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中戏” 里的爱情
2023-12-26别蓉
【摘要】电影《如果·爱》在时空处理上跨越了现实与歌舞剧两个层叠的时空,在叙事结构上采用“戏中戏”的套层结构模式,以爱情片和歌舞剧两种表现形式,在多重时空的转换中,以全知视角建立起首尾呼应的完整闭合结构,为华语电影带来了一次观念和创造手法的革新。
【关键词】电影《如果·爱》;戏中戏;时空转换;全知视角;闭合结构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48-0115-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8.034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2016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6G141)。
2005年,香港导演陈可辛执导的电影《如果·爱》在各大华语颁奖礼上风光无限,横扫港台各大奖项。除了片中张扬华丽的歌舞剧形式的掩映,这一切都不得不归功于该片在叙事结构上的纷繁复杂,不同寻常。影片在时空处理上跨越了现实与歌舞剧两个层叠的时空,一方面采用“戏中戏”套层结构,在讲述歌舞剧中“三角恋”的同时,穿插现实中三人情感纠缠;另一方面又通过多重时空的转换交代了男女主角十年前在北京的经历以及十年后在上海的情感走向;最后,以全知叙述者的出场和退场形成首尾呼应的完整闭合结构。这种结构不仅颠覆了传统爱情电影的叙事方式,而且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解构了爱情本身,同时融合爱情片和歌舞剧这两种表现形式,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现代爱情故事”。
一、影片简介
由陈可辛导演执导的电影《如果·爱》由金城武、周迅和张学友等实力派演员共同演绎。影片以爱情歌舞片为载体,讲述了出身贫苦的女星孙纳和男星林见东、导演聂文三人的恋情纠葛,即孙纳在功成名就后,努力遗忘过往之时,这两个男人竟同时出现在她生命里,使她不得不面临抉择的故事。
十年前的北京,孙纳和林见东相识相爱于微时。见东是个来自香港的大学生,在电影学院导演系就读。穷学生见东偶然认识了打工妹孙纳。彼时的孙纳只是一个洗烫工,在歌舞团找不到出路,但她雄心壮志的她身兼数职,拼命赚钱养活家人,立志成为一流的歌舞演员。孙纳的野心和斗志激励了见东,他们逐渐相爱后在一起共同生活,编织未来。
然而这段美好的回忆很快就被打破,孙纳为了出人头地,不择手段地背叛了见东和他们的爱情,狠心抛弃了无法给她的梦想提供帮助的见东。而见东在遭遇女友背叛,导演梦想也几乎被现实击垮后,伤心欲绝地离开了北京。孙纳在圈子里兜兜转转,最终投向了导演聂文的怀抱。她终于成了当红的大明星,能演出聂文给她的戏。
十年后的见东也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演员,前往上海参加一部影片的发布会。影片名为《勿忘我》,是由内地著名导演聂文执导的一部歌舞片。而影片的女主角,正是当红明星孙纳,同时也是导演聂文的女朋友。过往的记忆在见东的脑海里一一浮现,他想要解开自己十年前的心结,于是同意接下这部戏。然而孙纳却渴望抓牢自己当红明星的身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不愿和见东相认。
