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剧《棂·花姑子》的叙事功能及实现路径研究

2023-12-26杨岐荣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安生舞剧舞蹈

杨岐荣

(齐鲁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山东 济南 250200)

《花姑子》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非常著名的篇目,讲述了香獐子精花姑子与书生安幼舆之间的爱情故事。舞剧《棂·花姑子》以小说《花姑子》为创作底本,其“棂”意为“窗棂”和“灵柩”之意,既是对蒲松龄小说神话色彩的表达,也寓意立起来是“窗棂”即人世间(阳),倒下就是“灵柩”即幻境(阴)。舞剧借用现代人的观点和肢体,将中西思想、传统与现代进行结合,完成了对恩情、爱情、品德的叙事与赞颂。

一、《花姑子》原作及其舞剧叙事解析

(一)原作及舞剧叙事内容解析

《花姑子》原作主要讲述了花姑子一家报恩,花姑子与安生相恋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在经过花父阻止两人相恋,安生被蛇精诱骗致死,花父与花姑子向阎王申冤解救安生等过程后,以花姑子诞下一子并交于安生抚养,安生抚养孩子终身未娶为剧终。原作运用简短的文字表达出千百年来中国人对于恩情、爱情、亲情的思考和认知。而舞剧《棂·花姑子》在将文字的静态叙事转变为舞蹈的动态叙事过程中,为了突出叙事脉络和叙事主题,表达出对传统小说中关于恩情、爱情、亲情的现代认知,需要将叙事内容进行相对调整和改变。首先,舞剧拓展了花父被猎人囚禁,安生营救花父的内容。在原作中此内容只一笔带过:君五年前,曾于华山道上买猎獐而放之否?”曰:“然,其有之。”曰:“是即妾父也。[1]181舞剧选择加强此情节内容,目的是为讲述安生对花姑子一家有恩的背景,并为花姑子一家报恩救安生和后续的叙事情节做好铺垫。其次,舞剧增加了花姑子与安生阴阳相思的叙事内容,原作中对这种内心思念的描绘较少,舞剧选择加强思念情节,目的是将花姑子与安生之间的羁绊和爱情表达真切饱满,让舞剧的叙事更直接有力、更具感染力和现场既视感。最后,舞剧删减了安生托人作媒,安生在华山迷路,村民杀蛇给安生治病,花母送婴儿给安生等叙事内容,这些内容不利于舞剧突出恩情、爱情的叙事主线,不利于舞剧叙事更加顺畅地展开和推进,也不利于舞剧最终对恩与爱主题的表达。

综上所述,舞剧在尊重原作主要叙事内容、脉络、主题思想的前提下,兼顾了舞蹈艺术的叙事特点,将有利于舞剧叙事的内容凸显、强化、增加,将不利于舞剧叙事的内容删减、弱化,最终使舞剧叙事表达的更加精炼、清晰、明确,这为舞剧的具体实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

(二)原作及舞剧叙事人物解析

原作的叙事人物有安幼舆、花姑子、花父、蛇精、花母、媒人、家人、村民、阎王等角色,叙事人物较多,叙事关系较复杂。舞剧艺术不适合对如此多的人物进行叙事,因此重新选择叙事人物,并对其进行舞蹈化的形象梳理是必要的。首先,舞剧选取原文中叙事能力最强、最核心的四位角色进行锁定,分别是安幼舆、花姑子、花父、蛇精,并对四位人物叙事关系进行重新的排版和勾连,加强了四位角色的叙事联系和叙事能力。其次,舞剧对四位叙事人物进行形象的梳理,舞剧中的花姑子依旧美丽、善良、感恩,但是相比原作多了几分灵动、忧思、焦躁、挣扎,突出了花姑子形象的立体性和可舞性;舞剧中的安生依旧淳朴、狭义、善良,但相比原作多了几分躁动、癫狂、愁苦,凸显了安生对欲望和爱情的不同态度和形象对比;舞剧中的花父依然固守传统、心怀感恩,但是相比原作多了几分挣扎、抗争,拓展了花父的形象,表现了其立体性;舞剧中的蛇精依然阴险、狡诈,但相比原作更妖娆,犹如充满黑气的欲望化身,其形象更具备冲击力和魅惑感。最后,舞剧删减了原作中蛇精、花母、媒人、家人、村民、阎王等次要角色,加入了精灵(游走在阴阳的第三者,主要以伴舞出现,辅助主角进行叙事)的角色,使舞剧能顺利推进,完成最终的人物表达和叙事效果。

