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在区别特征理论中的应用探析

2023-12-23李登程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音位词素响度

李登程

(西安外国语大学 英文学院,陕西西安 710128)

在社会科学发展史上,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等多种哲学思潮在微观层面和操作层面存在许多科学合理的因素,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人文学科与哲学之间的鸿沟。而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以其严格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的先进性,在与社会实践的互动中展示了独特的开放性的科学体系,开创了批判的社会主义理论传统,开启了社会科学的现代化之路。马克思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形成了包括实践、社会系统、社会矛盾、社会过程、社会主体、社会认知与评价、世界历史等七个维度在内的科学而开放的方法论体系,为具体的社会科学活动提供了直接的指导工具。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与各个学科的密切联系,为具体学科如何阐释相关现象,找到解决问题的合适路径提供了科学的思路。本文将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语言学科结合起来,具体探讨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在区别特征理论中的体现和运用,目的是揭示区别特征之间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特定结构实现区别特征系统的整体功能。运用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有助于深化对区别特性特点的认识,发现区别特征理论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一、区别特征理论发展概况

“区别特征是结构主义音位理论的重要成果,也是生成音系学的基石, 同时区别特征还是当代音系—语音界面研究的重大课题”[1]101。王远新认为,“可将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全部音位分解和归纳为若干对立的语音特征,这种语音特征就是音位的区别特征”[2]100。区别特征对于某些语言具有区别性,对于另一些语言则没有区别性。换句话说,一种语言并非包含所有的区别特征,区别特征的数量因不同的语言系统而有所不同。比如,汉语中/p/音位和/ph/音位成为区别特征的原因在于,除了共享的特征之外,它们唯一的差别就是前者具有不送气特征,后者具有送气特征,/p/音位与/ph/音位利用送气、不送气特征与其他的音位区别开来,形成对立,进而引起意义的变化。而英语中/p/和/ph/之间不能区别意义,所以不能形成音位对立,在英语中就不是区别特征。

区别特征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对音位差别关系的讨论上。索绪尔认为音位本身的声音特征是次要的,只有将音位放到整个音位系统中,通过识别语音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才是区别音位的关键。区别特征在真正意义上得到讨论并初具雏形是在20世纪30年代特鲁别茨柯伊的《音位学原理》出版之后。特鲁别茨柯伊认为音位是由若干区别特征组合而成,即任何音位都是由若干语音特征组成的,其中一部分语音特征的组合是其他音位所没有的,这一部分语音特征就充当了确定独立音位的作用,使其与其他音位相区别。此外,特鲁别茨柯伊还通过分析音位的语音特征区分送气和不送气,浊音和清音,圆唇和非圆唇等区别特征。到20世纪50年代,雅各布逊在特鲁别茨柯伊的影响下,与哈勒和方特共同创立了音位区别特征理论,他们在《语音分析导论——区别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中将区别特征系统分为三大类,确立了12对用于分析语言音位对立的区别特征。该书的出版标志着较完整的音位区别特征理论的形成,音位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乔姆斯基和哈勒发展了雅各布逊的区别特征理论,并在1968年出版的《英语语音模式》一书中将区别特征作为语音描写单位放在生成音系学中加以考察。在索绪尔、特鲁别茨柯伊、雅各布逊、乔姆斯基和哈勒等人的推进下,区别特征理论的研究逐渐深化。区别特征理论的创立是现代音位学的一个开创性的发展,其后几乎所有的语音学著作都以此作为理论基础[3]73。

