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内涵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2023-12-26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李 伟

(齐鲁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济南 250200)

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之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将“坚持中国道路”列为十条历史经验之一[1]65-71。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进一步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做出了重要阐述,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高度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了重要战略部署。不仅如此,与西方现代化道路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传统现代化道路相比较,中国式现代化以其创新的理论和实践从价值范式、发展趋势、实践样态和方向引领等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人类现代化发展进程,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现代化进程的开端: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发展与局限

从人类文明发展时间序列看,现代(英文中的“modern”)一词是发端于西方社会的一个概念,现代化意味着告别传统,意味着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乃至整个社会的变革。这一变革是伴随着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而拉开序幕,是以工业革命为引擎,以生产工具的进步为标志,以生产方式的变革为中心,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进程,并随着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扩张而不断深入发展。

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从时间、空间、生产力和“普遍交往”的角度阐述了世界历史的形成,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随着技术领域的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和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发展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影响,指出,资本主义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2]194。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和意志建立起现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国家,这个现代化的版图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相较于它之前的传统社会,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发展一度带来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增长,推动了全球化浪潮的发展,带来了人口的集中和大城市的兴起,促使民族国家开始形成,实行了资产阶级的所谓宪政民主…… 。

然而,资产阶级创造的这个现代图景产生了一系列现代性困境。一方面,从生产力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资本为核心,把工业主义渗透到政治、文化、社会乃至思想各个领域,尽管它像魔术师使用魔术一样创造了生产カ发展的巨大效应,但是资本的无限增殖的需要却使它像吸血鬼一样,必须依靠对活劳动即对广大无产阶级剩余劳动的残酷剥削和压榨,并且必然要求突破地域的限制,以世界市场作为它逐利的空间;另一方面,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资本家作为人格化的资本,只有向全球不断扩张、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野蛮征服和掠夺才能存活下去。正因如此,这个文明毎前进一步,都加深了社会各个领域的不平等。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者财富的增长和劳动者贫困的积累是成正比发展的,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不断尖锐。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激化。相较于启蒙主义学者早期宣扬的平等、民主、自由的“理性王国”,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变成了一幅让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2]779。它撕下了一切温情脉脉的面纱,在物质财富不断累积的同时日益走向它所创造的制度的反面。即使在资产阶级学者看来,随着资本主义制度日益走向工具理性,它已变成了“现代性的牢笼”,在这个牢笼中,作为劳动主体的人高度异化,人完全变成了他所制造的商品的奴隶,他甚至变成了“连痛感也消失掉的最痛苦的人”[3]67,正所谓“专家没有了灵魂,纵欲者失去了心肝;这个废物只是幻想着自己已经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文明程度”[4]157。

二战结束以来,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跃进,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新的发展,它一方面带来了科技的进步、市场的开放、贸易的扩大、财富的积累,但也进一步加剧了旧的不公正,并且制造出新的不公正。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困境更加加剧,社会财富的两极分化进一步凸显,西方左翼学者、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戴维·施韦卡特在分析美国社会收入的差距之大时把这一不平等现象称之为“侏儒们(和几个巨人)的游行队伍”[5]190,而所谓的政治民主原本被视作是资本主义的天然伴随物,现在却日益走向其对立面,民主为资本所支配,拥有特权的只是占人口极少数的资产阶级特权阶级[6]160。随着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发展,这种不平等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地扩大,尤其是20 世纪90 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行向发展中国家进行贩卖或推行新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及经济政治制度,这一思潮极力主张极端个人主义和市场化、自由化和私有化,实质上成为资本主义在全球推行政治霸权和经济霸权的工具。他们还推行生态殖民主义,对全球性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造成了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引发了全球性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生态危机。英国著名社会理论家安东尼·吉登斯把资本主义控制的世界称作“失控的世界”“风险社会”。在其著作《现代性的后果》和《失控的世界》中,吉登斯从资本主义、工业主义、监督机器、军事力量四个维度分析了现代性发展的后果,指出现代性自17 世纪以来作为资本主义的一种社会组织方式,固然推动了社会发展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却造成了具有严重后果的风险:政治上极权的增长、经济上增长机制的崩溃以及对社会生态环境的破坏、军事上核冲突和大规模的战争等等。德国社会学家哈贝马斯则指出自启蒙运动以来的科学和理性已经不仅仅是推动社会进步和解放人们思想的工具,随着“工具理性”的扩张,资本和权力对人们生活世界的控制日益严重,造成了“生活世界的殖民化问题”,主体日益丧失了其作为人的自由属性和基于自主选择的目标制定[7]216-271。美国学者菲利普·克莱顿、贾斯廷·海因泽克在著作《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灾难与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一书中从三个方面对资本主义现代性进行了批判,即它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非正义、自由市场经济的自由原则被破坏以及全球气候破坏给穷人带来沉重代价三大难题[8]92-95。