综上所述,舞剧对原作的人物进行抽丝剥茧,选取了最具表现力和可舞性强的四位人物进行叙事,同时,对人物形象进行了重新梳理和调整,最终勾勒出了舞剧人物的叙事关系与形象。

二、舞剧《棂·花姑子》的叙事功能及实现路径

(一)舞剧《棂·花姑子》的叙事功能

1.舞剧结构的叙事

舞剧《棂·花姑子》共分四幕进行叙事,分别是念、触、异、悟,其中采用了倒叙、首尾呼应、心理式结构的表达手法,讲述了中国传统故事,解读了文学中的恩和爱,探寻和思考了生命本质,规划了舞剧的叙事方向。

第一幕叙事:念。安生与花姑子在不同空间,安生怀抱着与花姑子的孩子,思念着她。花姑子试图体悟与安生相处时的美好,但人间与幻境的两个空间已不可逾越。

第二幕叙事:触。花父被安生所救,安生越入幻境,与花姑子相恋,花父认为人与仙灵不能结合,劝阻花姑子离开安生。

第三幕叙事:异。重回人间的安生,日夜思念花姑子,被欲望缠身的小葵所利用。欲望的力量……窗棂下,安生与小葵缠绵悱恻,幻境中,花姑子与幽魂心急如焚。安生被迷惑,灵魂被小葵吞噬。

第四幕叙事:悟。花姑子和花父,为救安生舍掉多年道业,将安生的灵魂唤回。花姑子和安生孕育的生命,让爱得以延续,也让这份人与仙灵的爱得以封存。人间与幻境回归平静,但是爱的气息,在这两个此生再也无法相触的空间里流动充盈。

舞剧运用四段式结构进行叙事,运用回忆式的方法推进剧情,将首尾的阴阳两隔、彼此思念表达得浪漫且有诗意;运用心理式的想象空间,将两个世界的生命联系在一起,让思念和现实产生链接,用最简洁的情节和结构,以及鲜明的人物形象,讲述了这场跨越阴阳的恩与爱,规划了舞剧的叙事方向,强化了舞剧的叙事功能。

2.舞剧动作的叙事

舞剧《棂·花姑子》的动作叙事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现代舞动作叙事; 山东民间舞动作叙事;半即兴舞动作叙事。这三种动作本身就包含着身份性和叙事性,当三种动作组合起来,便造就了舞剧叙事动作风格的多元化和包容化。

第一,现代舞动作叙事。现代舞动作主要来自于演员本身对音乐与主题即兴后的动作摘取,这种选择舞剧动作的方式来源于西方的编创思维,属于外来身份叙事。现代舞崇尚自由、个性、标新立异,在舞剧第二幕中安生被欲望诱惑,舞剧运用软糯无力和扭曲似蛇的动作让安生游走在每个人的身体之上,安生在诱惑中被同化成欲望本身,此情节的动作来自于演员即兴。即兴动作是真实内心的外化,能够更加真实地表达出安生内心的迷茫和癫狂。这样的现代舞动作让舞剧的叙事更显真实、自然与顺畅。第二,山东民间舞动作叙述。为将舞剧叙事进行本地化的整合,舞剧融合了山东鼓子秧歌、胶州秧歌、海阳秧歌的叙事动作元素,这些元素使舞剧从文学的山东叙事转变为舞蹈的山东叙事。当鼓子劈起、胶州扭起、海洋拧起,第四幕中花姑子与安生的因“爱”而阴阳相融,因婴儿的出生而延续这份爱的叙事表达清晰动人。利用山东本地舞蹈元素叙事是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传播与自信。第三,半即兴动作叙事。在舞剧的一、二、三、四幕中,都加入了半即兴的动作,演员根据编导叙事的需要,从固定的一组动作中抽取自己需要的动作并对其重新组合、变奏、改编、创新,既保证了动作形式的多样化,也保证了动作形态的同根性,这为舞剧的动作叙事提供了更美的形式性,也是舞剧动作叙事不杂、不僵、不乱的重要保障。

