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十周年: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教育合作的成就与展望*

2023-12-25刘六生时雨景杨天翠

关键词:南亚东南亚一带

刘六生, 时雨景, 杨天翠

(云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云南 昆明 650500)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简称“一带一路”)。10年间,“一带一路”倡议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共建国家在绿色丝路、健康丝路、数字丝路等方面加强互利合作,在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政治互信、经济繁荣、文化包容等方面贡献了中国智慧、取得了务实成果。“一带一路”倡议“民心相通”建设为促进区域教育合作大开放、大融合提供了发展契机,助推我国教育进一步“引进来”和“走出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必然也是区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1)李磊,何元,罗明东.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探讨[J].昆明学院学报,2022,(4).南亚东南亚国家地处“一带一路”沿线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重要区域,随着当前与各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不断发展,深化中国与南亚东南亚教育合作已成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建设的新亮点。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教育加强合作、共同行动既有利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地区各国实际发展战略对接,又为构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

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教育合作政策的解读

“一带一路”倡议下,为促进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教育合作与交流,政府层面通过出台一系列通知、意见、暂行办法、行动纲领等全方位的政策文件,对“一带一路”教育合作的重要意义、发展目标、总体思路、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进行了重点部署和顶层规划。政策文件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对进一步打造“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升级版做出整体把控的规划性政策,涵盖合作愿景、合作原则、合作重点等内容;二是对“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中涉及的具体问题作出规定的操作性政策,例如外国留学生“一带一路”奖学金项目管理、来华留学生招收和培养、国际中文教育和中文教师的水平及标准等。

(一)规划性政策

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针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方向性、框架性的设计,强调广泛开展人才交流和加强学术往来是民心相通建设的重要合作内容。(2)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EB/OL].https://www.yidaiyilu.gov.cn/p/604.html,2015-03-28.同年7月,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2015~2017留学工作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加强国家留学工作的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打造来华留学国际品牌”。(3)教育部、外交部、财政部、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5~2017留学工作行动计划[EB/OL].http://jiaoyu.wuca.net/listdetails.aspx?id=74&type=news,2015-07-01.2016年《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对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互联互通、人才培养培训进行了重点部署。(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https://www.gov.cn/xinwen/2016-04/29/content_5069311.htm,2016-04-29.同年,教育部牵头制订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出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规模,详细规划了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的合作愿景、合作原则与合作重点,(5)教育部.关于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EB/OL].https://www.yidaiyilu.gov.cn/p/2397.html,2016-07-13.进而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中着重将“强化人才支撑”作为密切科技沟通、深化人文交流的重要保障支持。(6)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EB/OL].https://www.yidaiyilu.gov.cn/p/326.html,2016-09-08.2018年《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在社会文化合作方面提出要借助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平台,进一步加强教育创新和学术交流。(7)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EB/OL].https://www.gov.cn/guowuyuan/2018-11/15/content_5340677.htm,2018-11-15.同年,《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明确要加强澜湄国家之间职业技术教育的合作,优先发展职业教育,体现了各国对于加强教育与社会需求联系的充分考虑。(8)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EB/OL].https://www.gov.cn/xinwen/2018-01/11/content_5255417.htm,2018-01-11.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列为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具体在合作内容上要提高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质量、纵深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深度。随后,教育部与18个省(区、市)签署《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从省市层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同时要回答好“为什么干”“依据什么干”“谁来干”“和谁干”“干什么”“怎么干”这六个问题。(9)教育部.全面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5976979941735322&wfr=spider&for=pc,2019-02-20.2020年,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深入,《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聚焦中外合作办学改革,要求进一步打造“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升级版。(10)教育部等八部门.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006/t20200623_467784.html,2020-06-23.