2008 年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爆发直接宣告了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的破产,也是资本主义制度性总危机的体现。时至今日,这场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倒退和打击仍在继续,经济低迷、股市动荡、债务膨胀、金融衍生品市值大幅缩水、财富锐减,许多金融机构破产或重组。金融市场的动荡直接引发实体经济萎缩,许多大型企业破产,工人大批失业。与各国经济停滞不前相伴随的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逆流,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极端民粹主义抬头,世界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不断上升。

由此可见,建立在资本扩张逻辑上的西方式的现代化道路从其出现之日起就蕴含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无法克服的内在危机与矛盾,生产力越是向前发展,这一道路的局限性就日益暴露,并且会以以经济危机为主的全面社会危机的形式得以总爆发。

二、百年大党领航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内涵

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就是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这条道路的探寻过程可谓历尽曲折,它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和创新发展,经受住了国际和国内的各种风险和考验,在今天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中国人民长期坚持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百年历程充分说明: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年代,道路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道路正确,我们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国家和社会就能发展进步,反之,当道路选择出现失误时,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蒙受损失。因此,能否走出一条正确道路,对于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国家的前途命运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至关重要。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对现代化的内涵有过不同的提法。建国初期,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和“两步走”的设想,并强调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经济关系,走“中国工业化的道路”[9]240。这深刻反映了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性发展规律的清醒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出发,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10]163,并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语言,提出了“小康社会”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概念,将其确立为二十世纪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党的十三大又提出了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和“三步走”发展战略。20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党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新阶段的需要,对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构想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构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但在领导力量、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发展动力、价值目标等方面集中凝聚了我们党一直以来对中国实现现代化目标的不懈追求,而且立足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赋予了其崭新的时代内涵和宽广的世界视野。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做出了分两阶段走的战略安排。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勾画了新时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蓝图,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又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1]64。2022 年党的二十大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动员令,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和本质要求,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向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12]22-24。

从以上发展过程不难看出,党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蓝图日益清晰具体,尽管在不同历史时期党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侧重点和任务有所不同,但是就其本质规定性来看,它们是完全一致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政治保证,也是这条道路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我国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各项事业进步发展和人民生活幸福的根本保障,只有坚持党的全面坚强领导,才能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才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其次,中国式现代化始终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发展的科学性。“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13]311,中国式现代化在探索、发展的各个阶段,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理论创新提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立足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以科学的理论回答了时代提出的新课题,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认识,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每一次理论创新都带来实践的进步和发展,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阶段。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有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才能不断战胜风险和挑战,才能不断破浪前进。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紧紧立足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在一个拥有14 亿人口的体量巨大的大国整体推进现代化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书写了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新版图。人是现代化的主体,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发展的本质和终极价值目标,可是自工业革命至今300 多年来,世界范围内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总和只有10亿人左右。我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固然存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大国优势,但是也存在人口规模超大、资源相对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带来的严峻挑战,在这样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要面临的困难和任务之艰巨可谓前所未有。面对这一局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我国实际出发,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科学把握和处理“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关系,在辩证思维中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用短短几十年时间使世界上迈入现代化的人口翻了一番多,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伟绩,这“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14]825。

第四,在发展的价值目标上,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有效实现了发展的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牢记初心使命和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强调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15]6,“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16]14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正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共创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取得的重大成就,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五,在发展的战略规划上,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与西方建立在资本的物化逻辑上的单一向度的现代化模式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五大文明建设有机统一、整体协同推进的总体布局,努力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社会这一制度优势,也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作为一种人类文明发展新形态、一种先进的经济社会发展范式的优势。

第六,在发展的道路问题上,中国式现代化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17](20)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世界发展大势,立足于人类整体利益提出的极具东方智慧的“中国方案”,涵盖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环境各个领域,强调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开辟了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人类文明发展新道路。

三、国际视野下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每个国家和民族由于历史传统、社会形态和现实环境不同,发展途径和方法必然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立足本国国情进行的具有鲜明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道路探索,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又不同于以苏联东欧为代表的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因此,当我们试图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意义进行探究时,不能离开人类文明发展的整体进程、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发展基础及特点来认识。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在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化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超越,展现了人类文明发展新的价值范式。在世界不同国家关于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探索中,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作为人类走向现代文明的最初探索,一度被看作是实现现代化的经典模本,为许多国家所效仿。这一发展道路固然创造了工业化文明的物质财富并带来了社会生活的一系列进步,但是由于其发展目的和价值取向是建立在资本获取最大剩余价值的基础上的,这一逻辑主导的西方式现代化文明道路体现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是资本家与广大劳动人民的严重对立和社会日益严重的两极分化,体现在外部则是以西方文明为中心的西方中心论,蕴含着“对立”“冲突”的冷战思维,伴随着大规模扩张战争带来的血腥,是建立在工业民族对农业民族武力侵略和对外掠夺、殖民征服基础上的,它以资本的全球扩张为自己开疆拓土,是一种不平等的“中心-外围”的世界格局观,带来了严重的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失衡和贫富差距。