二、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略论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源于系统科学,是系统科学思想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的体现及运用。系统科学认为系统是包含若干要素,要素之间按照一定结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具备特定功能的整体,整体功能发挥的作用大于各要素相加之和。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继承并发展了系统科学的思想。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从系统观点出发,按照社会本身的系统性,从社会整体与其组成要素和结构之间以及与自然系统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精确地考察社会的一套方法论体系”[4]11。马克思认为认识人类社会需要运用系统思想和系统研究方法。他将人类社会看作是完整的不断发展的社会有机体,社会有机体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从而保持系统的平衡,为系统的生存创造条件。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有四个重要原则。第一是整体性原则。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各要素不具备的功能。虽然系统由若干要素构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各个要素相加就能组成系统。这是因为各个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按照一定方式结合构成了各要素所不具备的整体性能。系统整体性能发挥的作用大于各个要素的性能,也大于各要素相加之和的性能。第二是结构性原则。结构即系统内部若干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一定的方式组合而成的形态。要素的结构决定社会系统的功能,如果结构发生改变,那么社会系统的功能也必然随之变化。优化的结构有利于系统整体性能的提升,反之不合理的结构就会消耗系统性能,阻碍系统功能最大化地发挥作用。第三是层次性原则。系统由若干子系统构成,系统和子系统是相对而言的:子系统对于其组成要素来说是系统,系统又作为底层次的系统构成更高层次系统的子系统。不同层次的社会系统有着不同的特殊规律,高层次规律处于主导地位,对低层次的规律形成制约。第四是开放性原则。开放性描述的是系统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两者通过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维持平衡,从而促进系统有序地发展演化。开放性强调考察社会系统时要全面考虑系统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进而开阔研究的视野。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四个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区别特征系统,本文将探讨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四个原则在区别特征系统中的具体体现,以期深化对区别特征系统特点的认识,促进区别特征研究的发展。

三、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在区别特征理论中的应用

(一)整体性原则在区别特征理论中的体现

系统的整体性具体指的是系统的“非加和性”。系统不同于数学各部分相加之和等于整体的思维。系统整体性的形成是系统内部若干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各个组成要素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彼此形成制约的同时相互作用,为系统提供各要素所不具备的整体性能。因此,区别特征的研究必须从区别特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重视区别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揭示区别特征系统独具的整体性能。

区别特征系统的整体性体现在音位与音位之间的差别关系上。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论述了他的音位学思想。索绪尔把音位看作一个系统,语言学家的一个任务就是研究具体的语言中的音位,将之整理为音位系统,这个系统是语言学家惟一关心的现实[5]62。索绪尔指出音位之间最重要的关系是“差别”,音位系统中的差别关系是其他音位理论的基础,没有音位之间的差别音位理论就无从谈起。索绪尔所指的“差别”是从能指(声音)和所指(概念)的角度出发的,即能指与能指之间的差别、所指与所指之间的差别。“任何一种能指和所指任意构成的意符均没有自己独立的意义,它只能在一种语言的系统整体或‘格式塔整体’(Gestalteinheit)中获得异质规定性”[6]154。正是因为存在差别关系,音位才有了研究的价值。这种差别关系在语言系统中才能形成,即能指与能指的差别、所指与所指的差别不是由音位自身的音响特征决定的,而是因为音位存在于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系统中,音位与音位之间通过对比产生了差别,这种差别才是决定音位成为音位的关键。特鲁别茨柯伊进一步发展了音位之间的差别关系,并提出了区别特征这一概念。他认为“对具有区别性作用的语音特征进行分类,应该按照语音特征对立与整个音位系统之间的关系;对立项之间的关系;区别性对立的作用范围等标准进行”[7]75。换句话说,在具体语言中区别音位时,最重要的是要把各个音位放到整个音位系统中,通过识别语音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区别音位,而作为独立要素的音位本身的声音特征则是次要的。音位系统的形成是音位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结果,音位要素在彼此之间的对比关系中才有了区别的价值。

宋宣在《结构主义语言学思想发微》一书中以[u]与[v]为例,说明了在音位系统中区别音位的必要性[8]273。在北京话中[u]和[v]虽然有较明显的音位差别,但是由于这两个音没有与其他音位形成差别的对比关系,因此它们属于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体。比如把“我[uo214] ”说成“我[vo214]”,并不会造成意义上的差别。这是因为在北京话的音位系统中,[u]和[v]之间的关系不像系统中其他的音位关系一样存在足以辨义的差别,即[u]和[v]之间缺乏了相互差别的对比关系,因此这两个音在北京话音位系统中不能看作两个音位。但是在英语中,[u]和[v]之间的差别却能造成意义上的不同。例如,英语单词wet(潮湿的)和vet(兽医)不仅存在音质上的不同,更重要的是这两个音之间的差别形成了足以辨义的差别,这种差别对比关系使得[u]和[v]在英语中成为两个不同的音位。

从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整体性原则来看,音位区别特征并不是根据单独要素的声音特征决定的,“一个音位具有哪些区别特征, 必须将其放到具体的语言或方言的音位系统中去考察, 放到这个音位系统所有音位的对立关系中去考察”[9]158。离开了音位系统,音位就无法与其他音位形成联系,音位区别就失去了意义。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整体性原则说明任何一个音位都无法独立存在于音位系统中,音位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音位系统,赋予了音位系统独特的功能。整体性原则启示我们在进行音位区别研究时,需要从音位系统的整体性能出发,注重音位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二)结构性原则在区别特征理论中的体现

