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2023-12-26杨月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8期

■ 杨月(赤峰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一、思维导图的特点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它是一种思维工具,利用关键词和线条来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存储、图文并茂、重点突出、逻辑清晰,最终通过图形来展示制作者的思维过程。思维导图可以开发学生的大脑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以围绕一个中心主题,进行思维的扩散。学生可以沿着不同的子主题进行思维的扩展,每个子主题又与中心主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思维导图对学生的思维扩散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厘清各个知识点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而构建出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

思维导图形式多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导图的绘制没有标准答案,它是学生发散思维的体现,学生可以打破传统思维的限制,对知识进行思考和整理。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通过对关键词的归纳以及关键词之间的联系进行概括,能够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离不开具体的实物支撑,思维导图的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在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教师要避免学生被传统的思维导图的形象所限制,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具有他们自己风格的思维导图。但这并不意味着让他们胡乱绘制,学生需要遵循一些思维导图绘制的原则。

首先是要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不同分支的内容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进行排列;其次要将同一分支的历史内容用先粗后细的线条进行连接,可以是同一色系,不同深浅颜色的线条;再次就是绘制时如果有图像,图像不宜过大但也不能太小,要做到文字图像和谐统一;最后就是关键词要精炼准确,写在线条上或线条末端。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202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准备。

初中历史的主要内容都是围绕着时间来展开的,先是中国史部分,后是世界史部分,如果教师不对知识进行归类,面对庞杂的知识,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全面而具体的认识,这时,思维导图就可以帮助学生建构头脑中的知识。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直观全面地梳理历史内容

当今的初中历史教育不仅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能力相统一。根据初中历史教材编写的特点,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启发。初中的历史知识不是独立存在的,每一个历史事件都会有前后联系、因果关系,学生一旦把握历史发展脉络,发现其中的内在联系就会掌握更加便捷的学习方法。

思维导图可以通过一个中心主题不断向外发散,探寻知识间的联系。学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厘清某一段历史的逻辑关系。以统编版八年级下册教材为例,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厘清中国现代史这一部分的内容。思维导图的发散性可以使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与内在联系,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也得到了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多类型整合知识

初中历史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历史上发生的事件、任务、起因、现象、结果等,也包括文化、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如果要将这些知识进行整合,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些便捷可靠的方法。思维导图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具有很强的整合功能,可以将零散、复杂的知识整合成一张知识网,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体系。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绘制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绘制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对重点内容进行整合。

3.培养逻辑思维

初中生的大脑发育情况已经接近成人水平,抽象逻辑思维正在逐渐发展,思维也从具体向抽象过渡,具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这一发展时期,他们对新鲜事物会更加感兴趣。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使用脉络清晰、色彩鲜明的思维导图进行教学,会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现在的中学历史课堂中主要使用框架图或结构图,它们都是由简单的线条和文字堆砌而成,学生看久了会产生视觉倦怠,而思维导图除可以添加具有视觉冲击的文字和线条,还可以添加一些代表性的图片,这种新奇的方式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历史课堂,可以在导图中留出一些位置,让学生进行填写,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创造思维导图,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总结概括能力;思维导图形式多样,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可以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思维导图由一个中心点向外辐射,学生需要找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历史知识、历史现象进行思考、加工,这也锻炼了学会生的联想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

4.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各个部分是有机联系的整体,思维导图的使用有助于初中生对不同时期古今中外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学生的时空观念会得到培养。

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对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历史解释虽然说是对材料的理性分析,但是材料本身就带有主观性,就会带有解释者的主观意识。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能够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整理、分析,去伪存真,建立自己的叙事视角,然后绘制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和史料实证意识。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选用合适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工具,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推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四、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思维导图可以将纷繁复杂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可视化,便于学生直观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有很多优势。调查发现,初中教师和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情况并不理想。教师对于思维导图的使用频率较低,使用方式也较为单一;由于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极少会自主绘制思维导图。所以在初中阶段,教师和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和学习的情况并不理想。

1.目标模糊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需要进行创新教学,历史学科的知识点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创新的空间很小。加之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学生更关注考试成绩,所以,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唯一的目标。师生更加注重对于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而忽略了其他的学习形式,也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教师使用频率低

经调查研究发现,在初中教学中,历史思维导图的使用频率较低,初中的历史教师主要使用简单的框架图或是时间轴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这可能与课程安排有关,在初中,每周每班只有两节历史课,教师更加注重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通过在某初中学校实地考察发现,教师一般会让学生在课上对知识点进行机械记忆。初中阶段的学生更加重视语文、数学,学习历史的时间很少,甚至课下不会再翻看所学过的历史知识。教师为了让学生学会某一知识,就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记忆。有的从教者认为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是在浪费时间,不如趁此时间多记忆几个知识点。但是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还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学生运用少

教师在课上使用思维导图少,一般用于总结和复习,学生也仅对教师的思维导图进行抄写,没有自己进行加工和整理。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去自主绘制思维导图,仅是让他们进行誊抄,学生没有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就很难会使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梳理。学生在初次绘制思维导图时,会遇到种种困难,当教师给出一定的提示或搭建一个“脚手架”,就会有利于学生对思维导图的构建。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会有畏难情绪,这也需要教师进行鼓励和引导。

五、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思维导图的信息处理能力十分强大,它可以帮助教师、学生整合知识,梳理脉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思维导图的使用也有一定的策略和方法。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可以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在遇到困难时寻求教师的帮助,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绘制思维导图。

1.明确目标

对于庞杂的历史知识体系,教师和学生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也可以在学生头脑中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不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2.在多环节使用思维导图

由于历史知识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被动接受,没有参与感。如果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很容易产生倦怠。在历史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这期间可以充当帮助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教师与学生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有效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对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梳理,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不同情况来绘制思维导图,教师不仅可以在复习阶段、总结阶段使用思维导图,也可以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使用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材分析,这样可以使教师能够站在更宏观的角度上来分析教材,了解本节课的立意,梳理出本节课在教科书中的作用,挖掘出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教学内容的整体性,找准本节课的重难点;在板书设计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利用色彩鲜明的线条标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在重难点设计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标记重难点内容,梳理整堂课的脉络;教师可以在课后作业环节给学生布置绘制思维导图,在锻炼他们发散思维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总结能力等。

3.锻炼学生自主绘制

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总结能力等,初中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绘制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学生可以自主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在头脑中对教师将要讲授的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学生一旦发现自己的框架和教师讲授的内容有偏差时,就会引起注意,增加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材料中与问题有关的内容标记出来,厘清做题的思路,把握解题方法。由于思维导图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加工而成的知识网,他们对此部分内容的印象会更加深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自主运用思维导图,有利于他们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也有利于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4.利用多途径绘制

信息化时代,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不能只局限于纸笔。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时使用纸笔较为方便,如果在家,学生可以借助手机、电脑等电子工具对思维导图进行绘制。常见的思维导图绘制软件有:Mind master、X mind、iMind Map、希沃白板等,使用电子工具绘制思维导图更为方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随时进行删减和添加,较传统纸笔的方式更为方便快捷,使用自己感兴趣的工具进行学习,会使学习更为有效。

思维导图是以一个主题为中心,不断发散出不同的分支、节点,从而构建出的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思维导图是帮助教师和学生厘清初中历史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强大工具,学生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借助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历史知识,自主构建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提高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效率,当所讲授内容时空跨度大时,思维导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时空距离感;思维导图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意识,学生可以在沟通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具有可行性,可以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