3.舞台灯光的叙事

舞剧《棂·花姑子》的灯光叙事,将文字中的阴阳通过可视化的灯光予以实现,拓展了舞剧的叙事空间,营造了舞剧的氛围与环境。第一,拓展了舞剧的叙事空间。在第一幕中花姑子与安生在一阴一阳相互分离的场景中,灯光将舞台一分为二,左侧为安生的“阳”空间,使用的是白光,右侧为花姑子的“阴”空间,使用的是黄光。灯光清晰明了地将空间隔离,阴和阳同时存在于一个舞台之上,花姑子和安生诉说的是两个世界的思念,运用灯光叙事即简单明了,又颇具艺术性。通过灯光的强调,阴与阳的两空间得以明晰地呈现,两者中任一人的表演空间和“逆空间”都在产生着内容,这种“同时异空”十分适合阴阳相隔共生的表达,也实现了阴阳两方在舞台空间上的恩爱交融[2]70。灯光的叙事拓展了舞剧的叙事空间,增加舞剧的表达韵味,使舞剧更加有意思、有嚼劲。第二,推动了舞剧的氛围和造景。在舞剧第三幕开场便是极具炸裂和诱惑的走秀,灯光的忽明忽暗与五彩斑斓,瞬间将舞剧带入一种充满金钱、权利、美色等纸醉金迷的欲望场景,场景中的众人都化为欲望的实体,在灯光的颜色变换和闪烁之间,用妖娆和极具张力的表情动作与安生来回拉扯,把安生心理防线彻底击溃,使其坠入无底深渊,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这种极具张力的灯光氛围叙事,提升了舞剧的表达,推动了叙事的发展,将舞剧带入了新的高潮。

4.舞剧服装与道具的叙事

舞剧以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花姑子》为底本,呈现的是清代人的世界观与价值观,需要考虑道具与服装所承载着的演员身份与年代叙事功能。第一,舞剧服装叙事。服装是一个演员身份最直观的表达,对于演员的角色与形象定位具有重要作用。小说原文中并没有对服装进行描述,但舞剧中对服装的设计是不可避免的。参考清代服装的特点,辅以现代的审美和舞蹈艺术的形式特点是服装可以更好叙事的条件。清代服饰男多为长衫,女多为小袖衣与长裙,服装色彩与细节比较丰富。在舞剧中,采用高开叉的弹力棉长衫,既保持了清代服饰的外型,对身份和年代进行了叙事,又兼顾了现代舞蹈的简洁灵动的特点。颜色上选择灰、褐、白三种底色,有一种简约大气之感,表达了中国人对传统矜持单色审美的共情。除此之外,在演员服装上还进行了现代化和时尚感的设计,将长衫的两个手臂进行长短或者剪掉的处理,既保留了清代服饰的传统外形,衬托了舞者的身份,又兼顾了现代舞蹈的时尚个性,促进了肢体动作与服装叙事的融合。第二,舞剧的道具叙事。舞剧的道具选择极具传统意义的木质框架纸糊灯笼,当灯笼挂在舞台上方,小说中的年代瞬间运用可视化的道具表述出来,同时也增强了舞台表现的意境感和艺术性。在第二幕的情节中,舞台上场口的灯笼犹如地动山摇般晃动,表达出花父困在高高的牢笼之中被猎人折磨而激烈反抗。舞剧中另外一个道具便是舞台上方几道隔开空间的黑纱,当舞者穿梭于黑纱前后,“阴”“阳”的相隔、现实与幻境交织的场景直观地映入瞳孔,复现了小说文字的想象,塑造出了一种强烈而又浓厚的现场迷幻效果,表现了人物心境,推动了叙事的发展。

5.舞剧音乐的叙事

舞剧音乐与动作的关系最为亲密,音乐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舞剧的结构和舞蹈的动作,舞剧《棂·花姑子》的音乐在剧中对于情绪的渲染和剧情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一,情绪的渲染。在舞剧的第一幕中,当低沉的大提琴缓慢流出,空灵的音乐似乎是走在一望无际的荒野之上,塑造出一种幽暗、压抑的情绪。而在舞剧第四幕中,大提琴低沉的嗡鸣声与民间秧歌中鼓、小镲交织在一起,安生与花姑子的一段爱情双人舞徜徉其中,人仙之间,心与心之间,没有界限,四目相对,双手指尖触碰的那一刻,小提琴单音旋律进入,音符的跳动如两人初始的心跳[3]23。第二,剧情的发展。在第四幕的音乐中融入了婴儿啼哭声的音乐舒缓激昂,贯穿了整个舞段,这时的音乐啼哭具有了叙事的功能,代表了安生和花姑子的孩子诞生,用音乐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表达了安生与花姑子之间拥有了爱的结晶和情的羁绊。随类赋彩,任何表现手段都可以动用,任何音乐风格都可以采用,用来突出作品的主题和构思,整体效果也更为丰富和多变。因此我们既可以在舞剧中听幽深灵变的中国传统音乐,看安生孤寂苦闷的内心独舞,可以听摩登迷离的西方流行乐,看安生身处诱惑而不能独善其身[2]69。