系统结构指的是系统内部要素之间按一定比例,遵循一定的秩序,通过一定的方式的结合构造。系统结构对社会系统的功能有决定作用,不同的结构决定不同的系统功能,当系统结构发生变化时,社会系统的功能也会随之而变。不合理的结构会阻碍系统性能的实现,优化的结构则能促进系统性能的提升。在区别特征研究中,建立合理的特征结构有利于增强特征系统的解释力,为区别特征存在的问题提供更合适的解决办法。

区别特征系统的结构性首先体现在音段之上的多线性结构中。生成音系学用音段表示结构主义的音位,生成音系学和结构主义音系学都将语音看作单线性结构,音段(或音位)则是组成该结构的基本单位。生成音系学标准理论认为音段之上音段之下都没有线性结构,特征任意地摆放在特征盒“[ ]”中,无序地组合在一起形成音段。非线性音系学在音段之上研究的基础上,将语音的单线性结构发展为层层套合的多线性结构:音步或语音词的形成总是受到组成它们的下一层结构的制约,即在音段形成声韵,声韵形成音节,音节形成音步或语音词的过程中,每一层上层结构与对应的下层结构之间存在线性限制,因此音段之上的音流变成了多线性结构,而不是以往认识中的单线性结构。例如,在描写音节时,单线性结构方法往往采用元辅音序列的方式对音节进行描写,如CCVC、CVC、CVCC等等,而非线性结构方法采用的是树形结构模式对音节结构进行描写,如图1所示。这种方法更注重音质成分与超音质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对音节的描写也更为深入。

图1 非线性音系学音节结构描写模式[2]115

区别特征系统的结构性还体现在音段之下的多线性结构及特征学说的特征树结构中。非线性音系学提出自主音段的概念,构成音段的不同特征是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同时排列之间也存在限制。自主音段概念的提出意味着在特征层次也存在多线性结构,特征在特征盒中不再是杂乱地堆放,而是有特定结构的音列。特征结构的发现和深入研究又促进了自主音段音系学及特征几何学说的形成和发展。特征几何提出了关于音段非线性表达的假设:多个特征组成特征群,多个特征群又由上位节点连接起来,所有的节点组成有层次的树状结构,树状结构的顶端即最后形成的音段。也就是说,不同的特征在树状结构的组织方式下结合为单一的结构体,这个结构体就是音段。随着特征几何学说的发展,不同的特征树结构假设被提出。李兵在《阿尔泰语言元音和谐研究》一书中以Gussenhoven的音段结构模型为例演示了音段结构的基本假设[10]61。以该模型的喉上声道节点为例,发音方法特征[鼻音性][舌侧性][延续性][延迟除阻][刺耳性]直接受制于位于其上的喉上声道节点,这说明位于低层级的特征与高层级的发音部位之间是按照一定结构排列的,高层级的发音部位会影响低层级特征。作为系统的音段结构模型可以有各式的结构组织,合理的优化的音段结构模型有利于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例如,李兵利用Gussenhoven的音段结构模型研究阿尔泰语言和谐研究时遇到了该模型难以彻底回答的问题,如果能够对旧的音段结构进行优化,提出新的音段结构假设,将有利于该类问题的解决。

从社会系统的结构性原则来看,系统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只有不断优化系统结构,才能促进系统性能的提升。系统的结构性原则启示我们,在区别特征结构的研究中要注重对音位系统结构的研究,重视区别特征结构变化如何引起音位系统功能的变化,通过不断优化音位系统的结构提升系统的性能,促进研究问题的解决。

(三)层次性原则在区别特征理论中的体现

层次指的是系统若干部分形成的依次隶属的等级关系。系统具有层次性,即系统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系统由若干子系统构成,子系统作为更高层次的系统的组成要素与高层次系统之间形成层次关系,子系统也可以视为由更低层次的要素组成的系统,因此系统与子系统的划分是根据其所处的层级而言的,即系统与子系统的划分是相对的。系统的不同层次有着自己的特殊规律。高层次的规律与低层次的规律是相互作用的:高层次规律依靠低层次规律的实现而发挥作用,低层次规律的运行也同时受到高层次规律的制约。在区别特征系统研究中,注重对系统的层次划分,重视系统内部的层次的共同规律以及每一层次上的特殊规律,有助于深化对区别特征系统的认识,揭示世界语言的普遍规律,进而运用普遍规律指导具体语言的研究。

