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持续性创业意愿的影响
——基于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

2023-12-23闫艳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持续性可行性意愿

闫艳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北京 100044)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怎样提升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创业作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核心要素,不仅可以实现科学技术的创新,而且对现代化市场的完善也具有促进作用。众所周知,高等教育的核心不仅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素养,而且也要培养学生创新就业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大学生作为我国创新创业事业的生力军,加强其创新创业能力是高等教育努力的方向指引。从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的实质情况来看,我国创业教育基本表现特征是形式化、零散化、功利化,对我国大学生创业实践未起到实质性的作用。然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予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更大的发展空间,大学生不仅可以从创业教育课堂中提升创业意识,还可以通过感知丰富的创业信息资源提升创业意愿。据此,本研究基于信息数字化视域下,检验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持续性创业意愿的影响机制,感知期望、感知可行性在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持续性创业意愿的影响中所起到的中介作用,以及互联网信息资源在创业教育与感知期望、感知可行性之间的调节作用,旨在为促进大学生持续性创业意愿提供有益参考。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文献回顾

1. 信息数字化视域下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社会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在产业结构变革过程中,我国对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创新非常重视。从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对外发布的《中国的数字化转型:互联网对生产力与增长的影响》中可以看出,“2015—2018年期间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的GDP增长了0.3—1.0个百分点,从这一数据表征就可以看出在我国未来几年的经济发展体系中,互联网对于我国的GDP贡献率可以达到7%—22%。”由此可知,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助推器。而“互联网+”属于多种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体系,其中包含了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等。当“互联网+”已经普及到社会多个领域,为我国的产业创新注入新活力,同时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2015年7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基本意见》,这份文件中对“互联网+”创业创新提出了11项具体活动,进一步体现了互联网对于创业创新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可以借助互联网实现各项资源的整合、开发与共享,以此激活其持续性创业意愿。故此,在互联网大环境中,全民创业浪潮的掀起又吸引更多大学生加入创业行列中去。例如,“饿了么”被认定为我国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实现成功创业的典范。在大学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并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其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从整体的发展形势来看,目前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实现创业正处于发展阶段,其理论性的研究相对较少。随着大学创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大学持续性创业在今后大学生社会就业问题的研究中尤为重要。

2.信息化环境对大学创业教育的影响。(1)信息化环境给创业教育带来积极影响。信息时代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这有利于教师和受教育者之间建立良性对等协调关系,有助于高校创业教育更具特色,学生企业家精神的培养效果更加凸显。同时,信息时代可以增进广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例如,学生可以以短信、微信、微博等形式把自己难以启齿的想法与之进行交流和沟通,这就促使高校创业教育工作者及时了解学习者的思想动态并及时进行针对性情绪疏导和思想指导等,有效化解学习者的心理困扰和不良情绪,进而使得创业教育的影响作用更为显著。(2)信息化环境给创业教育带来消极影响。信息时代对人们的价值观和文化意识的冲击,对高校创业教育所倡导和弘扬的创业精神等正能量带来了影响和挑战,使学生更容易误入歧途。在信息时代到来之前,人们主要从书本、杂志、广播等媒体中获取信息。然而,信息时代到来后,互联网上的信息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高校与校外创业教育的系统资料并存,使得高校创业环境变得复杂,给高校创业思想的传播带来了一定的干扰。

(二)研究假设

1.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持续性创业意愿。有学者针对创业教育与创业意愿的关系展开了讨论。例如,学者奥斯特贝克(Oosterbeek)倡议高校应开设创业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再如,学者科杜拉斯(Coduras)在其研究中发现,大学生创业意愿与高校支持存在一定关联。大学生在学校开展的创业教育中学习和掌握创业基本理论,这有利于大学生萌发创业意识,提升持续性创业意愿。根据既有研究可以看出,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持续性创业意愿具有促进作用。据此,提出假设H1:创业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持续性创业意愿。

2.感知期望、感知可行性的中介作用。俄罗斯大学发现,创业教育促进感知期望与感知可行性的提升。学者哈达卜(Hattab)发现创业教育与创业感知期望之间呈正比例关系,但是创业教育对感知可行性的影响相对较小。而有相关研究表明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感知可行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对感知期望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在大学生参加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获取到诸多的有形或者是无形的资源,这对于其感知期望提供一定的帮助。此外,从激烈的市场环境来看,创业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业。鉴于此,提出假设H2和H3,即创业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感知期望的提升;创业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感知可行性的提升。