(二)舞剧《棂·花姑子》叙事功能的实现路径

1.深入挖掘舞剧结构

舞剧结构犹如人体的骨架,是对舞剧整体叙事和表达的内在支撑,是一个剧能否叙事有度、沁人心脾的基础,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思辨性。舞剧《棂·花姑子》的结构设计清晰、明确,每一幕相互独立又具有联系,这为舞剧的整体展现和实际操作指明了方向。

如表1 所示,在舞剧结构中叙事内容分别运用了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的形式,表达出人物角色的形象、故事情节的演变,结构脉络清晰可见,舞蹈形式简洁有力,对于舞剧的整体规划凸显了合理性和逻辑性,是舞剧实现叙事能力的重要途径。

2.结合本地文化特征

舞蹈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承和宣传的重要阵地和手段,中华民族有着许多优质的历史人物、经典故事、文学作品需要用舞蹈的形式予以发扬,传统文化与舞蹈形式相结合,这对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传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结合山东本地小说作品。舞剧《棂·花姑子》借用山东本地的经典小说《花姑子》为底本,讲述了一个大恩和大爱的故事。“‘知恩图报’是我们民族最为看重的一种情感,‘生当衔环,死当结草’。在花姑子父女身上,我们看到古人说的那句话: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3]22运用报恩的主题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更容易唤醒世人对于恩与爱的共鸣,为舞剧拓展受众人群。第二,结合本地艺术形式。舞剧《棂·花姑子》结合了山东鼓子、胶州、海阳三大秧歌的元素,使舞剧更具“山东味”“山东情”,当三大秧歌在舞剧中此起披伏地出现、交叉、变奏之后,舞蹈的形式美感瞬间让观众有了亲切感,凝聚了人心,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在西方标榜以“自由”为特征的现代舞的冲击之下,不随波逐流,也不妄自尊大,而是借用外来形式,结合本地传统舞蹈,宣扬自己的文化立场,既增加了舞蹈的欣赏维度,又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传承与发展,这是实现舞剧叙事和文化自信自强的有力途径,也是新时代对艺术创造的要求。

3.充分挖掘演员特点

演员是观众与作品之间的媒介,是直接面向观众的讲述者,直接影响到舞剧的功败垂成。一部好的剧需要充分挖掘演员特点,这是舞剧内容是否能落地,是否更具专业性、欣赏性的关键所在。第一,充分挖掘演员的专业特点。一部剧的落地实践首先要对演员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对演员的专业技术、肢体协调度、思维敏捷度、体能等各方面进行了解与挖掘。安生的扮演者在近一个小时的舞剧中跳了约40分钟,这是编导对演员体力、耐力、表现力挖掘的体现。花父的演员在剧中饰演花父、欲望的化身、安生的分身等身份角色,这是对演员的角色适应能力和转化能力的充分挖掘。花姑子的独舞动作饱满、多变、细腻,是对演员的肢体协调度与灵活性的挖掘,这些对演员的挖掘铸就了舞剧最终的叙事力度和深度,使每个演员都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量。第二,充分挖掘演员的即兴发挥能力。即兴发挥是演员专业功底的重要体现,是演员打破自我身体壁垒和程式化的重要手段,在即兴的过程中,往往能够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舞剧的叙事增添创新点和新鲜感。舞剧《棂·花姑子》深度挖掘了演员的即兴发挥,其过程可分为以下8 个步骤:确定主题—确定音乐—演员即兴加录制视频—视频分析—视频重新解构—演员复现视频内容—多次修改打磨细节—搬上舞台。舞剧深度挖掘演员的即兴表演,让舞蹈的情感更加真实和自然,打破了舞蹈的常规队形、动作,使舞剧更具创新性和新颖感,进一步开发了舞剧的可能性。即兴的过程是演员将自我身心融入音乐和主题的过程,是使舞蹈更具本真性、更好叙事的重要手段。

4.充分发挥各要素的叙事特点

舞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舞剧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具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充分运用各要素的特点,对舞剧叙事功能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舞剧《棂·花姑子》充分发挥各要素所长,使各要素合力为最终的叙事效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动作要素具有表达主角形象,推进整体故事情节发展的叙事功能;其音乐要素具有营造舞剧氛围,解释婴儿诞生的叙事功能;其灯光要素具有营造舞剧氛围,隔离和拓展舞台表演空间的叙事功能;其服装要素具有角色身份认定的叙事功能;其道具要素具有定位舞剧年代背景,延伸舞台表演空间的叙事功能。舞剧中的各要素具有各自的叙事优势和特点,当所有要素为了表达一个主题、故事而集中力量、重拳出击时,舞剧的叙事功能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