表1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的教育合作政策概览

(二)操作性政策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就“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涉及的具体问题颁布的操作性政策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完善各类奖学金资助体系的政策。2015年国家层面出台《关于完善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体系和提高资助标准的通知》,在省市级层面,北京市率先发布《北京市外国留学生“一带一路”奖学金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加强了对“一带一路”奖学金的管理,统筹考虑奖学金国别分布等现实因素,以吸引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到北京学习。二是提升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政策。2017年《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中指出加强各级各类高校招生、教学、奖学金等监督管理,规范指导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11)教育部.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705/t20170516_304735.html,2017-06-02.2018年教育部颁布《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首次从国家层面详细规定了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在招生管理、教学管理、校内管理、奖学金等方面的细则。三是规范引领国际中文水平发展、国际中文教师培养的政策。2021年《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2022年《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T/ISCLT 001-2022),两份文件结合国际中文教育发展趋势和特点,构建了更具规范性与专业性的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体系,对促进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2)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正式发布[EB/OL].https://www.yidaiyilu.gov.cn/p/271464.html,2022-08-26/2023-10-27.截至2022年,中国已与49个“一带一路”国家签署教育交流与合作协议122份(13)李迎旭,鲍江东.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高教合作促进经贸发展研究[J].北方经贸,2023,(9).、取得400余项合作成果,支持中国与南亚东南亚教育合作的政策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基本形成了省部共同推进的“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网络,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升级版的整体擘画和细节描绘日益清晰。

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教育合作成就

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提出的三方面合作重点为线索和维度,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在教育互联互通、人才培养培训和共建丝路合作机制方面的教育合作成就如下。

(一)教育互联互通呈现新格局

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是推动与南亚东南亚国家院校间合作、促进语言互联互通的重要主体,在提供优质中文教育、传播中国文化、推动教育科研合作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院校在132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办有313所孔子学院、315所孔子课堂,(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N].人民日报,2023-10-11(010).自2006年2月14日云南大学和孟加拉国南北大学联合建立南亚第一所孔子学院——南北大学孔子学院后,截至2023年,中国在南亚东南亚国家共开设了56所孔子学院、24所孔子课堂,文莱、不丹目前还未建立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其中在泰国办有16所孔子学院、11所孔子课堂并成立了泰国孔子学院(课堂)发展联盟,利用联盟整合集体优势,更好地在中文教育、教师培训、文化交流等方面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同时,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老挝、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10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5)吴晓文.中文纳入海外各国国民教育体系:价值、演进与表征[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22,(4).其中新加坡、马来西亚将中文列入重要语言高级层级且纳入全学段考试体系,极大提升了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语言互联互通程度,对“一带一路”教育合作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起到助力作用。

表2 南亚东南亚国家孔子学院、孔子课堂设立情况统计表

同时,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已与45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N].人民日报,2023-10-11(010).包括泰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6个南亚东南亚国家,促进了教育政策的沟通与学位学历认证标准的联通,为教育要素的畅通流动提供了制度支撑。

(二)丝路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

一是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教育部留学生服务中心数据显示,2019年,在我国学习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留学生占比达54.1%。其中,泰国、巴基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五国分别有28608名、28023名、23198名、15050名、14645名留学生到中国留学,位列来华留学生人数的第2、第3、第4、第7、第8位,南亚东南亚国家成为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留学生的主要生源地。同时,中国政府每年提供1万名“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资助沿线国家新生来华学习或研修,中国地方省份、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和高校、科研机构也面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设立了奖学金。

二是中外合作办学层次逐步提高。中外合作办学包括合作设立机构和合作举办项目两种形式,根据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信息统计,中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4个国家共开设了4个合作办学机构和93个合作办学项目,与新加坡共开设了2个合作办学机构和35个合作办学项目,与马来西亚共开设了2个合作办学机构和35个合作办学项目,与泰国共开设了18个合作办学项目,与印度开设了5个合作办学项目。

表3 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合作办学统计表

从合作办学层次上看,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主要集中在专科层次,其次是本科层次,研究生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最少。双方合作办学以高等专科教育为主,专科层次的合作办学机构有3个、合作办学项目有68个,占全部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73%;本科层次的合作办学机构有1个、合作办学项目有13个,占全部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15%;研究生层次的合作办学机构有0个、合作办学项目有12个,占全部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12%。