麦基(Mcgee)研究发现,创业素养较高的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某些行为感染到了已经获得成功的企业家,企业家给予其一定的创业帮助。学者格雷罗(Guerrero)研究认为,感知期望对人们的创业意愿产生一定的正向影响。而李雯则认为,感知可行性对创业意愿具有积极的影响。综上所述,本文针对感知期望、感知可行性与大学生可持续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提出假设H4和H5如下:感知期望有利于大学生持续性创业意愿的提升;感知可行性有利于大学生持续性创业意愿的提升。

3.互联网信息资源的调节作用。信息感知是个体对信息感觉与知觉的总称,是个体吸收、利用信息的前提。大学生只有进行了信息感知,才能吸收、分析和利用信息,并在此基础上作出行为决策。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信息资源的爆棚式增长不仅可以改变大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还能开阔大学生的视野,从而推动大学生由创业构想走向实践。感知期望是大学生在接受外界创业信息与创业教育后个人对于创业行为的看法。而感知可行性则是大学生在综合创业教育知识与市场环境中的各方面信息后对创业可行性做出的独立判断。在创业准备阶段中,个体是以感知期望与感知可行性来判断某一事件成功的几率。倘若个体综合互联网信息资源后,仍对创业抱有期望且发现创业可行性较高,那么其创业动机将会增强并全身心投入到创业活动中。比如,学者步森尼兹(Busenitz)发现在创业过程中,善于收集信息的创业人员比普通创业者更加谨慎。莫里斯(Morris)发现多元化的信息资源会对创业者思维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创业成功。从上述的分析可知,网络信息资源在创业教育与感知期望、感知可行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影响作用。故提出假设H6和H7:互联网信息资源在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感知期望、感知可行性之间具有调节作用。

本研究对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持续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将创业教育作为前因变量,结果变量是大学生持续性创业意愿,感知期望与感知可行性为中介变量,互联网信息资源为调节变量,结合以上研究假设,本研究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理论模型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在校大学生,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问卷发放方式,主要以线下发放为主。据统计,此次调查共发放350份调查问卷,收回的问卷数量为340份,问卷回收率达到97.14%。此外,依据问卷填写的完整性、答案的重复性等情况,直接剔除无效问卷45份,共得到有效问卷29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到了86.76%。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中所设计的问卷调查是七级的利克特量表,其中1-7表示的是由“非常不同意”逐渐过渡到“非常同意”。在问卷设计方面主要是参考了前人的研究文献,以此保证整个问卷的有效性。由表1可知,测量创业教育的题项共有5道;测量感知期望的题项共有3道;测量感知可行性的题项共有3道;测量持续性创业意愿的题项共有3道;测量互联网信息资源的题项共有5道。

表1 本研究的潜变量和观测变量

(三)数据分析方法

对于样本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来分析,按照PLS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测量模型的合理性。在协方差矩阵结构模型中,比如AMOS、Lisrel、MPlus等,直接导致了数据出现较为严重的正态分布形式,进而造成参数误差不能与之拟合。PLS算法中后的优点非常多,一般是以SmartPLS作为本次研究的基本主要工具。Smart PLS在分析过程中是以相互依靠的OLS回归分析来控制模型中的残差量,进而保证模型分析的准确性。Smart PLS的主要优点是对于测量模型与新成效测量模型进行相互的结合,对于外生变量进行预测并得到结果,样本数据大小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需要进行抽样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本研究采用Harman单因素法检验共同方法偏差问题,结果表明共有5个公因子的特征根大于1,并且第一公因子解释了总方差的21.56%,小于40%。由此可见,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后续进行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假设检验等统计分析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信效度检验

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结果表明,创业期望、感知期望、感知可行性、创业意愿及互联网信息资源各变量的Cronbach’s alpha均大于0.7,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此外,KMO值为0.879,Bartlett球形检验显著性均小于0.001,表明样本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各潜变量所包含的观测变量均归属于同一因子,且各维度最小因子载荷均大于0.7,说明量表各题项具有较好的鉴别能力。