三、舞剧《棂·花姑子》的价值

(一)山东小型舞剧的典范

舞剧《棂·花姑子》作为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大师引进工程”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对山东省小型舞剧的发展和创新具有借鉴价值,是山东省小型舞剧的典范。第一,舞剧所获得的荣誉及参演状况。舞剧《棂·花姑子》曾于2017 年获得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二等奖第一名,获得山东省文旅厅优秀对外交流项目。舞剧曾参与山东省十一届文化艺术节,在山东省会大剧院、临沂大剧院、英国Oxford House 牛津屋等剧场进行了多场演出,宣传了中国传统文化,推进了文化自信与自强观念。齐鲁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中国文化报》《大众日报》《济南时报》、“文化山东”、新华网、中国新闻社、大众网、齐鲁网、中华网、凤凰网、搜狐网等持续报道,盛赞演出盛况[4]。第二,审美表达与成本节约兼顾。舞剧《棂·花姑子》作为小型舞剧,选择了极简风格的舞美,运用了6 名舞蹈演员,用极具创新的动作形式和现代审美理念,将理论层面的文学作品创造性的改编成近一个小时的现场表演,表现了故事的精髓,宣扬了大爱和大恩,在达到艺术审美高度的同时节约了成本,是山东小型舞剧中的典范。

(二)中西交流的成功案例

舞剧《棂·花姑子》从理念到实践都充斥着中西思想的碰撞,它将中国经典文化与西方现代思想,将山东传统民间舞蹈与西方现代舞蹈相融合,催生出新的成果。西为中用、中西结合一直是舞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舞剧《棂·花姑子》秉持此理念,将中西思想融合在一起。舞剧《棂·花姑子》由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音乐舞蹈研究所副所长邱晓晨编剧、导演,英国苏格兰编舞家Janis Claxton (詹妮斯·克莱斯顿)编舞。因此,在此剧中既可以看到中国式“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审美韵味,又可以看到西方敢于表达、直抒胸臆的行动思维,中国式韵味与西方式思维的融合,让舞剧在审美情趣上能够兼顾中西观众,在剧情表达中更加多元灵活,这些都归功于编剧与编舞之间身份、思想的互相碰撞与交融。舞剧展示的不仅是故事本身,更是编剧和编舞对故事的认知,中西身份不仅代表着自然人的区分,更代表着不同思想之间的不断碰撞与交锋。

(三)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模范

第一,传统的题材与现代的形式。《棂·花姑子》改编自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小说《花姑子》,运用当代舞蹈的形式去表达,用流动的形式展示静止文字的魅力,使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灵活、生动地展现出来,继续绽放其光芒,延续其生命力,这是传统与现代结合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文化自强的重要路径。第二,传统的舞蹈与现代的舞蹈。山东传统民间舞蹈是山东人民热爱、炽烈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国外现代舞的冲击之下,传统舞蹈的样貌正慢慢被影响,舞剧《棂·花姑子》坚定文化立场,用山东传统民间舞蹈的内容讲述山东人自己的故事,再调和西方现代舞蹈的形式,使其具有广阔的受众和市场。当中国舞蹈跳出国门,诉说中国故事、思想与情感,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使舞剧的叙事魅力四射、久留余香。这对于山东舞蹈,甚至其他艺术作品的叙事和创新提供了模范表率和宝贵经验。

四、结语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艺术,舞剧《棂·花姑子》在对清代传统小说《花姑子》改编的过程中,拓展和增强了适合叙事的人物和内容,规避了不利于舞剧叙事的人物和内容,凸显了舞蹈艺术以情动人、以肢体表达的叙事优势,使舞剧的叙事更加简单明了、顺畅有力。舞剧在改编过程中对其结构、动作、音乐、灯光、服装和道具等进行了深入的叙事思考和设计,通过深入挖掘舞剧结构、结合本地文化特征、充分挖掘演员特点、充分发挥各舞剧要素叙事特点的路径,将静止的小说文字转化为流动的舞蹈动作,生动地展示了关于大恩与大爱的叙事,是中西碰撞和交流、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优秀案例,对于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自强,对于舞剧艺术和相关艺术门类的发展、创新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猜你喜欢

安生舞剧舞蹈
百科全书舞剧
舞剧《瑞鹤图》剧照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安分”才能“安生”——为民用权,须知边界
舞蹈课
基于“双生花”视域下《七月与安生》的叙事策略与自我表达研究
同一体的两面
早春舞动出的“DANCE-OPERA”——现代舞剧《早春二月》观后
给你一个七月,换你一个安生
——评电影《七月与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