与之不同的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统一,是一条对内改革创新、独立自主发展社会主义之路,对外开放包容、协和万邦的和平发展之路,也是一条寻求合作共贏、谋求其他国家共同繁荣的发展之路。这条道路立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坐标,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世界潮流,以自己的和平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贡献,并积极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高质量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实现世界共同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尊重文明的多样性,表现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理性、包容和负责,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体现出来的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前进性特征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广泛而深远的世界意义。

不同的发展道路带来不同的发展后果,对比中国今天的经济成就和西方国家的发展态势,“东升西降”的趋势愈发明显。自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欧美世界至今没有走出它的阴影,经济发展普遍低迷,复苏乏力。在政治领域,西方民主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层出不穷的“黑天鹅”事件、极端民粹主义的泛滥、程序民主与民主核心价值的冲突、金钱政治对民主选举的操控等日益挑战西方的政治秩序,反建制力量和传统精英主义的矛盾正在引起西方社会的分裂。一度被许多国家奉为样板的西方道路正陷入前所未有的政治经济制度危机,对此,西方学者们纷纷用“失灵”“衰败”“困境”等词语表达了他们的担忧,前些年一度提出共产主义“历史终结论”的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近年来多次撰文指出西方民主的倒退,宣称美国的政治体系事实上陷入严重的衰败。罗伯特·赖克指出美国已成为为华尔街少数富人所有、由其治理并为之服务的政府[18]147。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制度本色,坚持创新发展,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苏东社会主义国家传统发展模式的现代化道路,谱写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新的光辉篇章,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光明前景和必然趋势。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呈现出蓬勃生机与活力,体现出资本主义制度无法比拟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也曾经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未能适时根据本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时代发展变化带来的挑战,通过理论创新和改革解决社会主义建设进一步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在20 世纪80 年代末的改革中,逐渐偏离了社会主义轨道,陷入了西方国家设计的所谓“现代化”的陷阱而无法自拔,最终造成了国家解体、制度剧变的悲剧。对此,西方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和理论家詹姆逊曾非常形象地用“在没有准备好太空服的情况下就开始鲁莽地打开飞船的舱门”[19]314来比喻苏联在自身底气不足的情况下盲目汇入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其失败的教训是深刻的。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式现代化以一种开放的全球视野、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表现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现代化发展相统一的双重本质规定性[20]30,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和共同理想,是中国发展兴旺的必由之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显著成就里得到了最有力的证明。这条道路的成功开辟,不仅实现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提升,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和优越性,也以自身的发展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发展成果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共享、坚持走共同富裕之路的价值追求,并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为缓解和减少全球贫困做出了重大贡献,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促进人类社会公平正义、在实现最大多数人共同富裕方面的无比优越性,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探索发展产生了辐射和激发效应,并用自身的发展和壮大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生命力和美好未来,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复苏和发展营造了良好条件,也指明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未来前景。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世界上其他国家立足本国国情独立自主地探索本国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提供了人类文明发展新的实践样态。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不同于西方文明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基础,在选择本国的现代化道路时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基于充分认识本国历史传统和发展基础的现实之上。在这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破除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唯一性迷思,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根本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本国国情,在全面脱贫攻击基础上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经验的独特性之一就在于“中国改革并不是一个向理论化标准概念中最优经济均衡收敛的过程,而是一个持续的经济结构与社会制度共生演化的过程”[21]23。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西方原生现代化之路之外的一种全新选择,成为许多国家学习借鉴的样本。

第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引领了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方向。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人类的发展面临诸如经济发展失衡、生态环境恶化、能源短缺、疫情肆虐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和风险的严峻挑战,这些风险具有全球化效应,全人类坐在同一条命运之舟上,谁也不能独善其身。面对这些世界难题,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一样处于发展道路的选择和再思考,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复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历史思维超越了西方文明主张“零和博弈”狭隘框架,把握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大势,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推动国际秩序向着更加合理、公正的方向发展。面对国际社会个别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退出国际合作机制等做法,中国政府坚持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全球化发展的正确方向,积极促进双边、多边、区域和国际合作。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世界经济增长缓慢、波动幅度大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带来了希望、信心和动力。此外,中国现代化道路跳出了西方现代化“先污染、后治理”的旧有框架,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取得生态文明建设的显著成效,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和时代发展的新要求。近年来,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与合作,推动落实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这不仅对解决中国自己面临的挑战,而且对有效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风险、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实现人类文明永续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并不在于为他国提供一种普遍适用的模本,而是,中国式现代化体现出的“中国特色”和目前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展示了现代化道路的另一种选择,并充分说明世界发展是多向度的,并非只有在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中才能体现出来,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只有适合本国的才是最好的,也只有当大多数地区和国家都成功地建立起适合本国特点的现代化社会,世界范围内人类的现代化进程才具有真正现实而普遍的意义。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