效度是指有效性,即测量工具所测事物的准确程度。结果显示,本研究各变量的组合信度(CR)最低值为0.845;平方差提取率(AVE)均大于0.5,说明因子与测量项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此外,各变量平均差提取率的平方根最小值为0.726,远高于它们间的相关系数,说明各变量之间的区分度明显。总而言之,样本信度与效度的检验结果达到基本标准(见表2)。

表2 信效度检验结果

(三)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可以发现数据均值介于3.460与5.120之间,最小标准差为1.168,最大标准差为1.691,这说明数据分布较为集中,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此外,本研究对各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个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预先假设相一致(见表3)。

(四)假设检验

为了进一步分析感知期望、感知可行性在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持续性创业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互联网信息资源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建立4个基本模型。具体而言,模式1探讨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可持续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模型2是在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持续性创业意愿之间增添了感知期望,对感知期望在其中发挥的中介效应进行分析。同理,为探究感知可行性在其中之间发挥的中介作用,本研究将感知可行性加入模型1中,以此构建模型3。此外,在模型1的基础上,同时加入感知期望、感知可行性与互联网信息资源,以此形成模型4。

表3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结果

不同变量的相互影响关系可以在参数结构中表现出来。展开来看,从模型1来看,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持续性创业意愿的影响较大,由此可以判定研究假设H1成立。模型4中是创业教育对感知期望及感知可行性具有较大影响,据此可以判定研究假设H2成立与H3成立。在模型分析中感知期望与感知可行性对大学生持续性创业意愿的影响比较大,由此可以判定研究假设H4与H5成立。互联网信息资源在创业教育与感知期望之间具有调节作用,则可以判断研究假设H6成立。通过互联网信息资源来实现对创业教育与感知可行性的分析,可判断研究假设H7成立,从其模型分析来看互联网信息资源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调节性作用(见表4)。

表4 研究假设判定表

四、研究结论

本文在信息化背景下对于大学生持续性创业意愿进行研究,主要是在信息化的影响下对于创业教育与持续创业意愿中间的两个变量所产生的作用进行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一是创业教育可以正向促进大学生持续性创业意愿;创业教育可以通过提高感知期望和感知可行性来培养高校学生的持续性创业思维。创业教育是信息时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转型时期人才需求的需要。这意味着,中国高等学校教育需要研发创业教育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适应性。具体来说,首先,在教育计划上,将专业教育目标与创新创业的教育目标结合,将创新创业教育也纳入学生的学分管理,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其次,在课程设置上,要把大学生的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程等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有机结合,如高校可与创业成功的知名人士开展合作,共同开发创业教育系列课程;最后,在具体实施上,要重视课堂教育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创业的规律和增强创业感知的可行性。

二是在信息化时代下,互联网信息资源在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感知期望、感知可行性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信息是进行创业的重要资源之一,大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集有关创业的各类信息,一方面增加创业感知的期望和可行性,另一方面有助于降低创业门槛和创业成本,帮助大学生拓宽创业渠道。要想互联网信息资源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高校必须重视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首先要构建大学生信息培育体系,将信息素养课程作为必修的通识课程,设置考核目标和学分,提升信息素养教育的效果,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奠定基础。其次,可以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来提升大学生的信息技能。高校图书馆是高校信息资源的重要枢纽,如何合理分析和利用现有信息资源成为大学生的必备技能,为此高校可以依托图书馆举办信息素养比赛、讲座等,提升大学生的信息使用技能。最后,还要关注大学生信息伦理观的培育,在道德修养教育中融入信息伦理教育,使之在获取和使用信息时,注重信息获取的合法性、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等。

五、结语

本研究探讨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持续性创业意愿的影响机制,以及感知期望、感知可行性和互联网信息资源在其中的作用,这对于今后持续性创业教育的改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众所周知,学生仍是高校课堂创业教育的主要受益者。在创业课程设置方面,高校应广泛开设可持续创业课程,教育机构应系统研究高校创业课程,包括不断优化和完善创业知识体系结构,以提高高校创业教育的整体质量。此外,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对大学生创业的持续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大学生在创业时应认真评估网络上所有与创业相关的信息资源。只有准确分析创业信息,系统了解经济形势,才能大大降低创业风险。

猜你喜欢

持续性可行性意愿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持续性迭代报道特征探究——以“江歌案”为例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关注持续性感染,提高生活质量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HDL-C,LDL-C,CK-MB和RBP使用朗道质控品作为室内质控品的可行性探讨