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联合利可君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

2023-12-26江西省婺源县人民医院3332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24期
关键词:血常规白细胞粒细胞

刘 钢 江西省婺源县人民医院 333200

恶性肿瘤在临床极为常见,死亡率较高,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加上不良的饮食习惯,使我国的恶性肿瘤患者不断增多,且越来越年轻化,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极大的精神负担,多数患者手术后常转移,因此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证实为分化不良的症状类型,还需要增加化疗辅助治疗,以防止癌细胞转移,延长患者生存周期[1]。化疗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治疗手段,我科就诊的患者实施化疗治疗取得理想效果。然而化疗常导致骨髓抑制,使粒细胞数量减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不仅影响其化疗周期的顺利完成,还延长其住院时间,增加其经济负担[2]。因此,如何解决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问题成为改善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工作。研究发现,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可促进粒系造血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促进粒细胞增殖、分化,并可增加粒系终末分化细胞的功能[3]。利可君作为一种半胱氨酸衍生物,服用后在十二指肠碱性环境下与蛋白结合形成可溶性的物质迅速被肠道所吸收,增加骨髓造血系统的功能,使白细胞计数得以提高[4]。然而临床关于rhG-CSF联合利可君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粒细胞减少临床效果的研究较少。本文选取本院近2年收治的84例恶性肿瘤化疗后粒细胞减少患者为对象,探讨rhG-CSF联合利可君治疗的成效,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接受治疗84例恶性肿瘤化疗后粒细胞减少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条件:(1)化疗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化疗后粒细胞低于1.5×109/L;(2)患者预计生存期6个月以上;(3)具有完整的资料,化疗2周以上,采用国内标准化疗方案治疗。排除条件:(1)认知功能异常;(2)对本次研究药物存在过敏现象;(3)肝肾功能异常;(4)近期使用过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55.23±3.34)岁;肿瘤类型:肺癌12例、结直肠癌12例、胃癌8例、乳腺癌4例、其他6例。观察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34~77岁,平均年龄(55.89±3.56)岁;肿瘤类型:肺癌12例、结直肠癌12例、胃癌8例、乳腺癌4例、其他6例。2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患者在对研究知情的基础上签署相关知情文件,且在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下开展本次研究。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rhG-CSF注射液(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90049,规格:200μg)治疗,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如患者粒细胞计数在0.5~1.5×109/L,注射200μg/次,1次/d;如患者粒细胞计数低于0.5×109/L,注射400μ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利可君(江苏吉贝尔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5443,规格:20mg)治疗,3次/d,20mg/次。两组患者均在化疗前1周给药,化疗当天停止给药,化疗后给药2周。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成效判断标准:治疗后重复测量患者血常规显示粒细胞计数≥2.0×109/L为显效;治疗后重复测量患者血常规显示粒细胞计数增加0.5~1.0×109/L为有效;治疗后重复测量患者血常规显示粒细胞计数增加低于0.5×109/L为无效。显效与有效患者人数相加为治疗总有效率。(2)血常规检查结果: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及血红蛋白水平。(3)免疫功能水平:患者治疗前后,空腹取静脉血,采用深圳迈瑞 CL-2000i全自动化学免疫分析仪,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通过荧光显微镜计算荧光阳性细胞百分率(CD3+、CD4+、CD8+细胞百分率),严格按照说明书步骤进行操作。(4)不良反应,记录患者出现骨痛、恶心呕吐及皮疹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 结果

2.1 治疗成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χ2=8.571,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成效对比[n(%)]

2.2 血常规检查 2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及血红蛋白水平显著提升,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对比

2.3 细胞免疫功能相关指标 2组患者治疗后CD3+、CD4+及CD8+指标均显著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对比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4,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恶性肿瘤至今仍是医学尚未攻破的难题,具有极高的死亡率,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安全。手术是癌症患者主要治疗方式,即使实施根治术后也存在复发风险,部分中晚期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行姑息性手术后,常辅助化疗治疗,延缓肿瘤发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我国癌症患者较多,且患病人数逐年增多,不少研究[5]显示,手术治疗的同时配合化疗治疗患者预后较好,可有效控制疾病复发。然而化疗抑制癌细胞分化与增殖的同时,也会毒害正常细胞,药物剂量的增大使得化疗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增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骨髓抑制。骨髓抑制会导致外周血白细胞减少,进而引发感染及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不仅使得患者治疗周期延长,加重其经济负担,还使得患者化疗周期受到影响,影响其治疗效果,对其预后不利。

临床发现,骨髓抑制患者常见粒细胞减少,同时伴有血小板及血红蛋白下降的情况,因此一旦出现骨髓抑制,临床主张及时输血治疗[6],然而该治疗方式费用高且代价大,故寻找性价比更高的治疗方式尤为重要。rhG-CSF在临床的广泛使用后,肿瘤患者化疗后耐受性显著提高,其通过重组技术制成,由成纤维细胞、单核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糖蛋白,可促进中性粒细胞成熟,刺激其形成单位,进而减轻患者白细胞抑制情况,使其白细胞减少恢复时间得以缩短,促进化疗正常进行[7]。然而该药物半衰期短,需要长期维持用药,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影响治疗依从性。利可君作为一种半胱氨酸的衍生物,其可预防及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情况,该种药物通过其分子内的巯基起到作用,但巯基易被氧化,然而利可君在化学作用下可生成四氢噻唑衍生物,能保护巯基,必要时才将其释放[8]。该药物在临床上常联合其他药物治疗,以降低化疗后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有研究[9-10]显示,rhG-CSF联合利可君能对抗化疗患者出现的骨髓抑制,使得化疗造成的白细胞减少率下降,进而降低化疗期间感染率。本文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对照组,且治疗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及血红蛋白水平提升优于对照组,可见rhG-CSF联合利可君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及血红蛋白水平。可能是因为rhG-CSF可促进造血干细胞功能,利可君可促进淋巴细胞功能,二者联合可促进神经元细胞的增殖,使得受损的神经细胞得以修复,进而降低化疗后产生的神经毒性反应,使得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问题得以改善。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免疫相关指标提升优于对照组。可能是因为rhG-CSF联合利可君治疗可增强T细胞功能,使得DC细胞活性得以增强,提升CD3+及CD8+的活性,提升抗原提呈细胞的识别力,使得肿瘤细胞MHC类分子的表达得以提升,进而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监视及清除能力;同时可提升bcl的表法,进而减少免疫细胞的凋亡,通过分泌大量细胞因子,使得免疫功能得以恢复。本文结果显示,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可见rhG-CSF联合利可君治疗安全性有所保障,采用利可君后,可减少rhG-CSF的使用量,进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针对恶性肿瘤化疗后粒细胞减少患者,采用rhG-CSF联合利可君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免疫功能得以提升,且安全性高,极具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血常规白细胞粒细胞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白细胞
经方治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引起发热案1则
血常规解读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鸡住白细胞虫病防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