图1 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合作办学层次占比

三是境外办学特色日益显著。境外办学是我国实施教育对外开放“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南亚东南亚国家合作境外办学是“一带一路”倡议下高校“走出去”办学的重要实践。我国在南亚东南亚国家设立的境外办学机构主要包括独立设置的境外院校、合作建立的境外分校(学院)、境外培训中心3种。我国在南亚东南亚国家独立设置的境外院校有老挝苏州大学(2011年)、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2013年)、巴基斯坦旁遮普天津技术大学(2017年)、柬埔寨西港大学(2019年)。其中,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是我国高水平大学、985高校首次赴境外独立开办的分校,该校所授予学位获得中马两国教育部双重认证,成为“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的旗舰项目,为高等教育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走出去”提供了宝贵经验。本研究以相关高校官网最新的数据和网络新媒体的报道为依据,整理出我国与南亚东南亚高校合作建立境外分校(学院)共43所,其中与泰国高校合作办学26所,与缅甸、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尼泊尔共合作办学17所。大连海事大学斯里兰卡校区是2007年大连海事大学在斯里兰卡科伦坡国际航海工程学院建立的海外校区,目前已覆盖本、硕、博三个培养层次,改变了当地海事院校仅能提供专科教育的历史,填补了斯里兰卡高等航海教育的空白,实现了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的首次输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柬埔寨、老挝、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共开设17个境外培训中心进行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技术发展等合作。见表4(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10月30日)。

表4 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境外办学机构设立统计表

(三)教育合作机制实现新突破

在国家战略平台高度,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是对人文交流或相关工作作出的整体性部署,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相继建立中印尼(2015年5月)、中印(2018年12月)等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在教育合作方面充分发挥了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示范带动和机制保障作用。在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现有双边多边合作机制作用下,参与“一带一路”国际联盟已成为高校层面交流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2015年46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高校共同发布《敦煌共识》,倡议成立“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建设“一带一路”高校国际联盟智库,国内共成立150余家“一带一路”教育交流联盟(其中113家由院校发起)。“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还充分发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合会、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合作联盟、“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南亚东南亚交通职业教育联盟”等多个多边国际合作交流平台的示范带动作用,举办“良渚论坛”,实施“一带一路”青年精英计划,深化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区域教育合作机制不断完善。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教育合作的困难与挑战

教育在推进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共建“一带一路”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我国依托教育交流合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架起了沟通桥梁,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但目前南亚东南亚教育合作仍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现梳理为以下几个要点。

(一)多重内外力量交织,深度合作困难重重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逐渐发展为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为沿线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为我国教育扩大开放提供了新的立足点,可以说,我国在“一带一路”倡议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然而,这也为西方社会抹黑中国提供了借口,一些国家罔顾事实,声称“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试图无端中伤和诋毁“一带一路”倡议,加上历史因素、语言文化差异、意识形态对立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国家十分警惕与中国的合作,在推动“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表态”大于“行动”。(17)黄俊,董小玉.“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传播困境及突围策略[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12).此外,当今世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以师生、课程、教材等要素流动为内容的国际教育合作面临严峻的考验,加之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重创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在全球经济发展低迷的大环境下,各国对短期内难以获得经济回报的教育贸易服务需求降低,同时传统的教育合作模式遭受了巨大冲击,各类跨境交流活动被迫停滞,教育合作随之减少。(18)段成思.“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老高等教育合作机制研究——以云南省为例[J].普洱学院学报,2022,(5).

其次,从高等教育的发展来看,无论是打破现有的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高等教育体系,还是在区域内部打造中国的高等教育品牌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世界各国在教育标准和教育理念等方面仍不自觉地以西方为科学范本,这就导致西方国家仍是世界上主要的留学目的地,高等教育的“中心”国家仍具有强劲竞争力,中国试图在西方的教育制度体系下创新教育合作秩序困难重重。在区域内部,新加坡的教育水平在南亚东南亚甚至是亚洲都首屈一指,新加坡基于《东盟一体化倡议》在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均建立了培训中心,(19)亚洲基金会.东盟作为区域发展合作的设计师;推进东盟中心地位,推动可持续发展行动[R/OL].https://think-asia.org/bitstream/handle/11540/8970/ASEAN-as,2018-09/2023-10-27.成为亚洲众多国际学生的首选留学目的地,在留学生教育领域具有强势竞争力。近些年,其他域内大国同样在塑造自身的教育特色,印度在《国家教育政策(2020)》的指导下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20)凌鹊,徐琼.高质量且公平:印度高等教育发展行动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23,(2).并逐渐形成以印度为核心的南亚组团发展。由此可见,南亚东南亚各国正在竭力为创新高等教育国际化范式、提升教育合作发展成效创造空间和渠道。