歌舞片开拍后,孙纳和见东在戏中再度相逢,饰演一对与他们真实关系相似的情侣。尽管他们都试图忘记过去,但内心深处的情感却始终无法释怀。更令人称奇的是,剧情在这时出现戏剧性的一幕。聂文的加入,由导演变为戏中的“班主”,使得三人将要一同出演这部“剧情与他们之间情恨纠葛惊人相似的戏”[1]。
戏中歌舞片《勿忘我》的剧情与现实生活高度重合。一边是真心爱过的恋人,一边是让自己名利唾手可得的男友,孙纳左右为难。随着影片拍摄的深入,她终于忍不住与见东相认,旧情复燃。随之二人的私情被聂文发现,聂文借拍戏之机给了孙纳狠狠的一耳光。三人陷入一种痛苦而又纠结的关系中。最终歌舞片拍摄结束,曲终人散,三人都走向了别离。
二、“戏中戏”的套层结构
影片采用“戏中戏”套层结构模式,在拍摄歌舞剧的同时,讲述歌舞剧演职人员之间的爱恨纠缠,与《法国中尉的女人》一片如出一辙。金城武、周迅与张学友既是影片的主角,同时又是影片中歌舞剧的主角,三人在戏里戏外都产生了三角恋情。20世纪九十年代,周迅扮演的女主角孙纳还是个做着明星梦的“北漂”女孩,穷困、落魄;而金城武扮演的男主角林见东,也只是个电影学院的学生,除了年轻之外,一无所有。二人在寒冷而艰难的环境中相互取暖,相互依赖,彼此深爱。然而孙纳为了成功,一次次抛弃见东,周旋于多个导演之间,直到遇到张学友扮演的导演聂文,才如愿以偿被捧红。聂文为打破事业僵局,决定拍摄一部歌舞剧,孙纳顺理成章成为女主角。而此时的见东也成了当红明星,受邀出演歌舞剧的男主角。正是这部歌舞剧,让他和孙纳重新有了交集。巧合的是,歌舞剧故事与现实故事极 为相似,女孩因意外而失忆,忘了青梅竹马的恋人,之后遇到新的爱人并助她获得成功,此时又重遇旧时恋人,出现令人纠结的三角恋情。
正是这种“戏中戏”的套层结构,让人物在戏里戏外遭遇了相似的情感经历,真实的情感与角色的情感融为一体,让人真假难辨。在戏中,张扬、小雨和马戏班班主的感情陷入了三角苦恋,而在现实中由于见东和孙纳的重逢,三人也陷入到暧昧和尴尬的境地。在歌舞剧发布会上,林见东、孙纳和聂文第一次同台出场。孙纳在记者面前急切表明自己的身份和立場,而见东也很急躁,他想表达却又不敢表达,只能尽量掩饰自己内心的波动。现实中的孙纳和见东,除了电影之外已无交集,因此唯有在歌舞剧中通过演戏来宣泄自己。孙纳不想面对过去,选择了躲避的态度,仿如在歌舞剧中失却记忆的小雨。而一直难以忘情的见东,深情唱着“怎么你会忍心,把我忘记”,直指孙纳的内心,让她无法回避。但孙纳抑或是小雨的回答却是:“为何你要问我,问我是谁?”这既是歌舞剧的唱词,又是人物对现实情感的追问与答复。这里颇为意味深长的一点是,戏里小雨忘记张扬是无意的,而戏外孙纳抛弃见东却是有意的。而聂文在发现二人旧情后,或许是为了探寻内情,又或许为了挽回爱情,他决定亲自出演与自己角色类似的马戏班班主。至此,戏里戏外的三人情感纠缠正式拉开帷幕,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戏中戏”。
然而整部影片中,戏里戏外的男女主角不仅角色重叠,身份也完全重叠,因此剧中对白时常让人无法分辨到底是歌舞剧的表演,还是演员自身的生活和情感。一方面是剧情与现实的高度重合,另一方面也是演员难以从角色中抽离。比如林见东努力想唤醒孙納对自己的感情,所以在歌舞剧中借张扬之口一遍遍追问小雨。而孙纳始终想和见东撇清关系,一再回避追问。再如聂文一直认为剧中的爱情过于牵强,三个角色之间也并不是真正的“爱情”。然而现实却促使他借班主这一角色来宣泄自己,并最终控制不住情绪,打了孙纳一巴掌。这时的他将自己的真实情感流露了出来,已分不清是演戏还是生活了。而剧中他反复唱到“就这样吧,不要回答,因为你是爱我的,也许是爱我的”,很明显,聂文是在借歌抒怀。