区别特征系统的层次性体现在音节响度的划分上。区别特征是构成音段的基本单位,借助区别特征可以更好地描述音段的响度层级。响度用来描述的是声音强度的等级。在语音中有响音和非响音之分,前者包括元音、鼻音、流音等,后者包括破裂音、擦音、塞擦音等阻塞音。“响度层级是相对的,有程度之分……因此,我们可以说普遍语法提供了一个响度层级或响度阶”[11]202-203。自19世纪Eduard Sievers对发音方式进行响度层级排序后,许多音系学家都发现按响度划分层次对于发音方式的研究有非常大的帮助,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响度层级假设,此处引用Bruce Hayes[12]76讨论的响度层级为例(如表1所示),说明区别特征的层次性。

表1 区别特征响度层级[12]76

在该响度层级中,Bruce Hayes利用响度作为衡量标准对特征和发音方式进行层级排序。从横向维度来看,元音的响度层级最高,其次是滑音、流音、鼻音、塞音。也就是说,位于左边的发音部位响度最大,往右移动响度逐渐变小,在塞音处响度最小。这说明发音方式从左到右存在响度由大到小的层次性。Bruce Hayes还利用区别特征来定义发音方式,如元音的定义是[+成音性],滑音的定义是[-成音性][-辅音性],流音的定义是[+辅音性][+近音性],鼻音被定义为[-近音性][+响音性]。从纵向维度来看,[成音性]排在第一个层级上,[辅音性]、[近音性]、[响音性]依次向下排列,形成响度层级。下面以流音为例说明上下层次之间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从流音的区别特征定义可以看出,流音包括处在第二层级的[+辅音性]特征以及处在第三层级的[+近音性]特征,但是其实流音也包括第一层次的[-成音性]特征,第一层次的特征可以通过低层次的特征推导出来,只是在定义中为了避免冗余而省略。这说明区别特征是按层次排列的,高层次的特征包含在了低层次特征中,低层次的特征受到高层次特征的制约。

区别特征系统的层次也受到系统规律的制约。塞尔科克提出的响度顺序原则是管辖音节结构的重要原则,该原则认为“在任何一个音节里,都有一个构成响度峰的音段。此音段前和/或后都有一系列音段,其响度值自响度峰向两侧递减”[11]203。该原则表达的意思是,音节峰是拥有最高的响度层级,音节峰的左边是音节首,音节首向音节峰移动的时候,响度层级必须一层比一层高;音节峰的右边是音节尾,当音节峰向音节尾移动时,响度层级必须层层降低,升高的层次和降低的层次都需要按照响度层级的排序进行。受到响度层级原则的限制,音节峰前的响度层级应该是上升的,音节峰后的响度层级应该是下降的。违反响度层级原则的单词几乎是不可能的,例如“*lp-”在英语中是不存在的,/l/的响度层级比/p/高,根据响度层级原则,“lp”只能位于音节峰之后。尽管响度层级能够说明音节结构的大部分情况,但还是存在该原则不能解释的现象,最典型的便是/s/的位置似乎不受该原则限制,相对于其他辅音而言,/s/出现在音节首和音节尾的位置较为自由,例如“sp-”中/s/的响度比/p/高,但是/p/跟随/s/出现在音节首后的现象在英语中普遍存在,这与响度原则并不相符。

从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层次性原则上看,区别特征在音段的响度层面体现了层次性,区别特征的上下层次之间存在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第一层次作为较大的系统影响了较低层次的区别特征,即低层次区别特征包含了高层次特征的特点,受到高层次特征的制约。在研究低层次的区别特征时要与高层次的区别特征联系起来,才能看到区别特征的全貌。另外,响度层级原则作为高层次的规律制约着音节的构成,尽管存在一些例外,音节内部的层级排列的普遍趋势仍是按照响度层级原则排列的。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层次性原则启示我们,在研究区别特征系统时,要注重上下层次之间的关系,研究系统上不同层次的规律,并根据规律认识并推动区别特征的研究。

