,使其在出现不良事件前可及时识别并做出应急处理,及时向护理人员进行反馈并得到及时处理,进一步有效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有效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护患矛盾的发生,同时通过增加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而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对减少护患矛盾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10]。

综上所述,急诊输液患者实施基于人文关怀的治疗性沟通护理取得了显著效果,可有效缓解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不良情绪的同时,降低不良事件及护患矛盾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猜你喜欢

护患输液护理人员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