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对新生儿肺炎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3-12-26王跃华曹春芳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检验科福建省龙岩市364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24期
关键词:血细胞形态学检出率

林 卫 王跃华 曹春芳 陈 媛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检验科,福建省龙岩市 364000

临床上将出生时间<28d的婴幼儿称为新生儿,新生儿由于免疫力低下,呼吸道发育不成熟,无论是在母体内还是出生时,都易受到病毒、细菌和病原体感染。其中肺炎为新生儿感染死亡率极高的呼吸系统疾病,统计显示[1],新生儿肺炎致死率超过新生儿总死亡人数的1/5,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新生儿染上肺炎时,可有湿啰音、咳嗽、气促和其他症状,若未得到及时干预,患儿随病程进展存在呼吸衰竭、脑缺氧、肺气肿等危险事件发生情况。因此,早发现、早处理显得尤为重要,对新生儿感染肺炎早期诊断可为患儿提供最佳救治时机,对降低其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血液常规检查在临床上经常使用,虽能反映血细胞的类型和各类细胞的数目,却不能表现血细胞的外周形态,因此往往无法有效诊断。血细胞形态学是一种比较基本而又常规的方法,用光学显微镜对患儿的血涂片进行观察,血细胞的外周形态可更直观的展现,检测的速度比较快,该方法可帮助医生做出更精确的诊断[2]。为研究血液常规检查、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两种方式的检查结果,提高新生儿肺炎的检出率,本研究选取我院疑似新生儿肺炎患儿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1—10月79例疑似新生儿肺炎患儿,其中男38例,女41例,日龄1~24d,平均日龄(12.57±3.97)d,病程1~82h,平均病程(41.53±4.29)h,其中足月儿47例,早产儿32例。纳入标准[3]:(1)近半个月内无药物、手术治疗史;(2)日龄<28d;(3)除疑似肺炎外无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或先天遗传缺陷。排除标准:(1)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儿;(2)伴有心力衰竭、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的患儿。

1.2 方法 血液常规检查:在确认患儿为空腹状态后,经安尔碘皮肤消毒,采集静脉血2ml。血液分析:将采集的血液通过抗凝、稀释等步骤,利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Sysmex Corporation XS-20)对本研究涉及的血液异常情况、各项血液细胞进行检测。参考血液检测的指标范围,标记异常/正常的标本,完成阳性、阴性等评价指标的判别。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仪器选择全自动推片染片机(Sysmex Corporation SP-10),将采集的患儿血液经过自动推片、瑞氏染色、干燥后进行显微镜观察。光学显微镜(奥林巴斯CX-Z1)观察:调试好光学显微镜后,将血涂片置于载物台,查看血涂片上的血细胞外周形态、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的异常情况。阳性标准:如出现中毒颗粒/空泡变性、异型淋巴细胞、有核红细胞、白细胞分类异常、血小板计数异常、红细胞及白细胞等任一项,即可判定检验结果阳性。

1.3 观察指标 将检查方法所得结果与金标准(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症状检查)进行比对;灵敏度=真阳性(a)/[a+假阳性(c)]×100%;特异性=d(真阴性)/[d+假阴性(b)]×100%;诊断准确率=(a+d)/总例数×100%。并比较研究对象白细胞分类计数及中毒颗粒/空泡变性、异型淋巴细胞、有核红细胞阳性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将血液常规检查及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诊断结果与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结果进行比对,见表1、2。

表1 血液常规检查与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对比

表2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与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对比

2.2 检出情况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灵敏度、准确度及特异度均高于血液常规检查(P<0.05),见表3。

表3 血液常规检查与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检出情况对比(%)

2.3 有核红细胞、中毒颗粒/空泡变性、异型淋巴细胞阳性检出率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中毒颗粒/空泡变性、异型淋巴细胞、有核红细胞阳性检出率与血液常规检查相比显著较高(P<0.05),见表4。

表4 中毒颗粒/空泡变性、异型淋巴细胞、有核红细胞阳性检出率对比[n(%)]

2.4 白细胞分类计数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嗜碱粒细胞(BA)显著高于血液常规检查,而淋巴细胞计数(LY)、单核细胞(MO)、中性粒细胞(NE)、嗜酸粒细胞(EO)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5。

表5 血液常规栓查与血细胞形态学验查白细胞分类计数对比

3 讨论

新生儿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免疫系统,对外界病菌的抵抗能力较弱,在新生儿感染肺炎时,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护理措施,防范风险事件的发生,否则病菌易滋生和传播,致使病情恶化[4-5]。

血常规检验作为临床治疗的基础检验方式,在新生儿肺炎诊断中也应用较多。但在实际检查工作中,对检验人员却有着更高的要求,需要其能够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作出确切的结论。血液细胞存在多样性、差异性大,甚至有的细胞内出现缺陷情况,很难仅从外在形态上区别患儿的血液细胞[6]。且由于不同类型血液细胞结构与功能均有差异,导致其表面特征也不尽相同,这给血常规检验带来一定难度,如有核红细胞与炎性细胞等,比较难分辨。有学者研究表明[7],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新生儿肺炎的检出率较高。为进一步验证学者观点,本研究选取我院疑似新生儿肺炎患儿,探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血液常规检查这两种血细胞检测方法准确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灵敏度、准确度及特异度(92.06%、93.75%、92.41%)与血液常规检查(69.84%、50.00%、68.82%)相比显著较高(P<0.05),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中毒颗粒/空泡变性(32.91%)、异型淋巴细胞(18.99%)、有核红细胞(29.11%)阳性检出率与血液常规检查(0.00%、5.06%、7.59%)相比显著较高(P<0.05);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BA显著高于血液常规检查,而LY、MO、NE、EO无显著差异(P>0.05)。分析原因: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通过将血液样本制成血涂片,并进行染色处理后,更便于检验人员观察血涂片中的血细胞形态、LY、MO、NE、EO、BA的异常情况。因此,相比于不能识别血液细胞形态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对于血液细胞异常阳性检出率更高。单纯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于血液细胞异常形态无法辨别,仅显示血液细胞数量,导致检验人员或医师仅能从不同血细胞数量上判断患儿是否患有血液相关病症,致使诊断结果出现误差[8]。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主要依靠光学显微镜以及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检测经验。当血涂片经专业流程被染色后,能在光学显微镜下更为清晰地呈现出各种血液细胞外观,有助于检验人员直观地观察,并做出更准确的判断[9]。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肺炎采取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可提高检出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及特异度,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血细胞形态学检出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血细胞分析中危急值的应用评价
沙塘鳢的血细胞分析
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操作台使用体会
医学微观形态学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
数学形态学滤波器在转子失衡识别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