(四)开放性原则在区别特征理论中的体现

社会系统的开放性体现在系统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交换的过程,通过保持开放而不是封闭在原有的环境中,系统得以保持活力,不断注入新的动力维持自身结构的稳定并促进系统的优化升级。开放性代表着系统与周边环境的普遍联系,只有将系统与周围环境联系起来,才能更全面地认识系统,不断开阔研究的视野。

区别特征系统的开放性体现在音位与词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上。音位与词素之间的复杂关系是形态音位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词素与音位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音素可以影响词素的形式,词素的形式反过来也会对音位产生影响。首先以普通话中儿化韵的例子说明词素对音位形式的影响。儿化词的词根有丰富的形态音位变化,当“儿”放在其他词的后面与之相结合时,“儿”的发音会产生不同的变体。以普通话中的“儿”后缀为例,当“儿”与其他词素相结合时,儿化韵会有不同形式的变体。例如,“根儿”的儿化韵为[r],“歌儿”的儿化韵为[r],“把儿”的儿化韵为[ar]。[r]受到与之结合的前面的词素发音的影响,产生了不同的变体,说明词素会影响音位,使音位产生变化。这种变化只能在特定的词素环境中才能实现,脱离了该词素环境,类似的音位变化就失去了变化的促成因素。与外部的词素相结合的音位不是一般的音位,形态音位既不属于音位层,也不属于词素层,而是由于音位与词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的介于二者之间的一个层次[13]209。在英语中也能找到相关的例子说明词素对音位形式的影响。王文斌[14]158在《什么是形态学》一书中讨论了英语的溶合性词缀对音位的影响。溶合性词缀往往会引发重音转移。例如词基“real”的重音表示为“′real”,当real与溶合性词缀“-ity”结合时,其重音转移到了后面,变为“re′ality”。

以上例子说明了词素对音系因素的影响,下面结合实例说明音系因素对词素的影响。以英语前缀“co-”为例,当“co-”与不同的音相结合时,词素的形式会发生不同的变化。例如,当“co-”出现在/d/之前时,“co-”会变成“con-”,例如condense,condescend等。当“co-”出现在/r/音之前时,“co-”就会变成“cor-”,例如correspond,correction,corroborate等。前缀“co-”之所以有不同的词素形式是因为同化规则发生了作用。同化规则指的是一个音素通过复制另一个音素的特征而达到发音类似的现象。由于/d/属于齿龈音,出现在/d/前面的音素受到同化的影响,需要与/d/共享某些发音方式的特征,鼻音/n/也属于齿龈音,因此“co-”出现在/d/前时会变成“con-”,同理也可以推出“co-”在/r/前会变为“cor-”。从以上的英语和汉语的例子可以看出,词素与音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音系音素会对词素的形式产生影响,另一方面,词素的形式也会影响音位的变化。形态学与音位学的密切关系证明,音位学并不是孤立的系统,而是与其他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开放的系统。

从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开放性原则来看,当我们在做区别特征研究时,要注重把区别特征与周边的环境结合起来。音位系统和形态系统的开放性促进了形态音位学的产生。形态音位学没有局限于某个独立的领域,而是将音位的考察放到与之相联系的词素的环境中,将词素的考察放在音位的环境中,由此促进了研究的深化。

四、结语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有利于深化区别特征理论的研究。系统的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注重音位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将区别特征放在音位系统中加以考察,从整体的角度出发研究音位系统具备的独特功能。系统的结构性原则强调结构对系统整体性能的影响,音段之上及音段之下多线性结构的发现优化了区别特征系统的整体性能,使音位系统内部的区别特征从无序走向有序。系统的层次性原则要求我们要注重区别特征系统不同层次的规律,并根据规律推动区别特征的研究。系统的开放性原则强调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区别特征作为音位系统的基本单位,要与与之相联系的周围环境结合起来,在词素和音素两个系统之中发现连接点,不断开阔研究的思路。总之,在区别特征研究中以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整体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为指导有利于深化对区别特征系统特点的认识,促进区别特征研究相关问题的解决。

猜你喜欢

音位词素响度
满语方言中的音位变换现象
词素配价理论与应用
响度在节目制作和播出中的应用
从词素来源看现代汉语词素同一性问题
数字时代中节目响度平衡浅析
台内音频响度控制方式
词素溶合与溶合词素
电视伴音响度测量及控制技术
俄语词素及其意义探究
关于《语言学纲要》中第三章《语音》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