(二)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合作机制运行不畅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由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共同创建的双边或多边教育治理结构、组织不断涌现,极大促进了区域教育合作的深化和教育制度的革新。(21)朱旭,张馨宁.“一带一路”十周年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回顾与展望[J/OL].当代教育论坛.https://doi.org/10.13694/j.cnki.ddjylt.20230811.001,2023-10-29.例如中国与东盟十国均签订了《双边教育交流合作协议》,与泰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老挝五国签订了《双边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有力推动了高等教育集群化发展。(22)“一带一路”教育合作十周年:回顾与展望[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0138930473265347&wfr=spider&for=pc,2023-10-18/2023-10-27.然而,南亚东南亚地区国家众多、各国差异性大,教育合作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各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教育合作诉求差异化凸显,在现有基础上建立共同的教育合作标准难度较大。有关学者对包括中国在内的5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竞争力进行排名,结果表明,南亚东南亚国家中新加坡高等教育竞争力位列第1,中国位列第2,印度位列第4,马来西亚位列第8,泰国位列第23,菲律宾位列第25,文莱位列第26,印尼位列第28,越南位列第38,巴基斯坦位列第39,斯里兰卡位列第40,老挝位列第43,孟加拉国位列第44,柬埔寨位列第45,尼泊尔位列第46。(23)王正青,王引,孙昕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竞争力水平测度与关联性因素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尽管该研究并未包含所有的南亚东南亚国家,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各国高等教育竞争力存在显著差异。高等教育水平的不同意味着中国与南亚东南亚教育合作需要采用差异化的策略,不能一概而论,这无疑加大了教育合作的难度,增加了教育合作的隐性成本。

另一方面,缺乏既符合国际通行规则又契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现代化标准,制约着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深入开展教育合作的影响力。拥有稳定的教育合作平台、建立完善的教育合作机制是推动教育合作长效发展的前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组织教育政策、规则、标准的研究和制定”(2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s://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2010-05-05/2023-10-27.。在全球教育治理的背景下,国际教育规则的制定与运用需要经过由“理念与政策的扩散过程”到“影响成员国的政策制定”的转变。(25)娜迪拉·阿不拉江,段世飞.全球教育治理视域下我国参与国际教育规则制定的困境与突围[J].重庆高教研究,2020,(4).然而,构建跨区域的教育合作组织并建立起配套的完善的教育合作机制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从区域角度看,缺乏广泛通用的工作语言、统一统筹的合作主导者、共同认可的教育合作理念以及缺乏共同的制度政策,这都决定了教育合作机制对接的困难。就中国—东盟教育合作而言,尽管双方已制定包括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国—东盟职教合作领航计划在内的合作框架,但在制度规范的建设上仍存在较大的空缺,未建立起共同认可的人才培养质量框架、统一的质量评估体系和标准,(26)王玉光,曾颖.云南高等教育跨境合作SWOT多因素分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23,(2).稳定长效机制的缺乏限制了教育合作影响力的广度和深度,长此以往不利于教育合作的提质生效。

(三)教育合作规模较小,合作内生动力不足

中国高校在践行“一带一路”教育升级行动中表现得积极踊跃,但由于尚未形成完整的教育合作机制体制,各高校往往闻风而动、见机行事,在全国范围内尚未形成“上下一盘棋”的统筹效应,致使教育合作推进缓慢、合作质量不高。多数高校的教育合作局限于师生互访、留学生培养、项目合作等交流形式,涉及专业领域较窄,教育交流程度不深,(27)向元钧.“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印教育交流合作[J].南亚研究季刊,2020,(4).有关联合科研建设、智库建设、技术转移等深层次的合作仍待广泛开拓。部分合作办学项目培养水平和涉外办学水平不高,合作办学品牌效应不突出,人才培养规模和结构尚不能满足“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需要。(28)涂端午,董倩.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策略[J/OL].现代远程教育研究.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1.1580.g4.20230523.1246.004.html,2023-10-29.在教育合作的执行中,二级学院和具体专业常作为合作的主要主体,高校层次的合作数量偏少,合作专业扎堆,多集中于产出快、技术水平低的专业上,难以体现高校对教育合作的整体规划与重视。(29)马早明.共同体视域下中国与马来西亚职业教育合作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23,(1).