全片最震撼人心的一幕,是戏中结尾处聂文在说了一句“孙纳,放手吧”之后,陡然放手,从高空坠落。而正当大家以为聂文的坠地是为了成全孙纳和见东而感到震撼时,镜头中却出现工作人员平静地拿走道具,观众这时才意识到这只是歌舞剧的结束,而并非现实。影片在这里再次充分利用了戏里戏外的情感交错,以戏里的三角恋情结束来同时结束现实生活中的三角恋。
三、时空的多重转换
影片中,我们看到戏里戏外、十年前十年后的时空反复穿插交错,时空的转换,叙述声音的交错,向我们展现出戏里、戏外、过去、现实四个维度的时空。“这在结构上就构成了某种具有‘对话’关系的形象结构,形成了时空的多重转换结构”[2]。
影片一条主线是以自然时空顺序叙述孙纳和林见东在上海片场合作拍摄歌舞剧,另一条主线则穿插其中,运用相当的场景来讲述他们过去的情感历程。然而在追溯两人十年前的经历时,影片并非按自然时间顺序来讲述这个爱情故事,而是通过闪回的方式将“过去”镶嵌在“今天”之中,“用多种蒙太奇的手法不断地在现实的过去、现实的现在和虚拟的舞台上转换”[3],从而形成了一种隐喻式的对比与“对话”关系,进而推动现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聂文决定拍摄歌舞剧,到他拍摄的剧情逐步变成现实,戏里戏外的时间与空间相互穿插,不停转换。
这种进行时空对比的叙述方法在影片中具体表现为,“通过对不同时空的区分来达到时空的多重转换,形成不同时空之间的对话关系”[4]。影片不仅以较为老式的房屋来造就时间感,在造型上,也以男女主角服装、发型等的转变来制造一种强烈的时代差异。比如孙纳十年前被称为“老孙”,长发,穿大红棉衣,较为土气;而作为当红明星出现的孙纳则一头短发,衣着光鲜靓丽;十年前的林见东是典型的学生装扮,戴一副笨拙的大眼镜,显得非常淳朴;而十年后的他已经是香港知名演员,气质时尚,也不再佩戴眼镜。再如二人十年前住在北京地下室的灰冷暗淡,与十年后作为当红明星住在上海高档酒店的华丽精致,都在视觉上形成巨大的反差,进而为时空的转换提供可察觉的视角。同时,影片还通过冬季北京的冷色调与上海片场的暖色调之间的差异性在上海与北京两个不同的时空之间进行灵活的转换。
此外,影片在多重时空转换的叙事结构中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纠缠和彼此心灵的挣扎。细节上的精雕细琢,同样能给人以惊叹。见东和聂文,一个试图唤醒曾经逝去的爱情,找到心灵的归宿,另一个想要挽回现有的爱情,宣泄现实中无法表达的情感。见东问:“小雨,你快乐吗?还记不记得以前你喜欢我从后面这样抱着你?”问的人既是张扬,也是见东,问话既是戏中的台词,却又包含着见东的心声。而此时听的人到底是选择遗忘的孙纳,还是失去记忆的小雨,又或者孙纳与小雨已经合二为一?两重时空,两种语境,既是前尘往事,又是现今此刻,人物的两难困境霎时间便显现出来。而聂文扮演的马戏班班主在戏中结尾处陡然放手、纵身坠落,当观众以为这是戏中人物的安排时,他对小雨说的却是:“孙纳,放手吧。”此时,戏里戏外已然混淆,戏中有实,实中带戏。人物在戏剧与现实之间游走,分不清何时是戏剧,何时是现实。于此,“戏里戏外,场上场下,影片叙事结构的‘对话’关系最大限度地展开了叙事的时空意义”[5]。
四、全知视角与首尾呼应
前面谈到过影片并不按自然时间顺序讲述,而是用蒙太奇手法在多重时空之间灵活转换,但这样的时空跳跃时常会让观众眼花缭乱,一时难以理清头绪。因此影片还精心设置了一个把握全知视角的角色——全知叙述者,即由韩国演员池珍熙扮演的“天使”Monty。片中分别以Monty的出场和退场作为影片的开头和结尾,从而构筑了一个首尾呼应的完整闭合结构。