除此之外,中国及南亚东南亚“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高等教育仍以“输出”为主,区域教育资源外溢问题突出,现有人才培养规格尚不能满足“一带一路”倡议发展需要,教育合作内生动力不足。根据《2022年中国学生出国留学趋势调查报告》,英语国家仍是留学的重要目的国,亚太国家仍是国际学生的重要生源主力,中国、印度、越南、尼泊尔、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均位于2020年十大国际学生生源国前列。(30)中国学生出国留学趋势调查报告(2022)[EB/OL].https://www.eol.cn/e_html/report/osr2022/content.shtml,2023-02-17/2023-10-27.在区域内部,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湄公河国家是中国来华留学生的重要生源地,其他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国家与中国的教育合作甚少,而印度目前已替代中国成为美国第一大留学来源国,(31)印度成美国第一大留学来源国[EB/OL].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roll/2023-10-24/doc-imzsefqu3426518.shtml,2023-10-24/2023-10-27.这意味着印度有巨大的留学需求市场,中印教育合作有潜在的发展空间。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国家也具备大量可利用和可引进的优质教育资源,(32)林金辉.中外合作办学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问题研究[J].教育研究,2012,(10).因此,充分激发区域教育合作的内生动力,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教育要素的均衡流动是突破现有教育合作困境的关键一步。与此同时,专业化人才的储备不足也严重制约了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一带一路”教育合作行动的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通用语复杂多样、文化差异性较大,中国高校对非通用语人才的培养起步晚、经验不足,有关人才储备不完备,现有人才资源尚不能满足“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的国际合作需求。(33)岳圣淞.语言战略构建与“一带一路”在南亚的可持续发展[J].南亚研究,2021,(4).而教育合作的深入推进需要大批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掌握非通用语的复合型、专业化的高质量人才作为支撑。由此可见,中国与南亚的教育合作从人才培养力度上看具有充分的提升潜力。

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教育合作展望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以来,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持续深化国际合作,“绿色丝路”的提出点亮了“一带一路”绿色梦想,为迎接“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提供了理念引领。在“绿色丝路”的驱动下,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教育合作需要突破现有发展桎梏,不断迈上新台阶,在真正意义上惠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进步,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出提升。

(一)以合致和,深化互利互惠的区域教育合作意识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明确指出教育的定位在于促进“一带一路”教育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以及为其他“四通”提供人才智力支撑,教育的使命在于推进“一带一路”教育的共同繁荣。(34)教育部.关于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EB/OL].https://www.yidaiyilu.gov.cn/p/2397.html,2016-07-13/2023-10-27.共建“一带一路”既是为了中国的发展,也是为了世界的发展,既要兼顾合作各方的利益和关切,主张寻求合作各方的利益契合点和最大公约数,又要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各方既有优势,挖掘各方发展潜力。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导下,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教育合作需充分体现和谐包容,互利共赢的原则。

互利互惠是区域内教育合作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这意味着在教育合作中将本国利益与各国利益结合起来,将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同区域教育一体化结合起来。共同利益是“人类在本质上共享并且互相交流的各种善意”,(35)冯建军.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18,(1).中国与南亚东南亚教育合作价值追求在于面向区域教育的共同发展、共同利益,跨越不同文明、不同制度、不同教育阶段的发展差异,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核心价值中寻求合作机遇。同时,优势互补是区域内教育合作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这意味要尊重各国的教育发展客观条件,充分挖掘各方资源优势、制度优势、比较优势,促进高等教育各要素在区域内的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同时,补齐区域内教育合作在机制建设、办学质量、治理能力等方面的短板,促进区域整体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让各国家、各民族都能共享教育开放交流的机遇和成果,真正做到教育惠及民众。总之,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教育合作应立足于各方合作需求、尊重各方根本利益,坚持各国都是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平等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以开放平等的姿态开展多元主体的教育活动,打造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大格局,增进共识、共谋发展。

(二)共商共建,完善互联互通的多边教育合作机制

开展教育互联互通合作,加强教育政策沟通、助力教育合作渠道畅通、促进沿线国家语言互通、推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推进学历学位认证标准联通是“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的合作重点之一。目前中国仅与泰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斯里兰卡6个南亚东南亚国家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通过设立专项课题、形成系列智库报告等形式促进民心相通。(36)“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与46个国家和地区学历学位互认[EB/OL].https://www.gov.cn/fuwu/2017-04/20/content_5187488.htm,2017-04-20/2023-10-27.教育合作渠道畅通方面,我国与南亚东南亚的教育合作形成了官方与民间并举的新发展格局,官方教育合作有相关教育合作政策作为支撑,在项目合作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民间层面的教育交流更为灵活和丰富多样,通过设立孔子学院以及孔子课堂、开办文化年以及旅游年等活动极大促进了民心相通。尽管如此,在政策沟通、语言互通以及学历学位认证标准的联通方面,未来仍需要加强建设,而政策沟通正是推进其他领域互联互通的关键之举。

在区域层面强化跨国别的制度性标准建设并非易事,需要区域各国首先建立强大的区域认同感,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以协商、对话等形式加入区域的教育治理活动中,即在消除疑虑、增加理解与认同的基础上凝聚区域教育治理的理念共识,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指导下凝结各国的教育合作智慧。政策沟通意味着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沿线国家和地区为了深化利益融合、促进政治互信、达成合作共识而对发展战略、合作规范和发展规划等内容进行的信息传送与交互行为。(37)王子奇,卢光盛.“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政策沟通[J].南洋问题研究,2023,(2).对此,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应继续强化现有的双边、多边教育合作对话平台和机制,明确区域教育发展的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继续强化推进教育合作规范与标准的制定与完善。同时,国家还需要鼓励高校加大对“一带一路”非通用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大外语专业设置的覆盖面,支持高校组织引入国外优质师资、互派留学,大力推进“留学中国”品牌建设、专业建设。

(三)以人为本,打造互学互鉴的跨境教育合作典范

“一带一路”倡议以人为本,强调惠民生、利天下。在教育合作中以人为本意味着教育合作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关注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中国与南亚东南亚教育合作主要通过留学生培养、项目合作和机构办学的形式展开,而这一切活动的中心主体都是学生。因此,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教育合作的必由之路。

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要做好教育合作的统筹规划工作,协调好各国高校无序竞争的局面。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教育合作共涉及19个国家,各国高等教育发展各具特色,在缺乏统一规范的前提下,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都争先恐后试图通过教育合作大力发展本国的教育服务贸易业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抢占教育合作高地。但是这种无秩序的竞争并不能真正促进区域教育的发展,教育资源长期由教育较发达的国家输入教育欠发达国家会造成教育资源的单向倾斜,不利于教育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实现教育合作惠及民众的目标。因此,在以人为本观念的指导下,区域各国应站在区域整体发展需要的角度综合评估各国教育水平,以“结对子”、建立区域高校发展联盟、教育援助等形式促进教育要素在区域内的均衡流动。另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要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强化互学互鉴的合作办学模式。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意味着教育合作从招生考核、到课堂教学、学生评价,再到毕业把关、就业指导做好全过程的管理工作。招生专业不能满足“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以及人才培养规格不符合各国社会发展需要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教育合作中面临的一大困境,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相关性不足,毕业生就业率低也一直是困扰南亚东南亚国家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由于缺乏有效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校企合作也不够深入,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错位,院校课程与岗位所需技能脱节,在造成教育资源浪费的同时加剧了社会的结构性失业。(38)张菊霞.动力、阻力与路径:一体化背景下东盟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6).由此可见,招生和就业紧密联系,各国不仅需要明确本国社会发展所需人才标准,还需要以其他国家和区域整体发展为参考,合理设置招生专业和不同层次的学生比例,同时在专业设置的基础上加强学科建设,精选课程与教材,做好学科评估评价工作,完善教师发展制度和学生管理工作,全方位确保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在此过程中,各国可广泛汲取他国教育合作的成功经验,在充分考虑自身条件的前提下科学借鉴他国教育合作的典型模式,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区域教育合作典范。

猜你喜欢

南亚东南亚一带
南亚磷肥市场需东继续提升
中国热科院南亚所 研发成功菠萝机械化种植机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南亚炼油化工市场一览
闽菜“太平肉燕”飘香东南亚
南亚高压对西藏夏季降水的影响
奇幻迷香 寻味东南亚
美俄聚焦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