全知叙述者的存在能充分利用叙事空间的不确定性,因此天使Monty这个角色的设置在首尾呼应的闭合结构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Monty作为全知者以天使的身份出现,即代表了他的全知视角。他的职责是送还记忆,因此不断化身为各种身份出现在男女主角身边。他时而是作家,为孙纳撰写回忆录;时而又是餐馆服务员,在聂文落魄时倾听;时而是司机,见证孙纳与见东的重遇;时而还是歌舞剧中的演员,用歌声来讲述歌舞剧背后的故事。影片开头,天使Monty在一辆老旧的公交车上自白,这次他要送还回忆的地方是一个片场。而到结尾,Monty又登上了那辆老旧的公交车慢慢远去,他深情回眸,用神情告知观众回忆已经送还完毕。Monty的出现和离去,剥离了戏中人物的爱恨,使得观众从故事中抽离,进而产生了一种“间离”的效果。
对于剧中角色来说,情感暧昧隐晦而又错综复杂,因此采用全知叙述者的视角来把握全局,其作用不言而喻。影片在天使Monty的旁白中开始,又在他的深情回眸中结束,他的歌声引入故事,又解释一切。他“既是一个引路人也是一个叙述者,作为旁观者把故事看得清清楚楚,引导观众理解情节,并在关键时刻深化影片内容”[6]。当招待会上见东和孙纳的种种奇怪表现让人感觉诧异时,是Monty重新为观众理清头绪:“他们是一对青梅竹马,男的欢,女的爱,好令人妒忌,然后女主角遗失了回忆……”而当张扬问“孙纳,可不可以教一下我,怎么才能像你一样活得这么快乐”时,观众也被带入二人情感纠缠之中茫然不知所措,又是Monty唱出了“又何必固执于偶然的事,忘了吧,忘了吧……”把观众带回清醒的现实。
这里不得不提的是,起初观众可能疑惑Monty这个角色的存在,甚至认为这个人物是多余的。而随着剧情发展,观众才慢慢明白这个角色的重要性。影片中Monty不仅化身为各种身份来推动故事的进程,又对男女主角纷繁复杂的恋情给予理智的解释,更引领三人走出情感纠缠的阴霾,让观众了解到男女主角最终的情感归宿。影片最后,他回眸一笑,登上影片开头时出现的旧式公交车缓缓离去。至此,全知叙述者从片头出场到片尾退场,形成了一个首尾呼应的完整闭合结构。
五、结语
这部影片看似歌舞剧,但它“其实是一个爱情片,只是用了歌舞的元素去表达爱情这个状态” ①。在影片看似复杂的时空顺序颠倒和现实与歌舞剧相互错杂的背后,我们发现导演正是将回忆与现实穿插在“戏中戏”的套层结构中,通过多重时空的转换,以全知叙述者的出现和离去建立起完整的首尾呼应的闭合结构。这是华语电影一次观念和创造手法上的革新,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
注释:
①《著名导演陈可辛新浪聊〈如果·爱〉》,新浪网http://ent.sina.com.cn/m/c/2005-11-14/ba896539.shtml,2005年11月14日。
参考文献:
[1]少彤.歌舞中的别样人生[J].大众电影,2009,(5).
[2]罗岳.电影叙事结构的对话性[J].当代电影,2005,(2):97.
[3]刘爽.复调结构与多元叙事:小说与电影的互文[J].齐鲁艺苑,2006,(2):89.
[4]庞建.一切只因为我们爱的不够[J].电影文学,2006,(2):62.
[5]刘爽.复调与对话:兼谈《如果·爱》的叙事策略[J]. 电影评介,2007,(8):39.
[6]包莉秋.论影片《如果·爱》中陌生化技巧的运用[J]. 电影评介,2007,(2):39.
作者简介:
别蓉,女,湖北仙桃人,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电影叙事理论、职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